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February 2011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恋东西……

咖啡让灵魂不小心出窍
厕纸比过去的爱人婉约比现在的爱人喧吵
鞭子可以抽打一种欲望也可以组成一马戏
铅笔写下只有两个人能懂的字迹
花店的前世是蜜蜂的巢
音乐里有雨点画册里有阳光的碎片
左边的袜子长了脚趾决定跟右边的拖鞋去旅行
酒馆不卖酒只卖泡影和残念
一只猫在墙角睡着原来是一个人躺在床上梦到

我们跟我们的东西一起拥抱

Friday, February 25, 2011

我看到:淑仪

Le Pendu (The Hanged Man, 倒吊人)
Tarot de Marseille (Tarot of Marseilles马赛塔罗)

吊人树九夜

九夜吊在狂风飘摇的树上,
身受长矛刺伤;
我被当作奥丁的祭品,
自己献祭给自己,
在无人知晓的大树上!
没有面包充饥,没有滴水解渴。
我往下看,
拾取鲁纳斯文字, 边拾边喊,
由树上掉落。

I know that I hung on a windy tree
Nine long nights,
Wounded with a spear, dedicated to Odin,
Myself to myself,
On that tree of which no man knows
From where its roots run.
No bread did they give me nor drink from a horn,
Downwards I peered;
I took up the runes, screaming I took them,
Then I fell back from there.
Hávamál; stanza 34, 35.

枝荫下四十九日,心中长成菩提大树。背靠粗干半个午后,苹果和月球也能神奇地成为一物。静懿的树伞里秘密不计其数,不只隐藏了不可泄漏的天机,还有几道血影高挂在层层叠叠的叶丛深处。

高人地下坐,小人树上吊,自古两者的分差即是如此绝对。犹大以三十个银币的交易换来脖子上绷紧的绳子,细弱的枝干还没折断就已遗臭万年。定格的羞辱得到难言的崇拜,逐渐延伸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于是扭曲不堪的人体填满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讽刺画(pittura infamante),在高超的绘画技术和鲜艳的颜色背后,将杀一儆百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讽刺画里的绞刑者一般以倒吊的姿势亮相,像努力讨好而倒立取悦的小丑,勾勒出喜剧与残酷相互杂糅的屈辱。安德里亚狄萨托等著名画家,都曾触及这环对于人性的描绘,捕捉垂吊于众人眼前的片刻羞耻。在这样倒转诠释中失去的精髓,除了伸长的舌头以外,其余的丑陋一贯原封不动,甚至表现得更为犀利。如今若是要用艺术承载活生生的死亡,靠的是快速闪过的摄影镜头,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将画笔尖和念头留连于吊绳之下。

双手紧绑在背后,左脚踝承担全身重量,另一只脚不由得须弯曲才得以平衡。因为脑充血而肿胀的静脉和扭曲的表情,赤裸裸摊开在旁观者眼前上演闹戏。重力的摇晃不定导致鹏骨骨折,生命和尊严一点点透过凸出的眼球渐渐模糊并失去。少了死亡的干脆,活着似乎也是种折磨。这就是惩罚的主旨。

因此有人称此大秘仪的倒吊人为背叛者,认为他受困于如此尴尬的姿态也算是自食其果。但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痛楚,反而是逍遥的恣意。从口袋瞬间坠落的银币,在他的眼里已变成了一般不值分文的圆铁片。叛徒与神人似乎同形同性,牺牲的肉体和倒挂的视野置于现实与领悟之间的缝隙,在弥留中获得短暂而神秘的回光返照。注定死亡的,原来也注定永生。2012即将降临,人类向往的也不过如此。

奥丁倒吊在伊格拉修宇宙之树上九天,用右眼和苦楚换来智慧。惩罚与修行同样主张极端的牺牲以取得铁屋子里孤独的清醒,只是付出往往没有一个可见的期限。

守株待兔就是这码事,等到了就是觉悟,等不到就下一世吧。

(看到了福音秘音的倒吊人形。存在的领悟本来就难以解释,或许就在一张塔罗牌里。文字仿佛额头张狂开眼,照亮了远处近边的神话预言,也找到了骄傲自信的据点,接下来就不需收敛。书写和阅读其实需要同样的修行,逍遥就会自在,琢磨就能实在,专注就如有神在。)

我看到:茹虹


御宅族

的确是列车,但这里或许有你。

一个相当空荡的车厢内,长椅两端的乘客戴着被涂黑的脸,躲避似的,让抱枕男有充足的空间沉浸在左拥右抱的幸福。这是御宅族,一群喜欢窝在家往动漫的梦幻世界钻的发烧友。由于这种高度的热忱,他们懒于梳理外表,有些不擅长日常的沟通,生活大多只围绕着电玩和动漫。御宅族窜起初期形象负面,被认为是易于犯罪的一群,直至网络故事《电车男》塑造清纯的宅男形象,改善了大众的固有评价。

御宅族倾心的女子类型繁多,但多数较喜欢清纯的女孩形象。如照片中的男子大概是属于萝莉控系,喜欢的类型是未成年的少女。萝莉除了脸庞与性格充满稚气之外,其他受欢迎的性格取向有:迷糊(常被莫名的风撩起裙角,或是无缘无故跌倒,露出裙低风光)和恋哥情节(懂事的妹妹形象,一直黏着哥哥,撒娇是最大卖点)。还有,近期令宅男最萌的,则是处事泼辣但内心羞涩的眉妹(越喜欢一个男生便越喜欢用犀利的言语数落,不时还会命令,性格比较任性)。

为了适应御宅族的口味,电玩公司还推出了约会的游戏,让玩家能够与不同类型的萝莉接触交往,过关斩将,高潮迭起,最后直达骚动养眼和气血膨胀的奖励。

照片里男子抱着3D的新女伴,紧贴在胸膛,相信他正在晃晃荡荡,陶醉在真实也虚拟的怦然心动里。

(看到了男人的有情无趣。文字亦庄亦谐,厘清目标酝酿出手,行文流畅几乎力不虚发,解读的社会群体虽然属于枯燥乏味的类型,但却能把一个文化现象撩拨得趣味盎然。--略修字词,让某些描述更鲜活。)

我看到:祎明


一呼一吸

摩擦着压迫,在剎那间,妳将我抽离,我颤了一记,伴著小解后寒颤的快意。妳慵耸著半边肉嫩的裸肩,战栗的我,轻夹在妳微翘的葱白倩指间。

牵动手腕,妳把我竖起,将我轻磕两下,我体内的丝丝絮絮立时向那黄白分界处下挤,涨实涨实的,欲撑破那裹着内里的薄衣。

擦燃火柴,点着了我的一头,将另一头送进了妳桃红的湿唇间,轻抵着柔软的舌尖。一口深吸,妳将我挑起,也催促了我的消亡。橙火烧着干丝,发出轻微的“啵啵”声,似是我极乐的苦楚呻吟。妳将我的魂魄虚吐,青烟裊裊,载著妳的悠然自得。

一番间续的吸吐,我已消散殆尽,灵抽离了肉,全然地解了束缚,混沌飘忽中有一种活著的快慰。暗黄的灯下,我飘飘然地如同失了神的醉汉,迷乱着,旋舞着。

妳将我燃尽,也同时把我释放,我不再是妳手中的玩物,任你摆布。此时我成了老练的情人,嫻熟地圈抚着你的细肌,肆无忌惮地触着妳撩人的双唇,在半醉半醒中与你缠绵。

床头两侧高耸的木架硬硬地望著我,似在炫耀著自己不朽,瞧不起我的稍纵即逝。我不屑他的无知,因为我已清楚生命飞逝时活著的滋味,死,只是一种释放,一种进入妳的过程,在离妳心最近的地方,我陪妳一呼一吸。

(看到了扑朔迷离。文字算是保持了香消玉损一般的风格,不过情境投入却过于自溺,迷乱之外缺乏其他情趣。香烟拟人虽也能算窥视,独沽一味却是败笔,不妨把梦露补入,那个时代的血肉才有精彩。)

我看到:书铭


安眠的前奏

他和週圍的人一樣,耐心地等著。午夜前的地下隧道,偶爾會出現兩三個趕搭最後一班電車的行人。

過了二十分鐘。週圍灰色的牆壁依舊冷冷地凝視著他。

他繼續坐在同一個地方,身上剩下最後一支煙。他知道他的行為可能會讓人不解,雖然他相信自己是正常的。畢竟,在這1.2憶人口的國度里,平均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個和他一樣,每晚睡不著覺。就連鈴木一朗到美國大聯盟打職業棒球時,一定隨身攜帶著他的枕頭,即使一定每次都能發揮安眠的作用。能和國家選手共成為同類,何嘗不是一種榮幸?想著,他不禁笑了笑。

很多事愈看似簡單,就愈是複雜。睡覺,對他們來說,也正是如此。他曾經在被窩里翻來覆去,嘗試把頭縮進被子里,過後卻总是失望地伸了出來。越有“趕快睡”的意念,眼睛就越不能閉上。這是很痛苦的。全裸睡半裸睡,或者猛嗅前女友留下的枕頭,這些嘗試都徹底無效。好幾次,他甚至必須重新換上當天上班時所穿的衣服,回到工作的地方然後再折返,如此才能入睡。附近的Combini已成為他必光顧的地方,總會不忘喝下兩三罐啤酒,希望能灌醉體內清醒的固執。

又過了二十分鐘。

右邊的歐吉桑已成功入睡,就那樣扒在地上,自豪地打著鼾。這里的人其实都和他一樣矛盾,大家都渴望能躺在自己的床上入眠,但卻總是在沒有床的情況下睡著。

他點燃盒子里唯一的那支煙,吸了幾口。在茫茫的煙霧里,他瞇著眼,看了看過路人。他希望能在吸完煙後,如願以償地觸及到睡眠的輕柔。可是,打眼前路過的女人,手提包卻鮮紅刺眼得叫人難受,腳步聲的急促更是威脅到屬於他的安寧。一氣之下,他將困在胸脯許久的那口煙吐向了女人,但是對方也沒什麼反應,依舊一邊發著簡訊,一邊繼續往前走。

孤獨的最後一支煙即將燃盡。雖然手指間的煙霧已逐漸散開,他的視線卻是愈來愈模糊。他知道為什麼。

來了。

他興奮地將撳息後的煙頭塞進啤酒罐里。

這時,他只需低著頭,靜靜地期待著。

(看到了痛苦的清醒。课题的选择饶有趣味,从照片里释放出了故事的流动神韵,文字也蕴藉着一种嗜睡的模糊感觉。不妨补入一段走进城市灯火走入幽闭隧道的过场,如此就有多一种漫游flaneur的互补气味。)

我看到:苏丽雅妮·佳憓

Boxful of Cards by Eli Marc

卡/住的爱意,歉意和万事如意

卡片的出现源于人类社交中不长不短的需要。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人互赠的新年礼物中附带着“吉祥如意”的书面信息,可以看作是贺卡的雏形。公元2世纪,古罗马纪念章上刻写的“罗马元老院及人民祝国父奥古斯都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的题词,亦被看作是卡片的另一起源。

古人传递卡片的真意,或许只因你在山头而我在天涯的尽头,也因为乔布斯或扎克伯格都还在下一世的码头。不过重点是,卡片在折痕之后的方寸之间,不大不小,更能允许种种表情:欢乐、肃穆、激动或者哀默,都可以潜伏其间。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程式化的言辞,传达人们对于生活最方便的期冀。

卡片照样卖,设计也越趋精致考究,举凡邀请、感谢、康复、认错,想给隔壁小狗的一应俱全。但21世纪的现在,同样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方寸(电脑荧光屏),因为有了扎克伯格,卡片不免陷入被卡住的窘境。如今大家都在做的,除了点击 “Like”,或许就是无言以对。

图片里的是一张卡片的设计,程序已经化繁为简,相信亦是顺应患上FB强迫症的老老小小。不管是寄给你爸你妈女儿儿子叔叔阿姨长官老板或是无辜成为Other的爱人,这张卡片都能普度众生。只需划线一一删除选择,留下来的就是正确的对象,圈起想说的“我爱你”或是“谢谢你”,签字后粘口水贴邮票,封紧,一投,卡片就会展开从古至今其实相同的旅程。

(看到了卡片写上的古今人心。思路和文采皆有让人激赏的巧性,但可惜未能更为沉着圆融的将意念行诸于字句。书写的野心可嘉,但不妨稍微调低,利用更平实的方式去锻炼字句。--修饰全文,打通文气。)

我看到:怡君


越瘦越不美

你认为照片里的女生美吗?

她是法国模特儿Isabelle Caro,拍照时25岁,身高约165公分,体重27公斤,13岁时就罹患了厌食症,去年11月丧命,死时只有28岁。

根据调查,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女生,对自己的体重都不满意。生活里常听说,又有谁因为想要减肥而节食,只靠水果饼干和白开水填饱肚子,或者干脆抠喉咙把食物吐出,说是为了身材苗条,这样才好看。

新年时“新年快乐”的问候,总会加上脸型身材的关怀,新年后又有许多发胖发福的牢骚。翻开时尚杂志,观看电影电视,尽是苗条瘦小的人物身型,似乎越来越多人认为,越瘦就是越美。

其实,学校的健康教育,早应该跟年轻的学生谈谈人生的意义,必须知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美丽。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走火入魔,懂得欣赏自己的身体,就会有快乐的自豪。美丽不限外表样貌,更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不要捏着自己的赘肉,也不要埋怨着自己的脸尖脸圆。不管环肥燕瘦,大家都懂得对着镜子里的人说:“嘿!你真棒!”

(看到了爱美的危险。文字实践理路的方式过于凌乱,述说欠缺章法,行文颇多不够流畅的毛病,意念的表达因此也就拖泥带水。图片极其惊骇,大可顺此渲染来一记棒喝。--修改全文,让呈现更为简单。)

我看到:玮珍

女跟

高跟鞋是让女人完备的必需品,一旦穿上,便显得修长高挑,婀娜多姿的响起了自信与神采。女人的五根脚趾硬生生包住,豪不温柔也不呵护,别人不知道,只有她晓得,痛却也痛快。高跟鞋多了一根原本不符合人体工学(脚型)的高跟,就能让女人鹤立鸡群,加宽鞋跟的顶部连接鞋底支撑全身,托起拉高,映衬出独有的曲线。露出的高跟也像是纤细的第六根脚趾,格外撩人,犹如高脚杯才能烘托红酒的芬芳,可以让人细细品尝。脚底下踏着优雅脱俗的高跟鞋,就是与众不同。

相传现代高跟鞋诞生于18世纪的法国,由于当时路易十四国王的身材矮小,无法突显王者风范,所以制定了一双高跟鞋以宣示尊贵的地位。此后,高跟鞋旋即成为时尚的指标。也有另一种说法,据闻王宫里的宫女时常溜达出外,路易十四便命令鞋匠设计了一种刁钻的鞋子,用来整治这些不听话的女人。高跟鞋也许还能追溯到更早以前,15世纪的威尼斯商人担心妻子太过美丽,于是让她穿上后跟很高的鞋子,本会招蜂引蝶的一朵家花也就无从绽放。

高跟鞋形塑社会身份,但也约束行动功能,穿者虽然高人一等,但女人始终矮过男人。这么一种矛盾的特质容易着迷上瘾,最后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如今高跟鞋也就成为了女人的专属。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女人穿的掉的一定是(玻璃)高跟鞋,等待王子捡到后出现在面前,双方都有成全的幸福美满。

即使双脚脱皮流血,女人也在所不惜,乐在其中踩着高跟,不过也可以轻盈的走出自己的路。

(看到了高跟鞋的女女男男。图文契合还算有机,文句稍嫌不够灵巧,出入历史现实和男心女身,尚需更圆熟的调度。说理文字不同纯粹抒情的闲逸,驾驭起来其实更像高跟鞋。--修饰全文,让评说更流畅。)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我看到:敏惠


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笑。

《蒙娜丽莎》出自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之手。达芬奇在1502年开始创作此画,并耗时4年才完成。画中的主人公是佛罗伦萨富商吉奥亢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乔宫多(Lisa del Giocondo)。乔宫多那时刚失去幼子,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她高兴起来,达芬奇想尽办法,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希望能驱走悲伤。

《蒙娜丽莎》最让人为之着迷的,就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因为令人捉摸不定,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时而温柔,时而哀伤。无失端庄,无失优雅。许多学者都尝试为这个微笑揭秘,但各种解读都莫衷一是,反倒留下更多的迷局。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答,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人们总爱追求真相,所以仍旧从不间断地试图挖掘微笑背后的故事。追求真相没有什么不好,但是那么执着是必要的吗?艺术不是科学,所以无需寻根究底。世人可曾想过,若然水落石出,人们就不会再追寻那一抹眼神,寻找那一道微笑,因而使蒙娜丽莎失去了专属的神秘感。

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也是一种快乐和满足。

(看到了蒙娜丽莎的不想看到。表述直接了当,但是读来还算流畅,文句还可更加简练。结论有点重弹熟调,或者还需要更深刻的借喻和延伸,才能更具清理的说服力。)

我看到:铭娜


在那颗豆豆,我看到了

豆豆总是在说:往这边看!

