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October 2023

Monday, October 30, 2023

一路:k.d.


星期五落葉紛紛

星期五下午兩點半通常有課,我必須比平時早醒,刷牙洗臉換衣服下樓,吃雲吞麵或者吃叉燒飯,幾乎是我這輩子所剩無幾的猶豫。吃完後打個嗝劃手機召車,來不及思索科技進步和生活循環的意義,車子很快就來了。司機有時會問你是不是做老師的,我說我是做canteen的,這樣回答慣了連我都信以為真。泛島快速公路每天都在栽花剪草,車子的時速取決於繁榮的變數,幸好再遠的學校也有抵達的一刻,不像其他人生的目的地。下車時陽光像野獸伺伏撲過來,所以我最近都不穿格子襯衫,T-shirt比較方便排出熱氣,雖然看起來有點落魄,像是經不起打擊而選擇放棄的人格類型。華裔館依舊磚紅瓦綠,內裡其實十分空虛,沿石徑走到文學院大樓的後方,挨著墻壁步上斜坡,再拐入一片隱蔽的平地,大小剛好可以容納任何避世的企圖。距離兩點半上課還有時間,這裡是我抽煙的藏身之處,草坡上有一棵蔥翠的榕樹,偶爾一陣風拂過,颯颯颯,颯颯颯颯,我以為是自己,正在紛紛落葉。

Sunday, October 29, 2023

歆彤:戏院的故事

朽木

王伯有一间谁都不让进的工作房,就在老宅长长走廊的尽头,连最疼爱的外孙跑到那,都会被外公笑着抱走。王伯年轻时是个木匠,所以老宅的房门都由他亲手切割打磨安装,只是历经无数个潮湿的雨季,木门早已生出点点瘢痕,就像王伯那双划痕遍布的粗糙手掌。

没人知道那间房里有什么,事实上,王伯的儿女早已过了会好奇的年龄,王伯也就得了个清静,整日整夜把自己关在那里,一遍一遍抚摸早已散发霉味的木头。不过有一回,王伯踏进那间工作房后再也没出来,儿女赶来后发现的是早已陷入无尽睡梦的父亲,外孙站在房外一次次朝里张望,不过这次是被妈妈哭着抱走。

那是除了王伯之外第一次有人踏进这间房,房间没有窗户,没有床,没有椅子,只有成堆成堆的朽木,显然是被精心整理好后摆放在墙角。而四方房间的正中央摆着一间戏院,一间用木头雕刻的微缩老式戏院,从大门到售票处再到一排排整齐的板凳,虽说多少有点粗糙的痕迹,但却完完整整,像是正在播放一场无人观看的老电影。

儿女没机会问王伯为什么雕戏院,也没机会回到那间老戏院,只是依稀记得母亲离开时带走的那张黑白相片里,相拥的二人背后,是一栋人来人往,门口贴满海报的大楼。于是在儿女安顿王伯时,那间上映过无数次暗淡日夜的戏院,连带着那场无人观看的独角戏,也一起随之消散了。

(从一堆形同枯槁的记忆,还原一回栩栩如生的初心,朽木雕出种种的有痕无痕,故事其实也像模型,情节微缩悲喜,反而更有冲击。)

董琦:戏院的故事

憐香伴

琴瑟一合,點翠的頭面同絨花制的海棠貼近,羞地兩相離去。柔荑懦地出袖,溫軟的雙掌相疊,教蘭花開了並蒂,悱惻地纏綿,又像鴦鴦交頸,衣袂曖昧,恍惚裡聽一聲柔柔的閨裡小名,欲見一雙桃花似的眼,但那方往台裡深處步去,燈欲滅,看不明晰,只兩個粉衣的影,沉入無光。

崔太心裏也教著沉了,借落幕的當兒給孫女攏了把衣領,肉嘟的雙頰總是糊著口水沫子,小海棠醒時要吐泡泡,埋汰,所以衣領上頭老掛著個口水巾。是繡的垂絲海棠,並有泛黃的漬,有些年頭,但崔太捨不得拋了,皺巴的手去撥孩童新生的頰膚,膚下流動的幾分之一的血緣,總教崔太歡欣,替人養著,也似己出的愛護。

戲落幕,正好便宜兒子來接,崔太覺得眼皮子沉,不愛抬眼去看那雙桃花似的眼,因為底下緊接著寬大的長鼻,同他討人厭的爹如出一轍。崔老大也不認父親晚年扶正的繼室,只管張口叫姨,崔太點頭應了,兩相沈默地走著。下樓時有些顛簸,老嫗的懷總不致穩固,小海棠不舒服地醒了,撇嘴一哭,崔太疼惜地哄,蒼白的臉上皺起的眉眼,中間嵌著閃著水光的眸子,流轉的是過分的憐愛。崔老大回頭瞥了眼,閉口不提出門前不小心打翻的陳年木盒,還有散落一地字跡似母親的情箋,停筆落款的,是女兒的名。

(從一曲笠翁傳奇,詠一抹女兒芬香,故事似續非續另開風情,敘述步調盈盈,眉藏心眼的人物,刻畫得幾番動人,情節波濤盡在互涉的紋理。)

璐琼:戏院的故事

胡同

我跟随老桐已有四十年多了。在那些行情好的年头,我们到处巡演,每晚都要演个三四场。老桐对此乐此不疲,说自西汉长安一直延续的民间艺术,绝不能被世人遗忘。

昼夜不休的灯火下,无数个角色在老桐这双长满老茧但出奇灵巧的手中诞生。从选材到缀结,老桐都按照严密的工序进行。画稿、镂刻、配色等、十余道工序,需要一个月的工期,刻下三千多刀才能够完成。镂刻讲究刀路流畅,老桐自幼拜师,继承了推皮走刀的绝活。于是,刻下的每一刀都赋予了质感和灵魂,使角色从一片皮革中脱胎换骨。

五尺白屏一展,自有乾坤万象。灯一亮,角色伸展了手臂。老桐口中唱着曲儿,脚下踩着槌儿。平面人物有了老桐的声音,变得活泛起来。戏后,人们聚拢在庭院里注视着银幕,久久不散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时间的层层积淀下,老桐的手不再利索,孩子们也对我失去了兴趣。老桐颤巍巍地打开工具盒,把我捧在手中。木桌上一盏老灯的光线,穿透四十年前老桐为我调制的青金石色彩,只是身上曾经飞舞的袍服,光彩不再依旧。老桐用白醋轻轻擦拭着我,一直念叨着那句,我们要找条出路。

(从一门消失中的传统技艺,舞弄一种人偶间的相依为命,描述极尽精锐,叙述更有亮点,故事兼具深沉的时代意义,只是题目有点费解。)

嘉欣:戏院的故事

花姐的电影

东二路口的和平电影院,在战争结束后,由各方出资重修。我百无聊赖,坐在柜台后边,盯着墙上的影院简介发呆。影院的唯一一间放映厅正在放《阴阳未了情》,是那种爱人还魂,重续旧好的烂俗爱情电影。这几天,出于无聊,我已经看过五遍。我打算等花姐来了,就进去看第六遍。

花姐是影院早年的投资者,影院当年差点没法开业,据说就是她从家里拿出积蓄,把这块地保了下来,唯一的要求是在放映厅后面加一个专属座位,方便她日后来看电影。后来,我和花姐渐渐熟络起来,她还经常送我她老年大学插花课的作业——这是她退休之后除看电影外为数不多的爱好。

电影已经过半,花姐还杳无踪影。广场上的暑气飘进幽暗的大厅,让人昏昏欲睡,手边的杂志已经读完,我瞥见柜台上花姐专座的钥匙,鬼使神差地溜进了放映厅。专座上的软垫使它比其他木制折叠座椅舒适很多,我按下左边扶手上的按钮,那是一个小小的红色圆点,如果不仔细观察,绝对不会发现。

不过,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我有点后悔,几乎已经打算怀抱着罪恶感逃离现场,准备起身的时候,才发现电影画面里,女主角房间的外面,好像多了一个蓝衣服的女人,慢慢走过窗外的草坪。下一幕公园的场景里,也有相同的女人坐在画面角落的长椅上安静地看书。这个角色陆续出现在许多画面里,好像自在地活在那边的世界。

我赶在电影散场前回到售票台。外边的阳光晃得人眼晕。照片墙上,年轻的花姐和那个活在银幕中的身影,站在刚建好的电影院前面,笑得很灿烂。

(从一种莫失的戏中情,窥看一位莫忘的影中人,故事枝节跨度庞大,叙述虽然驾轻就熟,但是身份和情节过于模糊,稍为难以揣度。)

思源:戏院的故事

复映

人满为患的戏院,有一间放映厅只堪堪倒影一个人影。

这些年“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试图让老电影和老戏骨“还魂”,却不曾想个位数的票房预告着最惨烈的滑铁卢。戴着墨镜帽子口罩的人影佝偻着脊背,撑起这滑铁卢的半边江山,兜里一张张皱褶鲜红色大钞换来一沓沓崭新的入场票,却每场仅有最上头的一张被不耐烦的检票员用拇指碾过,撕下一角。

佝偻的身躯向前摸索着,在最中间的空位颤巍坐下,摘下的墨镜背后,是一双无力下垂,但看到荧幕主角登场时,泛出熠熠眼神的花白瞳仁。那是一双怎样的目光,带有惋惜,欣赏,怀念和垂怜,又闪过一丝歉疚。许久过后,鸡爪似的双手因空气的稀薄,呼吸的急促才想起要摘下口罩,那全副武装的三件套遮住的,是早已被忘却且无法辨认的容颜。身影的主人却依旧警惕地四处张望,仿佛还身处在当红时的私人行程下畏惧他者的窥探。

无人问津的复映礼跨过岁月遥望当年首映的座无虚席,佝偻的身影透过屏幕遥想曾经的巅峰辉煌。那是仅凭个人成就能抵达的巅峰吗?似乎不全是,将最有力竞争对家的威亚在试镜前的片场重重裁断,用铺天盖地的桃色丑闻狠狠污蔑绯闻搭档。那坠落的身影,四溅的鲜血,群起的愤慨,淹没的唾沫,才是一渊不两蛟的深藏之秘。

(从一幕光影的借尸还魂,重映一宗原罪的再度登场,故事的浓度惊人,可供思索的层次丰富,人物情态稍为重复,不妨挪出更多的记忆画面。)

泓宇:戏院的故事

幻想曲

金色的大厅灯火辉煌,一位小女孩正在舞台上弹奏着肖邦的《幻想即兴曲》。一袭白色长裙宛如童话故事中的公主,蓝色的水晶项链和洁白的颈项遥相辉映,纤细的手指在黑白按键上跳着梦幻的舞步。

一年一度的“少年肖邦”是全国最大的儿童钢琴比赛,今年的主办方又不知使了什么神通,将“闭关”多年的张老请来作为主审官的一员。这让台下不少家长多了一些小心思,万一自己的孩子得到他的青睐,被收入门下,说不定能成为下一个“肖邦”。

张老穿着一身老旧的西装,危襟正坐在评审席的中央,双眼无神地看着舞台上小女孩的表演。一串串音符勾出了张老的灵魂,让那空洞的大脑反复做着已经乏味的计算。之前的积蓄,前几天的一笔收入,今天比赛结束后的出场费,以及那人承诺的尾款,总算凑够了手术费。不过想到后续的开销,或许还需要他再出来接几次活吧。

台上的乐章步入尾声,台下的人们依旧停留在无边的幻想。当现实将美好打破,小女孩弹下了最后一个琴键,起身行礼,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台下人们,良久的沉静让小女孩微微觉得害怕,不知所措地站在台上。万籁俱寂后,稀疏的掌声在音乐厅中缓缓升起,无情地叫唤着那些沉睡的人们,试图驱散走那一片曾经的美好。张老空洞的双眸盯着台上的那个女孩,在评分栏中随意写下一个数字,便翻开下一个篇章。

(一场艺术升华的幻想,破灭于一种世俗沉沦的空洞,故事点拨人性颇有幽微的讽喻,但是叙述应该多些聚焦人物,热冷氛围的反差还可渲染。)

Saturday, October 28, 2023

楚颖:戏院的故事

秘密

陈⽼爹来新加坡照看孙⼉已经过了⼀周多。

⾃从⽼伴⾛了,⽇⼦过得恍惚。眼看⼉媳坐完⽉⼦,沉默⼤半辈⼦的陈⽼爹终于决定开口,为⾃⼰的晚年稳固⼀分幸福。

邻⾥街坊私下聊天给他听到,说⽼陈家⼉⼦要接⼈过去早接了,拖到现在估计是嫌他⽼⼦累赘。⾃从他⽼娘⾛了,打回来的电话也少了。最近的⼀通电话⾥,他感到⼉⼦家兴的⼀些迂回和停顿,还有⼉媳妇在电话那头压低声⾳和⼉⼦说着什么,以为⾃⼰听不见——他⽿朵还没有这么聋。

所以他故意叹⼀⼜⽓「兴仔,我是不是给你们添⿇烦了。」

这么说着,屏⽓等待着对⾯的回应,⼀边还转着脑筋。⼀阵窸窸窣窣后,⼉⼦宽慰的话语传来,承诺尽快给他办签证。

刚到前⼏天,⼉⼦带他⾛了⾛最近的公园,超市,能搭到综合购物中⼼的巴⼠——这是他现在活动的最远范围。现在陈⽼爹来新加坡照看孙⼉已经过了⼀周多。说是照看,其实他每天就⽆所事事的。他习惯早起,每天⽬送⼉⼦⼉媳出门上班,然后就看着那个东南亚⼥佣像陀螺⼀样在家⾥转来转去,给孙准备营养餐,做饭,⾥⾥外外的家务,换尿布,还给门口的花花草草浇⽔。她动作很快,像⼀个幽灵在屋⾥飘来飘去,事情做完的间隙就缩回⾃⼰的⼥佣间。他们不说话,她华语只会说「对不起」和「谢谢」。到晚上⼉⼦⼉媳回来,和孩⼦玩⼀玩,播放洋⽂的早教频道,再在餐桌上说些⾃⼰听不懂的话题。慢慢的他觉得⾃⼰也变成了这个房⼦⾥久坐在电视前的幽灵。

直到那天餐桌上听到家兴说同事的⽼妈失智症⾛丢了,⼀家⼈急疯了。

于是那天晚⼗⼀点多,陈⽼爹把⼉⼦给他配的旧⼿机压在枕头下⾯,从⼥佣买菜的罐⼦⾥掏了⼏个硬币,带上五⼗块钱的纸钞,搭上他唯⼀知道的那趟巴⼠,去购物中⼼的戏院看⼀场没⼈能找到他的午夜电影。

(漂洋过海的一身血浓于水,沦落午夜梦回的一场如父如子,故事紧揝人性肌理,但是情感的沉淀略为不足,女佣家务不妨从简,补充父子的从前,相处一年半载养成看电影的日常,最后的消失才有意义。)

骄阳:戏院的故事

落墓

除了老弗雷德,没人知道在菲尔思大剧院里还有这么个房间。一楼演员化妆室的后面,有那么一扇不起眼的黑门。在朽暗的后台角落里,老弗雷德偶然摸索到个生锈的小把手,再那么一拧,便找到了那隐藏的暗室。

剧院是个老建筑,总有些空间被人遗忘。那房间不算宽敞,干燥温暖,不像楼梯角开出的一块积灰地。地板也并不老旧,鞋跟踏上去坚实又透着脆声,底下又像空的,传来阵阵轻闷的回响。

剧院生意开始淡了,关的也早。他提着那杆秃毛灰拖布,白天在外面浑噩沉默地甩,但晚上进了这小暗屋,那棍子像个雕木金纹长手杖,在特别的地板上“嘚嘚”地敲,像是主角开场吸引观众的技巧。

“玛丽安娜·弗雷德小姐,您先请进。充实忙碌的一天结束,我理应向我贤惠美丽的妻子致歉,让你久等了。”

最里面有扇演员的梳妆镜,镜子周围一圈嵌满黄灯泡,很多已经破裂不亮了。

老弗雷德神秘地摸索着兜里,突然掏出对钻石耳坠,特意用袖口擦了擦上面闪亮莹白的塑料钻,摆在梳妆台上。角落还整齐码放着不少玩意儿,缀饰以鲜艳夺目羽毛的面具,款式各异的塑料头饰。吧台的小铃、黑鸟的雕塑、塑料的纸杯蛋糕,都放在道具筐里。

最醒目的,还是那一架子卷了边,尺寸不一的服装,浮夸高雅、暗淡闪亮。

“黛丽这次还是女主演,但《佳人之梦》的剧本已经太老了,被停档了。剧院也快了。她不会再用上这个,我帮你拿到了,是你的了。”

老弗雷德抽出一张唱片,轻吹褶皱里的灰,漆黑的胶盘映照着他的脸。再挪上唱针,片刻,优美的歌曲响了起来,断断续续穿插着刺耳的乱音。

一幕结束,他们该从角色里出来,笑成一团,互相评价。等笑累了,他用雕木金纹长手杖拖去滴落的水渍和积灰,她会蹬掉水晶鞋,摘下头饰,一起关上小门离去。

这回,弗雷德太太沉默着。浑浊的眼睛似乎预知到自己的坟墓,最后一次虚弱地站起身,走在这“哒哒”的地下舞台上。老弗雷德惭愧,因为他买不起好的房子,更买不起一块像样的墓地。

唱针钝了,停在原处,唱片却还自顾自转着,时不时传出刺耳沙哑的呻吟。

剧院很快迎来关门重建。那个小暗房很快变为废墟,但如果他们再向下挖开那层空心地板,便会看见一个安详沉睡的老妇人。

(从一个耽溺记忆的老者,追索一缕萦绕剧院的魅影,氛围写意的故事,具有哥德式的凄美,但是这类情节以文字片面叙述,远不如光影结合虚实的呈现。)

嘉桐:戏院的故事

倒带

十二月的上海不算很冷,阿珍挽着阿强走在路旁,身后的车从侧边驶过,阿强虚搂着阿珍将她护在里面。阿珍拢了拢微微敞开的大衣领口,白皙的指尖上染着不符合年龄的黑色。身旁的男人脚下穿着几十年前最流行的牛仔球鞋。再往前走,不远处过了天桥就到天桥戏院了。

来这里看戏的人已然不多了,和记忆中常来的样子截然不同。门口的台阶也变得坑坑洼洼,只有戏院门口的大爷,还依然穿着军大衣手里端着冒热气的搪瓷杯。阿珍和阿强也像这戏院一般,好似变了,又好似什么都没变。虽早已为人妇为人父,天各一方,但走进戏院的那一刹那,仿佛过去的几十年只是被时间偷去了,而心底的人终究无法溜走。阿珍和阿强好像跨过了年轻时的重重阻碍,补上了迟到几十年的答案。阿强喜欢的黑色指甲,阿珍送的牛仔球鞋,在昏暗的戏院中透过情人的眼睛闪闪发光,一如多年前。

走出戏院,天色渐黑,阿珍不着痕迹的将手放进阿强的外套口袋里,耳机里恰好播到不能说的秘密。阿珍决定不要再放开阿强的手。

(一对天涯海角的鸳鸯,归返一处情窦初开的旧巢,叙述简洁流畅,氛围浪漫隽永,细节的打点颇有亮点,但是与其用耳机歌曲,不如以观影剧情,照应两人的关系。)

青羽:戏院的故事

铡美案

一大清早眼屎都没擦干净,就被老黄拉去看《铡美案》。听到这部戏我就上火,果然包青天这种铁面无私的角色只会在戏剧里出现。

老黄一路上唠唠叨叨,让我等会儿在戏院看见老张夫妻俩,别再盯着人家看了。他说,你一六十岁大老爷们儿了,老觊觎别人的老婆干吗?害不害臊。但他不知道的是,老张的老婆是四十多年前被我拒绝后,才跟了老张,一想到这我就作噁。

老黄试着用舌头清理牙缝里早餐的残渣,发出的吧唧声令我反感。然后他又问了我同样问题:你真的一辈子都不打算娶女人了?我不假思索回答,是,谁叫我喜欢的都喜欢女人。他每次都被这个真诚的回答逗笑,调侃我倒霉,碰到的都是同性恋。虽然我没过多解释,但他跟个乳臭未干的屁孩儿一样,真是不礼貌。

戏院内,即使灯光昏暗,老张的老婆还是一如既往注意到了我,甚至还和以前一样不知所措。

老张一屁股坐到我前座,碎碎地嘀咕了几句,他的老婆就递了一叠钱给他,他还真是死性未改。他展开手臂将她搂着,手指在她臂上上下滑动。这个小动作令我头皮发麻,胃内一顿翻滚,我拼了命抠着指甲旁长出的倒刺,直到手指尖摸到粘稠的液体,我才渐渐感到疼痛,毕竟我全身的细胞都忙着抵抗脑海中想要浮起的过往画面。

包青天在台上威严飒气,下令斩了陈世美,哈,真是大快我心!应景,太应景了!但看着前面这两夫妻,我又开始咬牙切齿。

我恨我是男版秦香莲,还好我生不了小孩,要不然我真的想斩了坐在我前座,四十年前负了我的现代“张世美”。

(一场情爱的纠葛,揭露一回性别的颠倒,虽然这类转折皆有耸动之嫌,不过戏谑的氛围极为有趣,人物描述充满动感。)

群易:戏院的故事

旧戏院

丽华脸上的皱纹好像又深邃了,脚步显得愈发蹒跚。但是她依旧年年按时赴约,穿着我喜欢的那条白裙,戴着我送她的珍珠耳环。

霞飞路这家戏院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外墙已经颓废斑驳,昔日的繁华如今化为墙壁上布满的裂痕和玻璃上的褐色污垢。入口处的门框也早已腐朽,木头上的漆层剥落,裸露出暗淡的木纹。每当推开门,它老旧地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岁月的呢喃。

这家旧戏院早已不再是当初的那般热闹了,今年来的人比往年还要少一些。来的大多是和丽华年龄相仿的人,或者偶尔有些年轻的小情侣光顾。因此,这里早已没有售票员,听丽华说这里现在被称为“博物馆”。

我喜欢看《神女》,深爱阮玲玉的表演。可是丽华却执意每年都要看纪录片,我明明记得丽华之前也是喜欢看爱情片的。今年我依旧拗不过她,只好默默陪她看。

然而这已经是几十年来的惯例了,每年都是同一个纪录片,我早已将它的情节倒背如流。我甚至还会知道,每当影片结束,大屏幕上出现“谨以此片纪念‘八一三事变’中牺牲的烈士”时,她的眼泪会像断了线的珠帘一样滑落,嘴里哽咽地喊着我的名字。

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想帮她拭去眼泪,但我碰不到她。

(一个深情的老鬼魂,陪伴一个念旧的老灵魂,叙述布局极有巧思,打点人物同时布置情节,最后的转折大有惊喜。)

锦焱:戏院的故事

一江春水向东流

经过炮火洗礼的村庄残破不堪,遍地的死人如草木般寻常,幸存的人们背上系着包袱,手里牵着老人和孩子,脸上是泥垢也掩不住的惊恐和不安。

看着幕布上光影交织出的悲惨画面,观影席上抽泣声此起彼伏,老太太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老人则轻拍两下老伴的手背以示安慰。

日本鬼子进村,男主在逃难过程中不慎与家人分散,独自来到另一座城市谋生,可抵不住时间和花花世界的诱惑,抛妻弃子,重组家庭。

这样的故事情节让老伴蹙起眉头,为电影中的女子愤愤不平,可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暖,眉间的纹路又渐渐被熨平。

男人在大城市花天酒地的时候并不知道,妻儿在家乡忍受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唯一的希望就是盼着男人归来。那孩子的脸饿得又黄又瘦,但黑白分明的眼睛里仍然闪着光。

荧幕上的黑白沙粒掉进了眼里,怎么揉也揉不出来,老人沉默着递给她一条手帕擦泪,低下头却发现电影里那眼睛,冷不丁的,和记忆深处另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重合在一起,然后是脸蛋儿,然后是那铜铃般的笑声。好久不敢想起了,妮子如果还活着,现在该多大了呢……

电影还在继续,但老人却再也看不进去了。

(一部电影如幻,放映一段往事如烟,戏里戏外的叙述缝合无间,文字的悲情缓缓释放,光影和表情底下的蕴藉颇为深厚。)

晓韬:戏院的故事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鹰

老者藉由雕刻着鹰头的精美拐杖缓缓地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道上,虽然跛脚,但是仍能从他挺拔的身材和棱角分明的鹰钩鼻子读出年轻时的英武和威严。他微微昂着头,深蓝色的双眼如鹰隼般直视前方。

老者继续向前走着,如科隆大教堂的钟摆,缓慢但规律。刚下过雨的街道有不少蚯蚓,但是老者与其他行人有意避开不同,在他走过的行径上满是肉泥,体液和扭曲蠕动的身体。从远方灰色的云霭处飞来两只黑鹰,俯冲下来,立在悬着阿根廷国旗的旗杆上。

终于走到了剧院门口,侍者迎上前招待——“Buenas noches([西]晚上好)!”

