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February 2021

Sunday, February 28, 2021

子奕:校园诗


晚自习 

偶尔从一片寂静中抬头
窗外粉紫的晚霞瞬间流动
我是第一朵迎潮的浪花

所有的黑色发旋
都有一个小小的世界
构成整个宇宙海洋

蝉与风扇 笔与呼吸
都模糊在温暖干燥的以后
时间如水般柔软
抚摸洗发露的清香

夏夜晚风吹起时
灯光暗了 眼睛亮了
广播的声音轻轻
触碰 粉笔上的月光
和我的校衣裙摆

(校园是悠悠我心的晚风。诗句的晶莹剔透充满温意,天真浪漫而不谄媚矫情,几乎像是通灵,沉浸于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空间,在不由自主的轻轻摇摆之中,轻盈的节奏和斑斓的意象,仿佛便与天地方圆融为一体。)

吉安:校园诗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懒散的书声
是唤醒薄雾的铃

借着几口风风火火的早餐
秒针的节拍
在脑中 狂想
手中的笔沙沙
旋转着 窗外青葱的树叶
和躁动的小宇宙

世外桃源般的草稿纸上
天马行空的涂鸦里
你挤下一行字:
老师讲跑题了
我挨着写道:
那还不打起精神好好听

我炯炯的眼神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渴望知识
是期待下课

(校园是百无聊赖的parody,正确与错误之间,后者的歪斜才是诗的真意,因为诗人的出神即是回神,谐拟现实产生存在的精气,戏仿诗句重现书写的情趣,层次丰富的构想创意,将心比心吐露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嘉木:校园诗

四方上下
——教学楼中央

四面的墙
终于把天围住
四四方方

楼下的 爱抬头望
空白的天 
闭了眼
什么都看见

楼上的 只低头望
四四方方的绿地
出了神
什么都没看见

然后
绿地和天也互相望着

路过的鸟
一半死在绿地里
一半活在房梁的胃里

(校园是温柔敦厚的陷阱,诗句于四荒冥冥之中,其实讲述了一则寓言,一字一字一节一节的冷漠旁观,墙里墙外楼上楼下,前仆后继无能为力的囚困,于一张四四方方的罗网,最后戳破死活还原真相,可是已经无所遁逃。)

毅杰:校园诗


華中鐘樓

現在幾點了

校歌已雲樹蒼籠
石階上的腳步嘀嗒嘀嗒
流返草場

積水凝成傲視的棟樑
欠上三年零八個月的債
帡幪五一三前後的暴雨
皮膚都皺了

陳嘉庚認不得
他拍了拍我的肩

現在幾點了

(校園是民族佇立的姿態。將雕像人物的瞻望和天光地貌的揮發,濃縮成一幕歷史向晚的背景,詩句的發想奇特,輕描淡寫之中夾雜了古今虛實,第三節尚可展延,先賢之路風雨飄搖,幾句寥寥似乎有點舉重若輕。)


芝慧:校园诗

考生须知

一、本考卷共有四题
两个钟头占你几个月的折磨

二、细读每一项的说明后才作答
记住,每一分结合成死神,判断
你对社会用处或被排除

三、答案需写在所提供的作答卷上
答案和知识不断积累
只为了装饰一片白纸

四、开始之前,在作答卷上写上姓名和班级
弯弯斜斜的名字在直线上颤抖
它被压倒在列印的城墙中

教室中,一排桌子中央
坐着一位女生
想着教育可能是重视完美
的缺憾

(校园是一些须知和更多的无知,面对考卷的设问指示,给出了极为讽喻的答案,即是对于教育体制的置疑,也是对于生命损耗的思索,虽然诗句的框架还可更为周延,而且尚有更大的嘲弄余地,但是构思的创意绝对满分。)


之洋:校园诗

我多想再一次拥抱你们

我多想再一次拥抱你们
在五点钟放学的音乐里
在那个漆黑的白昼里
在雪堆里
在风如刀剑的北方里

还要在银杏树的黄叶里
在高远的云里
在有大雁排成人字的空气里
在重逢里

还要在围墙边的绿荫里
在纷飞的汗里
在大雨滂沱的军训里
在笑脸里

我多想再一次拥抱你们
在每一次生命中的 喘息里
在失眠里
在将来的 和每个将来的春天里

(校园是一辈子都想回去的那里,声声排比一幕幕的往事欢喜,环绕于音节真挚的复沓和延宕,抒情的调性完备,意象的渲染丰沛,但是虽然一切看似充盈,齐齐整整的娓娓倾诉,却也少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书语:校园诗

春城

将这卷松云聚颂 握紧
攥住远钟
不必叩响石门
对城墙深处的缄默 以缄默作答

在城中
春风犹自锻造野火
娃娃里长出十个硬汉
离石头比试卷近
离铁比诗近
离春天的雷暴和眼泪 比一千个深绿的日夜近

而城墙谦逊
如黎明前的烛火
支撑起整个春天的神迹
一吐一纳
但听闻满川涛声

(校园是讳莫如深的四面墙,雄浑的诗句气派十足,仿佛筑起了层层石砖而又意图敲碎,隐然别有一番抱负和期许,但是意象太厚太朦胧了,有时便难以穿透,而且悲喜皆有时代因循,作为诗人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这一代的「火」和「缄默」。)

昊旻:校园诗

夕会

吊扇兀自旋转
效果不及同桌的冷笑话
只好负责拨动桌上的
今日份烦恼

夕阳照进南窗的六点
我们正从前排到后排
传递作业纸
或者说
清点今天烦恼的数量

并不需要皱眉
只是要夸张叹气
叹到后排也会提前叹气
这样叹气声也能像作业纸
一排排传递
此起彼伏
终于让讲台上的恩师
失望皱眉

(校园是一排排春风吹又生的作业。下课之前的那一刻,总是最不安的时候,诗句描绘了一种躁动的场面,环境的哀默和学生的哀怜,当中不无写实的趣意,但是却也少了情感更大的触动,而且三节当中的描述略有重复。)

星宇:校园诗

桌角紫色的梦悄悄萦绕
流向不知何方
倒着转的时钟咔咔响
黑板上字迹一笔一划消失
身旁清晰的面庞也失去轮廓

夜色缥缈
那个在足球场中心遐想的男孩
有没有载着清风一徐
飘向万籁俱寂的星空

课后的喧哗归为宁静
跟前的陀螺转个不停
我永远都不会醒来

(校园是一个梦藏着另一个梦。诗句弥漫清新的气息,而且再次从电影取典,字里行间沁出了该有的情感和情绪,意象算是兼具真善与美,不过点点滴滴式的描绘,虽然容易欢喜共鸣,不过却也少了个性。)


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翊菁:校园诗

上课钟声的救赎

上课钟声不识时务地疯狂咆哮
它深藏在歇斯底里下的 善意
沉浸于欢乐中的同学们永远
不想听懂

铃声度过了几秒 残喘
高跟鞋和水泥地之间的铿锵交流
一如既往地 准时开始
每秒两次登登登的 熟悉频率
越过喧嚣 传入我空寂的耳里
那样清晰

于是
小心翼翼的嘘声
从我干涩而又正义的口 发出
当回归座位的匆忙完结
我的形单影只将不再显得
如此突兀

(校园是歇斯底里的孤独。离群独立的个体,在学校难免不合时宜,题材的取意可嘉,曲折的描绘将人物的神态和蹊跷勾勒细腻,不过整体还可再凝缩一些,诗句有时过于变异,其实也会显得突兀。)


颖欢:校园诗

同桌

糅杂的纸条上
密密麻麻的字迹 歪歪扭扭 
反复拭擦 被后来的秘密葬送在底下
传递在课桌间 

偶然上演的
一二三 木头人
我会是个完美的尸僵形态
如果刻意忽略我嘴角 不自然的天枰

当纸条泛滥
(假设木头人从不失误)
三八线 将不复存在

(校园是一群鸭子划水的湖面。课室静音阻绝不了纸条传情,诗句剪影般描述动作,颇有惊喜有趣的比拟,一二节之后顺势应该揭晓谜底,结果却以不知何指的「三八线」收尾,情感似乎没有落点。)

佳雯:校园诗


回“义”

楼梯口转弯
一条旧旧的走道
枯燥的教室
生锈的玻璃窗
偶尔 也有下雨天
白板笔墨味
就参杂了泥土香
时针 无头绪地转着 
雨停了 阳光太刺眼
洒落在依然空白的稿纸上
那片被修正带划过的
迷茫

(校园是记忆落英的归途。今人故地返校重游,诗句一步一脚印的踏出了一种舒畅的节奏,而且一景一幕皆有深情的注目,最后以流逝的意象收结,昨是今非的种种,也就不禁感触良多。)


立言:校园诗

16个小时

早上六点开始
坐在熟悉的位置上
桌膛里堆着卷子和笔芯的尸体
操场边的枇杷落在校服上
食堂左数第三个窗口
大妈的手从来不抖

一直到夜里十点
笔尖划过
坚定地迷茫着
最繁忙的日子最闲暇
读得进读不尽的书
说不完说得完的话

(校园是三分之二的一天。从开始到结束,两节以画面交织情态,记忆的眷恋搭在年少的情怀,言犹未尽的一切既成往事,诗句也就充满了不舍的感念,只是题目有点直板,应该更加委婉抒情。)


咏恩:校园诗

统考日常

高三A班里
老师站在“自律自爱,自动自发”下授课,
我们坐着细细听着
知识的音符被谱写成“奋斗进行曲”
笔记本里荧光笔是我们努力的路线

下课了
老师坐在办公室里为晦涩的课文注入灵魂
桌旁站着求解开疑惑的我们

另一头,走廊上正上演着百米冲刺赛
食堂是终点站
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是我们的奖品

(校园是一幅悠悠扬扬的上河图。诗句像是白描的镜头,描述师生日常的一番景致,形容字词稍嫌平淡,气氛也就难免单薄,还可框列更多阳光雨露之类的感官物像,将背景画面充实得较有韵致。)


文轩:校园诗

午休

紧紧盯着墙上的钟
看秒针慢悠悠地
转过一圈
又一圈

分针终于逼近十二
将外套和饭卡攥在手里
一条腿悄悄伸向过道
只等下课铃声响起 ,冲向食堂
这 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分针与十二重合
悦耳的音乐 
是战斗的号角 是田径场上的发令枪
运动员们冲出起点的动作却被生生止住
“再讲一道题。”

走廊传来嘈杂的脚步声,聊天声
衬得这间教室格外安静
只有老师不急不忙的讲解
扰动着一室的忧伤

(校园是一场饥饿游戏。诗句有如慢动作的画面,将午休之前的瞬间,做出有如电影镜头的切换,比喻形容不妨再夸张一些,如此更有诙谐的意趣,末句「忧伤」可改为「饥肠」,比较符合辘辘的场景。)

管薇:校园诗

上学时,我们仿佛都在等:
盼钟声
盼下课
盼放学

等周末
等假期
等毕业

一晃
六年过了
再晃
又过了四年
突然
上学已是 past tense 

等着 等着
瞬间就过了

我们的等不及
是岁月的停不下

(校园是过站不停的流光。排比罗列物象虽然有点取巧,但何尝不也是日子呆板的常态,而且最后两节将求学的枯索,更迭为时间的穿梭,意境开拓出比较深刻的变化。)


福才:校园诗

会考

成为熊猫只为了这一刻
外头熙熙攘攘
内里忐忑不安
心中的钟滴答滴答
落在桌上的雨也在滴答滴答

跳动的秒针仿佛流逝的分数
记忆与时间的抗争
赢的永远只是他
湿滑的笔杆征服着空白
黑红蓝白之间 是对是错
刺耳的催命符打破了寂静

命中注定你恨我

(校园是此恨绵绵的考场。现场临考的描述传神,情态的对比也算逼真,但是想象形容有点普通,整体缺少了更为幽微的诗意,开头「熊猫」的借喻,其实可以延续写成一片昏昏欲睡的竹林。)


美月:校园诗

不能被发现的任务

斜眼一看
一双手着急地往我方向挥
她在求救
老师刚走过我们的座位

那是个绝佳的位置
最后一排的角落
小心点,镇定点
就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周围的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声
没有一丝犹豫
我们交换了试卷
她得救了

十五分钟后
故技重施
没经过任何商量
却默契十足

(校园是偷偷摸摸的勾当。作弊的构想有趣,但是写来平铺直叙,诗句仅在续接动作,少了更为深刻的着墨,不妨穿插内心的波澜起伏,以及气氛的诡谲变幻,在一种表面的行为之上,添多一些滋味。)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21

校园诗:k.d.