我们对豆豆的警觉性如同警犬搜毒嗅到白粉般的敏锐和亢奋。豆豆是个不可预测的异形妖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脸上的某一处爆发,而每一次偏偏都选择在最尴尬的地方出没。霸占地盘等待时机成熟,豆豆就会举着投降的白旗屹立,而我们最大的快感就是在挤压后瞬间崩开的一霎那。似火山熔岩的伏流势不可挡,甚至还会飞溅四处,若鲁莽行事则将两败俱伤,搞得血肉模糊最后只好以厚厚的粉底善后。

不过,在这颗又红又肿的豆豆中,我们却看到了自己的缺陷。对于完美的羡恋,豆豆和女人结果势不两立,轻而易举地就能将尊严吞噬。

从埃及最早前用孔雀石制造化妆颜料将眼线画成杏仁型,到日本艺妓为血红的朱唇涂上黯淡的墨粉,我们不断见证了不同时代对于时尚象征的追求。虽然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潮流标准也随之改变,但不管趋势如何演化,女性追求美丽的决心,却是从古至今未曾动摇。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不管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战国动乱年代,美丽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女人看着自己,同时也享受着被看的自己。

但是,在这个崇拜美丽的极端时代,我们是不是看到了一颗错位的豆豆?

(看到了一个豆豆和另一个豆豆。从乳癌防范海报延伸的构思不错,但是理性和感性的思路,以及引述表达的能力仍然不够圆熟。文句也多有顿塞,意图因此无从彰显。--修改全文,让表述更为简洁有力。)

我看到:凯欣

Salvador Dali,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1931

记忆的永恒

梦一般的环境。眼前躺着的那具白色异体,像一个人的侧脸,眼睫毛又长又密。脸依偎在海岸上的那颗石头,情绪如此悲哀。那块软塌塌的钟表覆盖在脸上,抚慰着它。时间因它的哀愁而停顿。钟表垂挂在没有生命迹象的树枝上,像被人丢弃的香蕉皮,嘎然静止的是不是死亡的时间?金色镶边的钟表在阳光下缓慢的溶化,时间是六点五十五分,那是阳光的回忆吗?无数令人毛骨悚然的蚂蚁爬在几乎认不出来的钟表,那是几点钟?它们聚集在亮橘色的表面,时间仿佛已不再重要。

远处的那端,豁然开朗,浅蓝色的海水与昏黄的天空,一望无际。温暖的岩石浮在平静的海水。清澈的海水软化了原来坚硬的岩石。蓝天,海水与岩石瞬间结合。明亮间更凸显了阴暗的凄凉,活生生的蚂蚁也让那即将枯萎的树枝更感孤独。虚幻的景物因细腻的画工变得生动逼真。

时间是记忆,停顿是永恒,留下的痕迹无法具体表现,如达利的这幅画,记忆其实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你我的经历也许相同,但留在我们记忆里的片段却可能不一样。记忆有选择性,它可以被遗忘,也可以被珍惜。时间与记忆是重叠的,因为有时间的流失,才有记忆的存在。动物有记忆,那已枯黄的植物也有属于它们的记忆吗?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经过,从何开始又会在哪一刻停止吗?

这些是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会了解的。宇宙大爆炸发生于150亿年前,而人类只出现于3500年前。人的寿命太短,时间太少,唯一可能留下的可能也只有记忆。

(看到了时间的忽悠。捕捉到了画作的局部细节,描绘勾勒的能力其实不差,但行文显得仓促,文句顿塞胶着,似乎有点作茧自缚,仅能在时间和记忆里依靠问句兜转。--修饰文句,疏通较不通顺之处。)

我看到:慧敏

Happy Birthday
Synchronized swimmers perform for a celebration honoring
the birthday of North Korea's leader Kim Jong-il
at the Changgwang Health Complex in Pyongyang.
Source: time.com

花样游泳

花样游泳,也称“水上芭蕾”或“水上舞蹈”,是女子游泳项目之一,包含了体操和芭蕾等各种技巧,具备了舞蹈表演和艺术造型,可以说是一种让观众大饱眼福的运动。娇小又美丽的女子除了身材一流让人垂涎三尺以外,在水里优柔又潇洒的舞姿更让观众蠢蠢欲动。

淋漓尽致的婀娜多姿背后,隐藏了非笔墨所能形容的血汗,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具备基本的形体力量和舞蹈技巧,表演者也必须在水中做出许多托举、旋转、弯曲的动作。令人惊叹的是,每一个动作和每一组舞蹈,表演者都不能借助泳池底部的地面。换句话说,花样游泳是在水上和水中的表演。这就意味着许多动作(如倒立),是在控制呼吸的情况下,在水中一气呵成的。

可想而知,要脱颖而出,不是小孩子玩耍一般看谁憋气最久,而得凭自己摆出的花样到底有多俐落和漂亮。作为比赛项目,裁判员根据动作的高难度、正确性和舞蹈组合的合理性等标准,以及艺术渲染力来评定得分。不过,最耐人寻味的,想必是表演者如何能在水里持续下沉,并且统一大家的动作。

令人遗憾的是,水里的花样只能从屏幕上才看到,坐在观众席的人就像看着荷花一样,只能看得到水面上的花样,而隐约猜测水面下的花样。

其实花样游泳除了个人才能,更讲究团体精神。根据赛制,双人项目要在2分30秒内完成,集体项目要在2分50秒里完成。有着时间的限制和一起迈向的共同目标,花样游泳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团体精神。

(看到了花样游泳的政治花样。图文互搭的幽默大有深意创意,但调侃嘲弄的花样不够到位,因此整体显得有点失调失焦。行文像是从英语转译,似乎也常有阻塞顿挫的通病。--大致疏通文气。)

我看到:承慧

寂静的空间

这是芳龄公园平时的面貌,空空的,几乎无人问津。作为演说者角落的所在,芳龄公园的冷清颇令人玩味。演说者角落的概念取自伦敦海德公园,旨在提供国人一个抒发己见的空间。但是,自从角落成立以来,到公园散步游玩的人明显比发表演讲的人多,跟千里之外原型的热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究竟是新加坡人不敢说,懒得说,还是没话说?新加坡言论自由的空间素来被国外媒体抨击,凡是批评政府的,都有可能招致诽谤官司,而本地媒体也完全被政府监管。网民纷纷指出,演说者角落有许多限制,甚至还安装了闭路电视,令人却步。他们也抱怨,演说者角落不在市中心,难以吸引大批群众。

相较之下,新加坡人更喜欢在网路上发声。不少请愿书都是在网上发起,除了可以舒服地在自家的空间里表达意见外,也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然而,网路上的讨论究竟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力呢,其实是必须抱持怀疑态度的。

至于大多数的新加坡人,生活基本上都不成问题,似乎也不觉得有必要特别提出什么议题。演说者角落固然有不少限制,但是政府在2008年放宽条例后,到演说者角落发表演说的人不增反减,说明了这不只是条例的束缚。演说者角落成立了十年,至今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相信与新加坡人的冷漠也不无关系。又或者,十几年的刻板教育使我们的脑袋都僵化了。

要使社会更显活跃,更具色彩,就必须要容许更多不一样的声音。演说者角落的成立虽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却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作法。只有更开放的政府,更热诚的民众,才能使这个寂静的空间热络起来。

(看到了自由的假象。理路讲述清晰,引证阐叙平稳,不过这类设论的方式通常只会显得僵硬呆板,文学性的写作毕竟跟议论性的申述不同。大可从『寂静』的意象着手,从冷清的照片里去放大言论的沉默。)

我看到:娴慧

外在美

在这一张海报中你看见了什么?张艺谋的电影?中国式的史诗巨片?或是绯闻暧昧不清的梁朝伟与张曼玉?

关于这张海报,曾在台湾综艺节目听闻了另一种诠释。节目来宾是一位整容医生,说是看到了割双眼皮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医生以专业经验判断,认为这五个演员(陈道明除外)很有可能都动过了割双眼皮的手术,最成功的是张曼玉,最不成功的则是甄子丹。

据说,整容手术的出现最早是为了矫正缺陷。1910年的德国柏林,外科医生马克斯·约瑟夫从鼻腔内切口,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鼻型矫正手术。当然,这些毕竟是网上传闻,真实与否,仍有待考证。不过,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大量伤兵,促使整容技术急速发展或许真有其事。

美国大文豪海明威曾在他的巴黎生活的回忆录《流动的飨宴》中,描述了他在咖啡馆经常碰到的那些带着假眼球,脸部经过了整容的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我仔细打量他们,想看出他们如何克服失去四肢所造成的不便,看人造眼球的品质和颜面恢复得如何。他们几近复原的脸上总是熠熠闪光,有点像刚辟好的滑雪道的反光。我们对这些老主顾的敬重,胜过对那些大文豪或者教授们的敬重……”

而今,整容手术却不再被赋予高尚的使命,反而成了现代人追求外在美的捷径。文明的社会是否造就了文明的人类?

(看到了内在的不美。从电影海报开辟皮肤表里的课题,切入的角度其实大可发挥,不过行文阐述几乎没有太多主见,说理文章虽然不妨引入借来的常识,但得再补充更多自己的想法。)

我看到:意晴


停停走走

人生停停走走,身边的风景变幻无常,但是不管你走到哪里,几乎每一个街口都会看到它的影子。它就是城市里不可缺少的红绿灯。

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別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穿红装的女人表示我已经结婚,而穿绿装的女人则是未婚者。這意味着穿红色服裝的女性已是名花有主,此路不通。另外如果看到女性穿着绿色服裝,爱慕者则可大胆前进追求。于是人們受到启发,利用这个道理发明了维持秩序的红绿灯。

红绿灯的科学调度,使城市道路不再拥挤,人流车驰各行其道,往来有序。红绿灯给世界带来了秩序,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走。人生不就好比红绿灯吗?一下绿,一下红。有时候遇到低潮时,必须停下来想想未来的路,有时候却能够一帆风顺的往前走。有了红绿灯的变换,人生的步伐才有快慢的调整,人生的景色才能五彩斑斓。

红灯和绿灯是不能够同时出现的,我们曾无数次地与其默默擦肩,看着红灯来,绿灯走,也曾无数次焦急和坦然地等待红、绿灯的出现。它们虽然不能同时共存却一直为城市带来安全,也正是因为它们这样的交替轮流使我们能够安全的各走其道。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不可能永远保持同一种状态。没有永远平静的海面,没有永远盛开的花朵,也没有永远晴朗的天空。相反的,人生也不会永远阴霾。

人生有起有落,你选择了晨钟,又怎么能拒绝暮鼓?短暂的失意只是生活中的伏笔。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我们都应该勇敢直视、勇敢面对我们的人生!

(看到了很多其他人。)

我看到:贵丽


星空/心空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 sight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星空》是梵高患了精神病以后,在疗养院里完成的作品,画里尽是孤独的颜色。这或许反映了梵高当时的精神状态吧,平静的夜空,月亮与星辰旋转着,闪烁的光芒照耀着这个宁静的小镇。小镇里有一个像教堂的建筑物,左边的墨绿色像是一棵大树,显得格外突兀,一种压迫感让人看了沉重,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一样。可是,这份平静似乎随时会被摧毁,梵高的内心是否就是如此?

歌手Don McLean 在1972年演唱了Vincent,曲调凄美的道出了梵高的人生和痛苦。作画是梵高的精神寄托,但是画画却没让梵高感受到快乐。色彩与想象可以把内心的孤单与无奈宣泄出来,可是梵高的病情却没有因此好转。最后,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梵高还是决定向美丽的星空道别。

像梵高一样,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星空,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梵高一样,把自己内心的星空描绘出来。就算能用彩笔或其他方式表达感觉,心中的失落就会化为乌有吗?一个人来到这里,一个人离开那里,孤独几乎无所不在,如同梵高一样,我们的生命随时也会消失在这个茫茫的夜空中。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看到了梵谷的老生常谈。文字黏着略嫌单调,只在孤单孤独之间团团打转,经典名画的诠释更需入神逼视,否则当中的昏眩迷乱就无从借力激荡。--修饰全文,删除杂乱的意念,让文句至少还保留一点简洁。)

我看到:婉婷

(Graffiti Artist Banksy’s “Balloons Girl” on Israeli West Bank barrier)

气球女孩

在以色列西岸有一道长达681公里的围墙,高耸冷漠地隔离了两个地方。

Banksy 将女孩留在681公里的某一角的那天起,时间也停止了。女孩似乎并不快乐,只能一直握着气球漂浮在这片城墙中。刚开始,经过的路人们都会带着各异的眼神端详。有的高呼“是神迹啊!感谢真主!”,有的呐喊“肯定是另一边的恶魔在计划下一次的人肉炸弹袭击”。刹那间,众多的声音使女孩迷失了,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女孩偶尔会想起自己的创作者Banksy,他是个单纯的人,但却喜欢破坏常规,以街头涂鸦为乐,也仅仅以此为乐。唯独气球女孩始终不快乐,卡在墙的中央不上不下,虽然飘离了地上的垃圾狼藉,可是却永远触碰不了上边的蓝天辽阔。

时间久了,人们也习惯了女孩的存在,他们都不多问,只任由她继续任性地漂浮在城墙上。明知道自己身在这片充满历史纷争的边境中,但女孩一点也不想涉入任何关于战争的批判。因为硝烟只会摧毁两边人民饱满的意志和原本朴素的信念。理性的评判在残酷的权力当前,丝毫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善良的人性早已陷入悲哀和绝望的废墟,只有这一道墙的灰暗依然屹立不倒。

有一天,女孩或许真的能让气球带走,默默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可能是真正的快乐已经降临,也可能是炮火连围墙都不放过。

(看到了涂鸦的黑白不分明。照片的取镜和语境精彩,以此展开的铺叙和臆想水到渠成。文字能更加简练,细节尚可补充,不过整体算是拿捏到该有的情理力度。--修饰全文,突出结尾淡漠无助的感觉。)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11

我看到:昱琪


顽味乐龄

三位老婆婆和一名年轻新娘的组合有些刻意,四人似乎是不认识对方,没有任何结婚的欢乐气氛,只有新娘抿着嘴在笑。四位女士并坐在一起,应该是一场争奇夺艳之战,哪一位佳丽更让你心动呢?望着看着,新娘像是墙的一分子,只为衬托婆婆们的奇美。婚纱纯净高贵变成了背景的斑白,风头尽被色彩夺目气质非凡的婆婆们抢走了。

人生的进行曲响起音符跳跃的当儿,岁月细心无情的在女生柔嫩滑美的肌肤上创作,尽情挥洒展现其微刻艺术的造诣,曾经的容华已不复存在。年老作为生命的最后阶段,好像就如背后的墙一样单调且淡白,因为生命经历留下复杂的痕迹,步步接近着终点给人无奈的沧桑感。但这画面展现的并非暮年之哀而是乐龄之快。

红衣婆婆是代表人物。她顶着新鲜可爱的红色花环与干燥灰白的头发形成强烈的反差,戴着流行逗趣的黑色圆形镜框几乎看不到眼睛,大一号的艳红外套彩虹高袜配上简单轻便的运动鞋,把新娘当成椅垫翘起二郎腿,指间夹着比自己手指更大更粗的雪茄,酷酷的带有丝丝潮味和顽味。

快乐,惬意,潇洒的年老生活,摆脱养儿育女与忙碌工作的负担,乐龄的日子里有更多的自由和轻松。而刚步入婚姻的新娘将扛起为人妻母的责任,她的人生犹如礼服的素白,平凡拘谨。尽管满脸皱纹身材走样体力衰退,婆婆的随意自在却让岁月的重量蒸发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乐龄的开朗幽默。

(看到了青春的永不腐朽。照片的选择醒目突出,构思的聚焦略有创意,逗弄玩味也算是服服贴贴。不过,文字仍不够简练流畅,行文想象大可更加乖张离奇,古巴的地域意涵也可并行发展。)

我看到:志彬

三·六·七

数字如同文字,从古至今还在让人着迷,但它的历史渊源和用处早在仓颉造字以前就已开始。37,000年前,石器时期的原始人就会利用它,在山洞内计时,或计算砍了几根木材,猎了几头牛羊虎豹。可是数字到了现代,用途已有了巨大的变化。

自然数、整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虚数、规矩数、无限小数……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和恨之入骨的术语,不过就在讲0123456789,还有它们周围一大堆复杂奇怪的符号。数字除了用于数学与科学,人们也爱把他们串起来,然后重组再重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游戏。

题目的3个数字,很多新加坡人应该很熟悉。星期3,星期6,星期7。

对了,是万字票,人们普遍说的4D。

香港人有6合彩,台湾人有大乐透,中国人有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华人的文化离不开饮食,更离不开数字。连欧美人都爱玩Mark Six(6),看来喜欢数字(抑或喜欢数字背后的金钱?)的人不分种族国籍宗教!