“Guten…Buenas noches([德]晚…[西]晚上好)!”,老者答道。

“Guten Abend, Sir([德]晚上好,先生)!“,侍者笑着将老者迎进剧院。

剧情是战后常见的剧情——讲述犹太人悲惨的遭遇,控诉那黑鹰徽章下的罪恶。当哀伤的音乐响起,年幼的儿女望着父亲的遗体痛苦时,老者不由地同周围的人一道,取出手帕擦拭脸颊。

而后一位高大的鹰钩鼻演员登场,宣告屠戮的暂停,开始赞颂那个人尽皆知的恶魔。

这一瞬间,老者突然像是被注射了兴奋剂一般地睁大了双眼,右臂高抬,右手拢成鹰翼的模样,指向舞台的聚光灯。接着把手缩回来,左手紧紧握在右手手腕处,攥紧硫酸腐蚀留下的十字疤痕。

(一位逃亡的老纳粹,勾出一种世间的大邪恶,冷静旁观的叙述极有吸引,而且费力经营逼真的情境,但是主题的表达似乎有点模棱。)

亦驰:戏院的故事

谢幕

老人从雨夜走进这个戏院,裤腿上沾着泥点子,慢条斯理。

他看到了一排排接续的,好似墓碑一般的椅子。不恰当的比喻,反正也要避雨,便顺着台阶,找了剧场最中心的那个椅子一屁股坐下。椅子很低,和其他的相比。

开场的音乐有点尖锐,似乎是笛子,红蓝色交错的幕布展开。

聚光灯很亮,照的老人眼睛疼。有些岁数了,耳朵不好眼睛也花了。年轻时候隔着三四条街都可以看清警车的车牌。真是老了啊,干事情不利索多了,老人自嘲道。

所以台词也听不太清,演员的脸更是模糊,但模模糊糊间老人倒是感到几分亲切。演的似乎是场悲剧,一个坏男人,背着一把大铲子晃来晃去。剧情好像是,年轻时搞大同学肚子,觉得哭哭啼啼太烦找个角落把她闷死了。中年后开出租车,总把女乘客拉到荒郊野外云云。

老人打了个哈欠,重复的内容实在没有什么看头。他小憨一会,再次睁眼时正巧谢幕。

舞台谢幕,演员鞠躬,小姑娘们站了长长一排。血红色的裙摆摇曳。

之后她们便歪歪斜斜向前走去。

老人一笑,真是冒冒失失的姑娘们。

走的足够近了,看到苍白的骷髅从腐烂的血肉中露出,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一种天理循环的正义,操纵一场恶遭恶报的命运,开头即入戏的叙述有点匆促,但是文字极有韧性,戏台剧情的对应或得加强。)

苏康:戏院的故事

生日快乐

一个佝偻的身影步履瞒珊地走到检票口的行列,他死死攥着手中已经发黄并带有明显折痕的电影票,紧跟着队列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先生,麻烦把票给我一下。”一个还挂着实习牌的年轻检票员想伸手去拿老人手中的票。

“别碰我!”老人断断续续地说出这几个字,还伴随着几下重重的咳嗽声,感觉像是再多说几句就指不定进戏院还是医院了。旁边身穿黑色西服的经理看了一眼老人,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看了日历,便赶忙示意实习生让他进去。

“又来了,还是那里。”经理看着老人径直地朝着2号厅走去,低头喃喃自语道。当其他人还拿着手机电筒一一对照着票据号码和座椅位置时,老人已经熟练地找到他的位置坐下了。无论电影多么跌宕起伏,老人坐着面无表情,只有当他每次时不时侧着身子看向隔壁的空位,才能看到他满脸皱纹舒展开来,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就算你不说,今天我也带你来看电影,咱不生气。”老人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放在旁边椅子上,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手不停地抚摸着照片直到电影结束。当所有人都离开时,老人这才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和电影票一一揣进裤兜里,慢慢地扶着前面的椅子移动,在快要离开影厅时,回头眼睛眯成一条缝,又看了看那个座位。

“生日快乐,咱们回家。”

(一回生日的庆贺,暗藏一种爱情的悼念,虽然情节套式略有前迹,不过置换了叙述因果和细节,展现另一番感人的条件。)

伟明:戏院的故事

约定

多年来,安东尼每年一到特定的时间,便会穿上整洁的西装,胸口插着一朵茉莉花,拄着手杖,缓缓地走进这座戏院。戏院内弥漫着淡淡的独特气味,老旧的座椅整齐排列,几盏古老的吊灯悬挂在高高的穹顶上,就跟第一次来时一样。

许多观众和戏剧演员都对安东尼的行为感到好奇,有人多次向安东尼询问,然而,他始终保持着神秘的微笑,不轻言语。

安东尼其实根本没有艺术细胞,他看不懂舞台上这些人的表演,也听不懂那些优雅的音乐。但是每当幕布拉开,安东尼还是会坐直身体,专注戏剧的内容,当戏剧落幕后,他会把内容抄在一本日记上。

直到这次,戏剧的内容似乎有些与众不同,让他的眼神仿佛穿越了岁月,看到了很久以前。舞台上,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让他沉浸在回忆之中,好像他又回到了过去,见到了想见的人。

舞台剧结束后,安东尼急冲冲找到这出剧的编剧,想要问戏剧内容的灵感。编剧看到安东尼焦急的神态以及胸口的茉莉花,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缓缓说道:“奶奶一生未嫁,她领养了一群因战争失去家人的孩子,却也失去了回来的机会。”

安东尼听懂了他的意思,眼泪慢慢在眼睛里积聚起来,却终究没有滴落下去,他开口道:“你奶奶不曾失约,我也一样。”

安东尼失魂落魄地离开戏院,边走边打开跟随他三十年的怀表,表上的指针似乎定格在某个时间。安东尼看着怀表上两人的合照,耳边似乎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对他说:“我生日的时候,一定要回来这个戏院看戏。”

(从一场真爱的海誓山盟,带出假戏的可歌可泣,故事情节过度戏剧化,叙述虽然不够周延,但是人物七情上面还算饱满。)

映萱:戏院的故事

当个观众

大屏幕里的刘亦菲果然不出所料地惊艳了戏院里全场的观众。她的每个镜头都像个特写,不愧是众多粉丝心目中的神仙姐姐。不管是男女老少,都似乎沉浸在那电影精彩的故事里。那是一场爱情故事,戏院里的观众大多成双成对,放眼一看也有几群青年坐在那观众席里。

就在戏院里的最左上角位置,一个老人戴着黑色的棒球帽独自观看电影。全程里,老人似乎一直很努力地把帽子压得很低,但还是确保自己能看得清大屏幕。老人身穿黑色外套,坐姿优雅,非常的端庄。最重要的是,全场里虽然她的位置离屏幕最远而低调,但如果仔细把目光放到观众席上,那左上角位置最为突出。可惜,所有人的目光都积聚在眼前那闪闪发亮的大屏幕上。

电影播放差不多到最精彩的部分时,老人缓缓地站了起来,静静地走出戏院,往厕所的方向走去。整个过程老人都不慌不忙的,似乎也没赶紧回到戏院里。同样的,戏院里看戏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剧情里,没人注意到这老人的动作。

到了电影的尾声,很多人都看似刚大哭了一场。老人则很冷静地递了一张纸巾给身旁泪流满面的女生。在老人走之前,她温柔地对自己说了一句,“真有意思”,再缓缓地离开座位。

几分钟后,那女孩才反应过来,“刚才那递给我纸巾的老人,那声音怎么那么熟悉啊?”

(一个鬼祟的老人,自演一出莫名的戏,语句不够流畅分明,导致叙述拖沓散漫,而且结尾的昭示看似无从理解。)

丁塽:戏院的故事

人尽皆知的“秘密”

“锦绣家园”楼盘即将开建,规划内一座废弃的古老戏院,成功的被市文物局的专家认定为没有修复价值,拆除工作很快展开。勾机开到戏院门前,却被一个干瘦的老头儿挡住了去路。

工人们一阵骚乱,引得不少路人围观。不多时,开来了一辆黑色“帕萨特”,车上走下一个梳油头,穿西装,打领带的男人。走到老人面前,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红头纸”,嘴里念叨着什么“妨碍公务”,“无理取闹”,转头和一旁的工人吩咐几句,便有人要上来将老人强行架走。围观的路人一阵骚乱,车上便适时的又下来一人,大腹便便像个领导,很是富态显得亲和,抬手便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暴行”。快步上前拉起老人的手,依稀听见“人民”,“做主”,“一万块”,随后和“梳油头的”一起将老人搀到了车里。好一出“红白脸”的好戏。

迫不及待的勾机推到院墙,带着车后的工人胜利挺进。

“都别看了,散了散了”,工头吆喝着。

人群散去,我也继续往家走。没人在乎老人与这座戏院的过去遭遇了什么,未来又将怎样。东方的红太阳照着大地,无数高楼拔地而起,一些人的荷包越来越鼓,更多人起早贪黑祈祷自己的荷包也能早日鼓起来。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读书时查阅《新华字典》时看到的话,突兀的出现在我的脑海。秩序井然,尊卑有序。

哦不,是紧密团结,和往后的好日子。

(一个卑微的轮齿,拒转一番时代的气象,社会写实的主题深刻,但是讽喻手法稍嫌直凸,叙述视角的处理不够紧密。)

美璇:戏院的故事

表演

夜晚, 是人们一天的末尾,也是很多人一天的开始。人们都把白天奉献给了乏味的工作,只有短暂的夜晚是属于自己的。白天高大压抑的高楼大厦在晚上灯火通明,给予了城市璀璨与生命。当中一座又不高又极有年代感的戏院楼在层层高楼大厦当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正是当地著名的古老戏院—— 布拉戏院。 

戏院当中坐满了观众,其中有许多都还穿着还没有来得及换掉的上班服。灯光熄暗,表演即将开幕。这时,坐在第一排观众席里的一位老人握起了他的拐杖,默默地离开了观众席,走向了后台。后台忙碌吵闹,工作人员忙着搬移道具,演员们忙着换装。老人不疾不徐地拄着拐杖,走到了走廊尽头。走廊的尽头灰暗又偏僻,只见两个西装革履的保镖看守着一扇写着“禁区”门。

保镖见到是老板来了,恭敬地鞠了躬,并开了门恭迎老人进入。与富丽堂皇装修精美的戏院不一样,禁区内装修粗糙,地板墙壁还是凹凸不平的水泥,屋顶上挂着几盏晃晃悠悠的灯。一群一群的人围绕着遍布房间的桌子,每个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桌上还在转动的筛子,等待着审判命运的结果。

老人走到了角落,抽起了小弟们递来的烟。他作为观众欣赏着赌徒们脸上扭曲的表情,欣赏着他们千变万化的情绪。

今晚最精彩的戏并不在舞台上,而是在舞台之下显露人性贪婪的秘密赌场之内。

(一出挂羊头的戏码,藏匿一件卖狗肉的勾当,叙述明里暗里简单切分,人物仅是镜头移转,赌场最为底牌有点不够看头。)

卓航:戏院的故事

彩色戏院

戏院里满满的人潮,阿石排了好长的时间才买到了最近很红,刚刚上映的动作片戏票。虽然所剩的座位无几,所以得坐在第一排,但这无阻阿石抢到戏票的好心情。

无论如何,看电影一定要吃东西,那是阿石小小的坚持。可到了爆米花档口前,设计凌乱的看板和犹豫的性格却让他始终无法决定要买什么。焦躁之际,隔壁柜台客人的点餐声仿佛救命之光,他没有多加思考,照样的点了。

“一个咖喱爆米花和不可口的可乐。”

阿石发现没有这项餐点后的羞愧感从红得发烫的耳根子就可轻易看见,执柜老人却只是驼着背,一拐一拐地走到厨房里。老人捧出爆米花和可乐时,满脸皱纹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琢磨的笑容,沙哑的声音低声道:“年轻人好好享受啊。”

大厅里,电影已经开始,阿汤哥依旧帅气,但爆米花却没有咖喱味,可乐也很可口。阿石不以为然,看着电影三两下就吃光了。

电影接近高潮,大厅却慢慢地亮了起来,五颜六色的灯光扭曲着空间和时间,扭曲的屏幕里惊心动魄的打斗就像是慢动作,却又被无限放大地在阿石眼前展开。魔幻的背景音乐仿佛流进了血液,一个个音符牵动着阿石想要跳起舞来的欲望。而隔壁漂亮女士的香水味也变得难以忽视,各种邪恶的想法加速着他的心跳。可能是因为过度旋转的镜头所以有点头晕,但朦胧的五感却又令阿石感到无比舒畅、快活。

一直到电影结束,阿石都沉浸还在超现实的体验。果然是阿汤哥的电影,真好看,阿石步履蹒跚地随着人群离开电影院,没有发现到跟随他一起离开的,扭曲的彩色世界。

(一位银幕大明星,荼毒一个看戏小伙子,像是随意编撰的情节,看电影看到神智错乱,情境扭曲,但是意义不明。)

梓义:戏院的故事

戏院

他叫戏院,亦乐于沉浸戏中。身边的朋友总是打趣说要去戏院家里看戏,一边说着一边走去城边的戏院,可他却时常缺席。人来人往,随着月亮升起,热闹也逐渐变得荒凉。

现在的戏院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他注意到身边的年轻人似乎也在说什么晚上要去戏院看戏之类的话。一抹悄然地欣喜从他心中升起,看着这些年轻人们的背影,拾得一两个忘年交也说不定。

晴空万里,野草在路边肆意生长着,他哼着戏曲走向了城边的戏院,想要和年轻人们再听一次小曲。破败的戏院早已无人问津,只有野草还沙沙作响着。

他坐在戏院里哼完这小曲。随着太阳落下,他走回家中,古老的门板咯吱作响。

昏暗的屋中,一道道白光好像从地面射出,年轻人们整齐地坐满了屋子,低着头。这下戏院看清了,那些光正是从他们手中射出。

敲门声忽起,戏院打开门,原来是他们的外卖到了。

(一位过气老者,活在一个荒谬的年代,情节有点零散,叙述的密度显然不足,不过情境意象有趣。)

淑恩:戏院的故事

人生喜剧

老爷爷经营的戏院很出名。因为戏院只播喜剧,从来不播悲剧。很多媒体都抢着采访老爷爷,但是他从来都不说出只播喜剧的原因。老爷爷的戏院虽然出名,但是生意惨淡。因为他只播喜剧片。奇怪的是,我去应聘兼职工作时,老爷爷顿了一顿,看起来有些惊讶,然后我就被聘请了。戏院的生意不好,本来以为老爷爷不会请我的,但是戏院离家近,我想着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的被聘请了!

“今天来的人还是一样,就两三个人。看电影不是单纯为了看这部电影,而是看戏时的整个氛围,尤其是陪你一起看的人也很重要。我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和哥哥一起去看电影。我们很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哥哥为了让我上学,自己放弃读书,出去打工赚钱供我读书。哥哥是学霸,我是学渣。我根本不想也不喜欢读书。有一次,我为了去看电影逃学了。电影院里大大的屏幕,和朋友坐在只有电影院才有的椅子,那种感觉真好。回到家后,哥哥把我骂了一通。我当时就和哥哥吵了一架。后来哥哥说:“你乖乖上课,哥哥答应你每个月带你看一次电影”。之后,我很少看到哥哥休息。他不是忙家务,就是在外打工。唯一休息的时候,就是带我去看电影。所以啊,就算戏院现在不赚钱,亏钱我都会做下去,因为这是我和哥哥的天堂”。

“老爷爷,你的戏院为什么只播放喜剧片,不播别的?”

老爷爷突然挺直了身板,四处张望一番后,弓起背,向我招了招手。我将耳朵凑到老爷爷嘴边。

“戏院是有灵气的!你播这些悲剧会实现的!看电影的人要遭罪的!我和哥哥看完悲剧的第二天,我们出车祸了,我活下来了,和电音一模一样……”

老爷爷说完后,眼神空洞,迷茫,转身独自离开,边走边喃喃自语 “不能播,不能播……”。

(一种人性的顽固,抗拒一种人间的悲剧,以对话交代剧情的手法略为粗糙,但是故事的概念和人物的设想有趣。)

梓涵:戏院的故事

看戏人在戏里,唱戏人在戏外

战争时期,正是军阀混战的年代。

“老伯现在这里是谁在掌管啊?”初到古镇我好奇地问道。

“哎,欧阳家的天下“老伯似乎面露难色。

“老伯您为什么叹气?大家不是都在说欧阳勋大将军从叛军那里解救了大家吗?“

“呵,可惜了我那侄女。”老伯并不想多说什么便走了。

今天是我来到这个清国的第一个中秋,按照以往习俗,大家都会去戏院评选今年最火的花旦。我对桃妖早有耳闻,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也正是想目睹一下这位文才兼具的大名角儿。她可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正旦。如果不出意外,她大概会当选。

月光将戏院的墙壁映衬得若隐若现。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花旦桃妖站在台上,她穿着艳丽的戏服,脸上妆点得娇艳欲滴。她唯美的歌声中不禁有股凉意,眼神也似乎散发出诡异的光芒,她的表情变幻莫测,仿佛她在讲述着一段深藏的秘密。观众们开始感到不安,但她却美得让人无法自拔地注视着她,仿佛被某种力量所束缚。

正当气氛变得愈加诡异时,戏院内的烛光突然熄灭,一片黑暗降临。观众们的尖叫声和惊慌的喧嚣填满了整个戏院。但在黑暗中,人们开始听到了怪异的低语声,仿佛有鬼魂在耳语,向他们传递着不可思议的信息:

“我乃瑾国储君,我的国家曾遭受背判,我的国人也在这场背叛中全部失去了生命。如今,你们都得陪葬哈哈哈哈哈。”

“瑾国!这不是早就灭亡的国家吗?经过了一代更替才到了现在的清国。”我试图离开,可是脚就像长在了地板上完全无法动弹。突然!戏院烛光再次点亮,台上的桃夭身体已经扭曲得不成人形,从地下通道中冒出一群幽灵般的女性身影,她们都穿着华美的戏服,看起来与桃妖一模一样。这些女性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宛如被囚禁在地下的怨灵。

人们惊讶地尖叫着呼喊着。台上的女子都是他们的妻子。一个高大威猛的将军穿着似乎并不属于这里的官服走上台,正是欧阳勋。他的脸上满是邪恶的笑容。他抬了抬手像是在发出什么指,紧接着令这些宛如傀儡的花旦们又开始了演出。

观众们惊骇欲绝,但他们却永远无法离开这个恐怖的表演。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又一年月圆之夜,落满尘埃的老戏院总会锣鼓喧天,花旦唱戏的声响依旧在回荡,可戏院大门紧锁并不像是有人的气息…

(一众前朝的群魔,上演一场今夕的乱舞,诡谲气氛的营造颇有声势,但是情节仅有离奇,叙述上明显破碎。)

博雅:戏院的故事

谜之鼓楼

在一个古老小镇里,有一座民国留下的戏院,被称为“鼓楼戏院”。这座鼓楼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直是镇上文化和社交生活场所。后来民国时期改建戏院然而,它也隐藏着一个不为大多数人知的秘密。

故事开始于一个雨后的傍晚,鼓楼的木制楼梯上留下了一个湿漉漉的足迹。一个老人,叫做李爷,是小镇上的夜间守卫。每晚,他轮流与其他村民巡逻,以确保村上的安全。

那个傍晚,李爷偶然在戏台的角落找到了一个古老的日记本。这本日记本记载了一个传说,关于鼓楼内某处隐藏的秘密通道。据说,这个通道通往小镇的外围,但已经多年未被使用。

李爷开始研究这份古老的日记,寻找关于通道的线索。他了解到通道可能与镇上的历史和一位古老的将军有关。随着深入研究,他的好奇心不断增长。

然而,李爷也逐渐感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发生。镇上的人开始注意到他行为怪异,整日埋首于古文献之中,而且鼓楼的夜晚巡逻也不再按时进行。

有一天,村里的年轻人发现了李爷的古怪,一经询问,几人也来了兴趣,决定帮助李爷解开这个秘密。他们一起阅读古老的日记,研究古代地图,并最终找到了通道的入口。通道的门被打开,揭示了通往外围山脚下的神秘之路。

李爷爷和年轻人一起踏上这段未知的旅程,他们逐渐解开了通道的秘密。这个通道曾经是将军的秘密驻扎地,但在数百年前就已经被遗忘。

他们的冒险不仅揭示了小镇的历史,还使得小镇的鼓楼戏院因为神秘而变成了旅游场所,成为了一个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也为村子上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帮助。

(一条地下古道,直通一段民国秘辛,故事还算完备,但是情节略嫌老套,元素凑合的痕迹明显。)

Wednesday, October 25, 2023

子奕:舌头

等待平面麦肉膨胀细节的时候,我就在燥热雨天蒸发日常,听说一口含住太多谷物的秋天,就会满口皆宜农民的感性。饱满浓稠的它与它,一粒粒似唇齿舌壁的绵密摇篮,粘糊在打奶嗝的我的永夏之昼,这是季节的惯例。

睿琦:舌头

我的牙口很差,比别人天生少一颗不说,最顶头的门牙还敏感,稍微有一点温差都酸麻麻。可惜基因打架,口腔细胞沉溺于融化的冻奶油,每次开口无异于一场甜蜜的惊吓。久来竟然养成了坏习惯,买雪糕一定要买脆皮,牙齿敲碎巧克力的那一刻起,好像回到小学二年级周五最后一节数学课里。

董琦:舌头

夜宵是火鸡面,顺手炒了个蛋,借着锅里剩的油煎了几个芝士脆皮肠,再洒一把手捏的海苔碎碎。很难过地发现芝士片过期了,似乎少了一点灵魂。但总之还是很让人快乐的,因为热量,因为是深夜。所以歹毒地进食。

予涵:舌头

不知何时,奥利奥跳出了零食老本行,倒成了甜品、奶茶届的顶流搭档。我也买了一大袋奥利奥——准确说应该是“奥奥”——存在柜子里,煮奶茶时便泡几片。黑饼干层带着一股微苦的香,口感本来脆生生的,但化在奶液里,就全变成软糯的粉,反而成了“甜”的源头。儿时吃奥利奥,总费劲把“奥奥”都摘走,只剔出甜得发腻的“利”来吃,连一点饼干的苦味都不愿入口;现下我却能从咖啡里尝出醇,在黑巧里吃到香,也能品得“奥奥”里的那点甜蜜了。

苏康:舌头

父母总叮嘱多吃橘子,因其富含充足的维他命C。剥开皮后,露出黄澄澄的内里,独特而不刺鼻的香味钻进鼻子。进了嘴后,酸甜的果汁“啪”地一下漫上口腔,眼睛一眯,嘴巴一动,唇齿之间,又是一次小满足。或许还只能是橘子才拥有最纯粹的营养,总不能是橘子味的伏特加吧。

淑颖:舌头

小酌一杯是生活常態,才能撫慰日常無趣的缺口。不知道為什麼,那天點了一杯「Report Wizard」。八分溫柔的洋甘菊,配上兩分的金酒,非常女性友好,甚至可以直接當洋甘菊茶助眠,也許效果更佳。後調中花香逐漸若隱若現,青提緩緩代替它的位置。在沒有什麼情調的後巷裡,給我再來一杯繼續更新。

欣雨:舌头

旁人爱甜食,我却独爱芥末豆。那在舌尖绽放着一簇又一簇的烟花的辛辣,直直冲上鼻腔内让人忍不住涕泪横流的感觉总让我流连。厚厚的一层芥末包裹着脆脆的花生,浓郁香味如炮弹侵袭味蕾。直冲脑门的烟花炸开后,回味着丝丝甜味让人欲罢不能。就像平淡的生活里总要有些让人不禁流泪的刺激,甜的吃多了偶尔呛一呛也是很新鲜的感觉。

湛阳:舌头

打开包装和品尝时都小心翼翼,但难免还是会让饼干渣掉落在身前。上下两片烤的酥脆的卜饼干,棕色与黄色交集,像是火力不均匀而烤出来的吐司。里面则是清新的淡黄色柠檬味夹心,却一点也没有它该有的酸。每次享用它时都充满了小小的破碎与温柔。

泓铭:舌头

漫长的夜晚总得有东西吊住精神,可是最近咖啡喝多了会心悸,便只能另寻门路。咖啡糖光滑的糖身在口腔内翻滚,似乎每翻一次便能多写一个字,只可惜手指往往没有舌头来的勤快。这糖没含多少咖啡因,可那缭绕的甜香也能激起安慰剂效应,撑着我多写几个字。

婧妍:舌头

土黄色奶茶司空见惯,可灰色的奶茶却是稀有品种。一口喝下,一股烧焦般的气味袭来些许诡异,搭配以缩小版的珍珠粉圆,在舌尖却交织出了和谐。再多一口已是上瘾,竹炭的气味被再次强化,珍珠与竹炭也进行了交融,一口接一口已是饮完。

梓义:舌头

爽口含片不知何时闯入我的生活,很喜欢它带给我的一抹清凉,如溪流般缓缓地扩散到口腔、食道,最后连鼻子和气管也充斥着冷气,头脑好像也在这一瞬突然清醒。随着口腔中的一粒缓缓消散,我不得不打开盖子,来上一粒,让那丝清凉永存。

卓伟:舌头

坐很长的一段电梯,小店就在拐角处,卖铜锣烧。

撕开包装,就有扑鼻而来的鸡蛋香气。铜锣烧有飞碟一样的形状,小小的一块,蓬松而且有弹性。咬下去,要很深的一口,同时吃掉鸡蛋饼做的外皮,夹心的奶油和最里面的红豆,可以嚼到颗粒分明的白糖,想来这样的味道最受小孩子欢迎。

大雄用铜锣烧贿赂哆啦A梦,变出无数的法宝;我拿着手里的铜锣烧,也要去找我的哆啦A梦。

敏恩:舌头

每次赶作业时,嘴巴都很勤奋的需要参与,因此偶尔来几根鱼丝,咀嚼的同时促进大脑运作。那淡淡的海鲜味总让我想起以前翻船时的那股海风,我知道鱼丝的作用已经无限放大,以愉悦的方式消化到身体里。虽然最后脑袋还是空空的,但是至少多巴胺光临过。

舌头:颢瑜


偶然在某个商业街看到了这个,尚且算爱吃香菜的我也沉默了。两种完全不搭像是被强行混在一起的东西,愚昧的商家还以此为卖点。难受的感觉回荡在嘴角,老板那厚脸皮的嘴脸仿佛美国佬一边支持以色列一边反对。

鈊焌:舌头

冰淇淋的锥形饼干总是枯燥乏味,让人勉为其难地咽下它,这不符合吃甜品的宗旨。倘若冰淇淋放在烟囱形面包里,滋味就不一样了。烤面包所散发的香气从远处就能闻到,吃下去口感松软,中和了冰淇淋的甜腻。  我喜欢开心果酱配上香草味冰淇淋,味道简单却不凡。坚果颗粒与绵密的冰淇淋所带来的口感冲撞,突兀又让人着迷。配着面包吃,每一口都是滋味,这才是吃甜品之道。

欣悦:舌头


煲仔饭从来不是我这个四川人爱的口味,直到COVID时期回国隔离,酒店提供的餐食难吃得一成不变,我只好用自热锅在酒店物质贫瘠的环境下给自己开小灶。

只需大概10-15分钟,一份应急的煲仔饭就煮好了,广式煲仔饭的腊肠味道一般,不过好在米饭粒粒分明,撒上商家配的酱料和葱花,方便又好吃,搭配的玉米粒也很解腻。

虽然隔离过后就很少有心思买自热米饭吃了,每每回味到煲仔饭的味道,第一时间映入我脑海的便是这一碗速食米饭。

博雅:舌头

它是一款国民 奶类饮料。 甚至入选过国宴饮料聘请外宾。

像各行各业的卧龙凤雏一样,汽水饮料有可乐,百事明争暗斗; 凉茶饮料有加多宝,王老吉你死我活。在我小时候,露露,椰树椰汁可以说是饭店饮料的两大头牌,在我的回忆里,不论同学还是家长都更喜欢露露杏仁饮料多一点; 而我对椰树椰汁情有独钟,这两年由于自媒体的发达,让它二次火了一把。 首先就是它营销的策略, 只请胸模代言,广告语slogan 也是白白嫩嫩 曲线动人,以及经典的「我从小喝到大」这样一语双关的擦边语录; 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它那丑到极致就是潮的设计,当年设计团队离职,让大老板亲自操刀的设计,不仅有着土到辣眼却有独树一帜,极具视觉美感,五彩斑斓的色块和简单直接的标语,好像香港霓虹灯格调,搭配澳门赌场精髓,更有宾馆门缝小卡片的风骨,它成功的原因,在我看来是集社会风格大成的作品。当然一定要补充一句,味道真的很不错。

怡宁:舌头

每走到一个新城市总去吃那里的夜市,毫无讲究的搭配组合,酸甜苦辣齐聚自己的口腔之中。吃腻了糖醋肉便转战到青椒冷面上,企图换个口味。最奇妙的是,陌生的菜单,陌生的语言,每一种食物都是未知的味道。

Monday, October 23, 2023

戏院的故事:k.d.(晚场)

老戲院

這座戲院位於小鎮的南邊,沒有名字,鎮上的人管它叫做老戲院。但是。老戲院從前據說是有名字的,只不過年代久遠壁墻破損的緣故,名字也隨著一起剝落了。

其實,整個小鎮都在凋零,年輕人前仆後繼,往外面花花綠綠的世界闖蕩,通常一去久久不返。多年之後偶爾過節回來一趟,四處走走看看,人嘛總是有點懷舊,來到老戲院面前時,心裡不禁悵然感歎——啊,竟然還在。

他們此時也會想起一些微不足道的往事,小時候全家常常上老戲院看電影,荒野上的牛仔,深海裡的鯊魚,淪落街頭的孤兒,漂遊宇宙的太空人,在爆米花香瀰漫的氣氛中,陪伴自己度過了一段幽眇而快樂的時光。

十個有七八個吧,僅僅在老戲院前,停駐一陣遂即轉身,走幾步又不由自主的回頭,似乎想再眷顧最後一眼。至於其他兩三個,則是好奇的跨入大門,想知道老戲院是不是仍在營業。

售票口後方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頭,好像就是記憶深處的重新上演,可是太老了不好說,似乎也有點不可思議。老頭見到有人來,緩緩抬頭,用一把最深邃的聲音問道:看戲嗎?