數學課

那時候日子的容量
只夠放進零食和武俠劇
還有青春
以為無窮的數列

課室瀰漫著早晨
暖洋洋的斜率
老師打了一個呵欠
僅有半徑
便攤開課本講起時間
那一道
深不可測的加減

黑板喧嘩成一片
長方形的秋天
從希臘吹來許多粉筆屑
仿佛命運的拋物線
平行落在桌上
白日夢排排而坐

下課的鈴聲響起後
我們總有一些無法
被整除的疑惑
於人生綿綿的平方米
組合為各自
不等邊的難題

Tuesday, February 23, 2021

向红:生活情诗(学姐)

充电

他们说
爱情需要充电
才能续命
于是我找来各种电线
想要在你身上寻找接口

当我走近
往你的胸膛靠拢
找到心的位置
把它剥开
却看见里头的标签
写着:

本产品为绝缘体,不导电

(爱情到最后总是零格。以电路为喻体,寻找恋人的心迹,诗句的描述铺排虽然整齐,结尾昭然的告示也有妙义,但是过程的周转变化却有不足,少了更为有趣的逗引。)

Monday, February 22, 2021

书语:生活情诗

一支咖啡馆的歌,和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爱情
——由下水道里一堆咖啡豆的残渣献唱

那一刻钟声响彻!

接受一抹
雪的雪白中
接受一抹鲜红的吻
如忍受一道
尚未到来的伤

这一刻啜饮命运 借你的双唇
沉默而钟声
响彻
每个人杯底 苦的渣滓低唱

“生命啊
——芬芳如此。”

(爱情到最后总是剩下来的渣,咖啡馆适合分手,狂欢式的情境带着狂虐式的压抑,前半的着色和比喻有点俗气和刻意,但是后半接上了音轨,像是一场悲喜交集的仪式伴奏,突然就火花四起。)

嘉木:生活情诗

烟蒂

下午
茶几上放着一包烟 水果刀
不见了 女人的手 还有
男人被揪起的衣领 一起 
颤抖着
刀背反的光 明晃晃的
直扎进眼睛

晚上
明晃晃的声音
在和烟对峙
一圈 一圈
没完

清晨
花盆里又长出烟蒂

(爱情到最后总是青烟一缕,三节三幕即是情节叙述,也是场景调度,恋人似有若无的纠缠,完全不动声色,可是却布满张力,刀光烟影之中,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好像爱情。)

之洋:生活情诗

花匠

我想要一个吻
一个发生在清晨的吻
让我买一朵新鲜的玫瑰
来盛这个吻
放到手机里
远离虫豸和鸟的嘴
我可以随时注意
不要泪水
玫瑰会坏
要礼物 问候 甜言蜜语
要等待 试探 还要猜谜
还要更多的吻
在这漫长的黑夜结束前
我会带着这朵玫瑰
穿过踟蹰的雾去见你

(爱情到最后总是云来雾去,恋人皆是近水临照,仿佛三生石畔上那笔花与花匠的韵事,诗句以延绵不尽的倾诉,将矜持的思慕和贪婪的欲望,吐露芳华般一一绽放。)


昊旻:生活情诗

骤雨

你的到来
伴随着入夜时突袭的骤雨
雾化了风景和距离

湿滑的人行道上
忘了是谁先抓住谁的手
我们一起穿越一盏盏失焦的街灯
明明没有准备 却在落寞小巷
遗下难解的一吻

脑中盘旋的杂声被雨声淹没
手心摩挲的温热由温柔包裹
离开你的嘴角时
世界已似轰鸣

(爱情到最后总是天旋地转,骤雨不歇温柔不止,虽然只是稀松平常的亲密,但是却用了一种剧烈的天气,营造一出激荡的吻戏,末句「似」可去,恋人的倾城崩塌不需假拟。)


星宇:生活情诗

约会

萤幕亮着
我喜欢偷偷看着你
你假装不知情 氤氤氲氲

车还未来 要不
我们再坐一会儿这张长椅
无论坐到何时 夜都很轻
我偶尔咳嗽 但我会加倍珍惜静谧

在南京东路你下了车
灯火在江风中摇曳

梦醒了
会不会再见
或这是地球最后的夜晚

(爱情到最后总是战战兢兢,小清新的情境却有大风情,诗句尽是细微的一颦一笑,映照满满的心思和心意,仿佛赴了一场美丽的约会,眼里还留下恋人的灯火辉煌。)

毅杰:生活情诗

玫瑰色的

過時的手機鈴聲適時地響起
那是阿伯的
老花眼鏡沾上了
張愛玲的
紅龜粿與白咖啡

印成一圈害羞的夕陽
底下飄逸著芭蕾舞裙的男孩
舌尖踮著自帶荊棘的三個字
淌上一口烈紅

(愛情到最後總是紅彤彤,詩句瀰漫熱辣的異色,可是穿插式的點綴顯得刻意,兩節之間的關聯似乎無依無從,像是一種載歌載舞的camp,也像是阿伯飄忽的幻覺。)


吉安:生活情诗

当我去见你

当我去见你
你身上柠檬草的香味
化进光里,藏进风里
与我撞个满怀

当我去见你
天上的云
翻涌着我们眺望过的海
再摘朵舒芙蕾
蘸点彩虹
任回忆在心间融化,蔓延 

当我去见你
飞机引擎
低喃着黄昏赤橙色的柔软
屏幕对面的晚安
终于可以
枕着同一片星空入眠

当我见到你
从别离开始的苦涩
回甜

(爱情到最后还是宛若初见,四节排比相逢的期盼,声声优曼字字窃喜,节奏和结构皆有完备的呈现,只是追风漂洋甚至漫入星际,末节却以俗味收刹,有点擦不出应有的火花。)


子奕:生活情诗

蓝鸟

太阳落在你的睫毛上
光与影却怎么也烫不平
纸上重复的凹痕

你的名字中藏着一行蓝鸟
飞到阳光之下时
云朵变成了熨斗
黑与白被眼泪抚去
心脏与诗再次呈送回膛

(爱情到最后总是伊卡洛斯,诗句有点兀自飞翔和跳跃,回旋于阳光羽翼之间,虽然依稀流露了感伤的情绪,但是却未能谱出更为聚焦的意境,末句「回膛」之说也有点费解。)

颖欢:生活情诗

孤独的梦想家

我写的诗
那首关于我们
被风吹远了

我路过热恋的游乐场
穿过吵架的公园
越过分手的街道
套着你的睡衣 找不到你

我大概忘了
诗人从来就
不是我

(爱情到最后总是来不及写好的一首诗,模糊的情境显得零散,虽然也算恋人的恍惚飘离,可是首尾两节似乎可有可无,情感单就几行记忆的循迹,毕竟无从彻底发酵。)


Sunday, February 21, 2021

美月:生活情诗

作业

我坐在食堂门口
思考着今天的作业
写一首生活情诗

远处走来一对小情侣
男孩的手搭在女孩的腰上
浅笑着在女孩耳边低语
粉红色泡泡冒得不要不要的

我抿了一口手中的饮料
不知何时
苹果汁被换成了柠檬汁
真酸
但作业有着落了

(爱情最后总是若有所得,带点自我指涉的meta况味,三节起承而转合,有无起伏的一幕之间,就把恋恋的滋味尝尽。--「被换成」改为「变成」较宜。)


翊菁:生活情诗

不如扔了苹果吧

我们的关系
是被狡猾的虫一点一点
咬烂了一块的
苹果

你说
让我们一起切掉溃烂
用保鲜膜将苹果封上 贮存

弃之可惜的道理
谁都懂
但看似完整的苹果
是否真的可以 继续完整很久呢

你知道吗
烂掉的那块 在我这里
保鲜膜补不上的
缺口 终将慢慢氧化
腐烂

趁苹果还没完全烂掉以前
不如 扔了它吧

(爱情到最后总是要砍掉重练,以物行喻的手法虽然浅显,但是展列描述衰败的过程,却有切肤般的锋利,三四节寓意重复或许可以整合为一,如此诗句将更为凝练。)


咏恩:生活情诗

餐桌

从前,餐桌上柔和的吊灯灯光
映在你的脸上
家常便饭夹杂着
每日的大小趣事

后来,刺眼的手机蓝光
映进你的双眸
餐桌上菜肴依旧
而你选择细细品味着
手机里的一字一句

现在,打开窗户
夕阳便会照射在餐桌
那空荡荡的位置上

(爱情到最后总是淡而无味,三节画面蒙太奇般前后比对,构思简单但意象鲜明,尤其是光色的渐渐转黯,宛如镜头的定格一般意在言外。)


佳雯:生活情诗

咖啡与你

窗外天色将暗未暗
烙印在脑子里的 
依稀是你
磨成粉状的影子

往杯子里倒入
最后残留在记忆中的你
加上热水搅拌
直至你 彻底溶解
化成那股
莫名的苦涩与咸味
细细品尝出其中的甘甜
我好像
终于也能够得以释怀

(爱情到最后总是比咖啡甘苦,首节信手拈来,「烙印」一句其实不必,下节不妨就即刻溶解冲泡,让味觉更加彻底的稀释出,内心种种的千头万绪。尝试重整诗句如下:)

窗外天色将暗未暗 
依稀是你
磨成粉状的影子

往杯子里倒入
加上热水搅拌
直至你 彻底溶解
化成一股
莫名的苦涩

而我好像终于喝出了
甘甜


立言:生活情诗

午自习

老板养的猫
在小卖部门口打鼾
阳光从讲台的一侧
流淌到门槛
在那个冬天
这样的距离已经足够温暖

没说出口的话
同样也没有答案
只好讲些没来由的借口
掩饰目光的躲闪

(爱情到最后总是借故离题,首节春暖花开,末节心荡神摇,当中俨然少了主客体上场邂逅的一幕,但是如以题目揣之,似乎也可当成是出神的遥想,没说出来的,其实皆历历在目。)


芝慧:生活情诗

云南

我是碧绿的小湖
怀中总会照出你的身影
一条铁桥漂浮在你面前
迎接着你

让你在我背上闲游
让你手指沿着一片涟漪
一碰下就颤抖 每一细皱纹 每一点光斑
深黑斑纹像那夜天 洁白光条像那床垫
混成只有我们能造的一幅画
融成只有我们能造的一份爱

