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平面麦肉膨胀细节的时候,我就在燥热雨天蒸发日常,听说一口含住太多谷物的秋天,就会满口皆宜农民的感性。饱满浓稠的它与它,一粒粒似唇齿舌壁的绵密摇篮,粘糊在打奶嗝的我的永夏之昼,这是季节的惯例。
Wednesday, October 25, 2023
子奕:舌头
睿琦:舌头
我的牙口很差,比别人天生少一颗不说,最顶头的门牙还敏感,稍微有一点温差都酸麻麻。可惜基因打架,口腔细胞沉溺于融化的冻奶油,每次开口无异于一场甜蜜的惊吓。久来竟然养成了坏习惯,买雪糕一定要买脆皮,牙齿敲碎巧克力的那一刻起,好像回到小学二年级周五最后一节数学课里。
董琦:舌头
予涵:舌头
不知何时,奥利奥跳出了零食老本行,倒成了甜品、奶茶届的顶流搭档。我也买了一大袋奥利奥——准确说应该是“奥奥”——存在柜子里,煮奶茶时便泡几片。黑饼干层带着一股微苦的香,口感本来脆生生的,但化在奶液里,就全变成软糯的粉,反而成了“甜”的源头。儿时吃奥利奥,总费劲把“奥奥”都摘走,只剔出甜得发腻的“利”来吃,连一点饼干的苦味都不愿入口;现下我却能从咖啡里尝出醇,在黑巧里吃到香,也能品得“奥奥”里的那点甜蜜了。
苏康:舌头
父母总叮嘱多吃橘子,因其富含充足的维他命C。剥开皮后,露出黄澄澄的内里,独特而不刺鼻的香味钻进鼻子。进了嘴后,酸甜的果汁“啪”地一下漫上口腔,眼睛一眯,嘴巴一动,唇齿之间,又是一次小满足。或许还只能是橘子才拥有最纯粹的营养,总不能是橘子味的伏特加吧。
淑颖:舌头
小酌一杯是生活常態,才能撫慰日常無趣的缺口。不知道為什麼,那天點了一杯「Report Wizard」。八分溫柔的洋甘菊,配上兩分的金酒,非常女性友好,甚至可以直接當洋甘菊茶助眠,也許效果更佳。後調中花香逐漸若隱若現,青提緩緩代替它的位置。在沒有什麼情調的後巷裡,給我再來一杯繼續更新。
欣雨:舌头
旁人爱甜食,我却独爱芥末豆。那在舌尖绽放着一簇又一簇的烟花的辛辣,直直冲上鼻腔内让人忍不住涕泪横流的感觉总让我流连。厚厚的一层芥末包裹着脆脆的花生,浓郁香味如炮弹侵袭味蕾。直冲脑门的烟花炸开后,回味着丝丝甜味让人欲罢不能。就像平淡的生活里总要有些让人不禁流泪的刺激,甜的吃多了偶尔呛一呛也是很新鲜的感觉。
湛阳:舌头
打开包装和品尝时都小心翼翼,但难免还是会让饼干渣掉落在身前。上下两片烤的酥脆的卜饼干,棕色与黄色交集,像是火力不均匀而烤出来的吐司。里面则是清新的淡黄色柠檬味夹心,却一点也没有它该有的酸。每次享用它时都充满了小小的破碎与温柔。
泓铭:舌头
漫长的夜晚总得有东西吊住精神,可是最近咖啡喝多了会心悸,便只能另寻门路。咖啡糖光滑的糖身在口腔内翻滚,似乎每翻一次便能多写一个字,只可惜手指往往没有舌头来的勤快。这糖没含多少咖啡因,可那缭绕的甜香也能激起安慰剂效应,撑着我多写几个字。
婧妍:舌头
土黄色奶茶司空见惯,可灰色的奶茶却是稀有品种。一口喝下,一股烧焦般的气味袭来些许诡异,搭配以缩小版的珍珠粉圆,在舌尖却交织出了和谐。再多一口已是上瘾,竹炭的气味被再次强化,珍珠与竹炭也进行了交融,一口接一口已是饮完。
梓义:舌头
爽口含片不知何时闯入我的生活,很喜欢它带给我的一抹清凉,如溪流般缓缓地扩散到口腔、食道,最后连鼻子和气管也充斥着冷气,头脑好像也在这一瞬突然清醒。随着口腔中的一粒缓缓消散,我不得不打开盖子,来上一粒,让那丝清凉永存。
卓伟:舌头
坐很长的一段电梯,小店就在拐角处,卖铜锣烧。
撕开包装,就有扑鼻而来的鸡蛋香气。铜锣烧有飞碟一样的形状,小小的一块,蓬松而且有弹性。咬下去,要很深的一口,同时吃掉鸡蛋饼做的外皮,夹心的奶油和最里面的红豆,可以嚼到颗粒分明的白糖,想来这样的味道最受小孩子欢迎。
大雄用铜锣烧贿赂哆啦A梦,变出无数的法宝;我拿着手里的铜锣烧,也要去找我的哆啦A梦。
敏恩:舌头
每次赶作业时,嘴巴都很勤奋的需要参与,因此偶尔来几根鱼丝,咀嚼的同时促进大脑运作。那淡淡的海鲜味总让我想起以前翻船时的那股海风,我知道鱼丝的作用已经无限放大,以愉悦的方式消化到身体里。虽然最后脑袋还是空空的,但是至少多巴胺光临过。
舌头:颢瑜
鈊焌:舌头