那兩三個當中,只有一個說好啊,接過老頭劃號的戲票,拉開布幔走進戲廳,看了一部沒有名字的電影。暮色迷茫,從此之後,他就再也沒離開老戲院了。

戏院的故事:k.d.(早场)


老伴

因為怕被人見著,老黃排隊買的是早場票。戲院離家不遠,乘車十幾分鐘就到,聽說要拆了,改建商業大樓,也許有戲院,也許沒有,未來的事情難料,過去的其實也漸漸模糊。

大廳果然冷冷清清,大概電影熱潮已退,入口處的員工掃描戲票之際,還瞥了老黃一眼,惺忪的眼神停在禿髮的頭頂,仿佛閃過一道狐疑的反光。老黃沒在意,穿過冷颼颼的通道,找到廳號對著座位坐下,把背包小心擱在腳邊。

整個戲廳只剩三三兩兩的觀眾,老黃坐的那一排沒人,銀幕正在投放廣告,一對年輕情侶手牽著手,很快樂地四處遊山玩水,但是老黃看不出來,到底要賣些什麼。

廣告也比從前少了,老黃還想小瞇一下,但是好戲即將上演,於是便俯身拉開背包拉鏈,取出一個波浪金髮的芭比娃娃。款式古舊,手臂和大腿的顏料些許剝落,但是臉蛋完好,保養得依舊如真似幻。

老黃將芭比輕放在旁座,連孩子們都不知道,古板嚴肅獨個兒住的老爸,竟然收藏著這個玩意。雖然盆骨左側和腰間,開始感覺酸痛,但是老黃卻是滿心期待,很久沒和老伴一起看電影了。

Sunday, October 22, 2023

舌头:k.d.

我每晚吃半包樂事松露味薯片,最近因為到處打戰,舌頭比較焦慮,所以偶爾整包吃完。虽然樂事松露味薯片的松露,完全不像真的松露,但是薯片絕對酥脆。化學調配的鹹味帶香,如果大大聲咬嚼,頓覺假得很驚心動魄,假得仿佛可以融進這個世界。

Friday, October 13, 2023

董琦:节日的故事

娇娇的十四秋

阿姐在小小的,薄薄的,发亮的砖板里,露出了个模糊的下巴,动起来缓慢又停顿,或者直接不动了。妈妈含了口汤,低下眼拿筷子拨了拨剩的菜叶子,不夹,只扒拉了口米饭咽了下去。阿姐那头没有声响了,桌上只沉着没人吱声,阿弟搁下碗筷要回房去写作业,爸爸抬了瓶酒上桌,斟了一小杯,透明的,像水一样,没人同他喝,他自己喝。其实蒜片炒空心菜很好吃,娇娇瞥了眼妈妈碗里还剩的米饭,自己学着捧来汤碗含了口汤,扒拉米饭咽了。妈妈说她洗碗,娇娇洗衣服,阿弟写作业,爸爸自然是不用做什么的,因为他早间工作很辛苦。娇娇问阿姐呢,妈妈说她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开视频也一样的,过会儿要一块儿吃月饼,手里的事要快些做完,所以桌上散开了,爸爸喝酒,对着沉默无言的,在小小的,薄薄的,发亮的砖板里,看不清楚的阿姐。

阳台在阿弟的房间外头,娇娇以前睡在这里,因为这里有一套桌椅,阿姐再小一些的时候也住这里,因为这里还有一个大衣柜。房间和阳台只隔一扇玻璃拉门,娇娇以前的桌椅就在玻璃拉门旁边,隔着窗正对着洗衣台,用了很多年的台灯偶尔也会照到洗衣台,但只有余光,但余光也够用,娇娇指尖沾了点洗衣粉,借着余光抹在阿弟吃饭时弄脏的上衣上。因背光而笼罩的阴影投在洗衣台上,娇娇的眼睛愈发不好了,总觉得眼前糊糊的一团,她知道这个叫近视,因为从前班里也有同学这样子,一学期后就戴了好看的眼镜来上课,那会儿娇娇也央着人家给自己戴一戴,鼻梁上架起粉嫩的一副,半透明地框起眉下的双眼,娇娇只照着窗看了两眼,便急着摘下还给人家,因为要上课了,娇娇喜欢上课。

娇娇漂亮的。后桌的人小声说道。娇娇挺喜欢后桌这个留了级的哥哥,如果他不老踢自己的椅子就更好了,但是娇娇不敢回头同他说话,因为要上课了。现在想起来娇娇就有些后悔,因为这个哥哥考去市里后不常回来,娇娇已经很久没见着他了,她并不知道有些人是见一面少一面的,她也不知道上学是上一天少一天的,总之她有些难过,可能因为夸她戴眼镜漂亮的哥哥见不着了,也可能因为她难以要到一副漂亮的粉框眼镜,或什么别的,但都不重要了,因为她瞅见在发呆的阿弟,便收拾好洗衣的物件儿,拉过玻璃门去到更亮堂的地方。娇娇随手在睡衣下摆擦干了手,指着阿弟写错的作业,咯咯地笑。阿弟笨笨的。娇娇一直这么觉得,自己比阿弟聪明多了,但是这话不可以在家里说,因为大人们不爱听这个。

将要吃月饼的时候娇娇总格外注意门口,她担心阿姐回来了敲门,大伙儿没听见响,教阿姐在外头生等着,又或者担心一些很久没见到的人会来找她。她打开月饼盖子,疑心门口有响声。要顿下来听,但妈妈催促她快些切好,她便只好收了心。

家人们围着客厅的桌各自坐着,月饼里头的蛋黄理所应当的切半分给两个孩子。娇娇总不舍得吃,想再等等,或许阿姐下一秒要敲响静了许久的门,切的月饼还剩这余的半边蛋黄,她要阿姐吃上团圆的一口。但爸爸同阿姐通了视频,阿姐在小小的,薄薄的,发亮的砖板里,看不清楚。

娇娇一口吞下蛋黄,咸咸的,干干的,卡在喉间,娇娇不喜欢吃咸蛋黄。

(天气就是阴晴,月亮就是圆缺,人间也就是吃饭的事情,一幕而折射多景,一人而映照众生,一场戏也就能感慨万千,看似毫无情节的推波助澜,也无情感的晃荡起伏,但是悲欢既然看不清楚,因此往往毋需多言,叙述的语句短截有力,凝练细腻而且无比内敛,无论是动作的照面,记忆的沉淀,以及意识的流敞,所谓把一个人物写活了,不过如此。)

歆彤:节日的故事

复活

阿阳站在布满裂纹的衣柜前,纠结要不要穿上那件父亲留给他的旧外套,毕竟春分才刚过没几天,气温还没完全回升。窗外的天还没亮,雾气灰蒙蒙的一层糊在玻璃上,只能依稀看到远处早市的微弱光亮。阿阳抓起那件外套,急匆匆出了门。清晨冰凉潮湿的空气从宽大的毛衣领口钻进五脏六腑,看来穿外套是正确的选择。阿阳一脚踢到大门的铁质门槛,踉踉跄跄地向外跑去,锈迹斑斑的铁门发出婉转的吱呀,像是邻居张婆看电视时发出的尖锐笑声。阿阳从口袋里掏出手帕,迅速擦干了沾满露水的三轮车把手和脚踏,还有那块特地去塑封的手写菜单,然后翻身上车缓缓骑向了对面的早市。

今天是星期天,现在也才五点出头一点点,别的摊贩已经在准备今天的开张,阿阳拉起外套拉链,从货柜拿出一筐鸡蛋摆在桌面上,然后开始搅拌面糊。面粉从四处飞扬到变得厚重粘稠,阿阳看着搅拌出的漩涡想起母亲的唠叨,不能搅拌太少也不能搅拌过度,总之需要自己把握一个暧昧的搅拌度,才能做出松软的面饼。

出神之际有人敲了敲桌面,阿阳抬头望去是一张从未在现实里见过的面孔,浅棕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珠,似乎只在路边的广告牌上瞥见过几眼。要什么?阿阳问。要这个,男孩指了指菜单上的第一栏,潦草地写着“招牌鸡蛋煎饼”。阿阳点了点头,心想原来外国人中文可以说的这么标准,可能是在中国长大的吧?在星期天清晨就出门,是要去上补习班吗?总之阿阳开始胡思乱想,然后把还没到达那个暧昧的搅拌度的面糊倒上了铁板,或许外国小孩吃不出煎饼的好坏。

男孩很专注地看着面糊在铁板上滑动,阿阳从箩筐里拿起一颗鸡蛋敲开蛋壳,蛋黄软软地砸在面饼上,被铁铲戳破抹开。要加蛋吗?阿阳问。男孩看向那筐满满的鸡蛋,问到我可不可以的买一颗,今天是复活节,想要画彩蛋送给妈妈。阿阳皱着眉头听着男孩磕磕巴巴的解释,索性直接拿起一颗鸡蛋塞进男孩手里说送你。阿阳不是一个大方的人,但是总想着要给外国人留下好印象,毕竟从人家嘴里听说了一个洋节,回去之后说不定也能讲给母亲听听。阿阳把鸡蛋饼卷起装进纸袋,男孩接过说谢谢,然后小跑着离开了。

星期天不像平时,没有那么多要上班的人,所以阿阳有更多的时间发呆,他琢磨着男孩说的那几个词,好像是“彩蛋”,“兔子”,“新生”之类的,反正听起来是好的寓意。于是他从卖剩下的鸡蛋里挑挑拣拣拿起最饱满圆润的一颗,掏出写菜单的马克笔,在蛋壳上涂上歪歪扭扭的线条。阿阳没有美术天分,这个他从小就知道,连鸡蛋饼都摊不成圆圆的形状。不过在鸡蛋上作画手感新奇,他看着对面包子摊波点的雨棚,一笔一画描出了泛滥的期望。

临近下午其他摊贩已经在陆续收摊,一般这个点大家都更愿意去餐馆填饱肚子,而不会来光顾这片本就不算热闹的早市。阿阳把剩下的面糊搅成母亲教导的程度,然后一股脑全部倒上铁板。他看了眼那只斜斜倒在桌上的滑稽鸡蛋,它现在与其他鸡蛋格格不入,但又似乎被赋予了奇妙的意义。于是阿阳把它捞起往桌角一磕,打在了滋滋作响的面饼上,蛋黄翻滚滑动,英勇就义般地和面饼融为了一体。阿阳把最后一张鸡蛋饼卷起,切成两半,一半给母亲,一半给想要复活的自己。

(耶稣受难必然复活,世人受难渴望重生,关于奇迹和救赎的时辰,自然要有一点巧合和一丝觉悟,叙述一蹴而就,文字娴熟畅快,除了照映市井人物的日常轨迹,甚且描绘中西文化的因缘际会,道地的煎饼遇上外来的兔子,茫茫之中只要找到了生活的那一颗彩蛋,日子或许就能好过一点。)

楚颖:节日的故事

国庆节

「丹棱街」

国庆节调休七天,今天是张诚加班的第五天。

对于加班,他心中不能说是毫无怨言的。但法定休假日工资翻三倍,人总要向“钱”看——再来,也不光是为了钱。部门刚进来两个实习生,每天没日没夜地“卷”,看得他心神不宁。复工以后有各种小道消息,说疫情期间公司亏损太多,马上就要裁员,从去年说到现在,叫人一刻也不得松懈。

疫情前交上去的落户申请还没有任何消息,不过没有被拒就说明还有希望!这个甜蜜的畅想支撑张诚完成了许多痛苦的工作。

公司的人还喊他小张,但他确实已经不再年轻了,过了那个什么都无所屌谓的年纪。总算是开始盼着啥时候买套房,与银行签下几十年不离不弃的契约,有个安身安心的地方。

最严重的那半年还历历在目。租的房子整区封控,每栋门口贴了封条,狗都出不去,更别提人把外卖送进来。零食方便面吃的一点不剩,最后靠物业分的几把青菜挂面过活。他平时根本不开火,油盐酱醋要啥缺啥,一嘴寡淡的白水味,几次饿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也是那个时候孤独达到顶峰,想到自己的前女友,那些过往的温情和现实的结局。

对于封控,他心中也不能说是毫无怨言的。但在网上看到五花八门更加悲惨的境况,不确定是不是假消息,不信谣不传谣——不过还是使他产生些隐隐的庆幸。好歹自己没发烧发热,二老在老家也一切安好,忍忍就过去了。

人为的饥荒,没有铁栏的牢房,在沉默中灭亡的日子——那离奇的三年像看了一场沉浸式的黑色电影,走出昏暗的影厅,骤然明亮的光线把人唤醒。

大学城附近有个老夫妻开的小门店,做他家乡那边的面食,特正宗。太久没吃,一想就停不下,肚子千回百转地叫。平常都是学生扎堆,吵吵嚷嚷,精力无限,他挤进去只觉得自己浑身一股格格不入的疲态。趁着国庆学生都放假回家,他也乐得自在。

更重要的是,今天晚上九点,政府说将在天安门广场放烟花庆祝国庆,据说是「5万余发礼花弹,6波次,20多分钟的视觉盛宴」,他吃完晚饭正好去看。上学那会他喜欢日本动漫,那时就埋下对花火大会的向往,不过现在这并不是一件方便讲的事情,所以他也就不讲了。

总之今天张诚破天荒地,在天还未黑时踏出公司大楼,扫了辆共享单车,蹬着它穿梭在自行车电瓶车公交车和汽车的尾气间,从头顶的树影绰绰到远处高楼的缝隙,看深蓝的天色一直暗下去。车灯路灯和路边摊的白炽灯接手了晚霞的余晖,一盏一盏亮起来。远远看到路口的绿灯倒数,他加把劲蹬过去。

他从记忆中调取那碗小面的鲜香麻辣,久违地感到一种纯粹又急切的欲望。

「双榆树北路」

把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地塞进停放点,张诚快走几步却发现不对劲。是这个地儿没错,就是贴布招牌换成了隔壁的名字。架了个遮雨棚把两个门面连起,白色塑料椅子大张旗鼓地摆到人行道上。不过倒是如他所料,没几个学生模样的。但还是七七八八坐满了人,毕竟北京从来都是个人满为患的地方。大概都是民工或电子民工,也分不太清。

啥情况!真害人心里空落落!

张诚没吃过他家,但他带些说不清的报复心决定尝一尝。随便点了个炒饭,扫完付款码,他还是忍不住没好气地添上一句,「老板,生意这么好,还给隔壁盘下来了。」

铁锅铁铲滚油灶台和抽油烟机在炒菜区锣鼓齐鸣。吃饭的人就着外放的抖音BGM嗤笑,呛到饭粒咳得天崩地裂。还有不知道是谁的父亲还是丈夫,把手机靠在筷子桶上,边吃边打视频。最靠外那一桌地上躺倒好几个青岛空瓶,被踢得哐哐相撞,不省人事。这样混杂的环境老板无暇顾及张诚的语气,手上还一边剁着肉丁,「隔壁老头内啥走了,老太太一个人搞不下去,便宜点转给我了。」

张诚有点恼自己问着不该问的了,不该问却还继续问,「哪个啥,新冠啊?」

「别的小病,就是内时候不让出家门,出了门医院也排不上号,拖几个月人就没了。」

张诚不知道说什么,干巴巴哦一声。

「倒霉赶上了这时候...... 没办法的事情,死的人死了,活着的还得活呢。」

老板把炒饭添到盘子里,围裙上揩手问他,要多加点辣吗?


「四通桥」

胃里惴惴的,吃一半就饱了,张诚还是把饭扒拉完,跟老板打了个招呼才走。

出去一看,自己骑来的那辆美团共享单车已经给人骑走了,剩下几辆缺胳膊少腿或者脏兮兮的,他索性走路。

国庆时期北京的三环以内,如同奥林匹克五环一样,被浩大,庄重,神圣地装点。天已经黑完了,大路上一排整齐的红旗在路灯的照耀下更加醒目如火。巨大的花坛拼出“祖国万岁”的字样。几乎所有的平面都打上了红底黄字的标语:奋进新征程,共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此外第二多的就是交通管控的路牌。

肯定是没法准时赶到天安门了,张诚想,索性找个高点的地方,这个距离应该也看得见一点。于是他就近爬上了这架立交桥。

桥下是个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桥上人倒不多,三五个都匆匆地在走。张诚站在桥上,打开手机地图原地旋转一周,正寻找着天安门的方位,突然被扣住了肩膀。扭头一看,是个穿着反光夹克的安保,一脸肃穆正气凛然地锁定他,搞得他莫名地心虚——「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干什么?」

这是什么地方啊?张诚懵了,下意识地低头看手机上的地图,却发现这里的地点是一片空白。安保见他还看手机,肉眼可见地更紧绷了,板着脸要求检查他的手机。

「啊?」张诚脑子里一团浆糊,身体却比脑子更快做出反应,一把子递过自己的手机,「警察同志!我没干坏事啊,我找天安门呢。」

安保抿着严肃的嘴角在各个应用逐一翻找。走过的人不着痕迹地向他投来打量的目光,还有桥下一辆辆开过的车里的司机乘客们,也许他们都知道些什么。而张诚只能手足无措地杵在那,自我感觉像一只愚蠢的鹌鹑,茫然,不解,怯懦...... 在一个巨大而危险的真相前傻愣愣地杵着。

翻看了将近二十分钟,安保可算脸色缓和下来,语气也温和许多。把手机还给张诚,嘱咐他别在这儿逗留,然后就无声无息地回到角落暗处的一张小椅子上坐下了。张诚定睛一看,这桥上上下下似乎还有四五把小椅子,守着来来往往的人。他忙不迭地下了桥。

直到坐上回家的公交车,张诚还心慌意乱。瞟了一眼时间才猛然发现早就已经过了九点。「并没有听到烟花的声音啊。」他稍微分出一点心神给他的烟花盛典。打开微博,看到正在进行的国庆直播。

漫天的烟火照映夜空,天安门红旗飘飘,金碧辉煌,红的绿的橙的,还有蓝的紫的白的烟花划出一道道直冲云霄的优美银线,然后绽放开来——火树银花。

在这倦怠失落又慌乱的一天的尾声,张诚终于在此刻感受到了国庆节应有的心潮澎湃,感应到了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自最深处的大爱。他想着华夏千年神州大地上的一切,想着唐朝的长安,恒古不变的壮丽山河,乡下金灿灿的稻田,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父母激动的脸庞,第一笔打回家的存款,“小镇做题家”混出头的喜悦泪水 ...... 这是种怎样深而长的感情啊,仿佛所有苦难都可以被原谅。

正当泪水快要浸湿他的眼眶,冷不防地,屏幕上的烟花卡顿了一下,然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行的红色标语——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张诚再眯着眼盯着直播右下方仔细瞧,发现冒出了一行小小的白字:本次直播烟花均为特效。

公交车一个急转弯,他的胳膊因为惯性靠上玻璃窗,深秋夜晚的冷峭使他打了个哆嗦。

把他从一场盛极的“中国梦”唤醒。

(2022年10月13日北京四通桥抗议一周年纪念)


(节日终会过去,梦境总会醒来,虽然篇幅字数严重超标,但是故事毫无冷场顿感,叙述的底气和创作的元气无比充沛,而且展露了不可多得的格局和关怀,讲述真相当然责无旁贷,但是小说与现实的碰撞,当头的棒喝往往不如侧身的影射,现实主义打造情节的手法过于严肃,夹正义发声的姿态也仅是情绪反射,书写的目的虽然是要「唤醒」,但是讽喻反写其实更有力道,不如让人物继续沉浸梦中,感叹烟花假的像真的一样。)

嘉欣:节日的故事

除夕

你本来没打算出门,晚上和朋友约好涮火锅,差不多也要开始准备。可是经过走廊的时候,无意间瞥见邻居们隆重的装饰,你觉得或许也该为增添气氛花点心思。于是你鞋也没换,趿着人字拖,便往附近的职总平价超市去。

公交车上冷气开得很足,这种温度让你想起家乡那种很脆的梧桐树叶。往常家里人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你会溜出家门。天色半黑半亮,而你已经走在光秃秃的梧桐树底下,盯着红色的碎纸屑在尘土里面来回翻滚。

这个时候的街道看起来总是不太一样。以往你没有机会看到那些商场关门的样子,只要听见熟悉的萨克斯曲和温柔的广播女声告诉你营业结束,就很快得头也不回地往家走。马路两边的广告灯牌大多熄灭了,商场大门紧锁,门里面盖着厚厚的帘子。报刊亭合上了它挂满报纸杂志的两扇袖子,藏起花花绿绿的烟盒和饮料瓶,变得灰扑扑的。红绿灯好像也会比平时暗,一副随时准备下班的样子。不急着回家的只有路口那些烟花爆竹摊子,你钻进其中最顺眼的一顶塑料棚。

在同学面前,你总说你最喜欢的是“海陆空”——一种又能飞又能在地上打转的鞭炮,而且它的蓝色的外盒上面印满了飞机坦克战舰,能使所有小孩心向往之。你理所当然买了一盒“海陆空”,兜里还剩两块钱,于是又买了一盒烟花棒。你还想学着大人讨价还价,不过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你走神的时候,公交车上的乘客已经在倾泻而出,你随波逐流,但很快发现,超市关门了。你感觉有些挫败,所以绕道去便利店买了一袋开心果。结账的时候,才发现价格比超市贵出许多,你有点后悔。

回去之后,你从抽屉深处找出之前买的一沓彩纸,抽出比较鲜红的几张,照着网上的教材又折又剪,勉强凑出几幅仓促的图案,像十多年前奶奶买给你的那种塑料动物灯笼,展现出原始而简陋的形态,还好当时你已经在家长的胁迫下,背熟了十二生肖,至少不会认错。你思来想去,还是趁所有人都尚未到场,掩盖了你的罪证,并暗自发誓明年一定提前去买春联。

作为家里的小辈,贴春联曾是你过年期间唯一的工作。你站在椅子上,把原先的对联连带墙皮一起撕掉,然后拿出玻璃瓶装的胶水,涂到一卷新的春联背面,把它们拍在墙上。把椅子搬回餐桌的时候,你还会偷吃一块火腿或者两片虾片。

