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难得到杭州浸儒一趟,率先便想不可不去西湖走一遭。于是呼朋引伴一番,终与四位同学结伴踏上了西湖之行。
由于人生地不熟,西湖名气再大,还是让外地人走岔了几条路,需得兜兜转转,问了又问,最后得到一句“这里就是西湖啊!”,还仍然不知是如何抵达的。心系西湖却不知身在西湖,虽然说来可笑,但总归是到了目的地,暂且不顾是从东南西北哪一个入口进来的,大伙儿当即就停下了脚步,好好环顾四周。
西湖,却也正因名气太大,便成了初访者的旧识。那历代赞美西湖的诗词歌赋实在是太多太多,十景之美顿时跃然心上,我扫视着眼前的绿草垂柳,只试图从这水涟风影之中,重温旧梦。
一开始,我还直叹可惜,心想绝不能再错过了一景一物。然而,虽已入秋,微风正凉,但白天的太阳还是有些灼人,不免添了几分倦怠,且游湖之人虽不多,但也三三两两,颇为吵杂。这其中,最奇异的是还有脱了鞋在岸边濯足的。
这时,有柳枝拂过肩头,其末梢已入了湖面,仿佛沉郁在此已然很久,久得忘了为何依然守候,只得向过客倾诉一句,终究迟了。
穿过这柳荫夹道的长桥,迎来天水一色的辽阔景象,眼前才豁然开朗。树木少了,却拦桥出现一家旅店,而玻璃门张张合合,进进出出的人们身上,无不带着了点空调的寒气,送来一波又一波凉意。我立于门前,只当作凉意是雪气,心想顺道弥补无法一睹“断桥残雪”的遗憾,才觉得好过一些。
又走了一段路,从长桥上的木板踏上了厚实的土地,身畔的湖水也渐渐浅浊。尔后,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疏疏落落开得不齐,花瓣艳红,叶子却已泛黄,倒使我移不开目光。许是来到西湖,总要附庸风雅才不虚此行,但所见所闻与“山色空蒙雨亦奇”等句实在有所背离,霍然见到这半枯的小荷塘,脑子里直响起“落得残荷听雨声”,反复念叨几遍,越发觉得贴切了,终肯释怀。
直到黄昏,我和同学一行人竟还在西湖。但连左右都能混淆的我实在是分不清,我们这到底是走不出西湖,还是不愿意走出西湖。此时,我只认定是西湖成名太早,与历史诸多藕断丝连,却又偏偏离不开现代商业,已没了多少游湖的心思。
但也不知是否凑巧,便在我们商议离去时,来到了看得见“雷峰塔”的桥边。这“雷峰塔”不是当年困了白素贞的雷峰塔,而是后人仿造重建的。我仍是一个劲地感慨,不知究竟是长桥故水、白塔旧事等文字与故事促成了西湖之美,还是西湖自身的美,促使了文人的创作。
无论如何,这两者之间相互交织了数千年,便有了今时今日世人认知中的“西湖”。此时,一份了然涌上心头,我才发现从一把油纸伞所牵扯出的执着爱恋,其实并不止于文字。它早已化成了碧水涟波,融入了百转千回的风,至此仍然绵延不绝,只可心领神会。
于是我让晚风带走一缕轻叹,也在西湖上留下了未了之愿。那将是日后驱动着我再造访西湖的动力,只因,它承载了太多的曾经,还有未来。到了那时,我必把错过的和将有的,都一一寻回。
(西湖绝景似难再添一笔,但是书写没有禁忌,何妨就用自己的方式注目照见。幽情内敛而心思慎密,渡行间也像神驰,盈而不溢的收揽了一片山光水色塔楼遗迹,以及悠游对话的心情,而且点到即止即结,如此方是文字景观的逸境。)
老师,你居然在最后把我的名字打错了诶… T-T
ReplyDelete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