星期3,星期6和星期7的任何一天对无数的新加坡人都代表着23个希望,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了未来。多少人一个星期期盼的就是这3天,然后在6点30分准时守在手机/电视/电脑旁,等待幸运之神的眷顾,梦想的成真,暴发户日子的到来。小时候,每每伸手向父母要钱想满足一点虚荣心时,总会听他们满怀希望地说:等中了马票再给你。那8个字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听了不下888遍。长大后,虽然不再向他们拿钱,还是会听到他们说:我中头奖后,我就_ _ _,然后就是一连串梦想的诉说,每一次都不一样,像什么不工作啦,去欧洲旅游啦,买公寓洋房啦。

没中奖没关系,他们总相信等久就有,就像照片里缺席的9,下次必然会降临。人因梦想才活着,而梦想就是周而复始地破灭再建构,似乎这样才能体现生活的真实。

对了,等一下给妈妈看这篇文章的话,她一定会在我的题目后加上一个0,然后直奔投注站买3—6—7—0。(要买哦,是真字。)

(看到了号码人生。针对数字的阐述颇有俗世生活的细微观察,可是童稚语气的惯病仍然无法戒除,趣味其实可以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图文的结合似有嫌隙,图片还有一些细节的线索,不妨适当纳入。)

我看到:丹璐

(图片来自短片《The Subway Time》)

这一度空间

静止。移动。琉璃窗外的影像快速往后坠去,身体也不由自主贴住背面。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嗤笑,那些没有抓牢把手而被高跟鞋扭到的狼狈淑女们。平台上的绿色站牌,彷如穿梭于异次空间的精灵,此时正清晰地连成一线。时间与空间纵横交错,想细看,却已无从辨认。一切瞬间没入黑暗,度入未知领域。只剩印在黑暗中依然明显的左脸颊暗疮,倏地明白满车厢除痘广告的意义所在。瞬息万变的是外面,而内部,一如平常。

快速移动的铁盒子里,逐渐形成一个禁闭的狭小空间,揣着以不同目的地而暂时蜷缩在一起的陌生人群。这种组合熟悉而乖张,似乎是不情愿却又不得不互相容忍而依赖。温情在寂寞里蔓延开来,细细窥探众生百态。

车厢里静谧,但绝对未到足以窒息的境界。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事,或专注于别人所专注的事,界限模糊,于是旁观者和当事者化为一体。斜对面的两个花季少女正忘我地讨论游戏的过关窍门,脸上满溢着因兴奋而引起的潮红,却忽略了短裙底下的春光乍现。靠近门口相对而立的一男一女,正黏腻地贴胸讲着不堪入耳的情话,不管旁人胃里正翻腾的早餐,不顾少儿不宜。那个着装怪异的老伯,顶着众人惊愕的神色,毅然决绝地在额头绑上白色布条,不知是为了宣扬武术道精神还是因为头风病发作,或只是纯粹彰显个性。特别座椅上,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正堂而皇之地翘腿而坐闭目而息,拒绝一切可能逼迫他让座的机会。

不过,这只是目力所及范围之内的表相。故事的真相可能如下。

花季少女想让别人欣赏昨天刚买的红色压邪底裤。黏腻的情侣党是昨夜私奔的表兄妹。怪异的老头其实是退隐江湖的高手,绑白布条只是为了练缩阳大法。壮硕的男子在一个小时前曾给一个浓妆也盖不住满脸皱纹的auntie让座,结果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臭骂:“恁母今年才三十!。”

于是思想抑制不住地飞扬起来,终掩饰不了嘴角的窃笑和眼角的顾盼,冷不丁被对面的一束精光捕个正着,只能蹙眉垂下眼帘假寐。温度迅速爬上面梢,滚烫。

“This train service terminates at this station, all passengers please alight.”

人群蜂拥而出。恍惚中好像什么都结束了又好像都没发生过。或是另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正要开始,又犹未可知呢。

(看到了日常的异常以及vice versa。每天的重复即是最沉重的苦闷,从截图的背地里发挥联想,即是真实际遇的出神填充,也是面对生活的自得其乐。想象必须无法无天,文字才能无疆无界,生活才可以有滋有味。)

我看到:逸玲

(By David LaChapelle)

文明的黃金券

巧克力應該是文明最好的產物。

就好像樹是厠紙的前身,巧克力的前身是一顆顆看似微不足道的可可豆。話説墨西哥與中南美洲一帶是可可樹的家鄉,而早在瑪雅文明的時期,大概兩千多年前,瑪雅人不只是熱衷於天文氣象,他們同時也非常融情于種植可可樹。可可豆在瑪雅人的巧手與睿智下,成爲了甘苦香醇的巧克力酒精。

此飲品不只是瑪雅人每天必喝的,它的馥郁也讓瑪雅人覺得這般美好的滋味不應該私藏,於是在祭祀活動中也恭敬地奉上給神明。可可豆的身份也因此變得尊貴,到後來可可豆甚至成了貨幣。對於巧克力的迷戀,原來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不斷被傳承下來的。

現在巧克力製成品有千百种,外形口感尺寸儘管有著南轅北撤的差異,無可否認的是冰冷的巧克力在溫潤的口腔裏徐徐化開時,心也會驟然猛踩油門。這不是誇張,而是歷經科學研究所發佈的成果。巧克力確實能夠減低疲乏,食用后也可帶來熱戀擁吻的愉悅。

當然,偏激地食用巧克力並不是解決失戀失業或失學的最好方法。一不小心,很容易成爲圖片中貌似貴妃娘娘的兩位女士。但是猜想她們應該喜歡巧克力多于荔枝吧。

對於巧克力的讚頌何其多,那麽女孩怎麽一臉哭相。既然我提出疑問,自然有解答。但是關於答案的準確性卻無法擔保。

李清照晚起倦梳頭,女孩妝容整潔,應該不是喪夫(或親友狗貓)之人。從殘留在嘴邊的巧克力來看,應該是在吞下9999口巧克力后,產生了巧克力恐懼症(1) 。

另一種可能性,她想學查理找到黃金券,到旺卡先生的工廠一日游,帶回足夠吃上十年八年的巧克力。不過五份黃金券早就落在別人手中,而且女孩嚥下的巧克力應該是一輩子的配額了。

對於女孩而言,巧克力或許不是文明最好的產物了。
------------------------
(1)英文為Xocolatophobia。關於這則的真實性有待查証。

(看到了食物的爱恨纠结。假借文明的名目以及巧克力的制成,其实讲说了一段属于女人的内心戏。沉着的文字驾驭不失灵活,说理漫谈融透自嘲他比,读来横生趣味和舒意。也许为了契合本次主题,似乎少了一点歧出迷失的狂喜。)

我看到:丽宏


芭比

“姐姐,等等我。”

小男孩咻地一下站了起来,瘦小的脚趾吃力抓住凹凸不平的地面。黝黑的脸蛋上,一双大眼睛骨碌碌地忙着打量眼前的废墟,试图找出最快追上姐姐的路线。他的手里紧紧攥着刚从残垣断瓦中淘出的一颗形状奇特的石子,石子还热乎乎的,冒着午后阳光炙烤过的土气。

不远处,姐姐正把世上独一无二的一个芭比娃娃举过头顶,毛线草裙被五五拨开,为她遮去些许刺眼的阳光。姐姐眉头微蹙,像是努力尝试从轰隆隆的推土机声中,分辨出属于妈妈的呼唤。随后姐姐一张一合的嘴唇,到底是在喊些什么?

他们这些天就住在一排排临时搭建的棚户里,都快要住惯了。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捡破烂到处兜卖,他们也就跟着一起颠沛流离,没住过宽敞的大房子,没摸过高级的儿童玩具,甚至没享受过安定的日子。倒也没差,眼下这个身首异处的芭比娃娃,大概就是永远的家。

芭比的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也许捡来的时候就不见了。女孩却一点也不嫌弃,灵机一动,从十坪的家里,那张爬满油渍的灶台边偷来一把小勺。洗了又洗,擦了又擦,终于有点锃亮的意思,再从自己的辫子上取下平日最喜欢戴的两只发夹,一红一黄,夹在勺子恰好的位置。一切就绪,抓起芭比在眼前摇晃,咦,怎么是倒立的?旋转一百八十度,勺子的凸面里,女孩终于看到,自己变成了公主,堂堂正正的,好开心。如获至宝似的把勺子芭比举上头顶,女孩全然不顾废墟里尖利的砖瓦,蹦蹦跳跳地向妈妈奔去。身后的弟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想要探一探这勺子芭比的究竟。

几万里以外的北京、上海或广州,或许也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她一边小口嘬啖祛好皮的新疆水晶葡萄,一边在家里的真皮沙发上,摆弄着爸爸外地出差时买给她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迪士尼限量版芭比。

(看到了战争与和平。照片动人心魄,文字丝丝入扣,在废墟里生成一则照世的故事,芭比只有残骸却仿佛遗世独立。结尾略显对照控诉的刻意,其实大可在照片里停格,对比自会油然而生。--略修文词。)

我看到:惠芬


神殿•神谕

位于莎阿南的蓝色回教堂在夜晚显得格外迷人,但似乎有一种到了迪斯尼乐园般的错觉。四根耸起的高塔像是皇宫的守护塔,又像是标志城堡所在的灯塔,城门被树林遮蔽。其实,这戒备严森的回教堂里,谁也不住,神灵并不需要陪伴。

平时到访这里的外国人,以摄影爱好者居多。白天,他们在富丽堂皇的景观中寻找回教堂的过去,神采飞扬;夜里,在一片静谧中,微起涟波的湖面上隐隐透露回教堂的内心,孤寂落寞。

本地回教徒眼里,这里是天堂,是阿拉显灵的地方。有什么疑难杂症抑郁心结,到这里就对了,阿拉将会发挥其无穷法力,赏赐虔诚的信徒。小孩子们到这里聆听穆斯林老者诉说故事,所有的神奇都是曾经发生的真人真事,比到学校上课还有趣。贫穷的人喜欢到这里,因为宗教不与钱打交道;有钱人也喜欢来这里,这里出售心灵的慰藉,可以弥补天天都会种下的罪孽。

说是欣赏回教堂,本地华人其实比较偏向于倾听回教堂。蓝色回教堂的屋顶是由蓝铝制成的,上面装了四个喇叭朝向八面,阿訇每天都会召唤信徒前来祈祷,一天五次,风雨不改。最早的那次比公鸡起身还要早一点点,传入耳中的召唤如神音穿脑,能够进入凡人的梦里左右情节。偶尔偶尔,这晨拜实在太早了,还能听见负责唱经的老阿訇不小心把麦克风掉在地上,再睡眼惺忪地弯下腰拾起来,若无其事地继续沙哑领唱。

旅游名胜景点往往与文化背景结合。建筑物之所以耸立,可能是因为一个传说、一份荣誉、一次纪念。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蓝色回教堂,存在原因更为简单,只是因为,神的一句话。

(看到了宗教的俗趣。视角灵活出入地物的里外边中,明信片的取景本来单调,补充了日常细心观察的活戏,文字就能虔诚若有神明。如要挑剔,整体较像地志式的说长,少了主题性的道短,照片也可有可无。)

我看到:熒熒

自由女神的污點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美國是自由的。

我是讀到「美國的文化」時,才得悉美國是如何建國的。渴望得到自由的心爭相湧到這片土地,然後建立自己的國度。從此以後,這裡居住了許多民族,許多國藉的人,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這天的美國,是值得自豪的。自由女神像豎立的一刻,象徵自由植根這块土地。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很多人失聲痛哭。

兩幢高聳入天的人造物,因著另外兩架會飛的龐然大物的正面撞擊,不堪倒塌。數百人揮動手巾、呼叫求救的畫面深深地印在每部電視螢幕上,更遑論現場親歷其境的瞳孔。去世的人很不幸,因他們捲入了恐怖襲擊的演出,他們的家人也很不幸,因他們平白無故承受親人逝去的惡耗。

有人大叫「救我」從高處墜下的畫面,令不少觀眾眼淚直流,不過我卻不期然想起了阿富汗的人民。美國以有殺傷力武器為由攻打伊拉克,他們「自由」地踐踏他人地方,高舉和平旗幟,肆意破壞,但又找不出武器,找不到胡申。他們殺害多少黎民百姓,來換取報復、選票、石油利益、軍備出售……已到黃泉的百姓的實際數目永遠是個謎,甚至他們不能出現於電視前,訴說他們有多苦。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一日,我站在「九一一」的事發現場。

紀念碑刻著消防員的笑臉,地上的朵朵鮮花,背後轟轟挖土機聲,彷彿都在為十年前的死傷者哀泣、悲慟。不知這些悲傷是否含有反思?還是自由女神的黑暗面,大家當作不見?

(看到了美国的虚伪。从家国的诞生到文明的崩解,个人的视角融杂历史时事,感性兼理性的旁述还算到位,但却多了昭然若揭的谴责和过度简单的引述。文字可以用来指控,但有时发出感叹会更有力道。)

我看到:月丽


虔诚似金


原本色彩斑斓的大宝森节,在黑白色调中静了下来。静谧中凝视信徒的背脊,斋戒、净心,挥去心中杂念,只存有对神明的感激和敬奉之心。颈上深色珠子项链,是你打着赤膊的上身唯一的重量。银色小钩泛着冷光,那样的森然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认识一个人首先会看脸,虔诚等于你愿意承受的痛楚。这或许是你第一次选择为神背负的铃铛,钩子们张牙舞爪地抓着你健硕的背,像生命有时一样的仓促。

旁观者应该是无不好奇却欲问又止,你的背影透着光,仿佛拒绝了任何质疑。那一双为你穿钩的手,拎起最后一枚铃铛,刺破右肩一块小肌肤。也许此刻你心底正在暗地惨叫,也许连血都没有,幼细的钩子就顺着皮,滑进肉,然后呆在那里,直到游行结束,心愿全部还偿为止。

然后,那手娴熟地抽离。也许你原本紧绷的唇现在松了一口气。也许你心里曾默默地在数,第一个、第二、第三……到最后一个钩子,你内心都是无尽的翻腾。

教徒相信只要经过斋戒和静心,就会有神力庇佑,无论多少穿戳割拉都能心静如水。色彩斑斓的大宝森节,在这一天的黑白中悄然无声,我们凝视纠纠结结的小钩,在末端的地方镶着兹沙兹沙的声响。

神阿,你听见了吗?