年夜饭的气氛似乎在哪都大致相同。无非是春节晚会作为背景音乐,大家吵吵闹闹,议论主持人又胖了或瘦了,或者今年的年菜有没有太咸或者太淡。好在火锅的口味全由各人自己负责,谁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你和朋友们很快把菜切好,然后煮进翻滚的火锅汤。

你记得,家里每年都会煮三鲜汤,当大家开始评价汤的味道的时候,你知道你可以带着一把瓜子,跑去阳台等着看烟花了。你恨不能把脸贴在玻璃窗上,可是那年的烟花少了很多。你后来才知道,政府要逐渐禁燃烟花爆竹。那年除夕,是爸妈离婚之后,你第一回没和你妈一起过年。好像就是从那天起,时间的流逝变得令人感伤。第二天早上,她来接你的时候,你低着头,对着地上红红的碎纸屑,悄悄落下两滴眼泪。

大家一起洗好餐具放回柜子里之后,你忽然想起上次生日,朋友送过一袋烟花棒。你最喜欢的其实就是烟花棒,你认识它比认识“海陆空”还要早。接连翻乱三个纸箱之后,你终于把它捏在手里,才发现自己没有打火机。好在朋友很快携开心果前来,拯救了手足无措的你。

夜晚的城市静悄悄,望着窗外,你感到莫名哀伤,于是回屋打开电脑,玩了一局蜘蛛纸牌。游戏结束,彩色的烟花如约出现在屏幕里,你觉得上面该有一句,“新年快乐”。

(烟花下的flâneur,在时光和记忆的象度中漫游,似乎过什么节都显得格格不入,文字沉郁弥漫一股哀矜的气味,以节庆热闹的氛围,作为内心孤单的烘托,抒情感性的色调突出,但是情节题材的表现则较为普通,或许是叙述人称的选用,框定了这么一个故事,只能用来逼视真实的自我。)

思源:节日的故事

小米

院落门口,一个小小的身影蹲在栅门旁,身影的脚边是一只三个月大的小奶猫,两个体型稍显悬殊的背影依偎在一起,落日的红晕照在那只抚摸小猫脑袋的手上,紫青痕遍布。那只舔舐着手掌的毛绒脑袋有着残缺的头皮,敞开的皮肤深可见骨,下颚骨被左右掰掉,眼球爆裂突出。四肢的断裂溃烂令小猫看起来破裂残缺,本应可爱的身影令人感到可怖,微微发颤着。

远处拖拉机的声响惊动了一人一猫,蹲着的身影如同惊弓之鸟蹿回院落的同时,小奶猫连滚带爬地蠕向一边,留下一道深红色的,又夹杂着棕色排泄物的痕。小米拴好门闩后的一瞬,朝着漆黑的甬道飞奔而下,甬道深处3平米的地下室是她生活了7年的,家。

回到地下,小米蜷缩在污秽漆黑的棉被里,那一下下逐渐靠近的掷地步伐似是宣判绝望的夺命之声,空中飘散而来的白酒酒气令干瘦的身影越发战栗。几乎是一瞬间,小米被粗粝的大手拽出了令她赖以生存的被子里,狠狠地甩了出去,单薄的后背猛烈撞击上墙壁时的巨大冲力令她的呼吸瞬间一窒。

小米什么也看不见。她听不见庭院外小猫发出的“窸窣”声,也感觉不到身下地板的寒凉,她能感受到的就只有那个声音。棍子落在她身上的间歇,那个声音仍对她淬着痰怒骂着。她想,如果放弃抵抗,这个声音可能就会消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个声音没有消失,棍子也还是一下下落在她身上,直到她全身都动弹不得才停下。过了很久,她才感觉到有锯齿压在手腕上。在失去意识之前,她听到了锯片飞转的机械声,以及骨头被切断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意识回到体内的一瞬,她觉得那声音一直在等这个时刻的来临。她必须集中精力才能听清。她听懂了,却无法相信。这些污秽的话语因为那个说话之人所特有的,血浓于水的身份,因而给她带来的痛苦足以比她所有的伤口都要痛。她努力让那些话从脑海中消失,仿佛那些话是疯狂地想要吞噬她的黑暗的一部分。小米想站起来继续抗争,但是身体屈服了,她歇斯底里地哭了出来。她其实早就知道事实本就是这样的,但她不敢相信,直到现在。直到那个声音厉声地把这些都告诉她,她才明白母亲的离去与自己有关,这确确实实就是事实。她想竭尽全力尖叫,却叫不出来,仿佛自己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喉咙里。最后,棍子打在小米的脸上,她放弃了自己,也放弃了所有的力气,跌跌撞撞地栽进最深的黑暗中。

三千公里外,另一个也叫小米的男生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他的肚子高高地鼓起,好似小奶猫直角形弓起的断裂脊背。他的身侧是父母亲谄笑着堆来的零食瓜果,哄着他先放下动画片去学习一小会。小米拧着肉嘟嘟的脸,好似听到耳旁风般的置之不理,将脑袋转向另一边,小小的眼珠子却滴骨溜瞥向电视,眯眼看着。

小米的父亲朝着他母亲挤眉弄眼,暗示她去抱来一楼客厅的小箱子。丰腴的太太一溜烟小跑下楼,轻笑着回小米身边,示意他打开看看却被一把推开。太太的面上挂不住笑,却还是蹲跪在胖小米身边,打开了纸箱,那里头蹿出来一只通体雪白的贵族种猫,湛蓝的小眼睛好奇地看着小米。毛茸茸软乎乎的东西一下便蹭进怀里。小米不由得一分心,手里的零食洒落了一地,被紧紧藏在小肚腩下的电视遥控也滑落了出来。米爹趁小米不注意一下子抽走遥控,便开始调自己想看的频道。

一档人文节目,节目上的主持人宣传着独属于今天的小众节日,“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比较严肃的说法为“国际反体罚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发起,目的是声援体罚受害者,呼吁全社会尤其父母,长辈重视儿童权利。”

米爹抬起手腕,日志型腕表标识着今天的日期,4月30日。胖小米听闻抬起头,腮帮子里鼓鼓的塞着零食,含糊不清的提问:“居然还有这种节呢。真的会有爹妈舍得打孩子的吗?我看你俩才不舍得!”丰腴太太满眼含笑地看着身边的小米,摸了摸他的脑袋,又揉了揉小猫咪的背脊,摇了摇头。米爹再次举起了遥控器,满不在乎地调着频道,换成了下一档体育赛事栏目。

(人间许许多多的频道,各自上演着不同的悲欢,故事的上下对照,仿佛人性的对半剖开,如此情境并置的叙述,虽然总有些许刻意之嫌,但是对称缝合巧妙无隙,而且描述彻底毫不留情,扒开血肉方可见底,开头残酷得使人沸腾,结尾本是温馨合乐的一幕,但是却凄冷得让人无比寒心。)

泓宇:节日的故事

买卖

老王刚洗完澡,头发还是湿漉漉的,坐在酒店房间的沙发上,听着厕所里传来的哗哗流水声,想着那张清纯的脸蛋和性感的身体,老王不觉又感到一阵燥热。自从分手后,这些年陆陆续续找过不少人,但大学生还是头一遭。

从钱包中抽出了一叠百元大钞,数了二十张,放在桌子上。又想到刚刚那大学生卖力的服务,便将手中剩下的三张钞票也丢在了桌子上。也就是最近偷偷接私活赚了一笔,不然老王可舍不得叫这么贵的。看着同自己一样干瘪的钱包,内心算了一下刚刚的饭钱、开房钱,老王有些肉疼,将三张钞票又塞回了钱包里。

拿出烟,点了一根,老王放空了自己的大脑。酒店虽然有规定,住客不能在房间内抽烟,但老王可是这家酒店的常客。只要不是真的起火,房间里的烟雾警报系统就是摆设,等第二天退房时,房间里没有很大烟味就行。

就这样,一口接着一口,烟向四周慢慢散去,老王想到了刚刚的旖旎、那个放荡的大学生、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被骗到酒店,然后奉献了自己的第一次,很快结束的第一次。烟剩下最后一口,老王终于回过神,水流声又充斥在耳边。浴室里的水一直没有停下,这水汞好像很新,有用不完的能量,一次次抽动,让水从花洒中喷射出来。洗了这么久,老王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嫌脏还是怎样?嘟囔了一句,小年轻就是事儿多,就径直躺回了床上刷手机。

不知过了多久,大学生终于从浴室出来了。老王看着明明已经坦诚相待过,却还是把自己下身裹得严严实实的大学生,不由得哼了一下,努努嘴,说道:“哎,钱放桌子上了,你自己数数。”大学生明显开心了一下,但马上又忍了下来,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小声说了一句谢谢,拿起桌子上的钱数了起来。老王也没太多表情,刚刚还玩的很花,现在又一副清纯样子的老王见过不少。

大学生数了两遍,把钱塞进了钱包里,拿着手机,慢吞吞地坐回了床边,好似一个大动作会惊吓到老王。一阵手机提示音打破了房间的安静,“您的宝贝又降价了,快来看看吧!”老王看着大学生有点疑惑,大学生匆忙解释道:“淘宝活动提示,刚刚过零点,双十一活动开始了。”

11月11日,原本在老王上大学时还是光棍节,那是属于单身人士的节日,当初那个王八蛋就是打着“以后不过光棍节”的幌子,把老王骗来了酒店。后来确实没再过这节日,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光棍节变成了双十一,从单身贵族的狂欢,变成了资本的狂欢。

那时,网购还是新鲜的东西,毕竟“大甩价”、“买两百包邮”、“买二赠一”这样的标语确实很吸引人,老王没少在双十一那天去贡献自己的钞票。那一阵,商家屯的物品不够多,真的要靠抢的。先沐浴更衣,在零点前守在手机前面,好似在做一件神圣的仪式。零点时,马上按下支付按键,剩下的就是默默祈祷,看看哪位神仙菩萨有空愿意帮忙。

前男友嘲笑过老王,光棍节和双十一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原本单身贵族靠手速省钱,现在是一群笨蛋拼手速省钱。有时也会嘟囔几句,“你拿着我赚的钱去养姓马的!”“这就是骗局,在降价前先提价,然后再借着节日搞降价。其实价格根本没变,就是搞噱头骗你们这帮傻子。”不过每次快递收到后,前男友又总是屁颠屁颠地跑过来问,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买给他的。

后来分手了,工作忙了,网购少了很多。那该死的老板时不时让人留下来加班,还笑着说他喜欢努力的员工。那种主子对待奴才的笑容,几千年来一代传着一代,不知道老王从什么时候也学会了。拿起手机,点开外卖软件,在大学生的头像下面打了一个五星好评,便随手退出。看着开心地算着这次活动能省下多少钱的大学生,老王觉得他很悲哀,就在这一会儿,他被卖了。

(乾坤大欢场,谁买谁卖已经分不清,赤裸裸展示两条肉虫,其实揭开了光溜溜的世道真理,节日和主题的挑选,套应时代的征兆和恶趣,一回滚烫的肉体交易,影射出了冰冷的资本背景,省略前戏的叙述流畅利落,不过后半指谓揶揄消费行径的说白,谴责的语气过于明显,意图的表现可更为内敛。)

璐琼:节日的故事

圆月

九月二十九号,天又凉了几分。我光着膀子,身上的汗珠一滴滴划过,留下纵横交错的轨迹。我抓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着额头的汗,顺便抬头看了一下天空。这才傍晚六点多,但月亮已经冒出来了。在四周弥漫着的橙红色云絮中,月亮显得冷冷清清。

“欸,老刘你看这大月亮。” 我指着天空中初升的明月,拍了下老刘。老刘没搭理我,他手握着钳子,从工具袋中取出一根钢筋扎丝,仔细地穿过两根十字斜角的钢筋。接着又用钳子在扎丝的末端弯曲了一小段,将其钩住了两根钢筋之间,开始用腕力转动扎钩。完成了这一步,他才停了下来,气喘吁吁地说:“哎,快接着干吧!这块扎好了,我们好快点儿下班!” 我重新戴上那双黑不溜秋的手套,安全鞋踩在数层楼高的钢筋上。一眼望去,只有高楼骨架拔地而起。

“老板今天心情好,多给了我两百。照这样下去,明年年底估计就能把家里那破房子推倒,重新盖个毛胚房了!” 老刘又扯着嗓子吹牛皮。“真有能耐!晚上吃饭你请客啊!”我推搡老刘,调侃着。

扎完钢筋后,我和老刘向着烧烤摊走去。城市里几乎看不到星星的踪迹,除了那轮明月,万无一物。我和老刘是老乡,那会儿趁着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两个小伙子一同从村里出发,打算捞些钱回去做点小本生意。“这城里也不比咱村啊,来了这么多年,一个星星都没瞅到。” 我不禁感叹道。“哎呀,你看看这到处的灯,谁还需要星星啊。咱们小时候村里没电,天黑了只有星星看!”老刘扯着嗓子喊。风呼啸而过,我打了个颤,拉着老刘大步向前走。

烧烤摊在工地的马路对面。这条马路没有红绿灯,天桥也在几百米之外。我和老刘靠在混合土制成的石栏上,注视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打算等车流少一点横穿马路。无数个车灯一闪一闪的,像太阳的眩光,让我难以睁开眼睛。于是视线飘至上方,抵达天桥上的红色横幅。那里悬挂着一幅鲜红的横幅,横幅上醒目地写着:人们是真正的英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这抹红色让我的身体充满干劲。

第一次离开村子,我们二十多岁出头。那几年我们拼了命地干,一年才能凑出点时间回去一趟。干了几年,攒足了钱,顺理成章地各自回村里迎娶了媳妇。孩子们渐渐长大,原本想回家,但小娃又突然染上了一种病。我也搞不明白这病,只听医生说要透析。那家小诊所,透个一次还要掏三百多块。

我和老刘走到了我们常光顾的烧烤摊,摊位是用工地蛇皮袋临时搭建的篷子。老板和老板娘也是外地人。在这座城市里,外地人总显得更加热情,他们一看到我们就老远吆喝着。我和老刘从隔壁桌上拎来两把红色的凳子,摆到木桌前。“老板,先来三十串烤串,六瓶啤酒。”老刘喊着。“老李,别客气啊。今天过节,随便点,我请客。”老刘点了一根烟,深吸了一口,烟雾在空气中升腾,弥漫开来。

桌上很快摆满了烤串和啤酒,老板娘端着两碗面,放在我们的面前说今天搞促销,送我们的。老刘拿起汤匙,小心舀起一勺汤,撅着嘴喝了一口。他一脸的满足滋滋赞个不停。我也噗嗤噗嗤地吸了几口汤,白菜汤特别鲜。我们一起端着碗,刺溜地吸起了面条。老刘抹了把嘴,贼兮兮的看着我,露出了他那滑稽的笑容。两个男人就这么面对面坐着,在雾气中吃肉、喝酒,愈发开心。

在高涨的情绪中,我们脚下堆积了一大堆空酒瓶。老刘似乎有些醉了,他醉眼迷离地看着对面街上的一家四口。“喂,老李,你想你媳妇不。”我朝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家人穿着整洁的衣服,手提着灯笼。月光和烛火相互交融,他们的身影仿佛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还好吧”,我顿时有点征,许久才回应老刘。 “都老夫老妻了” 我接着补上了一句。

老刘终于还是趴在桌上倒下了。 结完账,我回到座位,点了一支烟。我拿出口袋里的一沓百元钞票,数了一下,然后把它们重新塞回口袋。我望着老刘那满是茧的手,又默默望向夜空中的圆月。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视频通话。”爸爸,中秋节快乐。”女儿躺在病床上对我说。“中秋节快乐,乖乖。” 我弹了弹烟灰,恍如隔世。月亮不圆,缺失了一部分,在北方。

(地上的水泥叠叠,天上的月光戚戚,中秋月圆之夜,思乡想家人之常情,底层阶级的摹写模式,多少显得有些陈套,但是情节虽然稍欠惊喜,叙述却极为温厚整齐,无论是干活吃饭的细目,或者对话交集的场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混伴苦乐的故事基调,也就突出了感人的真实性。)

骄阳:节日的故事

早晨,方杭拉着行李箱孤身站在路边。关车门声好似一记快鞭,车子不曾留下熄火的犹豫,眨眼消失在小路的尽头。他久违回家过年,却被丢在老家的门前了。

大圆桌前,奶奶拉着他摁到主座上。方杭从她松弛的皮肤上闻出圆银盒装雪花膏的味道,柔滑又浓烈,一瞬催化发酵出无数记忆,又转瞬消失关回那银色的盒子里。

“我坐旁边就好。”他扭捏着想坐回堂妹身边,堂妹的父亲海叔却打趣道:

“你可是大人咯,今天不代表你们家喝点酒啊?”

一碗橙黄的自酿米酒被端到面前,刺鼻的酒味让他皱皱鼻子。倒完酒,海叔点起根烟,随手把烟灰掸在红色塑料桌布上。桌上摆满丰盛的菜肴,冷盘热菜将大圆桌挤得满满当当。新开的蛤蜊泛起米白的光泽,与院前新摘的蔬菜一同泡在鲜浓的汤汁里。金黄的春卷刚从油里捞出,满溢的荠菜肉丝几乎撑破那层油酥。

都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味,一看就没少花心思。

“杭杭先吃!快动筷,趁热!”

方杭捏着筷子犹豫推辞,却只觉道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几位毫无印象的旧时亲戚,脸上携着陌生的笑容与皱纹,怀着他读不透的热情,仿佛期望着他说出些让整桌人热闹喝彩的词话。海叔坐在他身边,吐口烟圈,侧头打量着他。灰白的烟气缭绕,他莫名嗅出几分紧张感。连桌下的狸猫都自得地迈着步,唯他仿若一只怕生的猫儿般执着地缩着手。

他好一会儿才想起,他正坐在父亲的位置上。最富想法、落户大城的家中大哥位置。

不能薄了父亲的面子,方杭动了筷子,喝下米酒。有时她会看向堂妹,上次回来他俩还是最好的玩伴,现在那丫头却自顾自玩着手机,吃饭都没了心思。

“这次怎么就自己回来了?”

“我爸忙,我妈把我送到门口就自己走了。”方杭不胜酒力,才一碗就满脸通红。

“哪有这样的,以前不都一起回来的。”

“大过年怎有到家门口还走的?”

他的回答引来一阵亲戚的唏嘘调侃。他不由得有些坐立难安,想象着父亲会如何应答。

思索片刻,他把话题引到带回来的礼物上。

父亲提前嘱咐他护好的茅台,被从箱子里取出。桌上立马响起一阵“嚯哟”“不得了”的感叹声。奶奶小心抱起瓶子,翻转着查看起来,似乎是并不懂酒,便叫来爷爷查看。两个老人家将瓷瓶翻来覆去查看,时不时低语交谈几句,又取出眼镜戴上,吃力地读起商标简介。似乎是察觉不出什么有用信息,奶奶打开手机,笨拙地用手写功能一笔一画依样将品牌名输进搜索框里。

“昂……有了有了,是这个吧?”

“还行,还行。哎呀不用这么贵重的东西,费那么多心。我们最近刚开账户,收款也方便的,还省得让孙子拎这么重的东西。”

等桌上的菜吃到一半,海叔突然沉默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红口袋被撑得满满当当,甚至都没封上口,对折着塞在口袋里。他拿起红包,支吾着说不出几句祝福,便塞进方杭手里。那抹红色是如此鲜艳,一下抓住在场所有人的眼球。

方杭捏着那沓厚厚的钞票,本想推扯几回收下,却下意识惊出一身汗,连未消退的醉意都瞬间清醒几分。孑然一身的他忽觉自己不能心安理得地拿下,这一次并没有人挡在他前面娴熟地推辞迂回,一笔厚款突兀地让他察觉到压力。

他已经不是那个在一旁兴奋等着父母分钱的孩子了。

“知道你在外读大学辛苦学费高,拿着吧。我们家后辈,学业重的都得收多点。”

方杭瞥向一旁高一的堂妹,全住宿制的高强度学习让她巴不得争分夺秒在假期玩游戏。

苦苦推辞一番,方杭还是强行将红包塞回海叔的口袋。


晚间,没能团圆的团圆饭伴随着三三两两的离场早早结束。

方杭一人待在父母房间里,躺在宽大的双人床上休息。奶奶却端着一盘水果敲门进来,笑脸盈盈地望着他。放下果盘,老人家欣慰地握住他的手,嘴里各式称赞层出不穷。

老妇人说着便感动得抽搭起来,拿出一本泛黄的本子,里面夹着方杭小时候的各式照片,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泛黄。方杭正想安慰,却没想到老人肩膀耸动得更加厉害,仿佛想到什么伤心事,尖锐急促的哭声锥心般响起。

方杭连忙凑上去询问,却见奶奶将本子向后翻着,露出密密麻麻的数字。

“奶奶记录了很多你小时候花的钱,我只是和你父亲提了一嘴,就被他骂……”

方杭看到这些记录详尽不已,甚至精确到小时侯他央求要买的一袋糖果。

“总共有多少?”

“有个……十四万多吧。”

方杭愣在原地,因为他看见面红抽泣的老人,没有一滴泪水滑落。

(家家那本经难念,家家那本账更是难清,写实的故事有悬疑,热闹的场面有暗流,人物的镗亮有阴影,从一脚踏进节日的氛围开始,叙述的张力紧紧牵引,可惜最后丑陋嘴脸的情节设计,抛出来虽然大有震撼,可是突兀之外也略嫌草率,这段横跨三代的流水账,以一袋糖果或许尚数不清。)

锦焱:节日的故事

感恩节的晚餐

女人先把鱼头切开,放到水龙头下冲洗干净,摘掉鱼头内部的黑膜,剪掉两边的鱼鳍减少鱼腥味,然后有条不紊地把两半鱼头放进油锅,开中火煎至两面金黄。阿杰最喜欢她做的鱼头汤了,是外面餐馆没有的浓白鲜醇。第一次做这汤还是刚结婚的时候,女人学做饭总被油点子溅到,白皙手背上红色印记格外扎眼,阿杰会像哄小孩一样,轻轻吹着她的手。

锅里的鱼头受不住煎熬,躁动起来,啪!一大块油点子崩出来,溅到关节粗大、略显皱黄的手上,女人好像没感觉到,把鱼头和豆腐放入砂锅后,转身从水池里抓出一只新鲜的虾子,开始处理。左手捏住虾头,右手握住虾身,一折一挤一拉,虾头和内脏被抽离出来,只剩身体。然后用菜刀把虾背上划开一道口子,短粗的手指头把黑色虾线扣出来扔掉,最后把虾壳扒掉。为了得到一只干净的虾仁,这些繁琐的过程是不能省略的,不过九年的煮妇生涯足以让女人熟能生巧,处理三十只虾仁也就花了十分钟。

小雨喜欢吃西红柿,但不喜欢吃西红柿皮,所以每次做西红柿,女人都要先把西红柿上头切开个十字,再放进热水里烫个五分钟,把西红柿皮一块一块剥掉才能做菜,哪一次剥得不干净,埋怨声都会拉得老长,“妈妈,你看,有皮!”烫过的西红柿外面一层已经熟了,切起来沾得满手红沙,不巧这个时候门口一声清脆的“我们回来啦!”,让女人放下切得七零八落的西红柿,匆匆冲了一下手就小跑去玄关。两只手分别伸出来,小手拎着小书包,大手拎着公文包。女人双手在围裙上胡乱蹭了蹭,接过两个包,分别放到两个房间,再去浴室放了热水出来。换上家居服的阿杰刚好进去泡澡。

“滋……”厨房的计时器响了,40分钟到了,女人回到厨房把炖好的鱼头汤盛出来,继续忙着处理剩下的食材,好像一根螺丝钉在厨房,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阿杰从浴室出来,看到小雨还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低低一声“小雨”,就让她从沙发上直接跳到餐桌前,让人好奇女人刚刚的催促为什么没有这种魔力。芹菜炒虾仁、辣椒炒肉、西红柿炒蛋和鱼头汤,餐桌上丰盛的三菜一汤只是家常便饭。两个人坐下来就开始进食,三个菜都尝了一口,女人终于拿着三只小碗走出厨房,擦干双手,坐下加入这顿晚餐。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菜,小雨啪嗒把筷子放下,“我有事情告诉爸爸妈妈!”

两个人的视线聚焦在小雨身上,“老师说今天是感恩节,要回家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我有个礼物要送给你们。”扬起的小脸上是藏不住的骄傲,一张试卷被高高举起,艳红的96分旁还有个大拇指印章。

女人笑着拍了拍孩子的小脑袋,眼角显出淡淡的纹路,“哇!我们小雨好棒啊!妈妈很喜欢这个礼物哦。”饭桌的另一边,阿杰好像对这个礼物不太满意,“96分,呵……96分也好意思当礼物送给我?剩下4分哪去了?”