冰淇淋的锥形饼干总是枯燥乏味,让人勉为其难地咽下它,这不符合吃甜品的宗旨。倘若冰淇淋放在烟囱形面包里,滋味就不一样了。烤面包所散发的香气从远处就能闻到,吃下去口感松软,中和了冰淇淋的甜腻。 我喜欢开心果酱配上香草味冰淇淋,味道简单却不凡。坚果颗粒与绵密的冰淇淋所带来的口感冲撞,突兀又让人着迷。配着面包吃,每一口都是滋味,这才是吃甜品之道。
欣悦:舌头
煲仔饭从来不是我这个四川人爱的口味,直到COVID时期回国隔离,酒店提供的餐食难吃得一成不变,我只好用自热锅在酒店物质贫瘠的环境下给自己开小灶。
只需大概10-15分钟,一份应急的煲仔饭就煮好了,广式煲仔饭的腊肠味道一般,不过好在米饭粒粒分明,撒上商家配的酱料和葱花,方便又好吃,搭配的玉米粒也很解腻。
虽然隔离过后就很少有心思买自热米饭吃了,每每回味到煲仔饭的味道,第一时间映入我脑海的便是这一碗速食米饭。
博雅:舌头
它是一款国民 奶类饮料。 甚至入选过国宴饮料聘请外宾。
像各行各业的卧龙凤雏一样,汽水饮料有可乐,百事明争暗斗; 凉茶饮料有加多宝,王老吉你死我活。在我小时候,露露,椰树椰汁可以说是饭店饮料的两大头牌,在我的回忆里,不论同学还是家长都更喜欢露露杏仁饮料多一点; 而我对椰树椰汁情有独钟,这两年由于自媒体的发达,让它二次火了一把。 首先就是它营销的策略, 只请胸模代言,广告语slogan 也是白白嫩嫩 曲线动人,以及经典的「我从小喝到大」这样一语双关的擦边语录; 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它那丑到极致就是潮的设计,当年设计团队离职,让大老板亲自操刀的设计,不仅有着土到辣眼却有独树一帜,极具视觉美感,五彩斑斓的色块和简单直接的标语,好像香港霓虹灯格调,搭配澳门赌场精髓,更有宾馆门缝小卡片的风骨,它成功的原因,在我看来是集社会风格大成的作品。当然一定要补充一句,味道真的很不错。
怡宁:舌头
Sunday, October 22, 2023
舌头:k.d.
我每晚吃半包樂事松露味薯片,最近因為到處打戰,舌頭比較焦慮,所以偶爾整包吃完。虽然樂事松露味薯片的松露,完全不像真的松露,但是薯片絕對酥脆。化學調配的鹹味帶香,如果大大聲咬嚼,頓覺假得很驚心動魄,假得仿佛可以融進這個世界。
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雯婕:文字感官
就是这个味儿
通宵复习那晚,室友提出交换存粮时,我有一瞬间的犹豫。看着她桌上古朴褐的酸辣粉和高级银的自热火锅,我橱柜里仅有的一碗一块四毛钱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似乎红彤彤的只剩平庸。
室友道我是不舍,便绝口不再提交换,拿过热水壶帮我泡起了面。看着水柱冲向面饼又弹起,直到清透的面汤到达刻度线,酱料咸香慢慢化开,最后变成红亮油脂裹住一根根露出水面的面条。
室友问我,为何那么喜欢这款面。
小时候常吃。我敷衍道。
只是常吃,却不见得喜欢。
那时妈每天都会给我煮上一包红烧牛肉面当早餐,然后让我挤四十分钟的公交去上学。冬天的公交车厢是美食天堂,穿着时髦羽绒服的学生往往在早餐店里买个五块钱的煎饼,或者油脂浸透了外皮的肉包,诱人香味在车厢里不停碰撞交缠。而我低头,只能闻到棉袄领口溢出的,附着在妈织的大红毛衣上,五毛钱的泡面味,像是把贫穷穿在身上,我想逃,却又被它紧紧包围。
长大之后,我很久没再吃过泡面。
回过神来,面已经泡了两分钟,拿叉子轻轻搅动,面条便四处散开,挤满了整个碗,像小时淘气扔进水桶里的毛线团,涌动的红色的网,而原本只有巴掌大的面饼,看起来似乎也够让人饱餐一顿。
此时面条里面还未软透,一口咬下去是爽滑裹着黏连的生硬,连带眼镜都被雾气填满,得多嚼上几口,让面条在齿缝间反复琢磨,才好和着舌根泌出的口水和泡开的蔬菜一并吞下,把喉咙、食道、胃肠接连烧起来。我依旧不喜它的味道,不甜不咸不酸不辣,平凡到乏味,像一贫如洗的穷苦岁月,但也开始认同它的经典之名,堪比压在箱底那件从未流行却永不过时的红毛衣。我甚至无端庆幸,从唐山到南洋,还好它一直就是这个味儿。
我想,今年冬天该陪妈一起织次毛衣了。
(以养育的手把手和感激的心连心,吃出了红烧牛肉面的慈母手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