(看到了救赎必须面对的痛楚。文字刺穿照片的肉身,揭开了一个等待神验的灵魂。虽然描述已经巨细靡遗,但写作的意念仍有些许芜杂,以致未能展现更为圆熟简练的形态。--略修文词。)

我看到:智丽


救世的武士

大地就在脚下,这架冰冷的机器人手持正义之剑,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我眼前。它叫作钢弹,也有人喜欢叫它高达。钢弹凸显了机器人作为武器的强烈攻击性,而高达则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崇拜信念。

倘若你想拥有钢弹,就必须与之订立契约,而契约内容只有一项——信念。你的信念必须由你造福世界的欲望堆砌而成,成为钢弹无坚不摧的遁甲,力量将随着你的坚持而越来越大。反之,你动摇了方向,力量也将随之收回。这是因为武士道精神贯穿了钢弹的生存依据,信义廉耻是钢弹生存的基本检查机制。

钢弹是万能的,它永远能在以一敌百的情况下轻松胜出。钢弹的背后永远夹带曙光,就像隧道尽头的乍亮。只要看见它,一切黑暗就会过去。钢弹的出现将为众生带来希望,它永远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它排解一切纷扰,平反所有争夺,地球被它踩在脚下,因为人类必须依靠它的救赎得到未来。

钢弹的形象之所以出现,因为人们喜欢想象自己拥有钢弹,进入钢弹的世界,手持无穷欲望铸成的宝剑,挑战浩瀚宇宙。钢弹出现在一个欠缺资源的地方,恶劣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先天不足的条件,使到世界恐慌连连。于是人们开始学会通过幻想消解自身的不安,开始塑造钢弹的原型,给予钢弹无穷无尽的欲念,藉由钢弹带领自己逃离真实。

这些想象虽然虚无缥缈,却给相信的人带来了莫名的踏实,究竟哪个世界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看到了日漫的似假还真。文字还算生动,但基调过于激动,几乎就是一个信徒,没能进一步发挥该有的自审和他视。大可轮叙救世主或者机器人的各类圆型,整体就可多有样变和趣味。)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我看到:伊伶

性本矛盾

瓶口大,從上到下,弧度由寬至窄。

瓶口小,弧線往外擴散,延伸到底。

本質相同,外表上卻是完全互唱反調。一個贊成,另一個就反對。一個善良,另一個就邪惡。一個快樂,另一個就悲傷。一個狂熱于重金屬搖滾,另一個就鍾情于優雅古典樂。一個事實求是,另一個就感情用事。一個喜歡男人,另一個就喜歡女人。一個是天,一個是地。一個是火,一個是水。一個是東,另一個是西,是南,是北,就是不能是東。構成兩個花瓶的線條可以相近,可絕不是一模一樣。宛如一個人的兩面,總是矛盾對立,卻不得不相生相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兩個得共存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誰都想占一個較大的位置,誰都占不到較大的位置。誰都想把對方擠下去,可是誰都不可能被擠下去,本是同根生,只能一起苟延殘喘或者同歸於盡。

花瓶的搏鬥天天都會出現,從最雞毛蒜皮到最慎重嚴謹的抉擇。早餐煩到底該喝美味但易胖的奶茶還是健康卻無味的燕麥?晚上男友求婚,求之不得想答應,可是又愁男友經濟尚未穩定,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買得起房子?就喝燕麥奶茶吧,小倆口先努力奮鬥再結婚,不過未來卻是誰也說不定。

搏擊的是自己的拳頭,吵罵的是自己的聲音。方式五花八門,原因千篇一律。孟子和荀子也無需再作爭辯。

(看到了思想史的喧闹和人生的二元对立。从图片引申出精彩的现实喻意,文字作出了契合想象的撰述,像是能够窥看俗世的一颗米粒。不妨也援引并扭曲一些圣人的原意原句,或许会更为有趣。)

我看到:姝敏

一个人的房间

琳琅满目的事物瞬间跳入眼框。虽然藏在黑白色调的照片中,依然能让人晕头转向。一眼望去,绝不可能遗漏海报上那个搔首弄姿的女人。运动员与漫画人物的海报尺寸虽比性感女人小得多,却占据了墙上大部分位置。漫画、运动、女人,果然都是男孩对于青春生命的典型填充。

青春其实很简单,几顶鸭舌帽就足以让人朝气蓬勃。抬头数着帽子,视线飘向上头,看见了天花板上的星星,来自那面国旗。真难得,青春期的男孩不都是愤世嫉俗吗?

大大小小的标语张贴在壁上,要从中凑齐26个英文字母并不难。茶几后面的海报只露出上半部分,上面隐约拼凑出“America’s Most Wanted”。贴在caution字眼上的那6个人看起来并非善类,是通缉犯吧?慢着,你看到了吗?书桌上壁橱里隐藏着的那张脸——“如果你知道我在哪里,请你告诉我”。

英雄永远是人类幻想的主题,男孩是不是也想着有朝一日惩奸除恶,至少能在大街上认出某一个被通缉的疑犯,跃身成为他人眼中的英雄?房间拥挤得有点落空,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咧开大嘴对着镜头肆无忌惮地绽放狂傲笑容的男孩,躺在唯一能够空出位置的大床上。

视线再度来回扫视,企图找到多一点关于主人的气息,书桌角落里搁着一个黑乎乎不起眼的军人像,旁边放着一顶洁白无瑕的海军帽子。

这是Ashley Gilbertson拍摄的一张照片,属于Bedrooms of the Fallen的系列:“每一间卧室都曾经属于一个男孩或女孩,他们房间里的摆设一如从前,他们却已经死于千里之外的战场……再也无法返回。”

房子的主人在2007年7月21日于伊拉克殉难了,青春瞬间变成黑白,房门后边还挂着穿过的衣服,仿佛鬼魂随时还会回来。

(看到了战争的无色无彩。文字和照片相得益彰,以幽曲的方式控诉生命的无常和如常,铺叙还能更加灵动,但整体的经营显见用心。--修饰结尾,结合照片说明作出更有震撼的收结。)

我看到:幼贞


谁的第36个故事

这城市,睡了。你,还醒着,在想着什么,在这无眠的夜。

再尝不到焦糖玛奇朵的甜腻滋味,浓浓奶香肆虐,随着夜的调配稀释独留咖啡的苦涩。橘黄灯光陪着,照亮周围却潜不入心扉。眼前桌椅成双成对显得刺眼,对座的空位你说已习惯但仍忍不住伤悲。荏弱的背与冰寒的墙大眼瞪着小眼。想学习独自面对,你拒绝椅背温暖的慰藉。

“给我,我想要的生活”。回荡在空气中的旋律已分不清是雷光夏的歌词还是你内心极欲隐藏不断忽视却驻扎已久的渴望。窗户半开,你大可毅然逃离。窗外世界等待你的莅临,微湿空气静谧地颤动。屋外倒影,你却用黑色枝条捆绑自己。

他们说,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写的。那男人对你说了35个故事,你知道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虚构的。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故事是属于你的。城市不可能变得空荡,往往是人心有所空缺。

出走吧!你说。是时候撰写属于你的第36个故事。象征阳光活泼的黄色战袍,是你简单的T恤。及膝的黑色七分裤露出你预备变得强壮的小腿肌理。即使红色的短靴踩不出斑斓的脚印,黑色的污渍终将取代原本的光鲜亮丽。不带任何行囊,不写任何书信,肆意呼唤着潜藏的率性。

地平线上,日月再一次进行交替。城市醒了,你走了。城市中的人们,还睡着。

(看到了出走的姿态。停留是为了离开,文字钻入了照片的微明和幽暗,徐徐缓缓述说一个还未成形的故事。细节的韵味比起电影的俗味来得精彩,可是抒情过度投入,忘了主题该有的距离。)

我看到:陶陶

大头

这幅画很丑,可是却很伟大。

那颗又大又圆的头,霸占了整幅画2/3的空间,而且是在流泪的。眼睛瞪得大大,那么大的眼睛竟然还能哭?大头左右不匀称,数一数三角形的数量就知道了,离奇的是额头上的景观,太阳公公在云里笑呢!那云朵似乎是遮掩窃笑的道具,不知道是眼睛在哭,还是云在哭了。还有,双颊那四片蓝色,像不像一双捧着脸颊的手,在说“oh my god”或是“어떻게”。

大头真的很大。但是就算知道圆周长= 2πr,你也计算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半径或直径多大还是未知数。由于什么都未知,我们也只好观察一下散布在大头周围的不明物体。11个褐色圆柱体就像是包裹着太阳的大火,但是你注意到了第12根吗?它长得跟其他的不一样,比较高、比较长,而且拥有三片绿叶。

谜底似乎渐渐揭开了,与众不同的第12根圆柱是树啊!如此一来,其他的应该就是被砍伐了的树了,原来大头就是我们伟大的地球啊!地球是因为树木被滥伐而伤心难过,如果没有了绿木绿叶,二氧化碳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多,温室效应也会相应剧烈。

为了那两只可爱的鸟儿,为了画出大头的那一位小学生,当然也为了我们,地球像是在发出一声微弱的呼唤,希望我们能好好爱护大自然。

(看到了地球的呼救。文字颇能伏贴单纯的画境,解谜式的借图臆想也算清新,但语气必须掌控得更加得宜,必须是像小孩子而非是小孩子。--修饰文词,让行文更加流畅。)

我看到:伟利

听不见鸣笛声的火车站

新加坡虽然不如中国与印度这些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这两百余年的记载历史中,我们也建造了不少有口皆碑的宏伟建筑。城市规划发展与保留文化遗产,这两大社会名目,一直以来都为这些历史建筑的命运进行辩驳,可是历经了时间的洗礼,任何争执都没法动摇这些一砖一瓦为世人默默服务的伟大使命。

丹戎巴葛火车站就是其中一栋越过历史的建筑物。建于一九三二年,火车总站是往返星洲与马来亚半岛最南端的终点。原址曾经是片沼泽,后由英殖民政府填土后成为当时市区的一部分。火车站由芬兰设计师伯特必次一手操刀,设计灵感来自芬兰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因此建筑特色拥有浓厚的北欧风味。建筑外观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尊大理石雕像。虽似古典希腊天神,但雕像却分别代表着当时马来亚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了农业、商业、交通以及工业。另外,站内大厅还砌着几幅大型彩色壁画,似乎为整体设计增添多了一点欧陆风情。不过,壁画的主题却是南洋一带蕉风椰影的景致。

如今,火车站已年迈八十载,也不知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与兴衰落败。火车站正视了新加坡在二十世纪初殖民管制下的崛起,也见证了日据时期的沦陷以及光复,更亲生参与了新马的合并与分家。曾经被视为两国政治纠纷之间的棋子,今天似乎得卸下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束缚,迎向一个未知的明天。

今年七月,丹戎巴葛火车站正式停止服务,它也将为新加坡的铁路历史画上完美的休止符。它的未来会像前高等法院般被赋予另一种历史文化使命,还是像圣占姆士发电厂般变成名存实亡的历史躯壳,这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了历史的流程。意念和意见清晰,行文却是一板一眼,句式也稍欠变化,较像是课本的记述和介绍,而缺少了比较有血有肉的面目。文字只看到火车站,而不是照片里的火车站,错过了那些泛黄的细节。)

我看到:芷沁

312星体

天文学家在观测了311个形状不规则的星体后,终于发现了如此突兀的它——如同一个巨型的西洋棋盘,黑白相间的方格子里耸立着一幢幢的大楼,形成了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当然,它的奇特与怪异并不全然是天生的。除了方平的土地属于上帝的创意,其余的建设都是近几年来所规划建立的。没有一丁点生物和植物的迹象,它似乎只适合钢骨水泥的生长。

和地球不一样,这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夜晚。312星体所处的星系可能也有一颗像太阳一样会发光发热的恒星,只是它刚好距离这颗恒星太远,大自然的温暖对它而言总是陌生的。光的缺乏或许让它黯淡了一些,但从这个视角望去,地平线上从粉嫩淡白的红渐进到樱桃熟透时几近紫色的红,强烈的层次感所营造的视觉效果,并不输给我们湛蓝的天空。

那一颗颗大小不一的圆点,是不需要透过天文望远镜就能用肉眼直视的星体,行星闪耀的光环都清晰可见。几颗不知名的小星球甚至浮沉于大厦之间,让人几乎可以从某座大楼某个单位的某个窗户俯视这另类的景观。至于那种悬浮在空中,随着天气变化成各种不同形状,被我们唤作云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晴朗的星空,每一颗星星都不必担心自己会被云朵挡着。

那顷刻间划过的流星,在312这里,只要一抬头就能许下无数的愿。

(看到了心底愿望的形状。想象力丰富饱满,对于画作的点线和色块构造,也作了颇为壮观细密的揣想。寓言科幻式的写法欠缺写实的补充,大可纯粹当成一副画作,再以一个观画者的角度进行遥想。)

我看到:燕凤

嗜血的

嗜血的嘴唇,成为电视文化的一种宣传工具,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可以有这样的功能。

如玫瑰一般深红色的嘴唇,反光面是被她侵犯过的人留下的痕迹。舌头的舔弄,是欲望满足后的反射动作。微微露出的犬牙,比任何人类的都来得尖锐,那是她的基因给她赖以生存的武器。唇边残留的血滴是饥饿的留印。她的嘴唇象征欲望的血腥,作为海报的聚焦,已经达到了勾引目光的目的。

她拥有超越人类的诱惑,尤其是一双嗜血微翘的嘴唇,看着就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住。物化成为影剧的题材,她的诡异只为了吸引视线的焦点,变成一张顺因潮流的海报。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将她的身体定义为觊觎垂涎的形象。舌头对嘴唇的撩动,足以摄住只看重外表的人类。受益的人类开心地笑着,日复一日,将她和她的同类搬上了舞台。

然后,我看到,嗜血的好像已经不是她了。我很好奇,若有一天,她知道自己被物化成人类赚钱的手段时,会不会把可恶的人类当作饭后甜点,把从颈项动脉抽吸出来的鲜血,一口一口地吞进肚子里呢?

(看到了流行文化的罪恶。构思略有新意,从吸血鬼海报阐述吸血鬼其实另有所指,可惜文字仍然不够圆熟,文句描述的繁复略有不足,无法呈现一幅更加诡谲的面目。--修饰文词,让描述多点变化。)

我看到:慧涵

Vincent van Gogh, Night Café, 1888

梵高的心

这个空间虽取名为咖啡馆,性质却更像酒吧,因为专门收留城市里的夜猫子。夜幕低垂之时,他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一直逗留到天亮才离开。咖啡馆是他们每夜的栖身之所。

台球桌摆放在中间,周围绕着空隙,仿佛已站不住脚,眼看就要跌入黑洞之中,被自己的影子吞噬。橱柜上的瓶子与花瓶见状,纷纷依偎在一起,试图在彼此的身上得到仅有的一点安全感。

站立着的不只是瓶子,咖啡馆的老板也是,在台球桌旁盯着刚闯进来的不速之客,样子像是一个落魄的画家,匆忙选择了咖啡馆不起眼的小角落,架起了画架,却感觉到老板仍然是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自己。

画家试着回避老板的眼神,把目光转移到周遭的环境。

破碎的光线一环接一环地缠绕着吊灯,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不免让人精神错乱,分不清黑夜与白昼。在咖啡馆里,时间还是一分一秒地走动着,但酒客们早已失去意识,对于身边的一切并没有多加留意。

桌上的酒杯与酒瓶被搁置在一旁,没人清理,想必它们将会和酒客一样混混沌沌直到天亮。一些人进来,一些人离开,这个世界永远有一些座位是空着的,当中氤氲了一股不言而喻的凄凉。

空气里异常安静,没有喧哗吵闹,酒客只是消极地浸泡在咖啡馆的萧瑟中。因为彼此之间隔着沉默,所以不管画家怎么窥探,也看不清他们的脸庞,只能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粗糙的画色也捕捉到了镜子里杂乱的视线。很多时候,镜子反映的是内在,不是现实,零碎不堪的其实是梵高的心。

(看到了梵高看到的。从画作里截取作画的经过,构思确有巧妙,从中也铺染了逼真的身境。不过文字的底蕴似乎还稍欠深度,梵高内在的显影未能作出更迷乱的呈现。--修饰词句,让叙述较流畅。)

我看到:薇莉


走入歷史的圍牆

圍牆彷彿經歷了一段很漫長的歲月,壁畫已黯然失色,油漆也脫落了不少。牆上長出了的青苔,還有些翠綠的草,但仍掩蓋不了枯枝的存在。青苔、雜草、枯葉,唧唧咋咋地不停訴說,很久很久以前,圍牆也是那麼期待地想告訴人們它的故事。日復一日,漸漸地,科技推陳出新,人們不再相信老去的回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並沒有人願意停下附耳聆聽縫隙之間的細語。

後來,圍牆退守到後面,安靜地堅守自己的崗位,聽著青苔雜草們不斷地吹牛,偶爾不禁莞爾一笑。堅守了百餘年的歲月,看盡了歲月百態,人去樓空,圍牆何嘗不覺得累呢?