女人的手和笑容僵在空中,半响收不回去。“我已经是全班最后高分了!而……而且老师也夸我这次考得好,比之前进步很多了……”小雨奋力为自己辩解,但在父亲审视的目光下,音量逐渐调小,近乎不可闻。“那你拿了100分再送给我吧,96分我可不要。”停顿了一下,好像是为了缓和气氛,又好像是为了让气氛更糟,阿杰咂了咂嘴,“你们这个老师也是,华人过什么感恩节?洋鬼子的东西也拿来和你们讲……”

晚饭后,女人回到厨房刷锅刷碗清理卫生,小雨拿着一张纸条,低着头溜了进来,一开口却是要100块钱,学校组织看音乐剧要买票。月末了,女人手头买菜的钱也不多了,她叹了一口气,让孩子去阳台找爸爸。阿杰正坐在阳台吞云吐雾,星点火光在夜晚起伏,听了女儿的话,再让一口烟雾深深沉入肺部,才掏出钱包。

抽了一张100,想了想,又抽了一张10块递给女儿,“小雨啊,你要好好学习,别想那些没有用的,不然以后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像你妈一样做主妇喽。”小女孩懵懂地看着爸爸,阿杰摁灭了手上的烟头,“去吧,钱不够再找爸爸要。”

(关门开窗先怒后恕,命运时时必须感恩,开头是温馨的料理过程,像是日式家庭剧的情节场景,后半骤生嫌隙演变家庭纷争,气氛的转换虽然有点突兀,但是却有一种暗潮汹涌的冲击,仿佛人生脆弱的表相,烹饪细节不妨从简,稍对人物面目和背景进行补充,最后父亲那番话语,不作对比较为妥当。)

嘉桐:节日的故事

终缘

阿寄骑着车从两旁遍布灰烬的巷子里飞驰而过,抬眼望去学校就在眼前,远处的太阳挂在东边,光线并不刺眼。而被风带起的焦味儿还鼻子里打转。

进了教室,邻桌的两个同学还在说着班里传了好几天的邪乎事儿,阿寄突然意识到,今天便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阿寄从脑海里拼凑着之前同学们流传的故事,越寒意渐渐从脚底升起。他不敢再多想,从书包里拿出温水大口喝着,早上妈妈一边接水一边叮嘱的话浮现在耳旁。阿寄想起自己刚离开不久的家,心里的恐惧退散了一些,打开书本开始预习今天上课要讲的内容。

小学放学早,还不到日落,阿寄便已经走着来时的路踏上归途。不像来时那般匆忙,他慢慢悠悠的蹬着车子,余光瞟向路牙子两边的灰烬。好像还是早上那些,没有什么新烧的痕迹,只是被燃尽的灰纸屑似乎少了些,大概是被风吹跑了,又或是像同学们说的那般已经去了需要它的地方。随即阿寄加快了速度,穿出了小巷。

回到家中,爸爸还没下班,只有妈妈在忙碌着晚饭。阿寄上楼回到自己的卧室,凑着夕阳,仔细打量着房间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衣的窗帘,左看看右看看,只是普通的花卉图案,没什么不寻常的地方。阿寄转头离开,默默在心底松了口气。

天刚擦黑,爸爸拎着两个大黑袋子回来了,边走边向妈妈说,东西都买好了,吃了饭就去吧。阿寄知道,这两袋黑袋子里装的都是金纸叠的元宝,白纸印的假钞,还有一些彩纸做的物件,每年都差不多。阿寄年纪小,还从未一起跟着去烧过纸,但今年不一样,他想亲眼见见同学们说的故事。还不等吃完饭便吵着要和父母一起去。

吃过饭收拾好,妈妈从门口的角柜里拿出了几柱香,在厨房的煤气灶里点燃,一家人就出了门。窗外的天空已经黑透,万里无云。还没走到巷子深处,阿寄就闻到了新鲜的火味儿,和早上不一样的味道。爸爸拎着袋子找了处人少,避风的墙角,拿出纸钱拆开堆在一起。不一会儿,面前的纸钱上泛起了火光。妈妈往火堆里加着东西,阿寄也学爸爸一样在路边拾了个粗树枝缓缓翻着那团火焰。爸爸说,这样东西才能烧尽。

直到两个大黑袋子见底,阿寄也没有遇到同学们说的鬼。他说不上来是庆幸还是失望,看着脚尖上的黑色灰烬出了神。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互相说着他们父母的故事,而阿寄默默的跟在父母身旁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屋里的顶灯散发着温暖的黄光,阿寄一家三口聚在客厅一起看着电视。阿寄最终没有忍住,还是将同学们近些天所说的故事分享给了父母。母亲听完只是笑着和他讲,你们所谓的鬼怪或许只是爸爸妈妈想念已久都不入梦的人,他们是爸爸妈妈最亲近,最想念的人,或许有一天你会希望这些“鬼”也能再来这世间看看你,与你诉说他们过得是否安好。

窗外的一轮圆月在黑夜里格外皎洁,阿寄躺在床上,他看着床边的窗帘,盯了许久也不见有一丝动静,只是楼下的蝉时不时会叫两声。终于,阿寄还是没能战胜睏意,一探那窗帘的究竟,便进入了梦乡。

(阴阳两界既远且近,焚香烧纸作为遥寄,平定鬼神才能安护家人,故事虽然稍嫌平淡,文字却流露了一股舒宁的温意,小孩的疑神疑鬼疑鬼和大人的循循善诱,恰是一道成长的仪式,节奏和情境皆有成熟的呈现,不过按照意念的铺展,结尾应有一场模糊的梦境,朦胧间像是看到了谁。)

苏康:节日的故事

舞台上的阴阳师

浮光,舞曲,整座城市繁华的叫人吃惊。酒吧里的这个身着黑色西服的男人掐灭了烟头,黑白夹杂的烟灰和无法燃烧的烟蒂一起落在了地上。掐灭了烟,手就不闲着了,一只手悄悄随着曲线从腿部抚摸到颈部,深深的吻留在有芳香气味的颈间。男人一把从吧台里面跳出来,他们便合着略显吵闹的舞曲跳动起舞,纵情享受。

酒吧里面仍然花灯酒绿,男人却待不下去了。从后门暗自离开的男人把西装整理了一下,抚平了几道因为歪曲身子而形成的褶皱,便又从西装里面的口袋掏出一盒子烟,抖了根烟下来,点燃便抽了起来,吞云吐雾,好不自在。

蓦地,黑夜中窜出一只猫,它全身黑色,融在月夜里只有绿色的眸子闪着光亮。“喵喵” 一声一声叫的渗人,它一步步逼近了男人,男人看到这黑猫吓得烟都掉在了地上,红色的烟头在黑夜下隐隐发光。

“我以后可是要做阴阳师的人,这点小事情就被吓到怎么行”男人在心里暗自吐槽。男人微微把头往下低,让眼眸集中盯着上方。男人左眼的黑瞳随着意念的集中逐渐褪色,变成了白瞳,眼角处浮现出类似于纹身的黑色花瓣剪影,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诡异而又怕人。

但是作为一个阴阳师,这一切显得太过吃力而又臃肿。真正优秀而富于经验的阴阳师,翻个白眼都可以变化成白瞳。

再者说,男人只有一只眼睛可以变为白瞳,也就证明了他不是纯种的阴阳师后裔。

他定睛一看,原来黑猫只是一只普通的黑猫,自己有些想多了。

“妈的。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什么鬼呢。” 他没趣地骂了一句,便恢复成黑瞳继续赶路了——毕竟一直使用白瞳会惹得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注意到自己。

男人终于走回了家,此时夜色已深,怕是没有谁还醒着,但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几片枯菱的叶子凋落下来,落在那安静极了的街道上。

男人姓姜,单名一个攸。现如今,做阴阳师的一脉只剩下了姜家和墨家。但是从姓氏上说,墨姓是源自于姜姓的。也就是说,现在阴阳师的一对仇家,原先可能是同一家族的人。

想了想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姜攸开始低声抽泣起来。但是他却不知道什么要哭,像是有某种指令传达。

姜攸坐在床上,一把扯下来领带,捶了捶自己的腰,叹了口气。“今天可是中元节啊,是时候开工了啊。”说完,撒下一把符咒,红色的梵文在泛黄的纸上面显得异常的明亮。

不久,姜攸的屋子开始震动了起来

「是时候开始转动了吧。钟啊。」

忽然,姜攸感到了一股无法抵抗的吸引力,仿佛整个身体被固定在了某个点上。他猛地扭过头,屋子的一角处竟然显现出一个巨大的观众席,那里坐满了形形色色的观众,有年轻的,有年老的,男男女女,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突然,一道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感觉怎么样,阴阳师先生?欢迎来到我们的剧场,您正是今晚的主角。”

姜攸震惊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意识到这一切都不是他所认为的真实世界,而是一个被设定好的剧场。他一直被困在这里,而且似乎有无数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观察着他的每一次行动和表情。

他努力挣扎,想要从这困境中逃脱,但每一次努力都似乎只是增加了观众的娱乐感。在他的世界中,真实与虚幻、剧本与自由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幻觉。

姜攸突然想起了那只黑猫,难道它的出现是一个暗示?他是否早已经被某种力量困住,被迫成为这场表演的主角?他是否永远都无法逃脱这场荒诞的剧场?

眼前的观众渐渐地消失,只剩下无尽的黑暗。姜攸疲惫地闭上眼睛,等待着下一场表演的开始。

(游走于阴阳两界,到头来一片虚空,情节像是某个类型故事的中间章回,关于阴阳师特殊身份的引介,似乎须有更大的背景衬托,而且关于这个人物的沦落,也该有过往遭遇的陈述,否则整体的叙述组织有点架空,较像是生无可恋纵情酗酒后产生的幻觉。)

伟明:节日的故事

明烨手持手电筒在前,欣儿和宛心则借助明亮的月光跟随在后。尽管月光照亮了道路,但随着他们深入,树木变得高大而密集,枝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几乎完全阻挡光线的天篷,导致月光很难穿透这层厚厚的树冠,只有零星的光线在树叶间闪烁。每当微风吹过,树叶间摩擦发出沙沙声,似乎有什么东西跟随着他们。

宛心此时已感到后悔,但为了陪伴欣儿,她硬着头皮继续向前。欣儿虽然也是女生,但表现异常兴奋,似乎她的字典里没有“恐惧“一词。随着三人深入树林,幽暗的环境让宛心忍不住颤抖道:“要不我们回去吧,反正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欣儿作为发起者,显然不愿意就这样放弃,反驳道:“我们说好了一起来的,你怎么能这么扫兴呢?”

明烨从宛心颤抖的语气中听出了她的害怕,便对欣儿说道:“不然今天就这样吧,你也别强人所难了。”

欣儿觉得明烨是故意跟她抬杠,便和明烨吵了起来。在二人推搡之间,欣儿一不小心把明烨推倒在地。看着自己擦破了的手臂,明烨突然间像是失控了一般,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就往欣儿的头上砸去。欣儿措不及防,就这么被砸倒在地,明烨的行为使宛心愣在原地,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当宛心准备上前询问时,却见明烨满脸怒气,按着倒地的欣儿,手里的石头狠狠地往她头上砸。

宛心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明烨在黑暗中如同野兽一般,疯狂地砸欣儿的头,嘴里还呢喃着什么,像是被什么附身了。没一会儿,欣儿就被砸得满脸是血,宛心流着冷汗,心跳加速,害怕极了。她眸子里流露出一丝无法言喻的惶恐,轻启的双唇却是连一句阻止的话也说不出。

突然,明烨停止了手上的动作,似乎也被自己冲动的行为吓了一跳,但随即看向宛心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狠辣。站在一旁的宛心似乎看出了明烨眼中的凶狠,她踉跄了几步,转身慌不择路地逃离此地,口中还大喊:“杀人啦!救命啊!”

明烨见状,知道玩笑开大了,担心宛心这么乱跑会很危险,便大声解释道:“宛心,你别跑啊!我们只是在跟你开玩笑,欣儿没事!”可是,深受惊吓的宛心对明烨的解释充耳不闻。见宛心越跑越远,与夜色逐渐融为一体,明烨连忙叫起了装死的欣儿。欣儿也担心恶作剧太过火了,便大声喊道:“宛心,我真的没事,你别跑了!”喊了几声,却只得到呼呼的风声作为回应。

看着阴暗的四周,两人不免担心起了宛心的安危,便开始循着她逃跑的方向找去。找了许久,明烨发现宛心躺在一棵树下,头部好像一直在涓涓往外渗血。鲜血染红了她头下的石头,周围充斥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欣儿见状,不禁吓了一跳,止住了脚步并让明烨上前查看情况。明烨壮着胆子上前,但发现宛心没有了呼吸。明烨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并摔倒在地,他颤抖地指着宛心的身体,断断续续地对欣儿说:“她……她好像……没有呼吸了……”

听到这儿,欣儿脚底一软,也跌坐在地,两人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向胆大的欣儿这时也慌了,她一脸惊恐地低声说:“事情怎么会这样,她怎么就死了呢?”明烨也感到心烦意乱,对欣儿责怪道:“你问我我问谁?还不是你出的馊主意!”

看到欣儿六神无主的样子,明烨强装镇定地说道:“目前没人知道我们三个一起出来。你家没人,我们先去你家再说。”

欣儿不知该何去何从,被恐惧笼罩的她只能机械式地听从明烨的建议。两人战战兢兢地爬起身,打算立马离开此地。一路上,脸色惨白的欣儿总觉得背后有什么东西在盯着她,因而一直东张西望,双手更是紧紧地抓着明烨的手臂。当他们胆战心惊地抵达欣儿家后,欣儿立刻将家门锁上,似乎这么做能让她感到安全。这时,明烨对欣儿说:“你把你家的后门也锁起来吧。”六神无主的欣儿也没多想,就听从了明烨的指示。在门上锁的那一瞬间,灯光顿时熄灭了。身陷黑暗的欣儿大叫一声,随即听到身后传来一句熟悉的声音说道:“你居然就这么把我抛下了?”。

欣儿缓缓转过身,看见一张沾满鲜血的脸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一时间,难以描述的恐惧再次袭来,让她感到全身战栗,脚下一软便跌坐在地。她双眼泛着泪花,喉咙滚动着似乎要解释些什么,却因感到害怕而什么也说不出来。紧绷的神经让她紧张的差点要晕了过去,就在这时这时灯突然亮了,只见明烨奸笑地走到宛心身旁,两人同时对欣儿说: “Poisson d'avril!”

(扰人自扰愚人自愚,无间道式的故弄玄虚,带点好莱坞惊悚片的氛围烘托,故事叙述紧凑而且不缺张力,颇能引领阅读直到真相大白,不过文字毕竟不若画面血腥的营造,追求反转虚惊的效果难以持久,如此大费周章互开玩笑,人物的性格以及关系,或可另作一番有趣的设想。)

亦驰:节日的故事

开心的节日

外面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动静。

驰宝可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害怕这种东西。正相反,驰宝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宝宝。驰宝真的想要去用她肉乎乎的小手扒着窗台,去看一看屋外大红色的灯笼。但今天实在是有点冷。她使劲蜷缩在被窝里。一翻身,就会碰到了墙。

外婆家的一点让驰宝很满意,这里的床旁边没有大铁块,会把宝宝烫一下的那种。

驰宝叫了一声妈妈,但是没有听见回应,但驰宝并没有不开心。毕竟她已经是一个大宝宝了,应该有妈妈说的“自理能力了”。驰宝记得妈妈给她讲过,妈妈在和驰宝这么大的时候就开始自己走好几里路去上学的,那个时候外婆还没睡醒呢。

驰宝穿好了自己的小衣服。驰宝很喜欢自己的衣服,因为都是妈妈手洗的。今天是什么日子来着?驰宝琢磨着,幼儿园老师以前讲过,大家放红色的鞭炮吓走打怪兽,挂起来红红的大大的灯笼——是的,驰宝想起来了,是春节!

马上就要吃年夜饭了,驰宝很开心。但现在房子里没有人陪他,妈妈和外婆在厨房里,叮叮当当的。油烟机呼啦啦的,还有清脆的响声。驰宝想起来自己有一次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一个小瓷碗。但妈妈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的妈妈那样训斥,而是和驰宝一起找了一个垃圾袋收拾了碎片。想到了开心的回忆,驰宝很开心。

舅舅和舅妈坐在沙发上嗑瓜子。舅舅肚子大大的,白衬衣里像是包了个大西瓜,驰宝觉得好好玩啊。舅妈手指上套着一个金灿灿的小玩意,驰宝叫不上名字,不过她隐喻记得幼儿园老师好像也有类似的东东。

驰宝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肚子里的小馋虫已经在咕咕叫啦。妈妈穿着围裙出来了。哦,脸蛋一遍红扑扑的,上面还有亮晶晶的东西。对了,在幼儿园里老师给驰宝讲过,在切洋葱的时候妈妈会流眼泪的。看来今天晚上可以吃洋葱了,驰宝最爱吃洋葱了!

驰宝迈着小腿向妈妈跑去,想给她一个抱抱,却被外婆一把推开了。“去去去,胡来什么。菜还没上桌呢,你舅舅那边还没动筷子呢。”驰宝有些惭愧,小脸一下子红的像苹果。在幼儿园里老师曾经不止一次的强调,小朋友们要守规矩的。外婆瞪了她一眼,自己端着菜走开了。都是我的错,驰宝很伤心。

不过今天毕竟是开心的新年,一年可是只有一次的。在开了饭之后驰宝又重新笑嘻嘻啦。因为忙碌了一天的妈妈终于可以和自己坐在一起啦。妈妈不停地给自己夹菜,驰宝大口大口地塞到嘴里去。菜有点凉,驰宝最喜欢了,这样就不会烫到嘴巴啦。“谢谢妈妈”,驰宝是个好孩子,因为她牢牢地记住是好孩子就要像家长表达感恩,这个是幼儿园教的。

妈妈笑啦,摸了摸驰宝的小脑袋,驰宝笑的很开心。不过妈妈一直在往外婆,哥哥,舅舅舅妈那边看,他们坐在另外一桌。他们和驰宝一样,笑的很开心。不过这个时候驰宝对妈妈有点不满意了,怎么妈妈看起来有点不愿意和驰宝玩啊!

太阳公公逐渐下班了,驰宝的眼睛也睁不开了。

驰宝实在是太困了,再加上大人的话她实在是听不懂

“这么多年了,你们有把我当人看吗?”

“上次你家买车,还是我借你的钱!”

还有好多,她听到外婆和妈妈的声音搅拌在一起,不过随后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盖住了。

随后又是噼里啪啦的响声,这让驰宝想到了幼儿园有些不听话的小朋友乱扔积木,被幼儿园老师教训。

驰宝喜欢热闹。

突然他屋子的门被一下子踹开了。驰宝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好像一只大手正在指着大门口。妈妈快步走进来,驰宝被妈妈套进了羽绒服,拖着出了屋,做到了车里。小车发出乌鲁乌鲁的叫声,就这样带着驰宝和妈妈离开了外婆家的院子。

在路上,看着街边一排排的大灯笼。想着就这么和外婆哥哥舅舅舅妈再见了,驰宝真的有些舍不得。不过想到马上就可以回到妈妈和驰宝的家了,那里有好多大树一样的高楼,还有幼儿园,那里有其他小朋友的小脸,还有教授给宝宝们知识的老师,驰宝又开心起来了

这真的是一个开心的节日!

(娃娃看天下,大人的世界只有小孩看得真切,虽然童言童语的语气,多少有些轻率取巧,但是叙述视角和声音的呈现,确有妥当和精确的调度,幼儿园教育灌输的频率过多,除非也是反讽否则欠缺变化,后半冲突的引子尚可多些着墨,再各看一眼众人的表情,让结尾的收刹更有一种反差的完美。)

晓韬:节日的故事

圣诞快乐

指针还查五分钟才到五点,张大丰便早早地收拾好了包。一下班,他便直奔单位停车场。今年圣诞节,儿子明华非要“恐龙世界”在平安夜发售的节日专属款翼龙玩具当圣诞礼物,还要晚餐吃烤鸡大餐,“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他的妻子恰好出差,这一系列的“麻烦”只得由他一个人承担,再想到没完成的副业,张大丰一边打火一边叹气。上了高速,他抓紧并线到了快车道,加速向商场驶去,眼下天色暗淡,八成是要下起雪来了,他必须赶快点,要是等有车打滑出了事故,别说来不来得及做大餐,连能不能在饭点前到家都成问题,想到这,他不由地多踩了一脚油门。

刚在商场停好车,大丰便听到孩子们激动的叫喊声,仔细一看,原来他的预感没错,天空中已经飘起了雪花。“真是倒霉!”,他心里暗叹,大踏步地冲进了商场,先在四楼抓了一只烧鸡,然后旋风似的刮到了六楼卖儿童玩具的地方。儿童玩具区用暖黄的主色调装潢,配上各式晶莹的彩灯,灿烂的星星、唱着《铃儿响叮当》的小铃铛……或许是为了更好地营造童话世界的氛围,这里刻意模糊了所谓的“动线”,而是采用类似林间小道的布局,这使得很少为孩子买玩具的张大丰,为了找到“恐龙世界”只能在布偶和乐高之间绕来绕去。终于在某一次转弯后,一只张着远远的大眼睛,顶着皮球似的脑袋,用着儿童餐叉一般的爪子像行人左右招手的“Q版霸王龙”映入眼帘。它滑稽可笑的样子引得张大丰发笑,往里走一步,他便找到了一群带着圣诞帽,翕动着嘴唇唱着《圣诞快乐》的恐龙们。当他向店员付款后,那只在树枝上的翼龙突然飞了起来,扇了扇翅膀钻到了店员手中的盒子里。“现在的儿童玩具都开始用内置螺旋桨来哄小孩了吗?”张大丰边想边往外面走去。

虽然张大丰赶时间,不过儿童玩具区的林间小道仍然是横亘在他面前的难关,他再次晕头转向了起来。突然迎面一张海报吸引住了他——是一只圆嘟嘟明黄色松鼠模样的小动物,脸上挂着灿烂笑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黑恶似的。“皮卡——丘!“,熟悉的叫声入耳畔,吹去了记忆蒙上的灰尘。张大丰诧异已经过气好几年的宝可梦IP竟然还有开店,不由得多看了一眼,最门口的展柜里是弹簧车内摆件,皮卡丘叉开腿坐在弹簧上,随着弹簧一上一下,除了多了一顶圣诞帽和他记忆中一模一样,好像曾经少儿频道里的那只跳出了屏幕。但是他也顾不得多看,雪越下越大了,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张大丰忘记摸墙,被门把手的静电狠狠地电了一下,“真是个黏人的皮卡丘。“他嘀咕道。等到他与孩子吃完烧鸡,窗外已经飘起鹅绒般的大雪。刚刚才吃完一个姜饼人的儿子急不可耐地大声宣告他吃完饭了,接着小跑到张大丰藏在圣诞树后新玩具的包装盒旁,小心翼翼地要取出翼龙玩具。

“平安夜圣诞老人可是还没有来哟!“

“圣诞老头一点也不厉害,我的翼龙比他的鹿厉害多啦!“

说罢明华激动地开启电源,伴随着马达的声音,翼龙开始飞舞,引得明华连连惊叹,不由地跳了起来,紧接着追了上去。他和它绕着圣诞树你追我赶,好不快活。突然明华带着坏笑地指着大丰发号施令:“小翼龙,去捕捉远古蜥蜴吃!“同时偷偷按下了遥控。张大丰连忙跑开,和翼龙在餐桌旁转圈子。

马达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弱,张大丰似乎隐约地听到了纪录片里翼龙高亢的鸣叫,自己也不是在兜圈子,而是真的变成了蜥蜴,在原始森林里与树木间疾驰。明华突然又做出新指示:”翼龙,猛袭!“,话音未落,大丰的脚勾到了桌子腿,整个人摔成了狗啃泥,碟子里的酱汁也洒了一身。明华哈哈大笑起来,大丰痴痴地坐在地上,也跟着他的儿子一起傻笑了起来。在这个平安也,大丰似乎觉得他与一位多年未见的孩子重逢了,当时那个孩子被叫做“丰仔”,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守在电视机前,带着和小智同款的帽子,指挥皮卡丘使用技能“十万伏特”。

待大丰安顿好儿子入睡,雪也停了,大丰回到房间,找到乒乓球,并把圆珠笔里的弹簧拉长,穿进乒乓球底部,接着用马克笔画上皮卡丘标志性的可爱笑容和闪电尾巴,摆在窗台上。大丰和随着弹簧一上一下的圆嘟嘟的皮卡丘一起看向窗外。窗外银装素裹,像是铺了一层厚厚的砂糖,伴随着节日的灯火,闪着晶莹的光。虽然看不真切,但是大丰确信,树上的亮光一定是一颗星星,即便不是也一定是会唱歌的铃铛。

“圣诞快乐,丰仔!“大丰说,“也祝你圣诞快乐,大丰!”