今天 我在路程中
偶尔想到了你
我是碧绿的小湖
怀中总会照出你的身影

(爱情到最后总是水中花月,诗句排比的韵律大有缱绻的美意,舒缓吟咏的意象也有粼粼的深意,不过这般传统抒情的节奏,虽然延宕有致,难免也会有点腻。)

管薇:生活情诗

叮嘱

离开时
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总是某种祝好:
记得吃饭
记得睡好
烟别抽那么多
酒少喝点
照顾好身体

因为只要你好好的
我就算怎么不舍
也能
也可
放心离开

(爱情到最后总是语重心长,情境有点薄弱,对话也稍嫌典型,虽然或许也是一种真实上演的场景,当中还需更为有趣的经营,才能让诗意挥发得更别开生面。)


文轩:生活情诗

聊天记录

数千条消息
文字,图片,几十秒的语音
夹杂着偶尔的视频通话邀请
未曾间断
直到看到那张照片
阳光下,雪地白得刺目
你们依偎在一起,格外甜蜜

一次次翻动着记录回忆过去
一次次清空输入栏里的文字
也许你没有察觉到我的疏离
也许你并不在意
聊天的间隔逐渐变长
几天,几周,几个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最近的一条信息,发送时间还在去年

(爱情到最后只是虚拟的记录,以通讯软体展露思念的痕迹,渐行渐远自艾自怜,可惜铺排到了末句,仍是单恋的耽溺,而且「去年」无力,还不如更长一些。)


福才:生活情诗

签字

昨天的我们
十指紧扣
签了字 你我承诺一世

签了字 只恨岁月淡化了缘分
看着你离开的背影
我才知道让你走进我的世界 你我的距离反而更远
手中的空杯轻轻碰了吧台上满满的酒杯
不知装的是淡化记忆的特效药还是浓浓的温馨回忆
闹钟响了我赶紧按掉怕它吵醒你
我忘了你已听不到

今天的我们
看到闪亮的无名指 你已不再孤寂
你曾说爱人好累 但渴望被爱的感觉
不知你现在是否累不累

(爱情的白纸黑字最后总是起皱潦草,今昔情感浓淡的对比,语境和情境有点通俗,倾诉的话语过于直白,一切都说完了,想象的余味也就所剩无几。)

Sunday, February 14, 2021

生活情诗:k.d.


情人節

今天是情人節
調好的陽光燦爛
照進記憶如
床上凌亂的棉被
妳在裡頭翻來覆去

我們一起刷牙洗臉
一起吃早餐一起逛街
然後決定一起度過
這恍恍惚的人間

可是愛情
終究太過寫實
我只是來得及
送妳一朵玫瑰花

其實妳都不知道吧
分手時我已經
暗自哀傷的
偷偷約了妳
在今天
和以後的情人節

Monday, February 8, 2021

之洋:非自然之诗

摩托

小摩托
飞越村口的那条河
五颜六色的车头 空白的梦
出现在无雨的雷声后
三十秒 超过风
也许可以
超过满是尘土的日子
追上模糊的脸

飞出山路的时候
父亲 好像跨过了村口的河

(成长是长了牙齿和轮齿。诗句以叙事模拟,像是城乡对立,也有虚实交替,画面接续恰是一段逃离过去的渴望和经历。)

昊旻:非自然之诗

垃圾桶

只能张着嘴巴
吞下你不想要的一切
喜欢尝你挑错口味的巧克力
害怕咽你钉错位置的订书针
就这样胡吃海塞
以为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那天早上
你喂给我一张撕碎的合照
还没拼凑出紧贴着你的那张脸
你就把我
喂给了路边那只
更大的垃圾桶

(世界是一座垃圾场。诗句预示物种飘零的命运,何尝不也是情种遗落的结局,两节以昔今为轴,存在的最后都是无尽的唏嘘。)

毅杰:非自然之诗

合力追蹤(攜手防疫器)

贈我多一顆心臟
裝載無數個偶然
一亮一熄——
證明它能感應
逾越一米
匿名的悸動

二十五天後
自動刪除

(從此擦肩而過都有了證明。此物大為應景,上節僅為東西注入懷想和情思,延續下節戛然斷除,成就全詩描述出一種人際關係的親疏。)

书语:非自然之诗

1165室复印机

沉默的纸千万张
来自海洋尽头的诗人
来自卑劣者,来自荒原,来自……
忠实地
复制他人 也是一种美德

然而我涂下这些无意义的文字
出于茫然的愉悦,出于试图言说什么
却陷于无话可说的黑色焦灼
出于……
字与字之间 一颗机械之心
有可怕副作用的无益思考
我最好还是放下这支笔

(北岛说一切语言都是重复。拟人倾吐对于生命的自审,心迹和墨迹一样斑斑,一句三叹式的诗行有点绵长,却也合乎物象的本质。)

佳雯:非自然之诗

天灯

在月光溶解的那一刻
我如你所愿地漂游到
那无止的尽头
承载了你沉重的
祝福与眷恋
坠入天空的谷底

在岁月未将我焚化之前
我一再默念
愿你
找到你曾经说的
那一道光

(这个世界暗了很久。物我之间的惺惺相惜,柔情百转的诗句为缱绻,虽然有点飘离了主题,但是感性婉约却也难以挑剔。)


嘉木:非自然之诗

车站

车经过 一切都流动起来
婴儿的脸发皱了
明艳的口红
抹在粗糙的胡茬上
枯萎的脑袋
重发新枝
车停下
有的淌出来 有的涌上去
门关上
两种物质杂糅在一起
炖烂在车厢里
咕噜一声 走了

那辆车
大抵是不会来了

(果陀来了也不来了。车站为物虽然乖离主题,但是诗有歧义极为耐嚼,像是时光的浮世绘,也像是现实的穿梭机。)

子奕:非自然之诗

风扇

从天空抽取一桶风
与石子一起落入水中
波纹呼啸
每个风扇都是一座井
我们从太空获取空气

或许风扇安装错了方向
人类将光着头流浪

(光头才可以活得轻飘飘。近乎超写实的狂想,以物为界相对比拟,在下降和上升之间,无中生有的诗句,仿佛也有了地心引力。)


颖欢:非自然之诗

枕头

清晨
还残留
梦醒的痕迹

剩下的余温
要收藏起来
等待发酵
深埋的
呓语和脱落的牙齿

(枕头是梦境的投影机。将个人伏贴之物,咏作一种青春的眷恋,诗句固然凝练清爽,但是却有点无从伸展成更大的怀抱。)

吉安:非自然之诗

修正带

墨迹在飞舞
书写着优雅的线条
瑕疵与错误
用雪白的补丁
狠狠埋葬

泛黄的纸页上
零零散散点缀着的
是叫做“完美”的星光

(我们一起白白的从头再来。凡物皆有使用前后,两节如此加以映照,诗句形容虽然不无趣意,但是抒情的格局毕竟有点偏小。)


星宇:非自然之诗

火车

天蒙蒙亮
没有星火灯光
穿梭在白桦林里
你要去向何方

是谁半路就下了车
不再见了
是否要调转回头
你留恋吗

(时间的嘟嘟声你听到了吗。两节同以诘问突出依依不舍,诗句流动穿梭的意象,虽然略可嚼味,可是这种人生来去的感慨难有新意。)


翊菁:非自然之诗

虾皮

“铃……”
零零零零
目光锁定“18%虾币回馈礼券”
手指飞速点击“领取”
必须在五分钟内下单
购物车内勾勾选选
刚好凑到三十三
“付款成功”
呼…… 

您的闹钟“抢券”
将在23小时55分钟后响铃

(我以购物充实自己。两节循环继起消费的欲念,不作无谓的控诉,简单而写实的暴露,也是一种传神的讽喻。)

立言:非自然之诗

混乱的难溶纤维
自浑浊的水池升起
在阳光之下
从猿猴曾攀的树木
交织成洁白而轻盈的奇迹

杂乱不透明的思想
本应无法溶解在疏离人海
在奇迹之下
交织成另一个奇迹
于是兽骨抛向天空
又从天空之外返回

(现代文明从造纸术开始。诗句略述了一段唯物史观,意境隐然有典,虽然偏短或许无法承载,但是格物致知的企图大可赞许。)

文轩:非自然之诗

注射器

小小针管 不过数厘米长
透明的液体 装载着多少人的渴望

或是几毫升的海洛因
虚幻的快乐后
呕吐物堵住气管 将丧钟敲响
又或是救命的良药
口罩摘下
世界终将恢复如常

(载舟覆舟万物大同。诗句的排断有点无序,以液体分类分节较为恰当,可是含义虽然单纯,心意却有期盼。)

芝慧:非自然之诗

纸人

纸人不是铁人
脆弱的薄片拥有无一的力量,
在浸水中折成船,在地震中建成飞机
把各个纸手臂一一黏上,
永远留下一顶顶纸浆模塑。

但纸人不是铁人
砸碎后能轻易地卷起扔掉,
往白身剪出矩形,从碎片印出绿钞票
把自己纸颗心一一裂开,
暂时换来一片片纸屑梦。

(天下至柔莫过于纸。虽然个人抒情的成分较浓,但是将集脆弱与坚毅于一身之物,变化出浪漫纷呈的意象,却能引起许多思索和感触。)

管薇:非自然之诗

电话线

只是一个
暂时把A接给B的物
但衔接的是你们的
沟通、消息、情感

多我不多

无我不可

(人世是千千万万的线和网。微物皆有大用,其实也是一种依赖,可是在无线时代,这般情境还得与时并进。)


咏恩:非自然之诗

智慧型手机

叮铃铃
千里之外祝福铃声响起
四寸荧幕洋溢着红色的新年气息

一指之远
多功能智慧型手机
答不出
回乡的日期
接不住
成河的思乡愁绪

(乡愁是我和你的距离。科技弥补不了人心,两节的热冷对比令人唏嘘,不过诗句有点长气,末二句其实大可不必。)

福才:非自然之诗

日历

无目 俯瞰人生百态
无足 踏过历史长河
无情 漠视世间冷暖
蝼蚁 平庸 巅峰
尔等也只是过客
到尽头了 悠悠岁月 我就快被你吞噬
铭记 遗忘 于我何意
孤寂而来 孑然而去
嘶……

黑夜 寂静 孤独
新的开始
我依然无目,无足,无情

(全世界在我这里经过。情感虽然丰沛,但是哀吟的字词并排得有点泛滥,形容多了有时就会显得无趣。)


美月:非自然之诗

淘宝

开叉连衣裙
牛仔高腰裤
高端化妆品
购物车满满的

买家拆包裹拆得爽
卖家数钱数得乐呵呵
物质追求
想要和需要的界限
早已模糊不清

(我消费故我在。诗句喻义有点过于直露,开头不妨罗列衣食住行,如此才能呈现物质的繁复。)

Sunday, February 7, 2021

雯婕:影评

小说改编电影 有舍才能有得

近年来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大行其道,不知是制片方看上了小说的热度和粉丝基数,还是编剧们都江郎才尽,将现成的故事添改两笔,就敢送上荧幕。不过改编电影数量虽多,质量却大多令人痛心,去年在Netflix上映的《神弃之地》也不例外。

