南大写作班: 丽莲:半画半话

Sunday, September 17, 2017

丽莲:半画半话




最近在聽魏如萱的專輯,其中一首歌,「歪」唱出了一番風味。帶有濃厚的爵士風,歌聲富有慵懶之態,起初聽起來很安靜,很輕浮,仔細一聽,每個音符宛如日子一樣搖晃,生活大小事堆疊在一起,讓人頻臨在欲墜的邊緣。歌詞的最後一句,「堵水壩小孩,困住離不開」,更是把整首歌带入到無助的狀態裡。

那個句子,源自荷蘭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男孩發現村莊的水壩有一個小洞。小洞滲出海水,他擔心水壩會潰堤,淹沒村莊,於是用雙手來堵住洞口。一直到天亮,才被農夫發現,最後拯救全鎮。這個故事,看似荒唐,可是,人們或許會像那位孩子一樣,作出相同選擇。說穿了,有勇無謀罷了。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逃跑是軟弱的行為。無論家裏的家長、學校的老師,或者網路的名言,潛移默化下,灌輸至腦袋是,當面臨困難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勇敢面對。

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人們在「勇敢面對」的慫恿下,有如困在監獄裡的囚徒,喃喃自語「不可以逃」,逼自己面對困境。當然,「逃跑」一詞,何等消極,逃跑便是逃避。這個行為並未付出有利於解決事物的方法。

然而,在心理層面上,「逃跑」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面臨危險時,會作出兩種應對,戰鬥或者逃跑。戰鬥是為了消除危險;逃跑是遠離危險,從而守住性命。顯然的,「逃跑」是正常、普遍,人之常情之事。

世上讚賞逃避的,可能僅有在匈牙利的諺語中找到。諺語中提出「逃避雖可恥,但是卻很有用」 。在爭取時間以及空間的當兒,從中療癒自己,強化自己,是權宜之計。相較於第一次面對,心理與精神狀態,提高不少。

「勇敢面對」,看似對自己最負責任的表現,但是,久而久之,是一種無路可逃的自溺。也就是說,除非囚徒承認並允許自己懦弱,「逃跑」便成為最勇敢的行為。

(雖然論調偶會旁生岐出,不過整體的行文簡練有力,從歌詞到童話的脈絡,貫穿關於人生進退的議題,結構經營渾然有機,但是懂得走為上策的絕非仅有匈牙利。讀後知道作者上一篇作品的題目出處。)

4 comments:

  1. 逃避可耻却有用,让我想到gakki演的日剧hhhhhh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有看過那部日劇,部分靈感來自那裏,更喜歡男女主角的互動~

      Delete
    2. 我当时和一个资深日饭争论过这个剧的主题哈哈哈哈哈哈哈

      Delete
  2.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战斗解决。一意往前,战斗,可能让一个人在大家眼里有个英雄样什么的。但是在适当时候懂得保护自己,避开,让步,才是真正的智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