(每一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每一个小孩心里都过着圣诞,在这么一个充满奇迹的节日,一般都会尽量铺张,但是故事仅是让大人与童心相遇,反而多了一种耐嚼的意趣,考虑字数篇幅,购物和嬉玩的过程尚可浓缩,让文字化为更加凝聚的内外意象,而且不妨安排父子相依为命。)

梓义:节日的故事

探望

布谷鸟悠扬的歌声在午夜中响起,将我从虚无之地中唤醒。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也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刻。时辰一到,我便迫不及待地离去,享受着并不算太久的自由。早已做好规划,沿着熟悉的道路,我快速地到达了他家的门前

怀着兴奋而沉重的心情,我敲响了房门,期待着他惊讶的表情。

门开启后,他揉了揉双眼,一时间愣住了。眼神死死地盯着我,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我却没有过多留意,径直地走入屋内。眼前的一片混乱,外卖盒、空酒瓶和烟蒂随意散落。

他从不沉溺于烟酒,因此酒瓶和烟蒂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屋子里。我注意到沙发上甚至有被烟头烧坏的小洞。屋子还是和我走前一样,没什么太大变化,我习惯性地拉开窗帘,窗帘却没有动,不禁自嘲一笑,便回头坐到了沙发上,并未发出任何声响。他似乎在这一刻回过神来,默默地关上门,坐在我对面。我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他讲述我未归的一年中,他独自经历的故事,虽然我听不到他在说什么,可我看到他逐渐平静下来的情绪,也感到安心和满足。他逐渐在讲述中睡去,我悄悄推开门离开了房间,敲响了第二个房门。

开门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睡眼惺忪,顶着大大地黑眼圈,见到我年轻且熟悉的面庞,这个对我说过男子汉流血不流泪的刚毅汉子,此刻也是双眼通红。我走进屋内,熟悉的房间布局还在,那个属于我的屋子也只剩下电脑和我的琴在房间内安静地躺着,我轻抚着琴键,手却怎么也按不下去。明明是春天,爷爷奶奶在家生活过的痕迹也还在,看来在这一年内,老家的房子也是卖出去了吧。汉子关上了门,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像往常一样点起了一支烟。我努力张口,却没有丝毫的声音从我喉咙中传出。只能静静地看着父亲抽完了这支烟,回屋沉沉地睡去,鼾声还是吵闹依旧,却充满着家的温馨。

窝中的两只老猫也在我进门的那一刻突然从睡梦中醒来,直直地看着我,我轻抚着它们,它们便重新伸了个懒腰,重新睡了过去。在家人们的额头上留下轻轻一吻,我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留给我的时间已然不多。门口的灯始终亮着,我来不及关掉,就匆匆敲响了下一个房门。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貌美却略显憔悴的女人,脸上伴着少见的红晕,虽然闻不到,但我仿佛看到了她身上的酒气。看到我在门外,她好像要扑过来似的,可最终却扑了个空,无力地瘫坐在门口的地面上。进入了屋子,随处可见的衣服,让我感觉衣柜似乎变成了摆设。回过头我看到了茶几上那未吃完的外卖,空的啤酒罐堆满了整个沙发。想给她做了最后一顿夜宵,却怎么也拿不起锅勺。看着她趴在马桶上呕吐的模样,心痛却来不及轻抚,亦来不及收拾那满地狼藉,更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语,时间已经不多,我走出门去,身后带起的风把门轻轻关闭。没有再次敲响房门。

浅蓝的天空夹杂着零散的星,北方春天的清晨寒冷依旧,在昏暗中渐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我匆忙跑到了我应该去的地方。有些遗憾,我不能陪伴他们一整天的时间。也恨,晨曦到来得是如此的快。要是清明在冬天就好了,我如是地想着,脚步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一片空旷的充满着石碑的地方。有几道黑影掠过枝头,在刻着我名字的石碑前,我试图等到他们过来找到我,和我多说一说近一年来的所见所闻,可是终究还是没有等到。

太阳照常地升起,带着些许遗憾与满足,我随着清晨的雾缓缓地消散在墓园之中。

(古字训鬼为归,故事大开时节的方便法门,让人物阴暗的重返阳间,叩三门展三段因缘伦常,虽然人鬼相见的模式尚可推敲,一昧意志消沉似乎有点单调,不过叙述颇有归去来兮的气氛,只是人物的背景细节大可补充,而且不妨让此番幽幽的探寻,稍微找到一点慰藉。)

映萱:节日的故事

小星星

“媽媽……媽媽……” 生生小小的靈魂漸漸地被其他來去匆匆的靈魂給淹沒。她戳著自己小小的雙手,眼神四處漂蕩,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地。他們都似乎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都似乎很開心,只有生生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他們,要去哪裡?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來到了生生面前,他輕輕地摸了摸生生的臉頰再嘆了一口氣。“小姑娘,今天是清明節,是唯一能看到爸爸媽媽的機會。你要去找他們。” 

找媽媽。生生終於有了目標。她穿過許多大大小小的身子,獨自來到了個充滿墓碑的大地。大多數活著的人都蹲著身體,有些的在擦墓碑,有些的在掃墓碑周圍的落葉,有些的則淚眼汪汪的對著墓碑說話。相反的,和生生一樣的,大多數都帶著笑容,有些的在享受著排放在墓碑前的食物,有些的則在欣賞著自己收到的花。

在那茫茫人海和靈魂中,生生渺小的靈魂並沒有給她帶來任何好處。她就一直四處飄蕩,直到經過了一個家庭。那家庭裡有爸爸,媽媽,和和她差不多一樣大的小女孩。一家三口就蹲在墓碑前,他們沒有哭,反而臉上都帶著微微的笑容。小女孩就蹲在爸爸媽媽的中間,靜靜地聽著爸爸媽媽對著墓碑說話。過後,爸爸媽媽看向小女孩,撫摸了小女孩的頭髮,想讓小女孩也說幾句。

“爺爺奶奶好,我是一一。雖然我沒有看過你們,但爸爸媽媽跟我說了很多關於你們的故事。清明節快樂。” ,小女孩溫柔地說道。爸爸媽媽看起來很滿意小女孩說的話。他們也許不知道,雖然他們說的話沒有任何回答,但都有被聽到。生生看著墓碑旁站著一對老夫妻,他們手挽著手,看著自己的孩子和小孫女,都露出了欣慰且慈祥的微笑。

生生看到這一幕也被這一家人給溫暖到了。她羨慕這樣圓滿的家庭,小女孩有爸爸,她卻沒看過自己的爸爸。 也許是一家人的團聚帶來的溫暖,也許是那簡單又溫馨的談話,對於一個小孩子而言,兩個父母都在,是最好的安全感。

這時,那爸爸媽媽看向了小女孩,對小女孩說了,“清明時節雨紛紛……” ,生生和小女孩一起唸出了下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句話突然讓生生想起了媽媽曾對她說過的一些話。清明節。她更小的時候的回憶重新浮現在眼前。

那時候媽媽也曾帶著生生到一個墓碑前,那墓碑跟其他的墓碑很不一樣,上面掛著許多星星形狀的小燈,很特別。生生還好奇地問過為什麼她們面前的墓碑那麼與眾不同。

“這樣爺爺奶奶的靈魂才看得到目標,找得到我們啊。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能對墓碑說說話,或者唱唱歌,這樣死去的靈魂就能更快地找到這裏。”

想到這裡,生生開始尋找有燈的地方。在過程中,她也開始唱起了媽媽曾常常為了哄她睡覺而對她唱的歌。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  生生就一直重複地唱著這首歌,一直到她聽見有人也在唱。

當她終於停下來時,她哭了。

媽媽。

媽媽看起來很憔悴,就一個人蹲在墓碑前,頭低著,嘴裡一直重複著一閃一閃亮晶晶這首兒歌。那歌聲變了,不可愛了,不溫暖了,而是淒涼的,哽咽的。生生坐到媽媽的左側,她嘗試用自己的小手牽起媽媽的手,卻牽了一場空。生生什麼都不能做,她只能待在那裡,隔著一個世界,陪著媽媽。

過了一會兒,媽媽終於開口說了,“小寶寶,對不起,你還那麼小,一個人會害怕嗎?”

“不害怕。因為媽媽也一個人,媽媽也不害怕。”

(陰陽相隔生死重逢,一邊淚眼對墳,一邊小手欲牽,母女橫跨的是一道無法逾越的距離,故事雖然有點單薄,而且情節似乎旨在引歌悲吟,極盡煽情之能事,不過敘述依循人物視角的移動的尋覓,先是四顧茫茫垂望人間疾苦,接著再調度劃下句點,前後的框架結構頗為完滿。)

群易:节日的故事

他带我向火光中走去

踏着晨露,车子缓缓行驶在重峦叠嶂环抱之下的山间小道,山风拂面,八月的炎热在此时也褪去了。在民宿的门前,老板娘热情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她用一种古老而悠远的语调喃喃着“子莫格尼”。而站在老板娘身旁的少年,身披传统的民族服饰,彬彬有礼地接过了我们的行李箱。这一幕,仿佛是一幅古老画卷中的场景。

我一直热衷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形式丰富,工艺精湛,浓缩着各个民族的审美与文化沉淀。所以,从半年前订婚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路上,设想拍摄所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婚纱照。

这一站我们来到了四川大凉山,彝族的聚居地。彝族的颜色不止严肃的黑白,还有古城的黄、漆器的彩,更有火把的光。

火把节是彝族人的狂欢,是彝族人的新年。于是,我们算准了日子,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如约而至。

但其实我是怕火的。中学时期的物理、化学实验于我而言如同一座深不见底的深渊,我甚至不敢触碰火柴。身边的朋友调侃我是吸血鬼转世,或许世界的美丽和危险,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解读与体验。

大概是“越菜越爱玩”吧。我在社交平台上无数次看到有关彝族火把节的壮观画面:几万人奔赴的狂欢,不论相识与否,大家可以挽起手来,围着火堆唱歌跳舞,那种热闹场面让人陶醉;彝族人身穿民族特有的服饰,散发着浓厚的自信,服饰上的银饰在舞动中相互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奏响了一曲动人心魄的交响乐。这些画面深深吸引着我。在火把节的狂欢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种原始、纯粹的快乐,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由与放松,是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舞动中绽放。这种文化底蕴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包容,也使我对彝族的传统和独特习俗充满了好奇和敬意。于是在看到那句“不是要听说凉山,而是要听凉山说”后,我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第二天一早,民宿老板娘就为我们准备好了“瓦拉”和“披毡”。在彝族的传统服饰里,男子和女子的衣服是有不同名字的。老公的头被包成了圆筒状,而我戴上了罗锅帽。罗锅帽上被各类金饰、银饰装扮,它很美但也很重,我不禁有些佩服那些彝族姑娘。

节日气氛早早地就笼罩在小镇上,小孩子们似乎更加喜欢这个节日,她们个个身穿着形色各异的民族服饰在小镇的街巷里兴奋地跑着,张罗着要去赶集。而在路上看到的每个彝族人都会笑着打招呼说“子莫格尼”,后来我才知道是“吉祥如意”之意。

傍晚,人们在广场集结,人层叠着人层,大家开始准备着夜晚的狂欢。老公拉着我的手向人群处走去。看着火焰被点起,温度逐渐升高,本能的恐惧让我站定,我向后拽着他,想要远离,想着远远地看了这场狂欢也算是一种参与了吧。他并没有强求,只是默默地陪我在人群外站着。火堆刚成,火焰越来越盛,我在人群外只能看见火焰的尖端。在天空中分割成一座火红的寺庙,寺庙里飘出的香火是彝族人的热情与信仰。

人群中央燃烧着最大的火把,火焰在空中张狂的舞着,穿着瓦拉和披毡的人群们围着这堆火唱着、跳着。拿着火把着急赶去载歌载舞的行人似乎看出了我的恐惧,非常热情地拉起我的手,用夹杂着彝族方言的话来和我介绍火把节的由来。

 “生于火,死于火”。他说这是彝族的谚语。彝族人信奉火,彝族是农耕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火可以帮助驱赶蝗虫,祈求来年农业丰收,生活富足。而火是红色,是彝人的生命色,象征着激情奔放与英勇。

其他路过的彝族人也都纷纷过来拉起我的手鼓励我,甚至还拉起我的手围着一个小火把转圈跳起舞。银饰相互碰撞的声音击中了我的内心,彝族人的热情好客实在使我盛情难却。渐渐地我被她们推倒了广场的人群中,试图让我慢慢融入广场上的篝火派对。依然带着恐惧,却又对这守护人类的火团充满着好奇。老公温柔地牵起我的手和我说如果真的觉得不舒服他会带我离开。那一晚,我在篝火的焰光里看到了他的脸,炙热且温柔。我感受到了他的手掌越来越坚定的握住了我,他在给我力量与勇气。但他的眼神却依旧那样温柔,他的手纤长,粗糙,不算太舒服,却让我十分有安全感。我随着他跳进了人群,我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温度。

有人不停地往火堆里撒着松香,火焰不停升高,全身都很热。而舞蹈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方向,他转向我时松开了手,我从恍惚中清醒,逐渐听到了音乐,也看清了舞步。于是反握紧他的手,心中逐渐放下戒备,真正融入了着节日的喧闹。他就像那团火一样,热情且奔放,一直保护着我。

此后的日子的里,我依旧怕火,但我不畏惧体验未读过的世界。

(叙述脉络有点平坦,较像是一场游记的专题侧录,虽然不缺风土民情的精彩呈现,而且从旁展露和谐融洽的气息,但是这般如实道出的见闻记述,人物除了「怕火」之外,几乎没有主体性的层次和情感,注目少数宣扬习俗值得鼓励,大可作为故事和情节外层的背景。)

卓航:节日的故事

不一样的清明

双坐在悬崖边,悬空的双脚随意的摆动着。拥有恐高症的她,每次来到这里时心里却是意外的平静。她就坐在悬崖边的同一棵大树下,在同样的树阴里看着悬崖下,脚底下的一切。

双所望着的是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构造。每一座的颜色、设计都不太一样,却整整齐齐的布满了一大块平地。每一座的占地都比双所租的房间要大上两三倍,而倚立在它们之中的建筑物更是华丽不已,一个个细腻的雕刻围绕着建筑物的屋梁上,散发出庄严的魄力。若不是那建筑物入口处刻着「富力庄园」那几个字,双不会相信那是一个墓园,而那些构造则是一座座的坟墓。

清明节的墓园比平常热闹许多。人们穿梭在坟墓中,做着他们每一年都会做的事情。双之所以如此悠闲,是因为她早就拜过她父母了。哦不,准确的来说,双此时此刻也正陪着她的父母,因为她的父母就葬在正替她遮阴的,悬崖边的树下。

双的父亲在双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双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什么印象。双妈把双爸葬在了这里,时不时就带着双到这悬崖边静静地坐着,有时候一坐就坐上好几个小时。年轻时的双不大理解,却也明白妈妈不开心,每一次都乖乖地陪在妈妈的身边一起发呆。一直到几年前双妈去世,年轻的双才突然间被迫明白了许多。

双妈去世后,市里处理生后事的人在来到了双的家里,向年轻的双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价格背后串着好几个零的往生配套。那时的双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不被葬在墓园,而只是在火化后就被葬在一棵树下的原因。

双为了祭拜母亲而第一次到市场买东西时,明白了为什么悬崖下的坟前都有着满桌子的祭品,烧着堆积如山的纸扎品,而妈妈却总是只带发糕和茶来祭拜爸爸的原因。

当双第一次在树下发呆,晃过神来发现已经过了一个小时的时候,双发现自己似乎已经开始变成当年的母亲了。

于是双逐渐变成了当年的母亲。

双一有空闲的时间就往山上跑。虽然没有开拓好的山路。虽然路上的荆棘会在双的双脚上割出一条条的血痕。虽然每一次到了那棵树下,身上的衣服都会被汗水给浸湿。一年又一年,双的话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双长大后,轮廓身形更是几乎和双妈一模一样。若是双妈此时此刻坐在双的身旁,想必就连双爸都无法分清两人吧。

双就在父母的陪伴下,静静的看着墓园里的人们扫墓。一个大家庭来之后一个大家庭走了。然后又一个大家庭来了。大家都好热闹,真好。双忽然又好像明白了什么,好像自己这辈子应该不会有亲人了吧,双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个苦笑。然后笑容消逝,继续发呆。

硬生生地把双拉回现实的是一只猫步还没学好,把地上落叶踩得沙沙作响的小猫。小猫看起来不过二三个月大,身上的白毛因为肮脏而呈灰褐色。小猫瘦弱的四肢支撑着看得见肋骨的身躯,慢步走向双所带来的发糕,细细地品尝着,补充着身体所缺乏的养分。

双看着,却没有赶走那只猫。她听说过清明节时遇见的所有动物都有可能是已故亲人的化身。双只是慢慢地,尽量不惊动小猫的坐到小猫身旁,手轻轻地抚摸着小猫的背。小猫也并无抗拒,也许是太过专心吃东西了吧。双摸着摸着,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了下来。

也许是时候该养只猫了。

(生有贫富死有贵贱,清明时节的构想,契合炎凉世态的对立,其实大有主题拓展的可为,不过单靠扫墓枯坐的静态观视,以及沉思汹涌的千头万绪,叙述显得重复粘稠,描述的笔力略为不足,「变成妈妈」之说从旁暗示即可,最后引来小动物陪衬讨喜,算是故事最大的亮点。)

淑恩:节日的故事

孤单的烟花

12月31日,晴天。

今天大家因该都在放假,但是我今天上班。这到也没什么,阿丽得回去陪丈夫和孩子,她的婆婆可凶了,不回去过节,阿丽就要遭罪了。所以我主动和阿丽换班。反正我没有家人,我一个人放假也没意思。阿丽有家庭,和我不一样。

疗养院里的气氛也不差,麻将洗牌的声音,电视机身量爆表的播放着好几年都还在连载的台湾连戏剧。疗养院的氛围就是这样,每日每月每年,如同一日。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有点不一样。有子女的,子女会来探望,带点好吃的,说上几句话,过一会儿就走了。有些,子女比较孝顺,就会接回家过完节日,再送回来。其余的,也怪可怜的,无非就是那一句 “我最近很忙,下次再来。”,或者完全没有来往的,或者完全没有子女的。这里的爷爷奶奶们除了炫耀自己孩子对自己有多好,就是抱怨自己孩子有多不孝。但是林爷爷不同。

林爷爷今年已经九十岁了。他八年前,因为在家厕所里滑倒,艰辛地爬到客厅,拿起电话拨打救护车,才得救。他事后也觉得自己一个人住,太危险了,就自己给自己安排入住疗养院。他性子孤僻好静,不喜欢和别人有太多的交流,所以一直都不找伴侣,也没孩子。今天过节,大多数都和子女回家过节去了,剩下几位在疗养院里。

其他人不是在一起打麻将,就是坐在一起看电视机,恨不得把自己醒着的每时每刻都填满,至少这样就不会想起自己被子女嫌弃,放在这里。但是林爷爷却和他们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性子孤僻,所以才没有寻找伴侣,也没有孩子,但是他坦然接受。他每天在疗养院里,就喜欢坐在书架旁的椅子上,静静地看书。

林爷爷告诉我,他曾今当过理发师、洗碗的、卖报纸的、还有别的很多不同的职业。他说他是经历过二战的人,对于他而言,活着就是最重要的。“年轻人,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活的有意义”,这是林爷爷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他看我经常替别人的班就会劝我要多出去走走,做自己想做的事。林爷爷虽然没有上过学,没有高学府的文凭,但是我觉得林爷爷是一位很有智慧,很有见解的人。

今天要跨年,平时晚上八九点就会休息的爷爷奶奶们都不睡了,都聚集在活动房里,打麻将,看电视。还一直问我今天是否真的有烟花可以看。他们期待着烟花秀的样子,很像小孩子的模样,会因为这些我们看似很简单,很小的事而兴奋地期待着。我看向坐在书架旁的林爷爷,他正在和我招手。“林姑娘,等下可以推我去窗边看烟花吗?我也想看烟花……还有……要不……你做我的干孙女好吗?你看我们都姓林,这也是一种缘分……”,我只是会心一笑,点了点头。我知道林爷爷是很渴望得到家人,但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他也没办法。

11点50分,我安顿好了其他人就推着轮椅来到林爷爷的床边。“爷爷,来,孙女带你一起去看烟花”。林爷爷指着柜子,让我把他那件过节才会穿的衣服拿出来。穿好衣服后,我推着林爷爷到疗养院活动房里的落地玻璃窗前,拉了把椅子,坐在他的旁边。

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升起,夜空中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布满了夜空中,真好看,真漂亮。看着大家看着烟花很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高兴。看向林爷爷时,只见他闭着眼,嘴角微微的上扬。爷爷是多么睿智的一个人。他应该已经感觉到了自己时间不多,今天早上才会找到我,认我做干孙女吧。

人这一生和烟花差不多。在这黑暗之中,布满了姹紫嫣红。有的烟花比较大,有的比较小,有的样式更精致,更复杂,有的就是简简单单的。有些飞向漆黑的夜空,爆开的那瞬间声音比较响亮,有些声音比较小。在这世间有80亿人,你我他都不一样。有些比较成功,比较有名,比较有钱有权,有些过得平平淡淡,“但是到最后,短暂的绚丽后,都会陨落……所以年轻人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活的有意义”。

爷爷,你说的对。这就是孙女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为什么愿意假期时和同事换班。爷爷,慧欣希望,就算不能成为夜空中最大最漂亮的烟花,但愿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温暖。

(虽然情节有点乏善可陈,情调有点矫情肉麻,不过叙述缓缓平稳的展开,配搭节日的气息和场景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集,确实不缺温馨感人的悻然,人物不妨加添背景,进而打磨得更立体一点。)

丁塽:节日的故事

追忆

又是一年情人节。倒不是日常的繁忙学业之余,我还抽的出几分闲心,用来记这个与我毫无关系的日子,实在是铺天盖地的促销广告和蹩脚的短视频,让人不得不深刻的意识到:“哦,情人节到了”。疫情三年不曾回国,也是时候该见一面了。

交大的校园里有一条“银杏大道”,教学楼出门左拐,有百余米长。这里的秋日绝美,满树的金黄随风飘落,夕阳映在光洁的叶片是一片波光粼粼,在地面铺上厚厚一层。往来的人匆匆,到此也不由的慢上几分。但在冬日里,这里是个让人避之不及的风口,是个体验北京冬日里寒风的好去处。路过此地,当把帽子戴牢,把手缩进袖口,双臂抱于胸前,低头,弯腰,快步通过。可这风水宝地挨着教学楼,于是便不难看到些顶风作案之人。此时此刻,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爱情,我会说:“是两个被羽绒服裹紧的人,宁可暴露在寒风中也不肯松开的手。”

虽然独身一人,但留在家里也甚是无趣,我倒是乐得出门,找个地方小酌两杯。人间好不精彩,我可不愿错过。今夜,纵使寒风呼啸那也算良辰美景,是时候来一番伤春悲秋了。形单影只有我,也好衬着别人成双成对是有多甜蜜。舍己为人的事向来不嫌多,我也能多得几缕苦涩悲哀佐酒,细细擦掉回忆的灰,痴痴望向丢掉的人,从几近干涸的属于感情的井中,再抽出那么三两滴泪。

是有多久没见了啊。放学后的值日,谈论着他和她的八卦,操场上的追逐,你问我借的2B铅笔,我数学考试偷偷扔到身后的小纸条,你写的小说,冬日里的月,路口人行道闪烁着将要变红的信号灯,分别时的约定,不再有过消息的置顶。下课铃声叮叮当当,将“青春”锻造成为最锋利的回忆。

很遗憾吧,那么喜欢,却连张合影都没有……

初一语文课,台上老师讲着《刻舟求剑》,台下我们一起嘲笑楚人的愚蠢,蠢的和我现在别无二致。固执的在回忆里按图索骥,可惜弄丢了,便不是原路返回能找回来的。甜甜的葡萄酿出苦涩的酒,时间将美好酿成醇厚的遗憾,引得人贪杯。人总是贪婪那些不曾拥有的,缅怀那些逝去的,而忽视掉一场邂逅,其实就足够美丽。也许我只是需要一个愿意听我讲废话,在我委屈的时候陪着我,不分青红皂白的偏向我的人。一个精神寄托而已,她不必是你,也不必是任何人。守了这么多年,到底还是把你弄丢了。杯恍酬酢。淹死的鱼,恐高的鸟,爱你的我还记得儿时曾翻出父母的书信,在床边屉柜最下层的左上角,一个把抽屉拉到最外才能看到的铁盒。一个生了锈的,不知道原本用来装什么的,满满当当的,装着一对几十年前的少男少女,装着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装着甜蜜或悲伤,勇敢或彷徨,装着那时的平凡,现在的弥足珍贵的,装着我苦苦追寻,却又求而不得的。“展信佳,见信如面。”手写的信纸见不到涂改,就是不知道它又有几位前辈。好羡慕过去的爱情。那时车马很慢,书信很长,一生只爱一人。只可惜,那些我所憧憬的,期待的,渴望的,祈祷的;恰巧是今日那腐朽的,落后的,封建的,避之不及的。遗憾我总是丢不掉这份虚伪的道德,大抵是生错了年份,生不逢时,此生难遇到了。

地铁口的小贩,应景的卖着九块一朵的玫瑰。玫瑰牺牲的壮烈,周身尖刺被削的干净,和无数同伴一起,七零八落的躺在红色的塑料桶里,仰面朝天,望着同样单身的月。又是一个爱情的受害者呢,想必它们现在也很疼吧。这样的痛苦,又怎会祝愿收到它们的人长久呢?

晚风寒意更盛三分,让人不由得把手往袖口里再缩一缩。思念度过大洋,翻山越岭,到底是被风沙迷了眼,看不清前路,也忘了归途。

和你也一样,我也终将风光月霁地活着,不是吗?