圍牆見證和參與了家國獨立的歷史發展。最風光的時候,這裡就住著多達2000個形形色色的人,不分男女。每個深夜,他們都會對著牆低吟,無人聽得懂的故事,再多的思念,也只能隨著月色攀牆而去,染指夜的目光。那是一個世界分成兩半的年代,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逃離,裡面的人想面對。圍城,是兩個世界最好的橋樑,同時也是這兩個世界最好的鴻溝。

把手放在圍牆上,閉上眼睛,用心聆聽圍牆的点滴,有時悲世憫人,有時聲聲哀號,有時寂靜無聲。夜裡,神手悄悄地靠近了圍牆,一不小心一動,撞破了一大洞。人們的嘩然一聲,層層惋惜,可惜的是築成人牆仍阻止不了神手的滑動,讓圍牆成了發展的祭品。

圍牆的故事支離破碎,不再完整,寄存在人們的回憶中,就像歷史等待被遺忘的這一張照片裡的這一刻。

(照片來自: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0204195465176&set=a.10150203032635176.445284.441322725175&theater)

(看到即将铲平的历史。文字颇具感染力度,细节也有转化解读,但由于欠缺明确的指涉,更加醒目的刻度没能扎入。或者也可借此展开记忆与遗忘的阐述,如此较为契合本次的书写要求。--略修文句。)

我看到:欣颖

裸体

从妈妈的肚子出来时,你能赤裸。在冲凉时,你能赤裸。在行鱼水之欢时,你也能赤裸。但是,在人群面前,你再也不能以赤裸的姿态出现。身体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最能表现真实的自己。可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屈服于难懂的社会标准之下,使到我们也开始疑自己,以为身体必须遮遮掩掩,好像是一个永远存在的污点。

可是,画中的女子却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身体最赤裸的美丽,应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不需感到羞耻。

女子慵懒的侧躺在黑色床单,光线的明暗衬托出肌肤的白皙,床褥轻柔的弧度循着裸体的曲线延绵像是山峦起伏。我们只能够看到她的背面,不过却能想象纯洁的全部。小孩在一边跪扶着一面镜子,同样也是没有穿上任何衣物,翅膀虽然是从臂弯装戴,可是却仿佛真的就快变成天使。

女子自顾自的陶醉在镜中的倒影,似乎是在端详着自己的自由自在,但也像是在暧昧的嘲笑着我们——你们这些可怜的人啊。

(看到了不该看到的。原文铺染了过于随意方便和牵强硬凑的诠释,以16C的艺术构图作出今昔社会风俗的比较,对照的基础大有问题,展开的表述也就毫无头绪。--删除改写全文,勉强逗弄一点趣味。)

我看到:慧妮


假面

黑白水彩四溅,开成单色的花瓣落在他的左脸。那些玲珑花俏的笔线如雄雌花蕊的再生,任意地弯曲蔓延,几乎把额、眼、口、鼻都占为己有了。最夸张的要属那花粉,留下亮晶晶的遍布痕迹,试图要以花朵最美丽的精华,装饰这张平平无奇的脸。

他稍微往下倾斜着下巴,不发一语的神秘。乍看之下略带着一种含蓄之美。但这种美,并不完美,上面的花朵纵然死命绽放,却也不能给他一丁点的生命力。子房少了胚珠,这是花的缺陷,也是他的缺陷。

你我的面孔,表情一定是丰富的。开心的时候,眼珠是放大的,嘴角是上扬的,眼尾的鱼尾纹是清晰可见的。紧张的时候,眼眉是皱紧的,呼吸是急促的,嘴唇是紧绷的。愤怒的时候,眼里是上火的,鼻孔是涨大的,嘴边的肌肉是被狂拉扯着的。

他的表情却是永远的冷静,灵魂之窗仅剩两道窟窿,没了眼珠,就算要流泪,也变得不合情不合理了。他的不完整,让人想起《歌剧魅影》里的Phantom。与生俱来的贵族气息与出众的才华,本应是受人崇拜,可是损毁畸形的面貌却与这个表面美好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所以他选择戴上面具伪装自己。

Phantom还能倚靠一张假面存活下来,但是照片里的他却仍在等待一双眼神,或者其实是要装载我们的目光,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自己。

(看到假面的告白。对于照片的素描还算精准,描绘文字也颇有气度,但延续的说理连结却有缺漏,含糊的比照开展不出较为清晰的深意。--修饰尾段,勉强带入也算典型的『面具』寓意。)

我看到:陈惠


世界末日

“… in a single day and night of misfortune, the island of Atlantis disappeared into the depths of the sea.” – Plato, 360 BC

初升的太阳柔柔的抚摸着沉睡的大西洋,海鸥蓬松了羽毛,轻盈地落在海面上停歇,海风一吹,冷得它们不得不拖长着叫声在水上飞翔。海鸥唤醒海浪轻轻地拍打在沙滩上,早晨的阳光洒下,白沙映照了云朵的影子,形成了大自然最美丽的景象。

不过,这可能只是一个假象。

在这看似平静的大西洋海面下,其实隐藏了一个已经沉睡千年的神秘帝国——亚特兰蒂斯。残破断裂的廊柱,剥脱凋零的雕像,凌乱撒落的器皿,以及不复存在的亚特兰蒂斯人,这一切其实就是一个强大帝国的沦陷和灭亡。

曾经一度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如今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海洋生物的温床?

这个传说中已经消逝的帝国,据称是在海神波塞东十个儿子的统治下,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可是,亚特兰蒂斯的繁华兴盛并不长久,当人们日益变得骄傲、腐化和堕落,一次恐怖的海啸就在一昼夜间,完全击沉了这个原本应该是人间的天堂。

亚特兰蒂斯或许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不过却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借镜。我们会不会也像亚特兰蒂斯人一般,因为贪婪和龌龊而步上同样的结局?全球暖化的现象已经把地球逼向了一个死胡同,亚特兰蒂斯遭遇洪水淹没的命运,是不是我们即将消亡的一种预言?

(看到了过去和未来,开头酝酿的气氛让人期待,但具体的表达却显得凌乱失序,似乎是信以为真的胡诌转述,文句也显露了过多不明的用意。--修饰全文,疏通文气,让古今假真的对照稍微明显。)

我看到:宏明


掌·心

苦海无边,面对波涛汹涌的海浪,我们有时需要伸出援手,有时需要一双援手。夕阳西下,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又一天。黄昏晚霞中的天空仿佛普照佛光,为大海带来生命的希望和寄托,潮来潮去的茫茫大海,不知无情的卷入了多少贪嗔痴。

三个张开的手掌唯有一个是空的,五根手指头似乎也可象征了五蕴皆空的佛理,难道要真正摆脱因果的循环,就必须将自己掏空?五根手指也可导向五方佛,一只手掌两面翻开后就是五毒和五智。所以,当我们伸出求助之手时,不妨先想一想自救的方法,先将这些束缚我们的五毒转化成五智,将烦恼的根源一一化为智慧的根基。

水纹循环的再现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每一个事物都是有条件的转化形成别的事物。无休无尽如云中的水转化成雨落下,水聚在一起形成了大海,经过蒸发的过程再度成为云烟。放在佛教的视角里,就是一种无常和不执的境界。

不执着于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不执着于夕阳落下后的明天,还有明天的明天,也不执着于所看见的情景。图片里的夕阳西下也是旭日东升,好比佛教我们不要执著于身旁的因缘相聚,也不要理会事物的发展如何,采取中道的心境即可摆脱困境。

只要掌握和掌舵你的航行,不要让它流失在这迷惘的大千世界里,这样就能看见真理了。

(看到了手掌里的菩提心。以佛理涵盖图片的如来真意,全文算是有机完整,但是表述仍有零碎之处,更为深刻的意义无从如手掌般敞开。佛语可再转化软化,说理要能不说教才有法力。--略为修饰词句。)

我看到:爱莉


欢笑背后的悲哀

踏入迪斯尼乐园的那一刹那,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在那里,我似乎找回了那份失去已久的童真。可是,每次回看当时拍下的照片,心中却是有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

游乐园里,四处蹦蹦跳跳的卡通人物笑脸迎人,好像迫不及待想把欢乐带给大家。为了逗小朋友们开心,他们送上无限的拥抱和滑稽的动作。使出了全身的法宝,他们的工作似乎就是为了哈哈大笑的回报,然后再以手舞足蹈的方式来延续游人的愉悦。可是,面对逗趣的表情和动作,有没有人曾经想一想,在笨拙的服装和厚重的面具背后,这些工作人员是否也真的一样开心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情绪。我们平时可以把喜怒哀乐直率地表现出来,尤其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尽情宣泄。但是对于游乐场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么一种基本的权利却是何其奢侈。身为这个梦幻世界的代表,他们一旦披上卡通人物的服装和面具后,就必须带给大众快乐,压抑真实的自己,然后变成了米老鼠唐老鸭高飞狗……。

我们为了自己的快乐,是否忽略了这些人的真实存在。我们是在配合他们的尽责,还是在扮演自己的无知?或者这一切,只是一种消费社会的理所当然?

美好的事物只存在于童话故事里,其实迪斯尼乐园也是一种人生。

(看到了快乐背后的可能不快乐。文句还算通顺,但是用词表述稍嫌模糊,反省程度也流于片面,仅有欢乐悲伤的正反,需知深刻的思索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文字驾驭。--修饰全文,让结尾的感叹稍重一点。)

我看到:汶錤


许愿树的愿望

一棵树也会有愿望吗?

在很久以前,香港新界大埔林村的许愿树就像狗一样,成为人们最好的朋友,吸引了很多在地人士和外地游客到来许愿,以农历新年期间的人流最旺,尤其以年初三、年初四最多。人们把姓名、出生年月日及愿望写在宝牒上,并系上重物(早年用石头,现已改用橙),然后再诚心向树许愿后将宝牒抛上树干,不掉下来的宝牒代表愿望可成真。「宝牒抛越高,愿望越灵验」这个习俗因此而传开来。

然而,一个一个的愿望随着宝牒一个一个地往许愿树的树干抛掷,人们心里无形的重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负担。许愿树虽为庞然大物,但要承受善信源源不断的愿望,也会有不支崩溃的一天。由于许愿树经常受到宝牒缠绕,变得相当脆弱。2005年2月12日年初四,其中一棵许愿树终于不胜负荷,一条主干塌下,导致多人受伤。事后当局下令禁止人们依循旧俗,改设木制的许愿架供人们挂上宝牒,让许愿树能够在人间忙碌沉重的祈愿声中喘一口气。

其实许愿树只是一棵普通的大树,但是却像大自然一般,毫无抱怨的回应了我们心灵上的需要。不过,当我们的求索越来越不懂得满足,卑微的心愿就会变成巨大的贪婪,完全覆盖在许愿树的身上。

最后,许愿树会不会偷偷许下一个愿望,让我们的愿望都不会实现?

(看到了自然的非自然。行文还算流畅,但遣词用字不够圆熟,描述重复缺少变化,臆想层次止于对物象的疑问,未能从这个其实有趣的视角延伸出更大的关怀。-删饰文句,改写结尾,让设问有所归依。)

Sunday, February 20, 2011

我看到……

Marc Chagall, La femme et les Roses 1929


从玫瑰的蕾瓣看到女人的乳晕
从女人的肉体看到玫瑰的名字
从夏卡尔的画盘看到野兽和野兽派
从夏卡尔的色彩看到法国南部乡间的阳光
从写实看到超写实
从绽放看到升座莲花
从西方看到唐代的豪放
从看不到的刺看到看得到的刺
从她看到他们和她们

用文字去看一种人间


Thursday, February 17, 2011

我爱你:祎明

女蠱

光透過積塵的簾幕黯黯地散了進來,淡淡地在妳那沒有血色的臉頰塗一抹薄灰的粉底。妳蜷著身,側低著頭,將頸上那刺眼的殷紅在床角的陰暗中埋起,但卻埋的太淺,掩不住妳昨夜的濫情。我立在床頭,戴一張沒有表情的臉,遮住它背後的在乎。試激起那理所應當的恨,但驚覺,自己像頭去了勢的牛,哀哀的,只有襠下被切離的痛。妳從幽暗中挪離,抵不住自責的堤,揪心崩潰,順著妳青白的臉龐傾下,一道滾滾的晶瑩穿過妳滿載著愧悶的胸脯,似只有嗚咽才能在起伏中讓妳稍許卸重。妳攬住僵着的我,將鹹苦浸濕我胸前的衣衫,來不及把妳推開,亂撞的心跳早已出賣了我無能的妥協,顫顫的環住妳微汗的頸,蓋住那無奈的殷紅,在妳抽泣的謙辭裏我依稀聽見了蠱罐中花蛇的嘶嘶聲:我……我愛你。

(爱情像是中蛊,我爱你就算你是花间的蛇而我已经不是西班牙的牛。文字缱绻困结似内心荒芜都要撩拨,意象的经营如枯草蔓延可是却有细花点缀,故事的因果已经化为无形的缠绕,瞬间也变作前世今生无从逃脱的宿命。)

我爱你:淑仪

痊浴

她越过沉默来到莲蓬头下,双臂交叉在前,捧住微微的颤抖和藏匿于沟间的皂香。

这是最后一次了。

它咳了两下,热度在哆嗦之后倾泻而出。全身立起的毛发粘上无数的水珠。一阵闷热,肚脐下开始抽痛,混浊的稠液轻搔着大腿内侧。模糊的视线顺着发梢延伸的湿重垂至脚底的滑溜。反射中,她明白浴室里已没有任何值得他留恋的角落,选择离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热气覆盖在手背上,似他的操弄,诱引指端恣意搓揉拨动皮肤上绽开而湿润的缺口边缘。

她只要想起深处散发的腥味曾多次抑制不了他向苞蕊投去的冲动,呼吸便越加急促,自抚不断深陷挑逗,直至抽蓄断在头上一盏被近视打散的灯光。

橙圈与白圈无限交叠,反复如堆积在脚趾缝间的褐色泡沫。蹲下近看,酷似句句无声爆破的“我爱你”。

(爱情像是自我抚慰,我爱你虽然我只能用自己的指头。文字逼近灵肉分裂的缝边,里头藏住的痛快最温柔。皮层底下欲望嵌刻,描述已经无从更加深触,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不过,顺序似乎也有缺口。)

我爱你:茹虹

幽会

旁边的妻子已入梦,他仍乏力地勾引睡意。耳边传来远处母猫的幽咽,门缝渗入的隐约红光不断清扰眼角。他终于按耐不住,踩着抖撒在地砖的光到客厅的神台前,任由她的光影在胸口膨胀。黑暗中,莲花灯炽热照映,为她的侧面涂上一抹销魂。他的目光不自觉地循着她白袍折痕勾勒的朱红迹,漫游到竖起的莲花指,悬空划出她的幽婉曲线,再移至他每个月抹擦她时隔着布细心摩挲的脚踝,停驻在那小露衣裳外的迷人。其实幽会还未开始,房间传来的吱吱梦话却打破了遐想的沉默,恢复他半个神智。他立即屈身跪地虔诚地磕了三个头,烧柱香,向她白头纱下细眼抿嘴的静态探一眼后,蹑手蹑脚地返回睡窝。钻入被单里,他紧搂着妻子,在被手上遗留的香柱香气催入梦前,轻声地在她耳边低语我爱你。

(爱情像是鬼伏或神游,我爱你但是也可能不是你而是神台上的观音。描绘细节的火候已近纯青,证明文字心诚则灵,故事氛围扑朔迷离,弥漫了一股难解但迷人的怨气。改题修句,幽会也可不是亵渎。)

我爱你:铭娜

他的honey

他右手的刀小心翼翼切开淋上日式黑胡椒酱四分熟的牛排。血汁从肥嫩的肉溢出,在洁白的盘上留下缠绵的花纹。他习惯把食物切成一块块,每个小方块似乎经过他细心的测量才送进嘴里。在你眼里他的小动作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泛黄的烛光打在他的肌肤像博物馆里的大理石雕像,接近完美的无瑕。你想起那时他落在巴士后还有站在书架看书的孤独身影。你问起他。这次他又说溜嘴把刚分手的“honey”说是“he”。你还是确定了心中的疑惑。顿时,你内心揪住刺痛,刚刚努力摆出弧度完美的微笑成了一副可笑僵化的面具。嘴角还残留牛肉的血丝,他抬头直瞪着你,从双唇的微颤往下直抵羞涩的脚趾头。你深怕他认真窥视你的裸体时也看透你的心思,好在你来得及吞回卡在喉咙里的那句该死的我爱你。

(爱情像是牛排只能煮成四分熟,我爱你在不知道原来采蜜的是雄蜂的时候。文句仍有顿处,可是叙述经营显见用心,文字的定格里有欲望的按奈蠢动。修饰结尾,让裸体为真,如此才有灵肉之分。)

我爱你:苏丽雅妮·佳憓

我又何曾不想,死于有你的血泊中

空气凝结在你絮叨着最细微却莫名失控的的琐碎中。

咻!

像一颗子弹,我跑。

跑过你脸上那三颗排成天蝎座的痣想点却又怯步。跑过你小心保密却渴望有客的鳄梨雪糕店。跑过你暗自祈祷却无法淹没的乌节路。跑过你抗议酸涩却总喝得一滴不剩的柠檬汁。跑过你不时欲望却始终只望不欲的扣肉包。跑过你喜欢温柔却更爱暴烈的黄碧云。跑过你厚实却患怕冷症的双手。跑过你不屑颓废却任其蓄长的点点胡渣。跑过你些许泛黄却总能给予些许安慰的笑。跑过你即使悲伤宿醉却坚持只流的一滴泪。

跑过了所有我曾经熟悉的虽然与但是,因为与所以。

从来不曾疑惑或许终有转身的那一天。其实我已了然你知道我亦不曾后悔。在1sec32ms后奔淌成的血泊砰!