电影改编自唐纳德·雷·波拉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美国小镇上混乱、暴力、道德缺失、近乎荒唐的故事。杀狗献祭来挽救病妻的二战老兵,杀妻以证明信神就能复活亡人的牧师,截杀搭车路人的连环凶手夫妻,满口上帝却诱奸少女的新牧师,再加上堕胎、自杀、校园霸凌等元素,让影片浸透了绝望与压抑,以至于观影时要多次暂停休息才能继续。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由“2012年《出版人周刊》年度十佳图书”改编,“蜘蛛侠”汤姆·赫兰德联手“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爱丽丝”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等,知名演员共同出演的巨制,却在万众期待中上线,又在一片嘘声中悄然落幕。

诚然,编剧尊重原著,试图在138分钟的电影中还原所有情节和人物。只可惜态度可嘉,能力不足。

原著本是群像,每个章节都侧重不同角色和剧情,前期各线互不干涉,直到最后才交汇于一处。这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本片完全按照小说的行文方式推进,导致剧情连贯性不强,让人理不清头绪。而两个小时的电影,要承载1945年到1965年这20年的故事,使得每段情节都点到即止,成了一段段流水账的拼接。

除了剧情平淡乏味,本片中出现的角色也实在太多,导演大概想雨露均沾,导致赫兰德饰演的主人公到第47分钟才姗姗来迟。所有角色受剧情和时长所限,行为动机和性格特征都刻画不足,导致人物扁平空洞,除了帕丁森那怪异的美国乡村口音外,影片并没有给这些优秀演员留下太多的发挥空间。

小说改编电影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总结出了制胜法门,那就是还原原著,讨好书友,赚得口碑。但《神弃之地》的失利,说明只有抓住精髓,巧妙改编,懂得取舍,使得故事适合荧幕又不丢掉原书风采,才是改编电影的求胜之道,否则就连超级英雄和魔法姑娘,也爱莫能助了。

(小说改编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原著永远最好。知己知彼也是写作之道,不外摸透作品内容,了解读者需求,确认自身功能,评说的框架也就水到渠成,行文流畅清晰而又深入浅出,除了剧情叙述的评价,还有演员及模式的评比,展现分析的条理之余,同时隐露知识的涵盖,在有限的篇幅之下,可算面面俱到。)

梅银:影评


在《陽光普照》下,尋找父愛

兩場暴雨置於影片前後,中間夾層灼熱的劇情,在陽光下曝曬一個家庭偏執的父愛,還有那些無所遁形的孤獨和恍惚。

《陽光普照》的暖色調配樂在序幕拉開後撥動起一場滂沱,但雨水卻在蒸發醞釀一場更大的風雨。父親阿文舉起大石的一幕,像是阿豪故事中砸缸的司馬光,找到了自己,最原始的父愛。

一個生活在炯炯的高光下,一個則閃爍在陰暗的牢獄中。父親阿文對阿豪與阿和兩極的態度,再現為兩種環境的隱喻,鏡頭的平行切換,誰都沒有為此得到更多自由。

以目光相互牽絆的人物關係,阿豪淡淡的,把背影留在走廊的牆壁上,找到可以躲藏的永恒陰影。夜裡,阿文看著被搬移的屍體,似懂非懂的情感在空曠的注視下,蔓延到後半部的影片中。

阿和出獄后與父親逐漸破冰,成為阿文口中唯一的「兒子」。阿文這個在駕訓班當教練,食古不化的父親形象,一輩子信奉「把握生命,掌握方向」的教条,像是世界上的許多父親一樣,阿文的轉變,帶著傳統華人家庭的含蓄,他淺淺地說:

「只要记住自己错的地方,下次改过来就好了。」

於是,阿文的父愛,表現得簡單也來得粗暴。阿文擔心菜頭一直尋找阿和麻煩,每天駕車守著阿和上下班。這位不知道如何愛子的父親,不由自主地轉動方向盤,朝著菜頭撞過去,然後在大雨之際舉起大石,為阿和的人生開闢安穩的日子。

影片結束前,阿文最後出現在螢幕時,是在看完阿豪後的郊外山頂上。那時陽光明亮刺眼,一切赤裸明晰,這位外表情緒難能被波動的父親,依然在淺淺地倒敘。

《陽光普照》是值得心疼的,阿文懂得教別人開車,卻沒有人教他做好父親的角色。導演鍾孟宏在影片中力求的真實感,當我望著太陽,就好像明白了什麼。

(國片看多了,我們都知道陽光沒有那麼普照。文字的情感色調充盈,敘述劇情和闡述鏡頭,幾乎媲美電影畫面,但是整體較是借內容藉機抒情的一番創作,不過倒也充分的捕捉到了某種意境和深意,而且頗能撩撥心意。)

颖慧:影评


敗給你的黑色幽默

跨年的一夜,無需美酒美景,以宵夜和好劇暫且躲避新冠的籠罩便是種幸福。說來慚愧,掃淨各種獎項,更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高獎項的非英語電影《寄生蟲》(Parasite),我這時才點了開來。

半地下室房子、司機餐廳、炸醬烏龍泡麵等,鮮活點明這部具有韓國首爾特色的電影。讓不諳韓語大眾所震驚的,就數導演奉俊昊善於運用多樣化元素的交織,創造並融合出各類的黑色幽默和突變情緒。

故事的始末都環繞著貧窮金家四人口的滑稽與機智。四次考不上大學的哥哥基宇,成了富人樸家女兒多惠的英文補習老師;妹妹基婷幫哥哥製造假文憑的行為,不被斥責反倒被爸爸基澤稱讚有天分;兄妹倆合計使爸爸成功代替了樸社長的駕駛司機;又使媽媽忠淑擠掉地位穩如泰山的樸家管家雯光,錯誤的行為在窮人家庭里以對的認知延續編織,黑白早該分明的,我們卻又會在歡笑聲中度過。

電影命名《寄生蟲》,大概源於金家四人的名字——「基」澤,「基」宇,「基」婷,「忠」淑的「基3蟲」。這般預示了窮人的寄生式生活,確實很諷刺,但更諷刺的是,金家人其實都具有能力得到這一切,只是受制於階級的不平等。

一定是黑色幽默習慣了在上、中、下層階級中的蔓延。一場大雨,樸家失去了露營的樂趣,窮人們卻只能接受雨水淹沒房子的事實;雨後的天晴,樸家替兒子辦生日派對,另一方人卻在救濟中心等待水的褪去;雯光丈夫發出摩斯密碼的求救信號,在大松眼裡是無意義的閃燈;象徵著被佔領的印第安族群,讓樸家肆意地扮演著……

如同奉俊昊在針對電影黑暗面的採訪時所說,即使你不是壞人,壞事一樣會發生。為此,電影要有平衡點,也有了平衡點,如是現實。通過編劇和攝影手法,作為受害者的樸家,扮演了壞人的角色,身為迫害者的金家,則成了無辜的一方。然後是仇富心態,忠淑的一句話,他們是因為有錢才善良,讓富人被賦予壞人的標籤,更是正常不過。

刻板印像老早被立定,於是只有通過比較和藉口,才能讓自己的心裡過得好些,於是都活在了幻覺中。無論金家四人後天怎樣努力向上爬,無需結局也能預知的,是基澤最終都無法離開地下生活,基婷挽回不了性命,基宇買不起夢想豪宅,忠淑只剩無奈。

至少不限於我,《寄生蟲》的癮,是任何可疊加和玩味的大雜燴。一次觀看是一片不能自己的沉靜,兩次是五味雜陳的情緒反复竄流,再有几次,便是敗倒在一粗一細的黑色與幽默了。

(奧斯卡得獎片看多了,我們都知道名副其實的很少。詮釋的眼界頗有深度,但是评说的理路和格调似乎过高,而且行文論述偶有跳躍和含糊之處,整體較是電影研究的面向,從讀者已經熟悉的劇情中,解讀出更廣義的內容。)

琰琳:影评


生命的“花火”——《心灵奇旅》

年关之际,我看完了期待已久的治愈系大片《心灵奇旅》,着实被治“郁”了一把!

电影围绕着大都市与小人物展开。在喧嚣嘈杂的城市角落,有一位中年音乐教师——乔老师。一次机缘巧合,乔获得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演出机会。而就在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乔却不幸跌入井中,来到了塑造灵魂的“生之彼岸”。 

极光般瑰丽的色彩,将这里打造成梦想中的世外桃源。无忧无虑的灵魂们,在这里欢快的玩耍,等待着导师引领他们寻找着生命的“花火”。也是在这里,化身成灵魂导师的乔与22号灵魂相识,踌躇满志的乔将自己重返地球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消极厌世的22号身上。可是事与愿违,在尝试了世间一切兴趣之后,也没有完成22号生命的启发。

留给乔的时间不多了,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乔带着22号一起偷偷溜到了地球。22号在这里第一次尝到了鲜美可口的披萨、第一次听到了街头艺人悠扬的歌声、第一次触摸到了随风飘落的落叶… ,正是这种触及心灵的美好,让22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花火”。而另一边,乔在完成自己追逐了一生的梦想以后,却黯然神伤:“等了一辈子的今天,本以为会有所不同,却也不过如此。”

至此,前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生命的“火花”,而后者却在历尽千辛完成梦想后,产生了对人生的困惑和迷茫,这样的对比让我们不禁疑惑,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目标?还是对生活的热情?《心灵奇旅》点醒我们的核心就在于此,乔对梦想的追逐与22号对生活的热情,看似是两种人生的追求,归根结底却是在讨论人生意义的所在。或许有时候,只喜欢看天、走路、吃披萨的人生也是美好人生。

离开影院,走在凉风习习的街道上,我的脑海里开始回放2020年的点点滴滴,虽有诸多事不能尽人意,但好在这一年还保持着身体健康,还能体验世间的美好。想到这里,儿时的一幅画面便涌上心头,爷爷怀抱着我:“你的存在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美好。”这一刻,我心中所有的“郁“,都释然了。

(灵魂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肉身不是一切,虽然仅是从故事人物启发的情感效应,做出了共鸣式的阐述,但是文字流畅清丽,复述内容层次分明,颇能引领读者进行主题的意会,不过结尾有点过于抒情,评说文字不要让爷爷出现。)

佩妏:影评


誰說偵探一定是男生?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改編自美國作家南茜史賓格Nancy Springer同名系列小說第一冊。我得承認,我不知道福爾摩斯有個妹妹伊諾拉(Enola),而這個也成為亮點之一。伊諾拉(Enola)平凡的少女卻不平凡的身世。的確,赫赫有名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在這部電影中的風采確實暗淡了不少。16歲的她比起名偵探哥哥,更迅速的解開勳爵的家族秘密和母親失蹤的原因。

身在男女不平等的時代,女子在社會地位上總是無法立足,更是視為弱勢無助。而伊諾拉有著男子的勇敢和志氣,在生死關頭拯救了自己和男主角。她的鬥志和毅力也不輸給男性。男主角的某位家人為了保留舊思想,而試圖將他殺害,正是由女主角帶領他前往“危險”,就如夏洛克說到的“有時候要以身犯險,才能引蛇出洞”。她不願意像社會所謂的禮教低頭,不戴“禮帽”、手套,不穿束衣,但為了隱姓埋名而偽裝成上流社會的女子,利用蛛絲馬跡找尋母親的行蹤,能屈能伸。不將自己打扮成女子應有的樣子,不刺繡串珠手工藝,卻精通武術、下棋和防身術。她的內心有著比其他女子,更女性化和細膩的一面。

兩個半小時劇情緊湊,讓你沒有時間閑著,隨著輕快的管弦樂背景樂和生動的介紹,伊諾拉以自我介紹的敘述方式,對著鏡頭對話引人入勝。老舊的年代,新時代的想法,蹦出新滋味,正如整個電影的中心思想,汰舊換新,進入新的時代;一個男女可以平等的年代。

唯一要挑剔的點或許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戲分不足,像青少年般的羞澀愛情,最後劇情也沒有交代兩人在一起與否。身為觀眾,難免會對於這種令人自行理解的愛情故事結尾,感覺不夠圓滿,但是或許這才代表這兩個青少年之間,甜甜的puppy love,更適合整部電影的架構。

作為偵探電影,這部電影更注重女主角如何以母親教過的技巧和方式,找尋兩人之間的暗號,以查詢母親的行蹤,或許在懸疑的部分上沒有那麼多,但是整體來說,電影反映了現實社會中“權力”與“忠誠”,“改革”和“保守”之間的拉扯。最後,我想說我推薦這部電影,闔家觀賞,而且絕不冷場,喜歡偵探片的觀眾應該去看一看!