(一个人的街头独角戏,气氛衬托虽然还算浓烈,偶有景物意象的共同沉沦,但是内心激荡故事却无起伏,开头似有见面情节的安排,结果却是兀自独行浪迹,大半是在耽溺回忆,后来转为吟哦倾诉,似乎只是借故宣泄一种自艾自怜的情绪。)

梓涵:节日的故事

春节的意义

他的离去如同春节的烟花,在夜空中划过一道美丽而短暂的弧线,然后熄灭,留下了黑暗。

在医院的ICU 病房里,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不停得摇晃着他,他全身插满了管子,像一巨雕像一样毫无意识。

“外公我回来了,我带着大奖杯回来了,你起来夸一夸我!”我带着哭腔叫唤着外公。

“我们尽力了,他还是没有意识。”医生摇摇头走了出去。

“别走,求求你们!求求你们救救我外公,我答应给他的奖杯,我真的努力了好久才拿到,求求你们…”

医生已经走远了,我也慢慢从歇斯底里变得黯然无语,整间病房只有呼吸机“嘟嘟”的机械声和眼泪“滴答滴答” 滑落到地板上的声音。周围充斥着化学药剂的味道让我反胃恶心。阳光透过他的脸颊洒在了奖杯上,耀眼的光辉有些刺眼,这是前几天我刚在香港的世界钢琴比赛中斩获的金奖,这也是我和外公的约定。

华灯初上万家亮,春节合家欢。街道边的老树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着精美的窗花,门楣上贴着充满美好祝福的对联。人们熙熙攘攘的,有讨价还价的声音,有小贩吆喝的声音,还有小店门口音响播放的《好运来》。一群小朋友拿着糖葫芦嬉笑打闹着撞到了我,我没站稳,往后退了几步,大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看起来有些虚弱。“对不起姐姐,新年快乐哟!”说罢他们就笑嘻嘻地跑开了。我紧紧地抱着外公的遗照,没有一丝表情。

新挂的白布随着冷风呼呼的吹打在前几天刚贴的红对联上显得格外突兀,红灯笼好像知道什么似的,暗淡无光。

稀稀拉拉的亲友,穿着黑色衬衣前来送别。

他们带着哀伤的表情,有的低声哭泣,有的默默地拭去眼泪。家里充满了忙碌的脚步声,家里人开始整理外公的物品,清理他的衣物,为他准备最后的离别。妈妈在外公手机上发现了一段视频,应该是外公在我去比赛的时候录给我的,但还没来得及发给我。

“买买飒飒,我们家么太阔以啦,要出个钢琴家了嘛!”视频里外公还眉飞色舞的用方言打趣我。

外面的鞭炮声音响起,我不禁慌了神,分不清这是庆祝春节的鞭炮,还是送殡/丧葬的习俗,看着院子里外公的小板凳陷入了回忆。

在幼儿园的岁月里,我放学后常常是外公来接我,那时年幼,坐在他宽厚的肩膀上,感受到无比的安全和温暖。我可以肆意嬉戏,毫无忧虑地在他的肩膀上荡漾,从不担心掉下来的危险。第一次吃糖葫芦是外公为了奖励我完整地弹完了一首钢琴曲,但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当糖葫芦黏在我的牙齿上,外公那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当时,我常会因此感到生气,误以为外公在嘲弄我,还气嘟嘟地说他的牙齿早就掉光了。而今我才明白,他只是深爱着他的小孙女,而那笑容充满了宠溺。

后来,我去上初中了,回到自己的家住,时间逐渐变得紧张,我没有太多机会去看望外公外婆,外公的痛风也严重了很多。再长大一点,总觉得跟朋友出去玩比较有意思,和外公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每次过年的时候,我记得外公也很喜欢看烟花,他总是像个孩子一样,为了那绚烂的烟花欢呼雀跃。那时候,我只是以为他同我一样欢喜,多年后的现在,才渐渐回味出他们眼里的眷恋不舍。

再到后来,他就生病了,在我眼中的巨人终于倒下了,每次看着他被推进重症监护室,我的内心也跟着变得焦虑不安。听大人们说是脑梗,当时年纪太小了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记得那年春节的那天你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包饺子啦” 隔壁邻居家传来的欢声笑语,犹如刀割般刺痛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家显得更加凄凉。

以前总觉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很长,但到了这一刻,才明白长大其实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亲人活着的时候,总是在身体力行地教我们要做什么,可往往我们总是忽略他们的唠叨,直到去世,我们才会突然长大。过年的意义从上古时代延绵至今就像烟花一样闪耀着给予我们无数治愈彼此的勇气,然后催促着我们重新出发,即使在路上耽搁多久,只要内心有挂念的人,我们终究会回到熟悉的地方,这才是春节的意义。

“新年快乐”简单的四个字是我对外公最后说的话。

(经历生死苦难,顿悟情深义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故事模式,这类题材的发挥虽然已是套路,不过场景的细节描述,颇有临场冲击的感受,作为自我的抒情释怀,从记忆引申回溯的第一人称视角,整体的写法较像怀人式散文的口吻语气,借人物说故事的意识尚可加强。)

美璇:节日的故事

礼物

12月25日,又是一年的圣诞节,小明从床底下翻出了个沾满灰尘的盒子。吹了吹上面那厚厚一层的灰,小明随即打开了这尘封一年的盒子。盒子里面是套圣诞老人的服装和一套劣质的白色假发和胡子。小明匆匆忙忙地把衣服和假发塞进了书包里,啃起了一片面包便出了门。

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后,小明到达了市中心。繁华的街布满各种各样的圣诞装饰,各大商场外都摆放着挂满彩灯的高大圣诞树。这满大街的装饰硬生生地营造出了本不属于东方国家的浓厚圣诞氛围,吸引了很多来蹭节日气氛的本地人来到这逛街买礼物。

在这种人流高峰的节日也是兼职工资最高的时候,身为一名贫困大学生,小明自然是不会放过这种赚额外零用钱的机会。和往年一样,小明在商场找到了兼职当圣诞老人的工作。小明负责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而这些礼物其实是他们的父母事先在商场买好的。这些参与活动的小孩一个个都穿着精致漂亮的衣裳,明亮的眼睛写满了对礼物的期待和好奇。

小明把排在最前面的小男孩抱进怀里,按照流程问道:“小弟弟,你今年有当个好孩子吗?想要什么礼物啊?”

“我想要最新款的迪迦奥特曼!” 小男孩连忙点着头回答道。随即小明便把小男孩父母事先买好的奥特曼递给了小孩,心想着小男孩的父母还真是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不经羡慕起小男孩优质的生活和有爱的家庭。

突然,“砰!”一声巨响把小明的思绪拉回了现实,只见小男孩把刚到手的奥特曼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刚刚挂满笑容的脸转瞬间拉了下来,原本四肢健全的奥特曼叶断了一只腿。见状,小男孩的母亲连忙关心:“怎么了崽崽,这不是你最喜欢的奥特曼吗?怎么把它扔地上了,你不喜欢吗?”

“我要的是迪迦奥特曼,不是这个爱迪奥特曼!我要爱迪奥特曼有什么用!”小男愤怒地回答道。刚刚还在期待小男孩收到礼物后的惊喜反应的父母的脸也逐渐冷了下来,只剩下眼里透露出的失落。原本开开心心来庆祝圣诞节的一家三口就这样一个个带着负面情绪离开了商场。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小明期间里又遇到了几个与小男孩相似的情况的“坏小孩”。虽然这种情况小明在前几年扮演圣诞老人时也遇到过,但每当看到这些孩子父母失落的眼神还有这些锦衣玉食又不知足的小孩,小明心里还是会感到不舒服。

为了赶末班公交,小明穿着还没来得及换掉地圣诞老人服装上了巴士,身上格格不入的服装吸引了周围乘客们注意。小明无视着他人的异样的眼光,但他发现其中的一束不一样的目光。它来自坐在小明对面的一位小女孩,小女孩眉眼间透露出了对小明满满的好奇和疑惑。看到小女孩又好奇但欲言又止的样子,小明没忍住便主动向小女孩问好。见小明主动交流,小女孩终于鼓足了勇气向他问道:“老爷爷,你是做什么的呀?你怎么穿地那么奇怪呀?”

小明意识到小女孩并不认识圣诞老人,便开始向她讲解了一些关于圣诞节和圣诞老人的故事。他告诉小女孩圣诞老人会在圣诞节给表现乖巧的小孩礼物以示奖励,而家人朋友之间也会在圣诞节的时候交换礼物来表达对彼此的感激和爱。

听完小明的一番讲解,小女孩从书包里掏出了一条珠串手链递给了小明。这条手链做工粗糙,一看就是小女孩自己做的。小女孩开心道:“爷爷,这是我送给爷爷您的圣诞礼物,这条手链是我亲手做的,您不要嫌它丑。爷爷您是我的新朋友,我想感谢您给我讲圣诞节故事,祝您圣诞节快乐!” 

小明带上了那条手链,不禁感叹道若人人都能像这位刚刚了解到圣诞节的小女孩一样可以体会到圣诞节的意义那该有多好。这样来他就不用每年看到那些盲目索求圣诞礼物的“坏小孩”,而圣诞节能够真正给家庭们带来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情绪。只可惜现在圣诞节这种节日被贪心的商人拿来商业化,送礼物这种习俗被当作他们视为赚钱的商机,这才有商业街那些张灯结彩的灯饰来营造所谓的”圣诞气氛“。渐渐地人们也只记住了送礼物的行为,却忘记了送礼物的意义。

眼看巴士就要到站了,小明翻了两下书包想给小女孩找份回礼完成礼物交换,但他实在是没有带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在他准备放弃时,他在包包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模型,这正是下午被小男孩遗弃的奥特曼。

或许圣诞老人的传说是真的吧,圣诞老人终将是把礼物送给了“乖小孩”。

(圣诞老人或许是假的,但是圣诞奇迹却是真的,无论是气氛的冷暖或者情态的起伏,故事元素其实大致具备,场景道具的设计也颇为周圆,只是叙述调度不够妥贴,描述修辞的笔力稍微不足,情节的衔接略有断裂,不妨尽量多用短句进行形容,增加临场逼真的深度和动感。)

青羽:节日的故事

午夜11点的浪漫

情人节的街道到处都是暧昧的气息,有难以按捺的甜言蜜语,有薰衣草香味般令人窝心的相拥,当然也有令人脸红心跳的青涩无知。男人抱着那束艳红欲滴的玫瑰,看了看手腕的表,离与女友午夜11点在餐厅见面还有15分钟,但他已到约定地点。他翻了翻女友去年买给他的衬衣的领子,准备先进餐厅等候女友时,余光不经意透过落地窗,被一名红裙女子吸引了去。

女人将头发高高扎起,被遗落下的几根胎毛散落在她白皙纤细的脖颈,增加了一丝凌乱美。她红色的紧身裙勾勒出了优美性感的曲线,散发成熟的女人味。腿部的线条在裙子下若隐若现,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遐想。手里不停摇动着的玻璃酒杯,与她的黑色高跟鞋,衬托出她冷冰冰的气质。男人有一度是看呆了的,眼前这个女人与自己的女友完全是天壤之别,不一样风格的美。他爱他的女友,但这个红裙女人是他理想型活脱脱的典范。男人也许意识到自己站在餐厅外的尴尬,撵紧了那束传来阵阵沁人心脾香味的红玫瑰,又看了看手表,迟疑了一会儿。还剩10分钟,应该够了。男人进入餐厅,踌躇着向红裙女子走去。

这家餐厅满满都是他和女友五年的回忆:第一天邂逅的怦然心动,第二年的浓情蜜意,第三年的如胶似漆,第四年的若离若即,今年的…?他也不清楚。但这家餐厅的色调风格也有自己的成长线:第一天的洁白胜雪,第二、三年店主对粉白相间的执着,第四年到现在的高级灰蓝,每次餐厅的焕然一新都承载着男人和女友不一样的记忆。男人不知哪来鼓起的勇气,毫不犹豫地在女人对面坐了下来,“小姐,今天自己一个人吗?”。

红裙女子眼中有些诧异,但稍纵即逝。她抿了抿嘴唇,用了好几秒打量眼前这个男人。男人头发蓬松,刘海发丝之间的纵横交错竟与她的凌乱美有些相配。衬衣第一个扣子未扣,微微敞开,胸膛随着他的呼吸上下浮动,胸部肌肉的线条突出他特有的男性魅力,既有少年叛逆感,又不失男人该有的稳重。女人嘴角上扬,毫不掩饰地回答,“不是,我男朋友快到了”。女人手托着下巴,视线却从未离开过男子的身上,她看着他慢慢将那束红玫瑰放在桌脚边,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了那花儿似的。

“你女友喜欢红玫瑰?” 女人试探性地问。

“是,但这是我第一次买花给她。”男子摸了摸脖子,有些腼腆地回答。这小样儿,刚才的霸气都去哪儿了?女人心想,这个男子越来越像开盲盒一样,给人惊喜。与自己男友在一起的她是心满意足的,但爱情的新鲜保质期往往败给时间的磨合,爱还深,只是少了些什么。

这时,男人突然将手搭在了女人随意放在桌上的手,原本些许空洞的眼神顿时变得深邃,“你的男友真幸运。”

这家餐厅实在神奇,似乎能够感应气氛,浪漫的乐曲一刹那在耳畔响起,两人的心跳声仿佛是曲子的一部分,演奏出充满诱惑的交响曲。女人高冷的人设瞬间崩塌,昏黄柔和的光线下,她星眼如波,双颊如水墨彩一般,晕红悄悄似花苞绽开。男人这边心跳也像漏了一拍,呼吸变得急促,一向不善表达的自己都有点被自己吓到。

这是他们俩谈了长期恋爱,时隔那么久后,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小鹿乱撞,刺激甜蜜的瞬间。女人娇滴滴地缩回手,浅浅一句,“你这算精神出轨,不怕你女朋友看到吗?”

男人只是微微一笑,不作言语。他拿起身边的玫瑰,看向手表,10点59分,他轻轻说了一声“再会”,便起身走出餐厅。

11点正,男人又整理了下衬衣的领子,如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再次进入了餐厅。这一次,他眼里都是满满的都是爱意,步伐坚定又快速地走到了自己深深爱了5年的女友的身边。红裙女人还是风情万种的样子,静坐等着自己爱人的到来。她望着男子再次停到自己的跟前。“情人节快乐宝贝,我爱你,五周年快乐!” 男人附在她耳边轻声道,他身上的古龙水味道还是她挑的呢。

听说从明天开始,餐厅的风格色调又会换回店主偏爱的粉白相间,他说这是能让情侣爱火重浴的色彩。和以往不同的是,店里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摆设玩意儿,特别是那个只停留在11点的闹钟玩具,因为“11”看上去像是一对儿难以割舍的恋人。

(渣男渣成这副嘴脸,现实或许真有佐例,但是叙述多少有点刻意,看一眼就摇尾垂涎,明显为了上演一出都市男女对碰的摩登戏,还不如以想象和虚晃的方式经营,不过情节纵然略为空泛,但是场景颇有趣味和创意的设计,氛围和情调虽然属于影剧典型,至少算是绘声绘影。)

博雅:节日的故事

文化灯匠

在那个宁静的古巷中,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倩影。花灯的温暖光芒映照在小巷的墙壁上,勾勒出美丽的光影画卷。家家户户都在为庆祝特殊的日子而装饰,传统的花灯成了这个庆典的焦点。

我走过一家家点亮的灯火,每一盏花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它们代表着小城的传统和文化。然而,我被一个特别的小院所吸引,那里的灯火更加璀璨。

小院的木门敞开,让我能够看到院内的景象。在一间简朴的房子里,一个年迈的老者正专注地制作花灯。他坐在实木八仙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纸张、毛笔、剪刀和其他制作花灯所需的工具。

光影下,我看见老者的手法熟练而娴熟。他用稍细的毛笔,在红纸上点染、勾勒着雏形,点点画画,笔下就有一轮明月初升、月下竹影婆娑的美好图景。每一笔都充满了匠心和情感。

老人用剪刀将花灯图案剪下,然后将宣纸贴在木质的框架上。屋内只余下纸张摩擦的声响,我眼睛睁得很大,好奇地看着。

接着,老人又端来一小碗浆糊,将其抹在宣纸上,细细地涂抹均匀后,让宣纸紧密地将框架包裹,再将剪下的红纸贴在宣纸上。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熟练,仿佛他已经做了几十年。

我看着那双粗糙却灵活的大手轻抚着做好的花灯,感受着灯里烛火的跃动。我发现其间有一种情愫在跳动,伴着纸的独特香气,缠绕着那方橙红色的灯火。那是老艺人的一腔深情,是他对家乡的花灯传承的匠心,更是他执着于古老文化传承的炽热情怀。

老人在制作每一盏花灯时,都像是在诉说一段故事。他告诉我,这些花灯不仅仅是庆祝节日的工具,它们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家乡历史的一部分。他将这些花灯视为自己的责任,要将这一传统代代相传下去。

我接过他递给我的花灯,那微小的灯光,在我的手中,亦可点燃我的心!我感受到家乡传统手艺的点点薪火,一经燃起,就会点亮一片天!

我继续漫步在月色轻柔的小巷,聆听着双脚踩在青石板上的脆响,手中的花灯照亮前行之路。这一夜,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被温暖的灯光融化了。

我不禁问老者:“这老手艺流传下来一定不容易,可是靠卖花灯,也赚不了多少钱吧?”

老者微笑着回答:“千年文化的传承,靠的是咱们老手艺人的坚守。逢年过节,也总会有人来买灯、看灯。我们并不是为了赚钱,是在享受制作花灯带给小城人们温暖而产生的幸福感啊!”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便捷的电子彩灯,这制灯的老手艺不会失传吗?”我接着问。

他笑着,眸中有无尽的宽慰与愉悦:“如今啊,爱上这些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年轻人特意来观摩,自然也不用担心它们会在我们这一辈失传!”

是啊,花灯里的那盏烛火,永远也不会灭,会有更多人燃起心中那盏传承传统文化的灯。行走在月色轻柔的小巷,我明白了,这古老的手艺不仅仅是制作花灯,更是传递着一份坚持和热爱。

(情节叙述平铺直述,主题表现单刀直入,虽然描述还算具体详尽,但是缺少了人物该有的经历和交接,直接上场全盘道出,说故事也就变成了讲道理。)

Wednesday, October 11, 2023

睿琦:东西

小偷玫瑰

在lockdown的时候等待包裹大概是最焦心的了。生活在不足二十个平方米内,空气中除了病毒什么都有——昨晚湿头发留在枕头上的洗发水味,今天呼出的一群二氧化碳,还有明天该吃什么的一些困惑。

包裹来的时候是个天气不错的下午,雨季里地面几乎没有干燥的时候,这次意外地暖和,像是口罩里蒸腾的水汽循环进脚步里。小纸箱子上密密散着百分之九十五的酒精,至于剩下百分之五,我在空白处签上姓名。

黄色玻璃瓶厚重,被一圈圈裹在塑料皮里。往常我一定要摁破几个小鼓包,听到塑胶膜清脆爆开的声音才肯罢休,但是出于对那些已记不清的毒株的敬畏只好作罢。我不想无端坠入某种概率事件,从而让半栋楼的人知道我网购了一瓶香水。

一百毫升在香水里已经算大瓶,带到哪里都不方便,何况连盖子都是精致的六边形金属。辗转回家度假的时候,家里的猫总爱踢一脚这个大块头,好似反复确认我的溺爱与无奈。我向来对待红绿色盲的毛绒小病号们极为友善,黄色是她们为数不多能看到的颜色。好在瓶身极为结实,连一个口子都不曾有过。每次落地总是发出既沉闷又清脆的响声,我心一惊,手脚并用扑去一看,如蒙大赦的同时又感谢上天对六边形的怜悯。

后来我问猫,为什么总是打掉我的香水。猫低头看饭碗又抬头看我,大的小的一起,四只眼睛很诚恳地看着我,大抵是因为我手上抓着罐头,谈判在此终止,而下一次遥遥无期,我又回到学校里。

年年换宿舍,年年搬家。我总是有很多纸箱子,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有些东西总要放进纸箱里,有些东西是怎么也不能呆在那里面的。一百毫升的大香水是这样,碎开的六边形黄色玻璃也是这样。

香水很危险。酒精含量打底百分之七十,属于易燃易爆物。我从未有过实感,直到死去的香水血液在我书桌上爬开,鼻腔里插上的是高度酒精的战旗。后来我从伏特加里闻到相似的分子,是玻璃的味道。

我打电话告诉妈妈香水跌破了,妈妈倒是说:“人没有事就好,东西碎了就是碎了——既然你也不愿意再买。以后这种事情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模糊,像是预言伪装成安慰混在电波里。今年夏天我回了一趟老房子,实木地板上坑坑洼洼,那里已经没有大香水瓶子,也没有我。

(玻璃注定破碎,记忆保证留香,像是为了一瓶香水写下了死生契阔,离散之人和液态之物,肉身的脆弱和命运的颠沛,文字在其间的晃荡亦如水形,生活时酥麻松软,遇猫时狡黠算计,琐碎的极致仿佛自言自语,但是同时又沉香四溢,超越恋物的笔墨,直抵某种无华的纯净。)

董琦:东西

香柠檬、苦橙、玫瑰和心软的神

我有一支叫LUNA的香水,是来自姐姐的礼物。那是刚接触香水和奢侈品的年纪,闻了一众小样后决定添加至心愿单,因为心里清楚一事无成的我全仰赖亲情的供养活到这个年岁,所以祈祷在秋天,会有一个心软的神无意间看见心愿,将它送到我手上。这个气味伴随我度过整个21岁,摁压泵头泻出的,除了花果清新的酸甜,还有已然结束的短命又不知所云的青春,所以我留住瓶底半个指甲盖的余量,为逝去的事情做一些挣扎。说实话那种清冷调的玫瑰香并不会在我的皮肤上停留,挥发后只剩下香柠檬和苦橙的酸,所以得改喷在衣物上,晚上将衣服丢进洗衣机前埋头闻上一口,是后调的脂粉香带着我自己的味道。

我觉得人身上是自带体香的,像信息素那样,但要识别的话需要很多次抱抱,在脑子里形成数据库。外婆闻起来像酸梅汤和药膏贴的结合体,所以今年试香的时候入了一款黑石榴,还原了那种暖暖的酸梅味,是让人很安心的木质调。我小时候和她一起睡,到了十五六岁才分床,在床畔一贯会闻到的暖香几乎是入眠的一项指定需求。长大后会失眠,拿黑石榴做侍寝香,还是会睁眼看着天花板逐渐明晰起来,窗外天色是发灰的冷,我总不信七八点的太阳是画里的红色,但也许窗朝西,是因晨光照不到而冷,睡前喷下的余香在空气里突兀了起来,还是温暖的酸梅汤,和一缕格外凛冽的药膏贴味道,侧头去看,正贴在心软的神的肩颈上。

我调取不出有关她的气味的描述。

但是那天被肩颈的一抹白色刺痛,便要凑过去嗅她没盖上毛绒毯子而露在冷空气中的肌肤,像噙泪的幼兽,但寻香无果,所以蜷了身子偎在边上,欲要透过衣物和血肉去钻研因病而弱的脏器,但钻研无果,所以茫然,又因无眠而发麻的头皮开始刺痛,恍惚间发觉她也是酸梅汤和药膏贴的味道,是我依恋与安全感的载体与源头,但又觉得她不应是这样的。于是无措间想发狠地揭去那抹明晃晃的白色,又怕惊醒她来之不易的睡眠,便找来熟稔的香气缀在绒毯上,替她盖在臂间和后背,抵着额,同矇昧的花果的酸和刺目而晃眼的药膏贴,沉入因被爱而不配得感溃决的梦。

(像是宝玉恶臭浑浊地活着一场,可是却是为了收集香气而来,嗅觉动物的体系文字,一味一人一段往事今生,香气一缕接着一缕,即是爵士式的混搭,也是酒精般的调配,几达醉魂酥骨的程度,恋物百科尽皆归于风情,最后似乎愈近愈溺,但也如脂砚斋所言:然究竟不犯一些淫意。--「沉入因被爱而不配得感溃决的梦」如何断句?)


子奕:东西

小被子

我以为的一个八岁寻常午后,妈妈打开空调房房门,凉爽空气便混入不寻常的燥热。她手拿一条粉条纹兔子图案的被子,像筷子一样杵在仰躺的我面前,两线一点以那方块被为中心,她说,“我找到它了。”

它号称我的小被子,因为是妈妈讲的,我就信了。据说我出生就由小被子包裹,它忠诚又体贴,绵柔又细滑,它有我和爸爸妈妈的味道,给了我第一种触觉。我天天用小手揉拽,肉脚踢踏,对它口水攻击,幼牙扯拉,但它依然是所有被子中最靠近我的那一层,只是我懵懂的嫩皮大脑并不记得。

我将信将疑地弯起身,拈起被子一角,其内里已经龇牙咧嘴,露出一部分棉絮,表面却仍是凉滑顺溜,兔子还在微微笑。我卸口气,嘭地躺下,小被子随即覆在我脸上,展开白色的柔光世界,棉质材料像我的另一层皮肤。我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记忆的信息素传递安眠,我睡了一整个下午。很沉很沉,好像醒来,就到了我把它送进衣橱的那一天。

小时候的衣橱不值得信任,衣服总是越长越大,不知不觉把我藏起来的零花钱吞掉,小被子也是如此的命运。我跟小被子失散了八年,八年我不知道它的身份,八年它回忆我的初生,就像路过唯一的河流,唯一的河流路过太多人,似水年华非常有道理。但我还是在一两年后,把它折叠整齐,放进衣橱,从此它就随四季交替,消失了。

那时的小被子已经很老,棉花肉松垮,妈妈说被我踢散了。夜里我总是抚摸它完好的那一面,一面愧疚一面幸福。它将将攀到我的肩膀,盖不住我的下半身,我按着这小小一方温暖,想象自己也变得很小很小,小到能钻进小被子的怀抱。我乖乖地拍它,透过它感受我的心跳,好像同时在拍光年之外的小版我。

这段回归婴儿的时光,给往后的我留下了一个铭刻。那就是我入睡时,必须要有东西包裹脖颈,不然我就失眠到黑夜掉色,等到东方白得像小被子的奶白。就算意识如何变迁,我也没有更替掉这个习惯。小被子不是所有被子,它慢慢地换了一种形式陪伴我。

小被子曾轻轻担起我的重荷,把我装进水里,带入云里,走到风中,让我哭了第一声,让我裸露在胸膛中睁眼抬头。我抬头就摩擦了它的胎芯,我扬手就刮花了它的棉絮,那个夜晚,我可能真的把它送进了衣橱。我希望它好好的,我也好好的。

(无论是我们之于记忆,或者记忆之于我们,似乎都在追求一种被包裹的感觉,小时候的天真无邪,铺盖一段断舍而不离的关系,文字的亲密和温昵几乎密不透风,仿佛物与人之间本为同体,几番送进衣橱随之又是几番依恋,蒙太奇的前后连缀,段落之间确实还需打通一番。)

予涵:东西


玻璃兔子

那面玻璃墙刚刚建起来的时候,我还在一手芭比一手肯地玩着过家家的年纪,不必说,自然是记不得什么了。

但在那样的年纪,有一个自己的房间,还有父母细心挑选的、同其他小朋友都不一样的玻璃墙,想必是十分优越的。墙面是灰蓝色的磨砂玻璃,卷着浅浅的弧形波浪,包围住我房间通向二楼镂空的一面,剔透的线条勾勒出俏皮的兔子纹样——这图案选得极用心,是我的生肖。至于怎么选的、是谁选的,我已经全都忘记,似乎携带着记忆诞生在世上时,我就已经拥有它了;好像这是我本就该有的财富似的。

房子镂空的二层设计,在当年显得很时髦,妈妈至今还为她的灵机一动感到骄傲。但于我而言,镂空二层加上玻璃墙,组成了一个非常幸运的等式,“=”指向的结果,是一楼正对我房间的电视机。

《大长今》是那几年最红的电视剧,厨娘徐长今每晚都在我家的电视屏幕上熬着御膳汤。妈妈熬夜也追剧,却赶我去二楼早早睡觉。我自有我的应对办法:在那些夜晚里,趴在玻璃墙前通过兔子的透明线条偷看楼下的电视剧,几乎组成了一个小女孩全部的快乐。那种刺激的、惊险的、对六七岁小姑娘而言简直是“九死一生”的冒险,让我乐此不疲,被抓包过几次后便研发出新的技巧,在影影绰绰的玻璃兔子后面,无声息地同父母外婆斗智斗勇。其实电视里究竟放了什么?现在想想不过是千篇一律的光影和台词,夸张地交错切换,我早已全部忘记了。

历久弥新只是美化的说法,暑期回家我再见到那只玻璃兔子,发觉它已经扁平而泛黄,墙面上贴满了破损的地图、海报和计划表,那是我十多年来积攒的成长。妈妈在一楼叫我的名字,关切我今天要吃些什么?鬼使神差地我蹲下来,凑到玻璃墙前,透过兔子缺损的线条去看。这一次电视机沉寂无声,只有妈妈从厨房里快步走出,抬头找我,问:“你又趴在那里看什么?”