谢谢你。留。下。刻。在子弹。上。的… …(抽搐)

我爱你。

(爱情像是疑惑的抽搐,我爱你就算你是子弹在后而我总在前头。意念已近癫狂,再high就会失控,但在急速的意象絮语之后的慢镜头中,似有视死如归的真意。文字要能比爱情冷静一点。)

我爱你:书铭

還能

燈光隨性地灑落在藍色的浴缸,叫人難以忍受。記得剛認識時,我就已對妳說:“妳身上的味道很特別。”臨別的那一刻,妳送了我一瓶沐浴乳。當我告訴妳那不適合男生所用,妳僅是輕輕一笑。我也沒對妳多說些什麼。原因很簡單。我不知是否真的O妳。我不會隨意地用上O這個字,因為O太珍貴。算了,反正緣本就是相遇最擅長的游戲。似懂非懂的我也好幾次被玩得筋疲力盡。這又不是第一次。如今,我把它緊握在手中,不知為什麼。嗅了它一下,感覺有點虛弱。輕輕地按著胸口,確保心跳依舊正常。最後,還是選擇放棄,索性再多嗅幾下。櫻花的淡香,呢喃著妳的輕柔。我關掉那盞孤獨的燈,然後將它塗滿全身。相信洗了澡後,我能更加親密地呼吸著妳。也許,我還能對妳說聲:“Oしてる。”

(爱情像是泡澡,我爱你就算你已经化为沐浴乳而一切只是假名。借味还体的构思不俗,肌肤亲密的若即若离颇能引人遐思,文字铺叙拿捏精确。思念允许破格,不守爱情规则的用意却有点不确。)

我爱你:昱琪

56分钟

我习惯一个人。每星期孤单的56分钟车程。我坐在单层巴士靠窗的位子上,灰白的天还在下着雨,树叶疲惫的摇晃身躯,街上不见人影。望着窗外倾斜的雨,路上红绿黄橙的灯为颗颗雨滴染上艳装,水彩放肆任意地涂鸦眼前这面玻璃,隐约看到你我的倒影,强行增大双眼集中视力,依旧模糊,却是个令人痴迷的画作。手与手之间软软暖暖的触碰皮肤摩擦着,烫热烫热的,体温室温迅速飙升,急促贪婪吸着每一口长气还是无法抵抗快要窒息的刺激感,又有种莫名的踏实。你继续津津乐道的说着故事,记不得有些什么剧情,只是专心听着你单调低沉声音里的诚意,注视你灵活淡黄的脸庞。坐椅微震,陌生身影静静落下。天还是灰白,雨停,到站了。56分钟的一路上,为什么总是有你?我想是因为我爱你。

(爱情像是一种过程,我爱你就算你只曾在雨天出现于车窗的倒影里。文字幽微切分情怀的内外暗明,节奏恰好但故事过于朴实,单靠气氛只能来到这里。『摩擦』一节含糊却颇可玩味,不妨成为结尾的落空。)

我爱你:凯欣

他她

商场里一对又一对双手紧握的情侣,时时刻刻挂着甜蜜的笑容。独自站在那里的她,快窒息在幸福的气氛中。手机的铃声化解了令她尴尬的场面。手机显示,没有名字,只有她永远忘不了的那推数字。话筒一端传来他依旧温柔的问候,化成一股暖流触动她的心。

看着路上经过的那些红玫瑰,泰迪熊,巧克力,她的心揪了一下。继续专注的听着话筒里那熟悉的声音,似乎已忘了他们之间2600公里的距离。你那里很冷吧?夹杂着周围听来刺耳的肉麻情话,她快听不到自己的回答。

情人眼里流露出的爱意,不断在她脑海里提醒着她曾经的刻骨铭心。他是否记得曾在冬季里互相依偎的他们。时间或许已冲淡他的记忆,也复原了那道伤口。她按下结束通话的那一刻,停留在嘴边的,是迟迟说不出的那句,我爱你。

(爱情像是最远最近的距离,我爱你就算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原初。叙述简洁流畅,情态的勾勒也算突出,不过也多了套式的描绘。不妨把通话的动作当成是结尾的昭示,落空的感觉会更强烈。)

我爱你:玮珍

从头来过

五楼是他和她相遇的地方。

他坐在白线外,忽然后脑勺是一阵痛。他转头想骂人结果却笑了。她说了声对不起。那颗最初的种子悄悄落下,从这一刻萌芽。

夕阳落在暮霭笼罩的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五楼边上那株老树的枝干随风稍稍摆荡,如同她动摇的心。枯叶缓缓飘落,回忆坠落着。

二分线上,一步、两步,跨步上篮。她突然倒地,被那颗球击中头部。晕眩中,他出现在她面前。他的手掌温柔地抚摸她的发丝。她的喉咙像哽噎着一颗糖,发不出任何声音但是是甜的。

月光照射下的老树灰尘尘的,透过一枝枝萧条的缝隙,光线隐约跌落在对方的脸上。冷风吹过,头上的叶片神秘地在烟雾中摇曳,彼此沉默着。最后说了再见,回到各自的线上。

后来五楼翻新,老树没了。他和她都从没说出,我爱你。

(爱情就像老树必然凋零组屋必须翻新,我爱你但是没有说出口因为这样才美。绘景雕心皆能制造耐读的余味,画面淡入淡出从头牵连了一段往事如烟如雾。第三段的意境稍难理解,春风应是吹动春心的迷蒙。)

我爱你:婉婷

第三者

今晚,他又去赴别人的约了。当初的温柔回眸如今已变成无言以对。等待一个不回家的人,又使她失眠了,听着林忆莲的《夜太黑》也不能催人入睡。打翻的高脚杯将红酒撒了一地,染红了他们曾经一起第一次为新家购买的白毛地毯。她慌了,连忙抽起身边的纸巾大力的摩擦染红的部分。手心红了、痛了,可是艳红的酒色依然不退,似乎在嘲笑她当时怎么没注意到他们之间刚萌芽的暧昧。女人不愿相信覆水难收,张大嘴努力的允吸毛毯鲜红的部分,企图把两人彼此间的洁白爱情恢复到原点。吸啊吸…… ,染红的白毯反而变成了黑洞一样,反过来吸取她的眼泪。这时,她的脸已埋在地毯里,尽情放声大哭起来。她这才发觉原来自己也累了,而心也早已碎了。但可恶可恨的是,心里、嘴里依然想说我爱你。

(爱情像是夜太黑但还会更黑,我爱你就算你总会让我流泪。剧情稍无起伏和期待,就是一副可怜兮兮的状态。不过,女人与地毯的描写颇有剧力,大可穿插一段情欲的模拟,人妻的爱恨才能更鲜明。)

我爱你:慧敏

爱你死

大概是情人节之前,阳光普照后又雷电交加。她爱上的,是一个爱上别的男人又被另一个男人爱上的男人。这天是摊牌之日,什么对你坦白就是对你亏待都是废话。有什么比真实更重要?她抱着一颗真心,赴了他的约。

倾盆大雨突如其来,想让所有念头潺潺地溜走。爱恨情愁何时了,以后的事又能知多少。西装笔挺,古铜色肉体似乎蠢蠢欲动般想赤裸裸地躺在她面前。是她一直渴望的。点了特别的Sangria两人真诚地你说我笑,天空的情绪还没闹完。

是时候了,她说。双手一拍,餐厅停电了。混淆的杂声和雷声之中,她在啊的喊叫声中最后一次地流下了泪,取出了解剖刀。

没有惨叫声。重见光明,只看见他仍然坐在那里,玻璃盘上躺着血淋淋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还在跳动的心脏。桌布血淋淋地写着:我爱你。

(爱情像是武林高手的一招毙命,我爱你虽然我得不到你的心但至少得到了你的心脏。结局颇有创意,不过故事可以更紧凑,叙述口吻不妨多些夸张诙谐,补入血淋淋的刀光剑影才能有大快/侩人心的感觉。)

我爱你:志彬

最后的信

S和C从认识的那天起就有互相写信的习惯。后来信的数量逐渐少了,因为S结识了A。耶诞节那天,S给了C一个星巴克水瓶及一封信。信说C是最好的,也是最了解自己的。C曾经也这么认为,直到S渐渐变得面目可憎,C抓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到底现在的S是不是真正的S。变了吗?或许从来也没变,不过是两年多里未曾看过S的另外一面。信还说,希望与C做永远的朋友。可能吗?S和A似乎总是形影不离,只有过年过节S才会发几则简讯给C寒暄温暖。许久,C终于约了S,想了解S心里的想法,S却说没什么好谈的,事实是急着赴A的约。S常因为A而向C撒谎,只不过每次都被C搓破。信末:你知道我不是故意要伤害你的。其实C有太多想说,但都已不重要不想讲了,除了一句我爱你。

(爱情像是英文字母的兜来兜去,我爱你就算你似乎比较爱打牌。叙述流于表面仅为交代经过,内容读来较多属于也算写实的矫揉造作,不妨以嘲弄的语气揭露俗爱常见的自作多情,如此比较有趣。)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11

我爱你:敏惠

错爱

我已经忘了我们是怎么认识的。我也忘了我们是怎么相爱的。我更忘了我们之间所有的甜蜜画面。我曾努力回想,可是就算我翻遍了记忆库里的所有抽屉,就是找不回我想要的东西。在那个名为你的抽屉里,我只找到了吵架和性。我们几乎天天吵架,也几乎天天做爱。你总爱在吵完架之后,将我扔到床上,然后像头狮子,肆无忌惮地啃食着我的每一寸肌肤,连我的灵魂也不放过。

今晚也不例外。

我久久不能合上眼,但你却睡得很熟,还发出了悦耳的鼻鼾声,宛如一个天使,和先前的猛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明知道你是个陷阱,但我仍旧愿意往里头跳。就算到最后跌得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愿。因为我相信你是爱我的。可是今晚,我的催眠术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我决定不再等待了。

再见。我爱你。

(爱情像是打不开的抽屉,我爱你但是你必须是天使不会变成野兽。人物剖白还算清晰,叙事也有恰当安排,但却少了拳拳到肉的剧情。吵架略显小家子气,狮子与人的关系应写成如《色戒》电影的老虎与伥。)

我爱你:承慧

无言

从前从前,有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就像单调乏味的爱情剧一样,两个女孩同时爱上了男孩。A女孩欣赏男孩的认真,B女孩为他的幽默着迷。他会体贴地每天陪伴A女孩等待她的列车,也乐于和B女孩整夜泡在夜店里。他说,他感激A女孩的善解人意,喜欢B女孩的爽朗。男孩生日时,她们在郊区内一间红砖屋咖啡馆里为他细心筹备派对。午后的阳光洒进咖啡馆中,使馆内格外温暖。夏天的风徐徐地吹过,尾巴还拖着紫薇的香气。这股温柔却丝毫没能舒缓她们紧张的情绪。每一个三人同时出现的地方就是她们的竞技场,谁都不能败下阵来。该是表明心意的时候了吧.。她们各自盘算着。不远处传来了脚步声。女孩们兴奋地迎上前去,只看见男孩紧紧牵着另一个男孩的手。她们始终没有说出我爱你。

(爱情像是直直对区区的心意,我们爱你但是你却像我们不过是困在男人的身体里。叙事演绎完整,文字俐落简洁,酝酿的过程颇能逗引阅读的兴致。两个女孩是无言加倍更显趣味,不妨也让她们彼此有戏。)

我爱你:意晴

缘份

九十九朵玫瑰,一枚戒指。下跪,求婚。你含情脉脉,之后把机票拿出来。多浪漫啊!我哭了,摇着头说“我们分手吧!”。心很痛很痛,五年的感情毕竟很难割舍。你说我根本不爱你。或许是吧,十九岁的我有好多好多事情没法放下,像我在这里的亲人和朋友。台湾,我不想去。

我说缘份这东西无法强求,你说你不相信我们有缘无份,还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的,只要积极争取,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我摸了你的头,缘分尽了,说什么也不可能再继续。

我很爱你,但我们毕竟年轻,我怎么可能嫁给你?而且还是远嫁他乡。放手吧!就让一切停在这里,我会把我们所有的记忆收好,然后继续我的人生。你含着泪默默的要离开,我以为你会闹的。我跑上前拉住你的手,吻上了你的唇,请你记得我爱你。

(爱情像是六十年代的肥皂剧,我爱你虽然我不愿意跟你过台湾毕竟我才十九岁。叙述还算清晰,但一路说来只有脉脉和默默的表情。故事过场如果寻常,氛围和细节的经营就得用力。)

我爱你:娴慧

对不起,我想我爱你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她,但他很确定她并没有看到他。即使她的目光有片刻地落在他身上。她正和身边的男人甜蜜地挑着寝具。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仿佛那一眼的瞬间,他应该是对她很熟悉的。但却也什么都不是。他困惑地怔了怔,回过神来时,却看不见他们了。后来,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再次看到了她,是看到了报纸上的她。这一次却是离他更远了。原来,她身边的人变成了城中最有名的建筑师。又到了后来,他又一次看见她。但这一回,她离他不再遥远,但她却看不见他了。她是在那位建筑师的管家陪同下来看病的。初步判断是眼角膜病变,应该再也看不见了,他是这么对她说的。之后,他们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虽然知道不应该,他却有些庆幸他们能如此地相遇。对不起,我想我爱你。

(爱情像是第一次就注定,我爱你因为你就快变瞎而我正好懂得治眼睛。叙述算是有条有理,但故事稍无原创和额外的补足,情节发展没有一个结局。--堂上讨论改写的可能性极其精彩,绝对比张艾嘉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爱你:怡君

紫玫瑰

女孩是个小四插班生,被老师安排和男孩同桌。男孩总是捣蛋女孩,但在她需要帮忙时却会伸出援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放学后在游乐场溜达后,男孩会送女孩回家。男孩喜欢戏弄女孩,常把她弄哭后又努力地哄她笑,直到长大了也是如此。

每当男孩惹到女孩时,她总会嘟着嘴发牢骚,连捏带打男孩。男孩则是暗自窃喜地道歉。中一,男孩认识了爱情,把自己折的第一朵玫瑰给了女孩。从此,男孩每月都折一朵给她。

大学毕业后,他们各自忙于工作没空拍拖,只好每晚在网上视频聊天。但男孩每个月还是会折一朵玫瑰在约会时送给女孩。这天,女孩精心打扮了一番,浓妆妩媚,坐在法式餐馆里耐心地期待着男孩和玫瑰。但,男孩没有赴约。

隔天,女孩带着311朵玫瑰,对着男孩的灵柩说我爱你。

(爱情像是老天开的玩笑,我爱你就算你已经躺在棺材里。叙述仍有杂乱重复的痕迹,但文字稍有抒情哀怨的节奏。故事略有经营但还是不够凄迷,应是男孩追求女孩就要成功却发生悲剧。)

我爱你:贵丽

怎樣才能不愛你

你知道嗎,當你在我的面前時,你就成爲最值得我欣賞的風景。周圍的其他,我沒有辦法去注意了。因爲不是你的女朋友,所以沒有資格為你付出太多。我只能通過小小的禮物來傳達我的心意。你把禮物握在手中、微笑著的那一刻對我有多寶貴,仿佛你在捧著我的心一樣。所以請珍惜,好嗎?不管在什麽時候,我都希望能握緊你的雙手給你力量。我雖然沒有談過真正的戀愛,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麽。我想象過,如果有一天,我得知了你已經有喜歡的人了,甚至已經交往了,我會有什麽樣的感覺。我告訴自己,我會笑著祝福你的。可是,我無法掩飾自己内心那沉重的感覺。不過,愛不是佔有,我是該放下的。不能接受我沒關係,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我,好嗎?請你原諒這麽自私的我。我愛你。

(爱情像是想了东来又想西,我爱你就算可能有一天你将会交上一个女朋友。文句还算流畅,但似乎只是爱意的扭结然后倾泄的话语,倾述形式也不够细腻。)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我爱你:逸玲