(偵探片看多了,我們都知道好戲在後頭。莎士比亞的妹妹之懸疑版,劇情描述稍嫌含糊,遣詞表述也不夠精確,但是評說的框架和功能還算完備,從中引導種種看點,頗能帶領讀者進入電影的世界,只是兩位福爾摩斯皆為大牌,理應帶上幾筆。)


顺铭:影评


一念之间,感动亦矫情

看完《我不是药神》后,感动处处有但总觉得有些矫情。文牧野的处女作,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主人公为癌症患者走私印度仿制药而被定罪的故事。现实社会议的题材改编总难以天花乱坠,奈何《我不是药神》中主角光环过于强大而导致剧情失真,进而矫情。

癌症患者吕受益的登门让主人公,程勇开启了走私的契机。随后透过受益的人脉逐渐形成了走私团队。然而害怕牢狱之灾的程勇赚了一笔后决定金盆洗手,遣散众人。取代程勇的假药贩子被一番取缔之后,患者失去了假药通路。无药可救的受益因此失去希望而自杀身亡,程勇也良心发现从商人成长为药神,继续走私且不赚一分一毫。

此番造神固然感动,但也莫名矫情。走私团队的团员皆由受益的人脉而来,程勇除了初始的跑腿基本毫无决定性贡献,仅仅从中赚着差价。然而在生死存亡之际,受益却选择自杀而不是联络前团员再开通走私通路,WHY?

善恶两方的泾渭分明,是影片最成功之处,却也是最大的败笔。成功在立场明确,引发社会舆论与关注;败在缺乏让观众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权利。正规药厂被塑造成唯利是图商人,漠视生命。然而其背后研发新药的大量成本,以及仿制药厂侵权而被蚕食的利润都只字未提。塑造绝对的恶人来衬托蜕变的善人,更显得矫情。

戏中最催泪的两场戏,细细品来依旧在造神。一群购入仿制药的癌患被逮捕后,决口不供出主角。此时一老妇跳出乞求警方停止调查,一番说辞道尽悲惨遭遇,强调主角被捕他们也活不了。初品画龙点睛,再品却是画蛇添足。癌患的处境早已透过受益的死深植观众心里,此景的喧嚣只不过烘托主角的神格,反而不如集体沉默所带来的压抑与怜悯之感。

最后主角被定罪的万人送行,更是影片高潮,感动至极。直到主角出狱之际,只有小舅子来接风,甚至不见曾经的走私团伙。心里飘过一万句WHAT?把感动还给我!

结果论来说,这电影是成功的,甚至改变了中国法律。然而缺乏对内容多层次的刻画,过度集中于造神之上,注定少了绕梁三日的余韵。

(造神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內里必有鬼。环绕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揭开故事主题的硬伤,突出了客观理性的阐释,观点解读也许一语中的,但是以评说的框架而论,无疑显得有点狭隘,而且指责喧嚣矫情后,接着却期待感动,似乎不无矛盾。)


家玟:影评


世界对女性从不温柔

金智英的故事,也可能成为妳未来的人生。

《82年生的金智英》改编自同名小说,于2019年被翻拍为电影,由孔刘、郑有美主演。本片如片名般讲述了一个拥有 “菜市场名”的金智英,30多岁平凡女性在童年、求学、职场、婚后的成长经历。

金智英在结婚后,为了满足长辈的要求和丈夫轻松的一句“生一个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于是放弃了原先的职业,放弃妆容打扮,成为了全职家庭主妇,成天在家忙碌地做家务照料孩子。失去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自我的价值,婚后的智英只剩下妻子、媳妇和孩子母亲的身份。然而,社会对女性的付出与牺牲是忽视的。就算她渴望重新回到职场,但还是因为找不到可靠的保姆、被工作收入不高等现实状况阻碍且击垮。

从金智英的回忆中,揭示了女性在父权体系创造的社会下所面对的困境。金智英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大学毕业找工不顺,被父亲训斥“岁数到了就嫁人”,中学时期遇到男同学尾随到家,父亲没有关心和给予女儿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只责怪女儿穿太短的裙子,笑得太好看,要学会避开,仿佛这一切都是女性的咎由自取。在职场上,智英无法调派去企划部,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性别更是首要考量。

金智英脸上无奈、麻木、迷惘的神情与冷色调场景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压抑喘不过气的氛围。她的存在不具话语权,忍气吞声成了她逃避的途径,只能借由“变成另一个人”替自己发声,有时变成朋友车胜贤,有时变成自己的母亲。庆幸的是,电影最后,金智英不但勇敢地回应社会对家庭主妇恶劣的攻击,还如愿成为了一名作家,利用文字作为为女性发声的工具。

或许是为了电影的美好结局,设定了这么一种理想的桥段,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女性能成功从泥潭中挣扎出来?“智英,你想做就去做吧”,母亲心疼女儿说出的一句话,触击了多少女性内心里深埋的愿望。而导演成功将平凡的对话和生活场景,达到引发深思的效果。即便是21世纪,男女平等、女性主义等议题一直被挂在嘴边,却始终抵不过顽强的父权社会和儒家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

(女性主义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革命尚未成功。借内容情节的分析,阐述女性的社会处境,语气的拿捏和行文的面向,与影评该有的口吻略显偏差,而且文句有点芜杂,人物剧情的描述之外,也该稍微琢磨其他。)


Saturday, February 6, 2021

欣娟:影评


凝视的爱情

《燃烧女子的肖像》是一部美到窒息的视觉盛宴。每个场景的设计和构图、画面的色彩、镜头的调度,使得整部影片像一幅精美的油画艺术品,让人难以忘怀。电影剧情聚焦在18世纪,女画家玛丽安接受委托来到小岛,为千金艾洛伊兹画一幅用于相亲的肖像,但需在她不知情的状况下完成,而一段爱情就在作画过程中,悄然展开。

影片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男性出现,把内容集中在画家和贵族小姐身上。然而,即便如此,观众也能感受到男性隐形的存在,如何影响着女性的命运。面对现实的父权社会,两位女子都要遵循世俗对她们的要求。小姐需满足母亲给她包办的婚姻,以维持家族发展。而画师只能靠父亲留下的名声,在行业里谋求发展。所以她们只能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相爱,最终平静地分开。只因为爱着对方,所以心知反抗带来的,只是难以承受的灾难。唯有把爱埋在心底,继续走向各自的人生,才是这段感情最好的归宿。

片中让人感到惊喜的点,在于它对观察以及被观察者的思考。电影开头便是画家玛丽安默默地观察着艾洛伊兹的行为,以用于绘制肖像,使其看似是观察的一方。从她的视角,观众随着她的内心独白,看到了艾洛伊兹的背影,容颜,甚至微表情。这就是她所观察到的艾洛伊兹。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当小姐说出那句,“如果你在看我,那我又在看谁?”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她也正观察玛丽安的一举一动。

导演打破了画家与模特之间的权力关系,展现了一种平等的爱。而在电影的客观镜头里,也就是观众的视野,我们都能看到两人在注视对方。这种戏外人的身份。让我们也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导演就是通过这样的多重视角,去描绘这段暧昧的关系。

最让人难忘的场景,莫过于离别时,当玛丽安头也不回地冲向大门,爱人的一句:“回过头来”,把属于两人之间的美好回忆,从此定格在那最后的对视里。多年后,当玛丽安默默遥望音乐厅另一头孤独的艾洛伊兹时,而背景音乐是当年玛丽安为她弹奏的曲子。

伴随急促的音律,一个漫长的凝视镜头,和一滴泪,尘封的回忆似乎再次涌上她们的心头。

(法国片文艺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压抑。分析诠释的意图过于彰显,掩盖了向读者评说和引介的目的,而且句式浓稠冗长还可修正,不过文字阐述颇有深度,在故事的表面底下,提出了极为有趣的见解。)


嘉琪:影评


当过去遇上未来

去年11月于 Netflix 上架的韩国惊悚电影《声命线索》(The Call)广受好评,其中反转剧情更让许多观众看得心惊胆战。

此片由年仅30岁的新锐导演李重贤执导,是他首部长篇电影作品。《声》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不外乎于演员的选择。先是请来了国民女神朴信惠,后还集结《燃烧烈爱》全钟瑞、《信徒》金成铃、《风流大丈夫》李伊、《我的大叔》朴浩山等实力派演员,阵容强大,让人万分期待!

《声》改编自2011年的美国电影《The Caller》,故事讲述两名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女生,因一通电话而将彼此的命运牵在一起,逐渐展开惊悚至极的情节。

电影中,书妍(朴信惠饰)在回到老家时,接到了一通来自20年前英淑(全钟瑞饰)打来的电话。偶然得知英淑也曾住在这个家后,两人越聊越亲近,不知不觉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友。然而,当英淑得知自己未来将有不测之后,便发了狂似地变了个人,甚至开始威胁书妍的生命,两人由此便展开了超越时空的逃杀之战。

近年韩国出品的恐怖电影越来越多,但《声》却罕见地以女性视角来诠释惊悚电影,剧中多聚焦在女性演员们的心境和情绪转折。为了突出两位主角的情绪,不难发现电影色调有着明显的强烈对比。如,在拍摄英淑时,呈现的是红色的暖色调,隐含着关于害怕、愤怒、暴力等情绪;反观切换到书妍时,大多以蓝色的冷色调为主,让观众有一种无能为力且悲伤的感觉。

此外,此片在布景方面也相当细致华丽,配乐也引人入胜,从各细节都能感受到剧组致力打造最逼真的「超时空通话」场面。这里不得不夸奖饰演英淑的全钟瑞,她完全将角色的反社会人格,还有杀人因子诠释得淋淋尽致,各种神情(包括舔舌头的动作),都把连环杀人魔形象演出得栩栩如生。

假如硬要说此片有什么瑕疵,估计就是在处理“时空”上的问题。因是「超时空」,所以主角通过改变过去或未来,影响其他时间线的发展。

过去的时间线被更改了无数次,像是书妍的父亲本是死于火灾,后却因英淑在1999年的改变而活存了下来。虽然改写了命运,但书妍仍有着“父亲是死于火灾”的这段记忆,理智的观众或许会觉得不合逻辑。

不过,李导演也是首次执导长片电影,既然是处女作,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太大所谓了。

(跨时空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科学未必有理。虽然语句描述偶有别扭之处,关于电影通识的相关阐述也略有偏差,但是整体平衡褒贬优缺,剧情以外的环节也有旁及讲解,行文组织还算完整。)