那一刻我似乎仍然是六岁的小女孩。

(玻璃屋兔子窟,像是滚落记忆的洞穴,重临童年的美好,既有母亲的相伴,又有韩剧的相看,文字暖和自带一股童真的淳朴和惬意,快乐的情景光滑如镜,幸福得毫无杂质,没有夹入典型回忆式的情绪,诸如成长的忧愁或者昔今的恍惚,反而更有大方且真实的感性。)

苏康:东西

和我看似最亲近的

或许租客总是唧唧歪歪,问题层出不穷,房东干脆派个中介来替自己沟通。当按照惯例问到需不需要家具时,我拒绝掉了免费的床垫。倒也不是对软硬材质有挑剔的要求,只是独身前往这片小岛,只有一个24英寸的行李箱是属于自己的。于是总想多买一些东西,以此扩大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体量。多数时候看着它们,还是能说服自己是属于这里的。加之,生活一半的时间都同床垫几近赤裸的相处,得由自己选择。

连锁店最大的好处就是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知道在那里总能买到需要的东西。King size和Queen size,家乡虽没有这种说法,但谁大谁小一目了然。家里的床垫都是妈妈主张的,自己选的时候竟有些手足无措。在将陈列的床垫挨个试一遍后,最终敲定的还是和家里那张躺着感觉最相似的。

货物运到的那一刻,我正式搬进了出租屋。两个穿着Ikea工服的中年男子敲响了门铃,是出租屋的第一个到访者。我倒是想寒暄两句,但他们在我签名后将长条形的箱子放在门口便转身离去。拆开后是被塑料膜包裹住抽干空气挤压成圆柱体的白色海绵。还好不算吃力,我把它拖进了卧室。划开塑料膜的瞬间,海绵里的弹簧开始膨胀。可能是被压得太久,刚开始只是试探性的舒展,确定没有束缚后,猛得一下弹开。一下子,摊在这四四方方的空间里,实在突兀。或许如今的自己,在这座岛上看起来也是如此。

随后就是和它不断的磨合。房东给的沙发坐着总是不舒服,所以我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在这张床垫上度过。又因为它和妈妈买的很是相似,在等待入睡的时刻,有几次恍惚以为自己躺在家里的房间。直到睁眼后,空调上下扇动,才将我和冷气一并从三千公里外吹回了这座只有夏天的国度。 

总算挨到暑假,我和24寸的行李箱一起飞回了家,好在躺在出租屋里的床垫在向岛国证明我生活的痕迹。爸妈对于久别重逢也是热泪盈眶,并告知我重新布置了我的房间,换了一张硬一点的床垫,有益脊椎。回家的第一晚,某种不安的情绪从这张新床垫涌进我的身体,竟在试图将我拽回赤道的那间出租屋。好在妈妈这时敲开了房门,同曾经的每个夜晚一样,送来了一杯热牛奶。困意随着口中腥甜的味道席卷而来,冲刷了其他思绪。

再一次回到岛国的这天,我躺回了这张和家里已是截然不同的床垫上,曾几度希望通过它去寻回家的概念,如今看来即使置换到一模一样,仍是断壁残垣,剩下的终是需要被那杯热牛奶补填。

(床分大小软硬,人分这里那里,我们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看似打点生活起居的记述,糅杂了一点梦里不知身是客的醒觉,明明是作为沉溺休憩的物体,但是却用来思索彼间此处的迁徙来去,虽然叙述用词尚可更为独到圆融,但是文字用情极为精确,量身打造了该有的柔度。)

怡宁:东西


少女的衬衫

白色衬衫只能是属于青春的信物。打开衣橱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积攒太多消费主义促使下消费的衣服,但那一件白色衬衫我总是会挂在特别的位置。它的存在让我和这个世界之间还有隔膜的距离,是青春的,平静的。

那个繁星灿烂的夏天夜晚,像一幕循环播放的孤独电影。窗外的牵牛花架,烛台上映射着淡墨的如血色一般的火光,17岁少女的脸清晰地浮现。他还没有抚摸过她的肌肤,也没有听到过她的声音。白衬衫的细麻面料只属于夏季,衣领被洗得微微发黄,只有身材清秀而封闭的少女才可以衬得起它,搭在身上隐约透出形体的轮廓,是漫不经心的性感。伸出手的瞬间,他感觉到他们的肌肤之间有些粗糙又柔软的东西温存着。衬衫轻轻从指尖掠过。闷热潮湿的南方空气打湿了少女如海藻般的长发,他多么想将自己的脸一股脑全部埋进去,他想和她倾诉。女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房间内,干净的没有一丝野心和欲望,就像桌上摆着的那张她的黑白写真照,寂静的好似不属于这个喧嚣的世界。

人应该有爱情。我想陷人爱情的人,会不容易感冒,会更健康。关于那晚的男人,我已不记得他的气息、声音和头发的长度。我只知道如果在人群中他出现,我会一眼与他相认。我们在人生命运荒野里,没有彼此的线索,仅仅是随风飘荡又居无定所,像飘零的种子。我用这件衬衫记住了那一个人,或许更准确的说,是记住了那个时候的我自己,这远比用语言、理智、文字、记住一些事情来得生动。后者是海滩上的一座城堡。尽管它巨大而耀眼,但转眼间就分崩离析了。白色衬衫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我总是喜欢在内心悸动时穿上这件白色衬衫。当然,我也在刻意控制穿它的次数,毕竟人这一生心动的次数太多了。少女的衬衫好似一块牛奶味儿的手工皂,用的次数太多的话,一点一点在缩小,不知道哪天香气和形状就都消耗光了。我想只要这件衬衫还存在着,穿着她我还永远是那个炙热的、带着南方潮湿热空气的小女孩。

婧妍:东西

吉祥如意

我拿起如意油倒了几滴在手心后抹了抹肚子,辣辣的、暖暖的很舒服,是再熟悉不过的味道。几分钟后“噗了一声”,终于肚子里那股一直打滚的气体排放出来了。

有记忆开始,这味道便一直伴随着,成为了某种习惯,让现在20几岁的我随时都会备着好几罐,深怕丢了后那种不安的感觉。有一说一成年人真的好犯贱,过往的我可最讨厌这一股中药材的味道了。妈妈每次都会强制性地给我抹一堆在肚子上,我也更是因此埋怨了妈妈好一阵子。

当心智年龄越来越成熟,我和弟弟个子都快超过我妈时,她开始将这味道转移到刚出生的妹妹身上。而从妹妹牙牙学语开始,我便负责在她洗好澡后抹如意油在她肚子上。听婆婆说这样做能祛风,小孩肠胃比较敏感,较常容易不舒服,抹了这神奇的油,小孩能顺畅放屁就能安稳入眠、不哭不闹,像极了某种安眠药。

再后来她学会了走路,每次她向我跑来,身上总会带着这味道,时间长了这味道成了她设的到站通知。很多时候即使是背对着,只要闻到味道就知道是她来了。那时的我大约处在中学的阶段,她很黏我,几乎天天都来我的房间,陪我度过了充满压力的备考时光,也陪我经历了那青年转成年人的叛逆时段。

几年后又看着她穿上了校服,心里却参杂着不安和欣慰。清楚她的生命如倒计时钟,不能有太多变数,但我依旧在奢求着某种奇迹。虽说的动听,我最终还是不顾疫情所要经历的分隔,自私地去国外升学了。

大一第二学期的某个雨天,在宿舍里我本想打开如意油闻一闻却不小心打翻了,它碎成了很多块。我不知所措,怕室友责骂,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清干净,尤其味道。但室友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帮我收拾。她看了看我,问了句:“你妹度过危险期了?”我摇摇头强忍情绪,她知道了答案,向我张开了双臂。那个晚上,房间里充斥着如意油的气味,对我来说是安全感的味道现在却有点过火,一整晚我怎么都睡不着。

无可奈何我坐起了身,到7-11进货了三罐,应该是怕再打破,所以多买了一些。付了钱走出商店,我打开其中一罐闻了好一阵。嗯,淡淡的气味才是她,我轻轻地把盖子盖回去放进了包里,承诺自己以后不能再打碎了。

(五感皆可带动情绪,唯有气味钻入脏腑,描写安神疗愈之物,看似热辣辣要展开一段童年成长的经历,不料如意其实多舛,生命恍如气体说散就散,姐妹之间的缘浅缘深,文字吐露得若隐若现,像是药油一般涂抹出了悲怆的亲密,人走了至少还留下气味,留在人间的百感交集。)

淑颖:东西


四季幽靈

水晶店內什麼水晶沒有?眼花撩亂不足以用來形容,可偏偏這一條“四季幽靈”卻成了最合眼緣的。當時是二月份,愛情的酸臭味齁得我慌,本打算買一條粉水晶,可是疫情的警示阻止了我:健康大於愛情。可人心不足,我不想這麼算了,幽靈可能也剛好看穿了我的心思,指引我前來。

這條“四季幽靈”我是越看越喜歡,它可以招健康運、招財運、去晦氣、提高事業運及學業運。趁著熱度未消,我順便編造了我和它的前世今生,方便宣傳我和它深遠的緣分。水晶要定期潔淨,絕對不要直接用水沖,而且不能給其他人觸碰。這些忌諱我一直都記著。我天天帶著它,除了去酒吧或是掃墓外,因為怕招來負能量。

後來的後來,我也知道它管不管用了。

2023年,是我有生以來最衰的一年。我常靜靜的看著四季幽靈,思考著我的過失。可能是因為被那個臭男人碰過,好運都給了他,我就越變越衰。我再次看著它,原本半透明的晶體好像變黃了,串著珠子的綠線也快斷了。回想,我已經好久沒去潔淨、很久沒有換新線了。

生活過得一團糟,常常喘不過氣。想法一大堆,可是沒有一個實踐出來。該做的不做,不該想的一直在腦里重復播放。前路一片迷茫,可是又偏偏沒去想過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剪不斷理還亂。我最近常拿著那串幽靈,觀察裡面的形霧。紅的、黃的、綠的、白的一片繚亂,就如我前方的路。本來就沒有方向感,偏偏還因為自己還走著而心安,世上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甘願墮落。

有一天幽靈顯靈,霧裡終於碰到了釘,我有兩年沒回到那家水晶店了。幽靈嚴重重載我的負面情緒,忍不住後反噬回我的身上。原來,我該面對的這麼沈重、這麼必要。我代替了幽靈原本的角色,再次掌舵。雖然餘孽未完全滅絕,但是至少在路上。

心靈的寄託做了改變,把情緒都留給自己,慢慢消化成為一股新的力量。儘量遠離使自己不開心的事物,絕對優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也許在別人看來是自私的,但是這是我的生活。時刻考慮別人怎麼想,太難了。此刻幽靈走遠,我不想要再那樣了。

四季幽靈背負著我的罪名也挺冤枉的,如果可以,你也試著卸載吧!

(不信蒼生信水晶,雖然描述表白的仍是一貫兒女私情的鼻子眼睛,但是語氣句式愈發爽朗輕巧,無論是自嘲式的唉聲歎氣,或者自勉式的鼓勵期許,似乎都多了一股煥然的自信,像是精氣神三位一體的東西,顯然無助愛情,不過執迷終有所獲,至少文字確實剔透了許多。)

欣雨:东西


在暂停中流逝

9:30AM的时钟

手机的闹铃像捆仙绳一样把我从另个世界中强行拉回凡间。我试图挣脱,滑动手指将它解开,但奈何昨日的自己预设了太多的闹铃,硬生生地将我从梦境中拔起。头骨里的老式电脑还在缓缓加载开机页面,半睁半闭的眼睛下意识地看向白墙上挂着的时钟——八点一刻。“嘿嘿,又早起了。”美好的一天从自我欺骗开始。因为我知道,时钟电池明明早已耗尽,只不过是懒惰一直没有动手去换新电池而已。时针和分针在那面钟面上固定了下来,永远停留在3和8的方向。

“下次有时间了再换吧” 自我诊断为拖延症晚期,已经无可救药了。感官不知为何似乎封闭了,感觉不到时间呼啸而过每分每秒的刺骨。我习惯地低头看着手上的电子屏幕,然后在眨眼间发现就连短视频都在提醒我已经看了60多分钟。留给我拖延的时间不多了,我迅速爬起来,将自己收拾得有个人型样便去追赶那辆还有1分钟抵达的巴士。

11:59PM的时钟

时间观薄弱,那强烈的钝感力令人麻木。我也向往着能够敏感一些,能够比时间早一步,但那名为“最后的一刻”的强力磁铁牢牢吸住我,不到火烧屁股就是不肯放我走。就像那反复横跳的红色秒针,想要拼命地跳到下一格,却被空壳电池拖住了前进的步伐,我的生活充满了突然爆发和回到原点的表现。一系列的停滞和突进,不断重复的过程,仿佛永远无法找到真正正确的步调。

在脑海中规划着路线,制定明确的计划,却往往卡在起点无法出发。我等待着最后一刻,不同于小学课本中的《与时间赛跑》,我更是《被时间追赶》。跑道上的枪声响起,在这早跑不犯规的比赛中,我仍会是那个在枪鸣的最后一声才出发的选手。当死神挥舞着刻有截止时间的镰刀在身后咄咄逼人时,我才出于本能求生欲开始向前不停跑,不停回头观察刀上的倒计时。

23:59

敲下‘提交’按钮。

“啪” 那是敲响胜利的声音,“咚咚”是心脏劫后的兴奋。长舒一口浊气,感觉跟磕了药的瘾君子一样舒畅了。扭动舒缓酸痛的脖颈,余光瞥到了那块墙上的时钟,仍然停留在八点一刻,红针仍然来回抽搐。动与静,流逝与暂停同时存在于统一面时钟里。

00:15AM 的时钟

四壁内的静止令人舒适,时间的流动变得模糊不清,也无法感受到日夜的交替。只有秒针的滴答声,以及敲打键盘的断断续续声,让我稍许感知到时间缓慢地流淌。

954声滴答,时分针仍呈150度,时钟的电池下次有时间了再换吧。

955,956,957……

(生活的朝朝夕夕,疲惫的时时刻刻,停摆的时钟齿轮作为人形的隐喻,时间延伸出最本我的属性,文字或酥软或自溺的调性极有魅力和韵律,不过似乎真的有些有气无力,虽然也像是时光暂止的写照和写意,但是取段横切无法沿周延续,片段式的内心戏稍嫌闲逸。)

湛阳:东西


颜色的终点是黑色

我一直认为日出与日落是大自然最绚丽的特征。而能够把这短暂且变化不定的场景永久记录下来的画家更是伟大。每当我观望着傍晚被抹上了颜色的天空,那瞬间我能清楚的感受到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迟来的叛逆期体现在我当年对于染发的固执。因为只有漂过的头发才能像空白的画布一样,染上鲜艳和不寻常的颜色,以致我把我两年的人生轨迹捐赠给了人造色素,拼命的想从中廋疏出真正的自己。这种行为明明没有任何意义,却变得如此决绝与可怜。

房间里的柜子上,藏在一堆瓶瓶罐罐的身后是一瓶深蓝色的染发膏。黑色的包装是圆柱形的,它的标志也是如此的乍眼与非主流。上层积累了灰尘、剩下大概一半的它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可笑,因为当年我是如此的期待能够用上它,但如今它对我来说也已经毫无价值。染发膏的人造香精味道是葡萄味的,颜色也是不自然的蓝,虚假的本质神似组屋旁边的诊所所开的止咳糖浆。

21年,我第一次漂了头发。虽然头发也算是人体的器官,却感受不到任何疼痛,我想这也是它的一种解脱方式吧。之后的两年里,我自己也不断的将颜色添加在漂过的头发上。蓝、粉、紫,又回到蓝。行为有点像是没有灵感且复刻不了日落的画家,自暴自弃的将颜料一次次涂抹在画布上。打结、用力拉扯就会断的头发,是我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我知道我的头发已经严重的受损,我该让它歇息一段时间,但我却无法摆脱我为了留下这一抹色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变得成熟了,我似乎领悟到一些道理。朝曦与晚霞只是白昼的附赠品,也正是因为它这短暂的寿命,才能使它的一生这般独特。人们偶尔停下奔波的脚步去观赏它、感受那一瞬间的艳丽,却不会沉溺于无休止的注视。

生活中慢慢有了新的兴趣爱好,我也逐渐舍弃了以鲜艳色彩,去标记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的这一种行为。不管日出与日落是多么的绚烂、多么的引人注目,但平静的夜晚、黑色的天空才是习以为常。两年后,我再次坐到了理发店的椅子上。理发师问我要什么发型,我想了一会儿。“把漂过的头发全都剪掉吧。然后,染黑。” 

(五色令人目盲,无色却又过于淡寡,局部语气虽然仍有些许温吞,天色意象的取用也略嫌典型,不过题目悠悠绝美,文字的前后贯通跌宕有致,抒情的厚度中隐露一股毅然而然,面对人生和自我的果敢,返璞归真的红尘漂染,睹物回溯渐变的发色,连带掏露深浅的脏腑。)

颢瑜:东西

相机

当相机没到手上时,我就开始幻想了。记录和探索,往往是无聊时最容易让我陷进去的东西。这种追寻热爱的情节,无外乎都通过那小小胶片沉寂着,当你钟情于这样的一个窗口,他就是落日,是街角快要燃尽的烟头,是灵魂定格的小角落….

几年前每次跟我弟弟说话的时候好像就是这个场景,马路上车辆的刺耳声,风穿过树,拍在我们的身上,有一点冷。总有一些模糊感,就在刚刚发生的事情也伴随着这一点模糊感,我好像看不清楚,看不透彻,两只大手捂住了我的耳朵,我听到的也是模糊的,好像伴随着些许耳鸣一样悠长而空灵的……金黄色的光洒在桌上。一年两年,几年,年年,皆是如此。

我终于想起要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些时刻,像是一个彩色打印机打出脑袋里黑白的东西,给本模糊的画面赋予上别人也可以欣赏的价值。一张一张脑子里的图片出现在桌上时,多年不回家的弟弟第一眼便是湿润了面庞。

确实只有刻板的人才说,欲望是天大的坏事。没来得及共享的情绪,就不要借着共情的幌子。当我把一张张炙热的照片塞进别人方正的脑袋时,他仿佛能更懂我在说些什么。

我不是专门去物色哪些不寻常的题材或人,而是想把寻常的人变成不寻常的作品。我也想把一些留有刻板印象的画面拍出不同的理解,谁就能说好的一定是好的呢?

一年前的一次夜游,江边的风胡乱的拍打在鹅卵石马路上,一个不是很沧桑的老头与一个年轻人起了争执,似乎是在争论一个固有的事实。我好讨厌这种姿态,老头自以为是嘴硬的仰仗着自以为是的理论。其实他心里也说不准,只是不愿意去赌上消耗了一生的信念,不愿意存在这东西其实屁也不是的可能性。

我用相机拍下了这幅画面,往往拿给别人看的时候,看的人都会抨击,用惯性指责年轻人。但当我娓娓道来,把前因后果讲出来时,别人又会因为只看到这张照片就评论而感到愧疚。这可能是我的一些癖好,对于我来说,相机可能就是理解正邪的一门艺术。

(光圈之内世界显影,言说带点江湖沧桑的世故语气,文字颇有迷人之处,像在存在的光影中毅然按下快门,好不好看都有唯心的耽溺,最后两段稍微不着边际,开头不妨自拍一下相机,从物延伸出摄影的缘起。)

泓铭:东西


石头上士

我早已过了使枪弄棒的阶段,那束之高阁的军装照,小伙子依旧神采奕奕。如今刑期已满,却也对那无忧无脑的时期有所念想。时不时到郊外放个火炮,到丛林里来个多人运动。草丛里的骚动,除了国宝级的野猪,就是那忍耐多时却无法挺过的步兵,被迫舍弃那白瓷座椅,与大自然来个深层交流。

步兵最爱走路,一走便妄想能走到天涯海角。走惯泊油路的城市小伙,总是有点不适应郊外那凹凸如星球表面的石子路。脚上紧裹着近几年又时髦的乌黑军靴,那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不自然,犹如初次远离地心引力,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每每的徒步行军,反复而不变的景色实在乏味,同一棵树重复地出现,想是虚拟世界又故障了。我习惯性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只为能暂时忘记肩上的重担与脚板的灼烧。它们有些陪着我到尽头,有些踢腻了只能半途而弃。可即便到了尽头,我们最终还是得告别,为爱远离他乡,成了石堆里孤独的人。

不知是先天平衡感差,还是双足不愿被裹成小脚,时刻抵制着社会的束缚,我培养出了随时随刻都能跌伤自己的超能力。凡是糊涂蛋,便都会收到军官与上士们特别的关照。无论练场或丛林,上士都离我不过五米的距离,娇俏健壮的身躯时刻等待着拯救莫名摔跤的菜鸟。

或许是长期受到资本主义的洗脑,或是假装自己特别浪漫,我总是会想要带走些什么,作为念想。结业前的最后一次军训,上士一如既往地环绕在我们身边,我也如往常般踢着一颗幸运的石头陪伴我。时不时我也不忘调戏身旁的上士,有意无意的肢体接触,只为换来傲娇的叱骂。练场上的一草一木是不可带走的,必须原封不动地留给下一批士兵,武装部队倒成了最积极捍卫原始生态的环保组织。可无论多强大的部队也抵不过一个黑夜,那晚的石头也被这个叛徒偷偷,偷走了。

人总是留不住,退伍的上士过回了花花公子的日子,小伙子发配边疆站岗,水泥钢筋之地,再也没有机会踢石头。丛林的陨星,唤起宇宙万事。当年的心理活动,石化于那最文静的伴侣,等待重新探索。

(惨绿岁月木石前缘,回首军绿生涯的风沙,见证成长沿路的风景,画面的形容和心境的坦露,颇有置身其境的况味,而且文字出彩之处,流露了潋滟狂放之色,但是偶有自艾自怜般的措辞,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式的描述,却又显得夸饰而俗气,整体文气因而显得有点崎岖。)

梓义:东西

叶落成签

静谧的小路上,阳光透过树梢洒在身上,温暖而宁静。我漫步在这片小城镇,感受着与新加坡截然不同的季节。中原地区入秋的脚步像是被放慢了一般,那绿色的落叶点缀在小路上,散发着淡淡的宁静。落叶似与家乡秋的金黄落叶不同,叶片翠绿依旧,可在翠绿中叶片仿佛被一层灰色的雾气笼罩。

我放下了手中的拿铁,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零星的绿叶在阳光下闪烁,让我不由自主地弯下腰,捧起一片绿中透灰的叶子,面朝着夕阳的方向,我举起叶子。再次看向它时,灰色的雾气被夕阳的光芒打散。看着它,思绪如同这片叶子一样,在微风中飘荡。

秋暮,泛黄的叶子被吹进初中的教室,我看着化学老师手中的叶脉书签,默默低下了头,知道它不太可能属于自己。头不由自主地抬起,眼睛不甘地打量着这张蓝色的书签,叶脉在上面清晰可见,被一层轻薄的塑料壳保护着,塑料壳上“勤能补拙”四个字显得是如此的耀眼。我的名字不合时宜地从化学老师的口中传出,带着些许的不可思议,我着了魔似的走到了讲台前。

有些猝不及防,因为这是给化学模拟考成绩前三的同学准备的礼物。平时并不突出的成绩让我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前两年摆烂的初中生涯,令我仿佛置身于泥潭之中,我只能尽我所能的无愧于自己的心,做着崩溃前的最后一丝挣扎。

接过老师手中的叶片,已经记不清从老师嘴角飘出的话语。一股莫名的从未有过的情绪从我心中燃起,燃尽了两年前那个烂透的自己。

发了疯一般,我在名为过去的泥潭中挣扎,尽管泥已经没过头顶,我却高举着那片叶子形状的书签,仿佛是岸边最后的稻草。我逐渐上浮,虽然只露出半个身子,但好在没有越陷越深。我将这个书签夹在化学书页中,将它当作我的救赎。

终于,阳光打碎了树叶上的阴霾,让这片树叶伴着微风沿着知识的小路越飘越远。

五年过去了,我逐渐减少了对纸质书籍的依赖,那片特别的叶子也早已随着风飘散,埋藏在我学习生涯的土壤中。它成为了我的心灵养分,滋润着我前行的道路。我随手将泛灰的树叶夹在图书馆的书中,悄然地飘进知识的土地,变成了养分,滋养着知识的大树。

(知识没有尽头,落叶总有归处,抒情虽然不脱青涩文艺的口吻,却也满满流露了荡然的
赤子之心,以今追昔的框架有点略嫌老套,可是至少是生活中自然的触景生情,而不是坠入相簿里的时光隧道,文字光影重叠的意象饱满,淋漓地倾吐胸怀,只是如此直抒欠缺玩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