蟑男

從結局始。我手重疊在另外兩只手上。冰冷的手。“是暖的。”許久,三個字從嘴角掉落。擡頭望,你莞爾。你眼角撅起,似爪子的紋路須臾間閃過。圓月下,貨船響起船笛。船的回航是不是像此刻你向著我的胸膛。第十聲船笛。然後你眼角開始產生裂痕,慢慢延伸至整張臉,然後全身。肉色肌膚斑駁后剝落,皮囊下滿是長須的六肢以及由一節節組成的黑褐身軀。 “我……”近乎分辨不出是哪個字。你一步步逼近。身上原有的肥皂香如今從你口中冒泡而傾瀉。這味道原來不適合你。海風中是吟唱的夏蟬,貝的咸味還有你口中的腐蝕氣息。彎下身,你的扁頭挨著額頭。月光下你眼中,我看見你的荒涼在等待慈悲。用黃色鞋跟刺穿你的心臟后你不支倒地,痙攣式抽動身軀,依然冒泡的口中傳來:
我愛你……

(爱情像是卡夫卡和村上春树的合体,我爱你就算我已经蜕变成了一只恐怖的昆虫。意象氛围属于哥德式的惊骇,模糊跳跃的画面中有颤栗的温柔,似乎爱情总要有一些看不懂。原意有点复杂,应让蟑男一心一意可是却有两体。)

我爱你:智丽

默念我爱你

她穿了他送的红色风衣来到约定的花园,这是他们每年的约定。她看了表,还有三十分钟,看来她来早了。晚秋时节,秋风将枫叶卷落至地上,她踩在掉落的枫叶时发出了枫叶碎裂的清脆声响。她找了椅子坐下,她还买了蓝莓蛋糕,他最爱蓝莓酸甜带涩的味道,她喜欢看他吃蛋糕时满足的表情,像得到新玩具的小孩一样。她将蛋糕摆在身边,再看表,过了十分钟,她继续等待。今年的冬天似乎提早到来,从冻得像草莓一样的红鼻子便可看出。她不时搓揉双手,想起他脱下右手套给她,再用右手牵着她的左手放进口袋的动作,他就是如此的贴心温柔。约定的时间到了,她脱下红色风衣,感受周围的冷空气,听说他在的地方更冷,她很想感受同样的气息。她打开了装蛋糕的盒子,闭上双眼默念,我爱你。

(爱情像是冷天心暖,我爱你虽然你可能正在南极北极或者已经死去。情绪伴随情节开展的节奏极好,正如不急不缓的一镜到底,最后还酝酿了结局转折的圆满惊喜,淡而有味的文字也就不过如此。)

我爱你:丹璐

咒爱

你一直看着我。
公车上超市里,甚至上厕所也形影不离地站在一旁,看我又不似在看我,眼神空洞迷离,欲言又止。你不再抽烟喝酒或赶场般周旋于美女们的闺房帐内,而是安静地待在我身边,一如曾经的我。
侧过身你在床那头,依然盯着我不发一语。“你想要什么!”我歇斯底里开始害怕。你沉默,转过头不再理我。


大学四年你爱上了学姐,我失恋于未然。
毕业,她离开,我终于住进了你心里。
三年,你说你要自由,我们回到了原点。


“我要结婚了”,你发亮的眼神刺痛了我。
小牛排,红酒,毒鼠强。
你口吐白沫,狰狞的脸布满蚯蚓状暴起的青筋。


七天后收到你的包裹,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只一眼便泪流满面。
Tiffany钻戒下面,醒目的红色字体如妖娆嗜血的玫瑰,诅咒般绽放于纸上。

嫁给我,
我爱你。

(爱情像是老鼠药和咒语一起搅拌,我爱你因为我不知道原来果然最毒妇人心。罗密欧朱丽叶的翻版倒转,片言只语就浓缩了蜚短流长和人性明暗。开头鬼影不明,结尾转折确有惊叹,但却少了更精彩的震撼。)

我爱你:丽宏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相识六十三天,与这座城市的约会完结。人生若只如初见,执着会不会稀释一些。

说好绝口不提的,终不自禁。你笑说爱哭鬼又犯傻了。看,我不傻,我只是可以把我的自尊掏出来,任你践踏。

第六十二天,湖水冻结,浓云淡月。空气冰冷到无法完成一个呼吸。你的味道蠕动在喀什米尔围巾里,咄咄逼近。哈气在玻璃上画出的圆圈消失时,等到从派对回来的你。你微醉,黑色呢子大衣挥霍着威士忌的浑浊气味。漫天大雪落入你清澈眼睛,凛冽散尽。

“冷吗,进来吧。”

原来,残忍,是你,温柔,是你,我仅能游走于之间而已,永不得靠近。视线怎么模糊了,是谁指使它们在我脸上留下百孔千创的印记。

三万英尺高空,北极光浮浮沉沉,陪我回忆。你可知道,直到最后一刻,我仍在等那一句,我爱你。

(爱情像是白茫茫的大地通常不干净,我爱你就算你的气味里有我也有威士忌。文字精准描绘了爱情檫身而过的速度和距离,虽然剧情偏俗,但也因气氛的铺陈衬托而有感人肺腑,甚至还有一点悲壮磅礴。)

我爱你:熒熒

最後一刻

或許,這是神的安排。

在這個舊式茶餐廳裡,桌子有數隻蒼蠅跟我們一樣分享食物,翻瀉到碟上的奶茶跟杯子裡的一樣多,隔鄰雅座的大叔邊抽煙邊金精火眼讀著馬經,而我們,相對無言。

我很苦惱。

從前,你稚氣的臉總帶上幾分頑皮。眼睛雖小,但藏著小小宇宙,眼球一轉,腦袋瞬間湧出千萬個念頭。現在的你,如常眼睛碌碌,但跟我說的已不是童言,取而代之是你對未來的期盼,理想的追求,還有,對我的承諾。

愛上你的一刻,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直至眼淚不能自控地湧出,哭已不能將傷心揮去的時候,才驚訝自己對你留學外國的決定,有這麼大的反應。

昨天,我們剛開始戀愛。明天,就是你乘鐵鳥的日子。空氣膠滯,奶茶靜靜地躺著,蒼蠅飛走……我只能透過眼睛,於心底說最後一聲,我愛你。

(爱情像是点了A餐来了B餐但却还是毅然吃下去,我爱你就算你看不到我眼底的抽泣。场景氛围的经营充满匠心,过程从实景和内心由远镜拉近,故事虽然无奇,但情爱也不过如此一幕,两人沉默有苍蝇飞过。)

我爱你:姝敏

水乡掠影

她在人烟稀少的午后搭上船。船夫带着遮阳帽,稳稳当当地站在船头上。竿子划过泛着绿波的水面,船儿不时掠过河岸上的杨柳与刻凿精细的石桥。

待她上岸,云彩已悄然围住了烈日。微风阵阵。她穿街走巷目光滑过青石板路两旁的店铺。终于叫她看到了藏在角落里的瓷器铺子。可是近了,才发现铺子大门紧闭。

糟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你是在找这个吗?” 眼眶已湿润,她猛然回头,却发现他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手里晃呀晃的,不就是她上星期托铺子老板特别赶制的磁盘?

“喂!礼物怎么会在你那?” 慌乱的心跳渐渐回稳。

“因为我知道有个人会忘记铺子今天休息,如果我不提早来拿她就会蹲在门口掉泪。”

“少罗嗦!”她脸一红回身就走,心里却在盘算应该在第几步时回身对他说声我爱你。

(爱情就像大门紧闭另有一道入口,我爱你因为你比我早一步去取货。故事的原创不俗,开头的入景写意,对白几笔突出人物的心意相通。新旧混用的词句尚可雕琢,磁盘当礼不若铜镜来得有情有义。)

我爱你:月丽

就,我爱你

喜欢我俩的手轻轻相碰然后被你紧握那一刹。我俩站在路灯下,我为你抹掉额上汗珠的记忆,现已是永驻心中的一幅画。我喜欢你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浮现的鱼尾纹。笑容越灿烂则纹路越深刻,它们像一双手,护着你明亮的眼。你和家人聊电话,我爱把方言中听不懂的部分,全一厢情愿地诠释成你爱我的暗语。我喜欢你捧着向日葵出现在我房间,你的笑胜过盛开的花,像太阳。我喜欢你眺望着灯火璀璨的维多利亚港时开心的模样,活泼得像个孩子。我喜欢你奔上斜坡寻找黑暗中的我的孤身只影时的那张脸,喘着气,四目相接的时候,原本笼罩着你的焦虑顿时散开,你接过我手中的伞,霏霏细雨在伞上滴答。日积月累的回忆蒙太奇式地在情人节前夕闪过,我将爱意锤炼,企图以最精准的文字来说我爱你。

(爱情像是蒙太奇,我爱你因为你允许我看到我要看到的你。泛滥但却不膩,文字毫无保留一如爱意盛满了精彩的表情和回忆,不过总归是片段的闪现,倾述的话语也只能做到如此而已。)

我爱你:惠芬

只愿君心似我心

车外下着连绵细雨,雨丝像银线一样一闪一闪,她心情大好,正在想精心策划的晚餐之后还有什么惊喜。车里的音乐太杂,驾着车的男人说了句话她听不清楚。是要求婚吗,男人总喜欢乘胜追击。

“再说一遍吧,我没听清。”
“我们分手吧我说。”

抚着心口不敢让他再说一遍,这是什么玩意儿?毫无预兆的一句话把她从天堂打回人间。

“医生说我患了慢性绝症,没有未来了。”
“什么?这种事你不要一个人做决定,我能陪你走这段路的。”
“别傻了,我不会让你吃苦的。”
“停车!我不准你说分手!我不走!”

她决定不下车,这一辈子不长,就算男人以后不能走不能吃,她也会不离不弃地照顾他的。可惜隔天早上,她在自己家门口醒来。男人不见了,留给她的只有那辆车,和一句:对不起,我爱你。

(爱情像是韩剧,我爱你就算我不可以和你在一起。女人心底的文字皆有圆熟拿捏,大可不需以直述的对白来交代情节,略坏了该有的细腻。不妨让男人多留下一件诸如戒指的东西,这个时代越俗越能催泪。)

我爱你:欣颖

不該愛的人

臉色發白,鮮血弄髒了白色的床褥。醫生的職責本是救人,但對於輕易結束生命的人,我卻是鄙視的。她被推進了急症室。紅腫無神的雙眼,微弱的氣息,虛弱的身子躺在床上,就像沒有了靈魂的肉體。心裏竟莫名地對她起了憐憫心。在醫院的這段時間,她沒說過話,總是靜靜的望向窗外。這樣的她,更激起想要保護她的野心。出院的那一天,對她不舍,她竟對我說了謝謝。我們做朋友好嗎?她點點頭。我會陪在你身邊,陪你一起走出你的傷痛,心想著。或許被我的一路來的陪伴感動了,她終於笑了。

這一天,我興奮地捧著玫瑰花來到她家門口,準備表白。我沈醉在我倆相擁的畫面,但此刻遠處卻看見她和另一個她相擁著,更激情的相吻著。傻了。

“砰!”鲜血沾染了柏油路,只留下了一句我愛你。

(爱情像是医生也会生病,我爱你就算你不可能爱我因为你只爱T婆。开头的气氛经营引人期待,文字简练似有病态的揭示,结果却只是性向的表错。寻死的安排似乎过激,但是人性或许也就脆弱如此。)

我爱你:燕凤

爱的味道

秒针滴答滴答地缓行着,那个速度似乎比平常慢了500倍,空气中微粒的流动仿佛都能被我看穿。有意识地把头转向左边,窗子反映了我焦虑的眼神,还有专心驾着车的他。只祈求这熬人的路程快些结束,因为知道,它改变不了什么。

十分钟前,我们还在他的寝室里。那是我踏过最整齐的空间,随处都闻得到空气清新剂的味道。一开始鼻子还曾抗拒过这味道,不住地打喷嚏。后来也逐渐习惯了。他倚靠在桌边,面对着我,口中终于缓缓吐出了“分手”二字。

他说送我回家,仍在贪图什么似的,如被下蛊般点了点头。

下了车,车子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望着他的车子渐行渐远,然后消失在转角,留下的,只有残留在我身上他房间的味道。呢喃了几个字,我没听错,是一直不敢说出口的--

“其实我爱你。”

(爱情是消除不了的味道,我爱你就算你说分手后就迫不及待的离去。虽然不过就是天天接连上演的情伤,但人物心理的呈现和烘托却有细致的叙述。结尾的『其实』有点不解,但也可以翻转玩味。)

我爱你:爱莉

败给了时间的告白

炎热的六月天,餐厅里播放着抒情的古典音乐,周围的情侣不是深情地凝视着对方,就是交头接耳地交换甜言蜜语。坐在餐厅中的我们顿时和整个气氛非常不搭。

服务生端来你最爱的芝士蛋糕,并在盘的边上放了两支叉。看到这个举动,我们笑了。

人家说,暧昧是一段感情最美的时候。处于暧昧期的我们,明知彼此有意,可是到现在,我们谁也不愿踏出那决定性的一步。不过,今天我豁出去了,决定跟你告白。

我们的沉默好像引来了邻座异样的目光,盯得我浑身不自在,所以开口问:“干嘛那么安静?不是说有话要跟我说吗?”
他望着我,犹豫地说:“我出国留学的准证批准了。下个星期飞。”
“去多久?”
“三年。但假期的时候会回来。”

这样的一个消息还真的让我没有办法对你说出那句我爱你。

(爱情像是告白的欲语还休,我爱你但你不许出国。故事说得有点罗嗦,对白通常只会碍事。情感略嫌平面,像是学校餐厅偷听到的隔座学生的内心戏,但终归还是有点剧情。)

我爱你:陈惠

永别

刚刚下了一阵雨,园里的水汽还未退尽,树叶上还绕着薄薄的白雾,随风一阵阵飘了上来,贴在我床边的玻璃窗上。偌大的园子里空无一人,一片灰白色的情景,好似我孤单害怕的心境。每每想到这里,我必定会想起你,想起在你怀里,我不愿放弃,更舍不得弃你而去,只因心里还有千言万语还没说给你听。阳光从枝叶间隐隐冒出,斜照在水雾上,形成淡紫色的光辉。我知道,这次告别了,我们就不能再相遇。

我使尽全力,不想闭上眼睛,希望能够与你一同看到奇迹的诞生,但换来的只是医生的一句,对不起。我还是必须得听从命运的安排,先行离开。

我不能再陪你看日出。
我不能再陪你在沙滩上漫步。
我不能再陪你携手创造美丽的未来。
我没有未来。

在我闭上眼睛之前,我想对你说:“我爱你”。

(爱情像是诀别的话语,我爱你因为你还活着而我却就将死去。设局略嫌简单,过程里多是想当然尔的告白,不过情景的渲染还算出色,从头至尾的铺展也算明白,阅读上没有阻碍。)

我爱你:宏明

听·心跳·我爱妳

2006年5月12日三点十分,在学校B座的走廊上听见你一步步靠近,我的心跳扑通扑通地加速,整个身躯像一个卡住的播放机一样愣在那里。可我想都没想到,你那悦耳的一声“嗨!”延续了被停住的音符,为我们写下了未完成的歌曲。就这样,你我的邂逅就在一个真空的状态下开始了……世界就是如此的微妙,我们每日相聚谈心时,你说的话句句都填了我曲谱里所需的的词,一音一符的旋律都与妳的关心话语配合的天衣无缝,为我的世界划上缤纷夺目的彩虹曲调。你的声音如同凤鸣鹤唳,你的笑声如同莺声燕语,不管是喜怒哀乐,见到你时我总会忘了自我和忘了时钟滴滴答答和催人老的节奏。C,明天就会是我们在一起的第五个年头了。C,从我胸口中流露出的那个心跳声,妳听见了吗?C,请听我爱妳。

(爱情像是歌词谱上曲,我爱你因为你说话的声音里有旋律的纹理。文句还算清晰,表达流畅也似懂文字的浅显音律,但是情感略嫌做作,情境单薄只能依赖倾述的方式,但也多了套式的语气。)

我爱你:伟利

爱之物语

今天是二月十三日。

小利与小琪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异性朋友。两人虽然不算青梅竹马,但也认识了一段时间,感情也已发展到了超友谊的阶段,但却还不是真正的情侣。身为男生的小利觉得两人的感情是时候晋升到另一种层次,因此决定要更主动。

明天就是情人节。两人相约在海边的餐厅见面。餐后两人决定买好咖啡到海边走走。谁知道天色突变,下起了细雨。虽然如此,小利却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他们躲进小利的车里避雨。冷飕飕的雨滴与热乎乎的咖啡相映成趣。两人并不多话,只是听着收音机里的点唱节目。这时,节目播出了小利事先为小琪所准备的一段告白。小琪一边听一边愣着,眼眶也红了。节目念完那段浪漫的告白时正好是十二点正。小利用他深沉的眼神望着小琪说:“小琪,我爱你……”

(爱情像是已经不是两小的两小无猜,我爱你因为刚好老天下起了一场细雨。叙述的文字略嫩,情愫的表白略呆,故事的安排略直白,创作前的构思或许还得多费一点心力。)

我爱你:薇莉

熟悉又陌生的愛戀

忘了是自己先喜歡寫信,還是先喜歡你,這彷彿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道理一樣。記得,我們是從認識彼此的文字開始,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雖然只是距離上下午班,但我們天天都透過書信去聊音樂、夢想。看著你的文字,想像你對著我說話的樣子,感覺有點神經但卻異常感到很溫暖,或許聊的是孫燕姿、王菲的歌詞、朋友間的摩擦。後來,謠言開始傳開,築起了彼此無法跨越,也不願跨越的牆。你離開了,交集更顯得零碎。多次嘗試給你寫信,捎來的卻是那冰冷的回复。最後,選擇默默地閱讀你的部落,聆聽你的創作。是我們成就了謠言?還是謠言成就了我們?我們一直徘徊在曖昧地帶,走不出來。如果說愛情是場遊戲,顯然地,我並不擅長這遊戲。給你的最後一封信,你看到了嗎?我愛你。

(爱情像是王菲的哭墙,我爱你因为先有鸡也先有蛋。意境有点老套,文句简约直率,驾驭得轻而易举。但是书信倾述已是过眼云烟,正如那个注定只能互搞暧昧的不知是男还是女。)

我爱你:陶陶

告白

熙来攘往的男女脸上挂着令人称羡的幸福表情。我望着她,却支吾地说不出话。她静静地看着我。我说她今天特别漂亮,她笑了,似乎很高兴。我看着她,知道她期待我再说些什么。我说我喜欢她的笑容,她又笑了。我有点得意。但下一秒我的脑子又呈现一片空白,词穷空白词穷。

快说点什么啊!例如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我看着他,但这傻瓜却也呆呆地看着我。周围情侣都亲昵地交谈,玻璃窗的另一面也都是恋人们的幸福身影。他终于再度开口,他说我的侧脸很好看。我愣一下,原来他只能可怜地捕捉我的一举一动来打开话题。不过也仅此而已,因为后来就没有下文了。音乐再度响起。笨蛋,该说点什么吧?