慧慧:影评


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由韩寒导演拍摄和沈腾主演的《飞驰人生》,想必一定会让你开怀大笑。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这部喜剧电影点中你的笑穴后,会让你对人生感到感慨,但同时也教你怎么用微笑来面对人生。

主角张驰曾是拉力赛车界的风云人物,但因参与非法飙车被禁赛五年,但他心中却没放弃赛车的梦想。当复赛听证会批准张弛回到赛场后,他与禁赛前的领航员孙宇强一起寻找赞助商,弄了一辆赛车回来,让他可以参加巴音布鲁克拉力赛。经历过种种困难后,最后从黑道大哥手上得到赞助费。后来因一场交通意外,本来准备好的赛车差一点不能用,幸好最后张弛的对手,林臻东的修车团队提供援助,帮忙修好赛车。经过一场艰巨的比赛后,虽然张弛赢了林臻东,但是因车子的系统故障,张弛冲过终点线,却没办法紧急刹车,就这样冲向悬崖。这时,耀眼的夕阳呈现在他眼前。

《飞驰人生》作为大年初一上映的其中一部贺岁片,加上沈腾为男主角,我对它的喜剧效果是蛮期待的。我果然没失望,幽默成分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从开头到结尾,甚至在严肃的对话中也可以很自然,电影的结尾在表达方式上,也让人感叹和思考。电影结束在张弛的车冲过悬崖,这种开放式结局的效果,可以让观众自由想象男主角经历了那么多,最后的生命将会如何。

但是,这始终不是一个完美的电影,电影中有部分情节,显得有点多余和随便。当车队叶经理来造访张弛时,他突然间唱了Beyond 《光辉岁月》的副歌,然后张弛也接唱了一句后,就到下一个画面了。虽然这看起来是要激励张弛,但是显得有点多余和牵强。张弛寻找赞助商的过程中不顺利,但是最后却因为他们为黑帮老大唱歌跳舞而得到赞助,这显得太过随便。而且让前面的剧情没什么用处。

整体来说,在农历新年期间播放的喜剧片《飞驰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观众看了轻松一笑,同时体会电影带出的信息,那就是人们应该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一切,所以其中掺杂一点无厘头,其实是无关大体的。

(赛车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轮胎最重要。语句描述有点重复,语气形容也有点随便,除了琢磨故事情节之外,电影其实还有其他卖点,或许可在导演和演员方面,稍微进行相关的评说。)

佳慧:影评


饥饿斗室的生存法则

若身处在垂直立体的方形监狱中,每餐仅有两分钟时间迅速吞食他人留下的剩饭,每一天都处在生死未卜的状态中,你还愿意展露出善良的一面吗?《饥饿斗室》在区区半小时内,以这样生存游戏,揭露人性阴暗,反思中不寒而栗,甚至反胃作呕。

密室逃脱片的剧情,早已屡见不鲜。然而同样的套路,Galder Gartelo-Urrutia 却在《饥饿斗室》中不往虐杀或斗智的方向走,反而一步步的展露人性丑恶、将令人不安的剧情层层递进,使观众全程紧握手中的爆米花,紧张得无法自拔,内心浮现一丝丝隐忧。

故事以无底深井似的监狱作为贯穿背景,惊心动魄的音乐效果少之又少,背后却赋予骇人的预言。此监狱非同一般,允许人们自由进入接受考验,是囚犯自以为代替入狱或精神病院的捷径,渴望结束后重见天日,却万万没想到竟是一层层超越十八层的地狱。监狱每日出现由高至低升降的餐桌平台,并每一层停留两分钟。最高一层布满美食、美酒,而食物则随着平台降落逐渐减少,甚至遭受上层恶意吐痰等迫害,下层无福享用。

男主角Goreng本是充满正义,随身带着一本《堂吉诃德》的知识分子,总是尽心尽力地推行社会主义意识,却随着剧情的发展,还是受到老奸巨猾的囚者Trimagasi的洗脑,教导Goreng必须自私,吃人或饿死。他饱受挣扎,善恶间不断自问,会不会被人吃掉或自己先发制人。最后Goreng 依旧没办法抵抗诱惑,同时决定顽抗恶劣体制,血淋淋的尸体,他的无奈,片段越发残忍,仿佛如同森罗地狱图一般。

讽刺的是,《饥饿斗室》在迈向结尾时,Goreng决意进行共产分享,竭尽所能的说服每一层的囚者自制自律,只吃自己的一份,与下层分享,并且留下一个杯子蛋糕,以表示对监狱管家的抗衡。然而,身处在如此环境,都已经自身难保,今天不知明天事,又会有多少人听从、信服呢?无可奈何,Goreng必定需要杀害更多生命,双手沾满血腥,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结局。

不得不说,《饥饿斗室》中,那阴森却简单的监狱,升降的食物平台,足以使Galder Gartelo-Urrutia进行发挥,在嫉妒残忍和恐怖的氛围内,步步的讽刺人类内心的阴暗,耐人寻味。

(密室逃脱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我们无处可逃。科幻电影实为社会寓言,平台升降隐含阶级象征,所以动作剧情只是陪衬,评说以惊悚血腥作为号召,虽然有点片面,不过行文流畅紧凑,却也道出了能够吸引观众的精彩之处。)

绮阳:影评


披着“战袍”的真公主——花木兰

在没有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心里对花木兰是很期待的。一方面,因为疫情的缘故,花木兰的上映被一拖再拖;另一方面,我非常想知道,迪士尼是如何讲述这个中国女将军的故事。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期待已久的我失望了。

木兰在《木兰辞》中替父从军,出征匈奴。她在我心中是一种情怀。在她身上,我看到独立和勇敢,看到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过去的中国背景下,重男轻女是社会主旋律。女性被物化,被当成家务机器人和子宫载体。而木兰的存在是独特的,她不顾外界对她的结婚生子定位,是“女性独立”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花木兰是对于每一个平凡女孩子的鼓舞,鼓励中国女性去撕除标签,去做自己,去展现女性力量。而电影却对花木兰的剧本和元素,进行了魔改。

首先是剧本,编剧真的糟蹋了花木兰这么好的故事。迪士尼把花木兰套进了自己熟悉的公主模版。电影中对木兰的设定,是从出生就自带“气”。在这一设定下,木兰的优秀,很大部分是因为木兰一出生就很厉害,却弱化了她自身的努力。这大大减少了木兰对于他人鼓舞的作用。让看电影的人更加自卑,自卑于自己并没有天赋,不能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而在封建体系下,大部分女性就像结尾木兰的妹妹一样,终究还是不能抵抗封建礼俗,结婚生子。

再其次是元素。在中国背景的设定下,巩俐的角色是巫女。眼睛部分黑色横条的妆容更是让我联想到埃及女皇。虽然中国也有女巫,但她们是借助人们对于科学的无知和对于封建思想的迷信而欺骗百姓。女巫的出现妖魔化了花木兰故事的背景设定,让花木兰的故事缺少了现实意义。脱离了现实的改编,让花木兰的故事更加无趣。

这次花木兰的失败,在于迪士尼曲解了木兰真正的可贵之处,用一贯的魔幻公主风模版,套在花木兰身上;更在于迪士尼并没有用心去抉择,他们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花木兰,以及观众想要看到什么样的花木兰。

(女扮男装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但却要装作不知道。行文的语气和结构,较是总结失望的心情和找茬的剧情,而且缺少了故事复述作为对比,骂起来有点无从着力,其实批评烂片,或许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更为有趣。)


明心:影评


情绪的“炸弹”,人性的微光

阴阴沉沉的2020,终于在年末被一部港片点燃了。

《拆弹专家2》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就取得了票房破亿(人民币)的成绩。过硬的制作,导演邱礼涛与刘德华、刘青云、倪妮三大主演,相得益彰都在预期之内。但就整体而言,最令人惊喜的,还是人物塑造上的突破与转折,使整个故事更加意味深长。

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是片中人物性格中最复杂迂回的。120分钟的电影里,他的形象多次反转:一开始你以为是拆弹专家舍己救人的英勇故事,结果他黑化了;后来松了一口气,人家其实是个卧底,没过多久又发现是个假的。最后在胃口被吊足之际,他才走到圆形的终点——好人终究做回好人。

如此反复多变的人物设定,虽然引人入胜,但也容易陷入前后衔接不畅,逻辑混乱的泥潭。难能可贵的是,剧情在不断反转,层层深入的同时,做到了丝丝入扣和逻辑自洽。

潘乘风因一次任务受伤截肢,之后拼命复健,只为重返岗位,继续救人。警队却认为他的身体不能胜任,将他调去做文职。在体制规范下,这个决定其实毫无恶意,只是顺理成章。但对潘乘风而言,渴望与现实的落差、个体需求与规则条例的冲突,让他形成了反社会心理,成了专横残暴的恐怖分子。一句“我不是疯,我是痛”,喊出了他的不甘和无奈,使人物命运更具现实深度和悲剧意义,也让看的人多了几分心疼,少了些许责怪。

造成一系列的爆炸事件后,潘乘风失忆了。这给同为警察的前女友庞玲,提出通过植入记忆让他做警方卧底创造了机会。这一做法虽然荒谬,也颇具争议,但好在编剧并没有让潘乘风真的相信庞玲,而让她以此把重新选择、重塑自身的选择,摆在了他面前:“信我,你是警察。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

相较于警署只是安顿好这个人,庞玲想安顿的是他的心。幡然醒悟的他,最后帮助警方阻止了足以摧毁香港的爆炸。缓缓坠桥那一幕,不仅是他个人的救赎,也是人性的回归。

电影开篇用旁白点明是“愤怒”,导致了那场爆炸。可圈可点的是,编剧李敏打破了一般影视作品中,好人被陷害后弃善从恶的套路,在“为何愤怒”上作了文章。《拆弹专家2》让我们看到情绪会变成炸弹,如果仔细往里看,其实那里还闪烁着人性的微光。

(卧底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坏人未必是坏人。人物忠奸反复的剧情,虽然前因后果讲述得有点紊乱,但是专注于编剧说故事的巧思,评说的语气还算拿捏得当,不过此集与前集的情节关联,或许还得稍微说明。)


芷宁:影评


不抱怨前生,不寄望来世,我们都该学着珍惜当下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但我们都曾因为搁浅的梦想而失落,忘却初心。而皮克斯(Pixar)最新原创动画片 ——《心灵奇旅》(Soul)却将我们倒映在屏幕里。

故事主轴以美国纽约市为背景,聚焦在一位平凡的中年黑人乔贾德纳(Joe Gardner/ Jamie Foxx配音)。他梦想担任爵士乐队的钢琴手却不得志,只能在高中任职音乐老师。某天因学生的引荐,成功获得在梦寐以求的爵士俱乐部,以钢琴手的身份表演。然而就在与梦想成真一步之遥时,一场意外却让他变成了一个灵魂,落入投胎先修班(Great Before)。

那是一个所有灵魂投胎前,接受培训的空间,灵魂们需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火花(Spark),才得以通往地球。但在误打误撞的情况下,男主却被误以为是灵魂导师,被委托协助一个不愿投胎的灵魂22号(Tina Fey配音),找到火花接受转生。但男主其实只想在22号获得通行证时,借其返回地球,以准时参加俱乐部的表演。可是阴差阳错却让22号进入了他的体内,而自己却寄身在一只猫身上。两个灵魂在不属于自己的身体里,以不一样的视角去审视彼此的人生。

导演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表示,这是一部以灵魂为视角的作品,也是皮克斯首部以非裔为主角的动画片。电影配音有别于常用的管弦乐曲,以爵士乐元素为主,来诠释自由精神的概念。导演更声称,片中的灵魂以抽象的形式和朦胧柔和的色彩表现,凸显每一个人在出生以前,都是无忧无虑,周遭环境也是如此单纯美好的。

虽说皮克斯仍保留了动画片一贯的“煲鸡汤”模式,但整部电影却在阐述主角的篇幅里,添加了现实的烟火味。乔认为只有成为梦想中的乐队钢琴手,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母亲才能引以为荣,自己才有底气在别人面前抬头提胸。

但那些我们盲目追逐的火花,真的是人生中仅有的目标吗?

电影结尾时,贯穿着一幕幕22号灵魂细嚼着手中的食物、痴痴的听着地铁站表演的音乐、享受着阳光照在身上的画面,仿佛是在告诉我们:其实活在当下也挺好的。

而那所谓的火花,不过是你“准备好活着”的这个决定。

(鸡汤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人生还有希望。题目有点过长,行文用词偶有失当之处,复述剧情的部分也不够简洁,不过见解还算中肯,只是面对读者进行评说,还可以稍微调那种感想式的语气。)


恩绮:影评


无法突破

自从2014年上映的真人版迪士尼(Disney)公主电影《沉睡魔咒》受到大众的喜爱后,迪士尼就一直将一系列的经典卡通,改编成真人动画电影。2015年翻拍了《灰姑娘》、2017翻拍了《美女与野兽》、2019年翻拍了《阿拉丁》、而2020年则翻拍了唯一属于亚洲的迪士尼公主动漫 ——《花木兰》。

真人版《花木兰》改编于1998年上映的同名迪士尼动漫,讲述了一位中国古代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英雄故事,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与自我定位的路程,最后带出了“孝”的主题。

该电影由新西兰导演妮基·卡罗(Niki Caro)执导,选用了土生土长的中国演员刘亦菲出演主角,还有国际巨星甄子丹和李连杰加盟。

20多年前,动画版的《花木兰》在中国遭遇票房惨败,因此这次迪士尼表示他们做足了功课,希望能够以新版的女英雄传奇故事,征服中国观众。但即使迪士尼团队已经对中国的历史进行研究,真人版《花木兰》里的人物造型,还是不贴切历史。

《花木兰》的服装设计师佩纳·戴格勒(Bina Daigeler),为了让电影里的人物看起来闪亮清新,她选用了黄色、红色、绿色等布料,为人物们设计衣服。可是在当时的时代,像花木兰这样的平民,其实是只能够穿白色或米色的衣裳。红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是保留给各种级别的官员的。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对布料进行加工染色是非常费力、费时与昂贵的。而中国古代属于重农轻商,因此平民不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衣服上。

2016年就开始筹备的电影,没有让我感觉到团队在中国古代平民的服装和妆容上花心思。在电影中的许多细节,还是能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公主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能卖座。行文描述虽然有点呆板,可是开头的引介却也似模似样,不过后半或许为了另辟蹊径,却沦为道具服饰的评说,一部电影的好好坏坏,这个环节恐怕最微不足道。)


佳萱:影评


一场未知的“旅程”

少年变成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热血沸腾?无所畏惧?还是迷茫无助?《少年的你》以校园欺凌为背景,见证少年“黑到白”的成长经历。

学校是充满希望、高尚纯洁的地方,但有些人却像是活在地狱。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不过欺凌是抹也抹不掉的疤痕,深刻心底。

《少年的你》以倒叙式开头,从光明未来回述黑暗过去,为观众留下一丝希望与勇气。

欺凌受害者胡小蝶的自杀震惊了全校。当别人在指指点点时,陈念却走出人群保护她。而此陈念沦为下一位欺凌目标。她的遭遇与生前胡小蝶相同,但却拥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当椅子被倒了一滩红墨水,陈念选择反抗,而胡小蝶却忍辱坐下。这似乎已暗示两者不同的结果。

“生活在阴沟,依旧仰望星空”,陈念把心头的苦转化为去北京的希望。但她内心的良知逐渐地唤醒她捍卫正义的决心,于是她决定报警。这是陈念成长的第一步。

一场亲吻式的拯救,把属于不同世界的“问题少年”小北和三好学生陈念绑在了一起。“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两人哪怕身处阴沟,也能在黑暗中前进。然而与他们同坐一条船的还有我们。导演曾国祥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有意拉近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引起情感的共鸣,走入少年的世界。

电影以陈念误杀恶霸魏莱进入高潮。小北不顾一切为陈念顶罪,看似很傻的举动,正是他无声的告白。这一刻的他悄然地长大了。当初陈念的吻拯救了小北,如今两人再次以吻“交易”,解救陈念。

当陈念误以为小北被判死刑,那一刻她按耐已久的愧疚、内心的煎熬终于爆发。再次见到他,陈念的眼神透露出她无限的成长。两人对视着,微笑着、内心的“毒”随着泪水一起流出,良知终究获得平静。他们重回光明,坦然的面对彼此,迎接未来,因为他们成人了。

少年的时光就是晃,再多的彷徨,也许只是一步的成长。成长就如闭着眼睛跳进水,充满未知性。从来都没有一堂课教会我们如何变大人,但或许在《少年的你》,你可以找到答案。

(少年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成长毫不容易。题目稍微模糊,似乎可套在任何电影,行文用词有点失准,人物剧情的描述也显得黏糊,仅是从故事带出主题,也欠缺了电影其他元素的评说。)

瑞恩:影评


没有你的生日

当社会的关心与愤怒早已褪去多时,又有谁会在意,一场灾难给遇难者家属,带来的伤害究竟有多深?本以为这又会是一部重演意外现场,再现黑暗政治与人性丑陋的典型灾难片,电影中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却给观影者带来强烈的后劲,让人久久不能自已。

《生日》于2019年4月在韩国上映,是关于“世越号沉没事故”的首部韩国电影,亦是导演李钟言的电影处女作。电影以“世越号事故”为背景,但却对船难避而不谈,反将镜头集中在遇难者遗属与身边的亲友身上。离家多年后回国的父亲,独自承受丧子之痛而罹患精神疾病的母亲和在失去哥哥后被迫懂事的妹妹,一个因一场沉船事故而导致裂缝的家庭,如何在亲友的帮助下共同走出痛苦,是电影想要传达给社会的讯息。

“秀浩的生日快到了,我们想为他举办一场生日会。”

如何面对死亡,似乎是每个人一生都在学习的功课。主演全度妍和薛景求,将父母痛失儿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分别演绎了白天拼命工作、夜里哭得歇斯底里的母亲,以及将悲伤压抑在内心深处、默默承受着一切的父亲。他们各自用着自己的方法,去治疗心理的伤痛,最后选择了一起出席那场没有儿子的生日会,尽情抒发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从来没有想象过,一场没有主角的生日会是怎么样的。墙上贴满了秀浩的照片、屏幕上播放着秀浩短短17年的人生、亲友们轮流诉说着他们与秀浩的回忆,这场特别的生日会,就在大家又哭又笑的当儿结束了。整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煽情的画面,也没有故作矫情的台词,却足以赚取不少观众的眼泪。

首次执导便挑战关注度极高,且触及政治的课题,导演对于灾难片,或者说催泪片的掌握,的确尚未成熟,却不影响我们体会其中的精髓。电影用另一种角度,去呈现这场悲剧背后不为人知的事件,我想这才是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真正需要去了解,并且记得的故事。

(煽情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眼泪是韩国制造。整体行文的框架还算完整,该有的解说层面皆有触及,但是描述还可更为凝练,尤其生离死别的剧情场面,不妨让文字释放更多情感,而不是以「精髓」简单带过。)

嘉敏:影评


谁,让你最勇敢?

由柯震东与林依晨主演的电影《打喷嚏》(别称《不倒侠》)在2020年7月15日正式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台湾知名作家九把刀的小说《打喷嚏》,原订在2014年10月31日上映,但却因为主要演员柯震东涉及呼麻丑闻,此电影延后了6年才终于上映。

此电影叙述男女主角在孤儿院里相识,成长的故事。由林依晨饰演的角色莊心心,是孤儿院里的大姐姐,也是男主角王义智(柯震东饰)心里最想保护的人。男主角也从小理智成为她心里“最勇敢的人”。但两人之间的故事,在女主角长大离开孤儿院之后,开始产生了变化。在外工作的女主角,遇上了她眼中“最勇敢的人”,也就是由张晓龙饰演的角色梁宇轩(音波侠)。

音波侠是一位拥有超能力的英雄,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解救了心心,两人因此产生了感情。为了重新赢取心心心里“最勇敢的人”的位置,义智开始苦练拳击。藉由对心心的爱与执着,在擂台上屡战屡起,因打不到的精神获得了「不倒侠」的封号。义智不断苦练,但却懊恼自己的能耐,永远无法与音波侠的超能力相提并论。但他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停寻获的超能力,其实就是自己对心心的爱,因此留下了感人肺腑的一句话:“我爱你,就是我的超能力”,作为故事的结尾。

这部电影对有些人来说,或许显得过度浮夸,不切实际。故事情节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凸显出所要转达的讯息,因此有些画面看上去可能有些儿戏。这使有些观众觉得无法进入剧情的世界,无法将故事与现实生活链接。

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让自己想为他们勇敢的人。而对那些曾经经历过类似遭遇的人,这部电影却或许能带来不同的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提倡的讯息是「勇敢」。因此由“为了你,我要最勇敢”,作为电影的经典台词。男主角为了心爱的人坚定不移的勇气,体现出了爱情的魔力。但其实也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勇气所带给人类的力量,也正正对应出了柯震东经过呼麻事件,睽违了六年再次出发的心情。他在电影首映会上坦言:“我很努力在勇敢……”。

这部电影几经波折才成功与大家见面,女主角林依晨也借由电影的主题,告诉观众“没有那么多超级英雄,但可以成为我们心中重要的人的英雄”,鼓励大家勇敢为自己所爱的人,坚守信念,永不放弃。

(情爱片看多了,我们都以为自己拥有超能力。评说的框架和语气还算流畅平稳,可是角色别名与演员的称呼,处理得不大妥当,表述用词还可更加丰富,而且既然暌违已久,呼麻男角的演出表现,很该记多几笔。)


雯心:影评


荒诞的喜剧

宁浩执导的荒诞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在春节档众多电影中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在上映后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然而在看完之后,我却陷入了诸多疑惑中。

首先,电影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相当模糊。这是个以宣扬国粹为目的的电影吗?也许有一定的成分在。电影里揭露了国粹在当今社会低微的地位:人民大众不会欣赏,甚至鄙视之,因此国粹的精华日益消散无人继承。这一点值得中国人民去反思。但是有关国粹的这一部分,却又不是那么的正面。耿浩和大飞借着驯兽的名头,在训练中对外星人施加了一些暴力行为,让人看着非常不舒服,因此在电影前期,个人的观看体验非常糟糕。并且这样的剧情安排也会给人一种负面的信息传递:现实生活中的耍猴背后,也许猴子们也在经历同样的遭遇。

此外,《疯狂的外星人》作为一个喜剧电影,前半部分的剧情非常平淡沉闷,在一些部分为了强行搞笑,还使得剧情脱离逻辑。这部电影争议最大的部分,就是是否有辱美的成分?虽然电影中没有明确表明C国就是美国,但是相信观众们都明白这代表着什么。电影里强行削弱了美国人的智商,所以才会在开头时出现在外太空用手机拍摄tiktok的滑稽场面,以及最后说的那句“我们要分清猴子和外星人的区别”。

《疯狂的外星人》剧情发展到耿浩让欢欢假扮外星人的那一部分,才让我觉得有了点喜剧的影子。电影后半段外星人借着能量环操纵欢欢,是我觉得最为搞笑却又合理的剧情安排。与拥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对敌,当然无法正面硬上,因此最后还是回归到了耍猴上。另外还要重点表扬主演黄渤和沈腾的演技。在部分剧情尴尬的时候,依旧可以靠两位的演技撑起质量,尤其将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出来。在此之上由于两个人自带笑点,因此还是增添了不少诙谐的氛围。

电影的结尾可以说是相当粗糙以及没有逻辑的。耿浩大飞依然恐惧外星人。但却莫名其妙地将能量环放进了酒中,使得外星人得以复活。而最后外星人的行为。被一句“泡透了”来解释也非常的牵强。

导演或许是想要通过这部电影,来传达出一种中国文化非常深刻,深刻到可以改变,影响甚至制伏外星人(也就是外来文明)的讯息。外星人到最后甚至都学会了要带特产回去,让家里的亲戚也尝尝的这种中华社会文化。我并不反对在电影中弘扬中国文化,但是《疯狂的外星人》的剧情在这个部分,实在安排得非常刻意和突兀,让人感到遗憾。

(喜剧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不好当真。组织结构欠缺条理,剧情和主题的描述必须先行,随后的解说才能对应,行文较宜依照好坏的层面循序评讲,而且作为一部无厘头荒谬搞笑电影,却用所谓「中心思想」审视,显然有点小题大做。)

芳龄:影评

少年的你是否守护过你认为值得的人事物?

少年的你,是什么模样?是清秀?善良?懵懂?还是无所畏惧?乍看电影名称,以为会是关于少年懵懂的爱情电影,看完以后才发现,原来是关于学校霸凌的题材。

《少年的你》2019年在中国上映。改编自作家玖月晞《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由曾国祥执导。一个拿了无数奖项的电影,是因为主演是易烊千玺(小北)和周冬雨(陈念)?还是因为电影题材值得人们反思?校园霸凌让我们直面青春的痛苦和无奈,或许你对于学校霸凌没有同感,但当你目睹同学被霸凌,你会怎么做?

剧情叙述高考即将临近,在面对紧张的氛围下,胡小蝶因无法忍受校园暴力而选择跳楼自杀。陈念身为胡小蝶的好朋友,成为了被霸凌的下一个目标。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陈念看见一群人在殴打小北。陈念见义勇为报警却被施暴者发现,最后还被强迫吻小北。从此心心相惜的两人,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对陈念而言,没有尽头的惨绿青春,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命运。幸亏遇见小北,让她有勇气从一个袖手旁观的同谋者,变成一个保护者。小北从小被父母遗弃,看似是个混混,但一直都处于保护者的形象。虽然成年人的缺席间接影响了少年,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想要改变世界的决心,改变了自己惨遭的人生。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话,是小北对陈念说的最触动人心的一句。为了其中一个人能“走出去”,这两个少年经历了考验。为了一个承诺,守住了一个秘密。片头的小北为了避开闭路电视,无法光明正大的在陈念旁边保护她。但在片尾小北履行承诺,同样的街道,陈念成了有能力捍卫下一代的守护者。而小北也能光明正大的在背后保护陈念,为整部电影画下了完美的结局。

(校园写实片看多了,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个社会如何残酷。开头问句的使用过频,似乎无涉电影评说的面向,而且接下来在人物剧情之间打转,许多描述缺少语境,词语形容仍然不够精确,末段不妨从电影衍生的其他话题,进行更加清晰和开阔的阐述。)

莉娜:影评

生活就在动画片

2020年圣诞节,迪斯尼与皮克斯上映了一部不太吉利的动画片《心灵奇旅》。由彼特·道格特导演及编导的《心灵奇旅》,主题讲述的就是死亡、投胎的一部电影。电影的主题非常沉重,但都被导演以轻松的方式,表达出生活的意义。

电影讲述一名爵士钢琴老师(乔),在获得与爵士乐大咖演出的机会,实现自己的音乐梦,却意外跌入深井,灵魂到了The Great Beyond(来世)掌管往生灵魂的地方。为了避免死亡,乔跑到The Great Before (前世),一个掌管灵魂投胎的地方。乔被误认为一名灵魂导师,负责帮忙灵魂(22)寻找人世通行证上的火花。因为抗拒人间,22 在前世待了上千年,也曾将无数著名的灵魂导师气走。乔便向22解释自己不是真正的灵魂导师,并与22达成协议:自己助22寻找火花,再将22的人间通行证转移给自己,22则可以永远待在前世避免投胎。

乔尝试找许多不同的事物,来启发22的兴趣,可是他们都不是22的火花。一场意外使22跌入乔的身体,在人间体验了真正的生活。两人回到前世,22的通行证被填满了。这时原本抗拒生活的22,却想到人间体会生活,两人都需要这一张通行证。乔便指责22根本不想来到人间,只因22到了自己的身体才会有这种想法。乔顺利拿到通行证,回到人间完成演出。演出结束后,他问音乐大咖明天又会如何:音乐大咖告诉他,又是一天的表演,每天都如此,他却有种莫名的空虚。乔又回到了前世寻找22,在前世工作人员(Jerry)的帮助下,乔与22都获得了留在人间的机会。在电影的结尾,乔问了Jerry什么才是通行证的火花,Jerry回答是:对生命的向往。

故事设定不是老掉牙的平凡人,成功追寻自己多年梦想,反而呈现了追梦成功后的失落。乔失落的原因是,因为他未来的每一天都会做一样的事情,这与他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让他感到生活枯燥。乔成功助22寻找生命的火花,靠的其实就是一般人生活的小插曲,像是简单的吃、与他人交谈。

整部电影所要体现的,就是简单生活的魅力,它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好好享受自己生活的每一刻,活在当下而并非像个机械一样,日复一日的做着同一件事。

(迪士尼看多了,我们都知道生活要正面激励。内容大半都在复述剧情,较是一般观后感想的阐述,简单的从人物故事带出主题寓意,缺少了关于电影其他环节与面向的解说,而且文字表达仍旧不甚流畅,长句长段的问题未有改善。)

恩典:影评


EXIT灾难的无乐

2019年号称最红的夏季大片,EXIT是韩国灾难片众多之一,主演的是林允儿和趙正錫。在母亲的七十大寿,无业游民的永南(趙正錫)在初恋仪珠 (林允儿)工作的酒店相遇。他们还没来得及叙叙旧之前,附近就有不明毒气快速散播,两人相依为命的逃脱危险的地区,找到避难区等到直升机急救。简单的拍摄,可预测的故事,可是拥有幽默和好演技,是个好玩舒服的电影。

电影利用幽默和轻快来吸引观众的焦点。 当主角们在逃命时,观众也同样地跟着他们紧张的逃命。由Lee Sang  Geun导演执掌,电影展现了他出道的精神。 导演利用音乐和剪辑技术,给电影带来节奏。开始的节奏为了建立故事细节而慢了一些,可是当故事稳定下来,速度也加速了,观众也跟着节奏追,每一秒带来乐趣。音乐沉重的节奏,跟着人的心跳声,每次风险越来越高,观众自己的心跳也跟着加速。因为是导演的出道电影,显而易见的, 摄影没什么复杂,不像张艺谋或王家卫的电影,Lee Sang Geun 使用这实验性的技术来吸引观众。除了在白烟中亮起来的无人机,电影摄影术没什么特色。可是Lee Sang Geun 还是赢得了56th BaekSang Arts Awards最佳电影剧本,还有40th Blue Dragon Film Awards最佳新导演奖。

当然,喜剧灾难电影拥有的搞笑与紧张,也得靠两位主演的默契,也得靠配角们的精致演出,才能成功。仪珠牺牲自己位子之后,而哭着叫父母的无能,永南坚持的精神,永南父母担心恐惧的眼神,观众都感受的了。有经验丰富的趙正錫带领,卡司从一开始就马上紧抓你的注意力。特别是仪珠的角色,又聪明,又能干,又冷静的女主角。她先让永南家人逃走,又让一群小孩子先得救。虽然有时候失灵,可是很快也跟着永南逃命。她是邻居女孩角色但不是需要别人拯救她的悲伤少女,而是战士。除了仪珠以外,其他角色的编写贴布这典型的故事。

虽然故事简单,也不出乎意料,如果你想看一部让你感觉舒服的电影,我还是会推荐这部电影,为了演戏精致的演员,跟简单有效的剪辑。

(灾难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不用为主角担心。明显从英文直译的词汇严重偏失,而且行文语气仍然拖沓不够流畅,张艺谋王家卫的比较突兀,「舒服」的说法也费解,剧情和演出的解说之外,缺少了分析类型片的特点。)


Thursday, February 4, 2021

非自然之诗:k.d.

充電寶

因為活久了
總會過度耗損
我用迂迴
但強烈的愛意
餵飽你
對於未來的焦慮

如果哪一天
我不能再動了
請把我插進
你滿懷期待的憧憬
(反之也可以)
讓我們一起確認
彼此的身不由己

Tuesday, February 2, 2021

影评:k.d.


最美的埋得最深

看Netflix近日推出的《古寶》(The Dig),如果只是關注考古團隊的努力不懈,挖掘出掩埋地底的千年古船,那麼你肯定就會錯過,隱匿於電影的遠鏡和近觀之中,那種幽幽微微的人性刻畫。

改編自作家普雷斯頓(John Preston)的同名著作,劇情依循真實事件,敘述了1939年5月間,發生在英國薩頓胡(Sutton Hoo)的一起考古大發現。富裕寡婦Edith Pretty,聘請了考古學家Basil Brown,在豪宅後方的草地土丘進行開掘。本來只是為了滿足好奇,越挖越深之後,出乎意料的發掘,也引來了國家單位的介入。最後大家胼手胝足,不止讓中世紀古船內的文物和器具重見光明,甚至改寫了我們對於歷史和文明的認知。

考古專家們在電影裡,多番直稱中世紀為Dark Ages,彼時英國正處於二戰開打的前夕,常出現戰鬥機低空飛行的畫面,毋寧是另一場黑暗世紀的來臨。但是,或許正如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所示,真正暗淡灰蒙的,其實是在皮肉往下的深處。

電影名為「The Dig」,顯然語帶雙關,表面推動故事的是古物挖掘,內裡潛伏的脈絡卻是幾位主要人物,一層一層的慢慢鑿開,被灰土堆疊和壓抑的心靈。

Edith Perry對亡夫的愛戀和對兒子的愛護,Basil Brown對知識的信仰和對工作的信念,凱莉摩里根 (Carey Mulligan)與羅雷夫范恩斯 (Ralph Fiennes) ,分別飾演得絲絲入扣。兩人都是英國演員,懂得情感必須內斂深藏,就算是靜靜坐著,沉默不語的特寫,也跟戲裡邊郊的風光一樣明媚動人。

澳洲新進導演西蒙斯通 (Simon Stone) ,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跟這些一流的演員合作,其實無形中也迫使自己,提升到他們的境界。這番話聽起來,正像是一種藝術的無盡探求。大家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大概也會覺得內心裡,那些平時不會輕易流露的感動,被掏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