《梦中的婚礼》持续弹奏。我和我低头用餐。一顿饭的沉默埋葬了我和我的一句我爱你。

(爱情像是傻瓜笨蛋的游戏,我爱你但是选择沉默因为你还没说。两厢对望拉锯的构思有趣,视角转移后末段像是冷眼瞧看。描述不够传神,文字稍欠圆熟,故事还能有更生动的挖掘。)

我爱你:幼贞

第二颗纽扣

连残存的线头都没有,他的校服过分笔挺,显得刺眼。

三年来一起返家的风景不断回播,稚嫩的情感随着脚步凝聚,她已经不想偷偷藏住。可是,他的校服本来该有的第二颗纽扣,却让一切乱了套,八颗牙齿展示标准笑容,看在她的眼里更加哀痛。透着淡淡花香的信笺还收在书包左侧的暗格,她不禁挣扎犹豫,或许只是胡思乱想,也或许自己毕竟慢了一步。

第二颗纽扣最靠近心房,像是爱情的心跳,他是不是已经送给了谁?

她还在恍惚于种种的变数,一个方形信封就塞入了手中,他站在面前傻呼呼又露出笑容。送给你的毕业礼物!她还未回神结果手一松,一个纯白纽扣随着碎纸从信封里掉了出来。细长的线连接着剪得不怎么美丽的小卡。她本想取笑上面潦草的字体,没说出口只因上面写着:我爱你。

(爱情像是柳暗花明,我爱你因为你懂得第二颗纽扣的真谛。情节的构思略有用心,但是原来的经营却有点芜杂紊乱,故事无从交代清楚。修饰全文,让不看日本少女漫画的成熟读者也可领略。)

我爱你:慧涵

小女孩与相思树

小女孩从小就有收集相思豆的习惯。她父亲的母校有一座白色的钟楼,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钟楼旁边的那棵相思树。相思树附近的草地都撒满了红豆。树悄悄地对小女孩说,相思豆都是给她的思念。相思树旁总会有捡不完的红豆。小女孩无数的童年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长大后,当她再次出现在相思树的面前,树也老了,已经没有多少相思可以给她。覆盖一地的红豆,已不复存在。感慨万千的小女孩这才了解,长期以来相思树不断付出,但内心已慢慢地在枯萎。现在剩下的只有枯燥的躯壳。原本的相思树已不在了。

也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但没有人能够一直索取,也没有人能够一直给予。爱一个人就是慢慢把心掏空,直到什么也不剩。到最后,心是空的,也不需要什么我爱你。

(爱情像是相思豆里的反思,我爱你可是到头来都是一场空。以无爱取代有爱的构思还算有趣,但自情悟空的顿觉来得太快,昔日佛陀尚需见尽生老病死,以幻想借喻的说教,不如俗世剧码的演绎。)

Monday, February 14, 2011

我爱你:伊玲

溺愛

只剩下屬於你的顏色。屬於我的還給我,可以嗎?

這個新年開個歡送會吧,讓更多的吵雜聲喧囂庸俗,讓春意鬧著荒唐。例行公事的拜年使相見繼續荒謬。收音機里的歌夾雜尖銳的鞭炮聲,吵得聽不清人們鈍柔懶散的噓寒問暖,就像我依舊只聽見你的顏色。時間反而是被沖淡的。我獨有的聯覺與日俱增,直到這次才發現已年復一年。手裡紅包的十元紙鈔發出諷刺的嘲笑。

到處充斥著能恢復平衡的顏色,卻裝作沒看見我,又舍我而去。僅能這樣了,不避開久違的話語,請你也不必,才能在晚霞消失之際還你那瞬間的暈紅。同類人,不做同一類事,所以落得如此。百般挑剔,是非黑白早已塵埃落定,也還得一清二楚,才能甩開執著。

再也不過年了。再也不想複習這聯覺了。本來就不是因為喜歡。我愛你。

(爱情像是心里的千红一窟,我爱你就算我是色盲而你从来不会褪色。文字挥洒得缤纷起伏,情感的挖掘是自溺自剖的悲苦,不过较似以倾述的方式作出连觉专想,叙述显得支离。)

我爱你:芷沁

激情之后

凌晨阵阵的冷风穿过阳台,越过凌乱的客厅,吹散了卧室里激情的味道。

我实在不想放开,但你不自然的神情和高潮后放松了又逐渐紧绷的身体逼我收回圈在你腰上的手,省去了你推开我时的尴尬。你始终没有勇气对上我的眼,只是默默地背对着我下了床,穿上两小时前主动褪下的紫色碎花长裙,重新将梳妆台上男人送你的泪滴形钻戒戴在左手中指上。我无言地看着这一切,似乎从进门的那一刻,我就该从手指上读出你的选择了。

你终于回过头,但眼里尽是对世俗的无可奈何。我们应该结束了。从手提袋里掏出我三年前送你的公寓钥匙,沉重地印上那略显苍白的双唇,在离去前把它搁在了门口的鞋柜上。所有的奢望都被阻隔了。我只能盯着那扇永远不会再被你开启的门板,最后一次对你说,我爱你。

(爱情像是温存后的继续心动,我爱你就算你已经选择了另外一个买得起钻石的男人。叙述语调冷热适中,情感的波动也动静自如,文字圆熟但情境略俗,激情还少了一点肉。)

我爱你:慧妮

海天一线

关岛,海天一线,七彩的教堂,有粉色气球和纯白的百合做见证。小孩追跑着、朋友闲聊着,爸妈的皱纹也浅笑着。表哥推着婴儿车,一脸幸福的模样,轻拍我肩膀后,走向敞开的那扇门。

我西装笔挺,望着天主,身体微发热。今天在海上的彩虹结婚,伯父牵着你,把你的一生交出了。迎面走来的你,看起来格外动人,高贵得让我忘了穷酸的草戒指。

三年前,我要出国念书,那两根狗尾巴草捆成的约定,被你扔进大海里。我奋力一扑,还差一点就握紧了。

你和新郎轻步过我右侧,甜蜜的誓言、温柔的眼神和深情的吻瞬间唤醒从前的余温。这一次,我用双手握着你的手,将给的幸福转化成祝福。曾经天真地捉迷藏,现在认真披上婚纱,然后缅怀最美的时光。

视线交会,停驻,我从来都很清楚:我爱你。

(爱情像是不小心错过的幸福,我爱你就算你就要在关岛结婚但是新郎却是另有其人。叙述埋伏过去现在,怨悔的情感在几个镜头的简单切换中成形,但却仿佛偶像剧好男人的胸怀。)

Sunday, February 13, 2011

我爱你……(情人节首度特别策划)


在312字(包括标点符号,不包括题目)之前说我爱你

312字不多不少
爱情越精简越好
尽头前终于找到
但是故事说到这里
开始结束
如此才是最迷人的
恋人絮语




左耳

雨下了两年五个月多几天。到底多几天忘了,自从墙壁的小洞不再透光,他也不再去数算。开始下雨前,他是一个邮差,娶了自小认识的那个女孩,幸福的日子以为长久,外面的世界却突然轰隆就静止了下来,昼夜不分的滴滴答答,黑雨混杂死灰,偶尔闪过惊嚎的人影。妻子在第一个年头挨不过倒下,只来得及叫他要活下去。那时墙壁潮湿正在剥落,挑挖出的小洞看到隔壁住了一个老婆婆,煤灯亮着正在末日啊末日的念念有词。半边早拿去生火的桌上,摆着妻子妩媚可人的照片,还有分辨不出什么部位的数块腐肉塞在成堆鸟兽昆虫的骨骸里。左耳一直没吃,因为还戴着他送的玫瑰坠子,不过也是时候了。他咬着花瓣渗出艳红血丝,像是喃喃倾诉着过往,吞下也咽下最后一口气,第一次说了,我爱你。

Friday, February 11, 2011

我记得:祎明

模糊的烙痕

三伏天的傍晚,天气转凉,曝晒了一天的马路吐着蒸腾的余怒,不一会儿夹杂着黄浦江泥味的风吹来,像婆娑的手指抚走白日的躁气。弄堂口的路灯亮了,飞虫聚拢在黄色的光源取暖,上下摇晃之间光透过,把周遭衬的像斑驳的老照片。

弄堂口马路的两侧排满了凉椅,出来纳凉的邻居吾侬暖语地聊开了。家猫循着我的气味轻捷地溜了出来,伏在水沟旁,等待着从水沟那头漂来的垃圾,来时他会警惕地后仰着脑袋,用前爪拨弄着漂来物,自乐自娱。

外婆弯着腰的身影从昏暗的弄堂里缓缓走来,她提着竹制的凳子,夹着蒲扇,坐定在我的身旁,嚓的一声用双喜牌火柴点了一盘墨绿色的蚊香,摆在我和她的中间。气味慢慢散开,驱走了厌人的嗡嗡声,渺渺地像精灵似的把我勾进仲夏夜的梦境中。不由地我蜷缩起了身子,压着竹椅的臂膀温凉温凉的,暇逸极了。

半迷半醒中,麻将哗啦哗啦夹着二姨的娇骂隔着弄堂退了红漆的木门传了出来,我似乎瞧见了他直着腰,挺着硕乳,在吞云吐雾中砌着城墙的媚态。对街的老王打开了收音机饶有兴致地听着苏州平弹,叮叮咚咚的琵琶声穿梭在琴音的咿咿呀呀中,老先生评说着儿女情长,刀光剑影,懵懂的我似乎身临其境,腰间里配着宝剑和邻家的小姚在月亮爬上柳梢头的夜晚在城角相会。不一会儿我便沉沉地睡去,继续我儿时做不完的梦。

过了许久,凉风把我从睡梦中催醒,人声早已静下了,梧桐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唱开了,爸爸骑着自行车回来了,递给我一根赤豆棒冰,摸了摸我的头,把车推进弄堂,停在暗暗的角落。

身边的蚊香已经燃尽,香灰像蛇皮一样,软趴趴地盘在地上,一阵风吹来将它卷走,地上只留下了模糊的烙痕……

(童年里的夏夜风凉,弄堂的记忆穿透月下的瓦砖,远远近近全是一颦一笑的风华,廊柱浮出色块如丝仿佛可以绕梁,布满声音的余味笼罩着一处拟真拟幻的原乡,像是一幅古典秀气的水墨,也像是前朝失落的一部传奇。文字收放自如,情境写意间化成意境,借喻绘事充满了画面的跳动和心眼的蠕动,往往让人拍案称绝。如果尚有缺憾,即是雕琢刻磨后,还有模糊的烙痕。)

我记得:淑仪

卡带卡

它不是人。

每个追看忍者龟卡通的下午,我都会瞄到它静静坐在电视旁,怜悯的觉得或许是一只失去了身躯的机器玩偶。它没有排满按钮的手臂,也没有电池控制的双腿。即使勉强装上多一节自己的想象,那三个莲藕般紧连在一起的长方箱子也仅是如此,积木似的死沉。以我矮矮的角度从客厅的的另一端望去,摆在高高的电视柜上的录音机还真像是具双眼失焦的头首。有时候在那两个巨大眼睛之间的透明部分,还能窥看到以米色卡带伪装的大牙,里面两个黑洞就是让人觉得恶心的蛀齿。

我知道它不是人,甚至有些恐怖。但是和幼稚园的同学比起来,我更喜欢向它打招呼。

我喜欢用短短的手指甲来回刷过扩声器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和它说哈罗。感觉指甲被震麻的同时听着碎碎卡卡的单调,其中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保留着这样的无聊习惯。

那时我还没有妹妹,除了爸爸的金鱼和属于我的两个C 型电池,让我感兴趣的玩意就只有这台不说话,也不唱歌的录音机。

直到那个突然清醒的午后,我才有了把手伸到电视柜后去开启总插头的意识。不知道是从哪来的胆子,竟然还兴匆匆地跑回熟悉的位置转动收音机的旋钮,推乱均衡器上的一排滑钮。那是我第一次被打手掌心,还被罚站在离它三块大地砖的四方格子里拉耳朵。

后来广播听多了,妹妹也出世了。

我不喜欢玩耍时紧跟在我后头的小不点,在被逼之下又回到了它面前。妹妹只喜欢五颜六色的积木,所以我才能在它的铁灰色里找到自由。这时的它少了楚楚可怜的样子,我也养成了多些好玩的兴致。除了把它天线尾段的圆头弄断以外,接下来的许多年里,我的乐趣就是用那卷从旧柜子里弄来的卡带,放在它里面不断地将自己的声音录起,重播之后又删除。刚开始录的是自己唱的儿歌,后来拿到了新课本,就兴奋地朗诵起图案满篇的课文。只要有新奇的事,一定都会通过它记录在卡带里,录播删录播删…… 就这样,不断的,自得其乐。

直到有一天卡带卡住,童年的声音永远留在里面,日子也就结束了。

(收音机播送了童年迷惑和快乐的不同凡响。文字描绘精准扼要,透露出的是作者对于事物细节无微不至的观察。形容铺染了一层细心独到的融会,节奏也酝酿了一种舒缓有致的贯通,生活只要认真留意,书写就有生气趣意。修饰结尾,削低原来高亢的音调。)

我记得:茹虹

血迹

小时候住的屋子,飞虫老爱闯进来乱窜。这些昆虫飞得横冲直撞,常和墙壁迎头碰撞,是我们这户人家里的另一种景色。

某天,我在屋内闲晃,一只飞虫出其不意地落在我的背心里。我一时心急,一把抓住背心,与它拉扯一番。飞虫逃脱后,手指指甲的缝里却埋着一条血迹,弯弯的觉得有趣,便把指甲缝撑开摆到眼前,换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再来几次挑弄,让刺痛此起彼伏,厌倦时,我已和伤口相处了一个下午。

其实,那时我常常流血,最多的一次,是在一堂体育课。老师带领全班作热身,随后便把我们赶到草场跑一圈。我在跑道上刚迈了几大步,不知何故,脚踝承受不了重量似的,身体就重重地摔在地上。回过神后,膝盖已破皮流血,分量相信足有一杯还多一些。同学都远远跑在前头,我只好小步地走向操场的入口。老师站在那儿冷冷地监督,我说想去厕所处理伤口,她才示意地点点头。我转身拖着疼痛要去救命,那天刚好一对双胞胎同学在旁休息,于是三人前往厕所,沉浸在一起清理伤口的精彩。

那天黄昏,我摊在沙发上,让爸爸在伤口上涂抹黄药水。夕阳把爸爸细心的样子照得深邃,亲人就是比较热血。

正当回忆中的血迹已经蒸发,化为小伤疤刻印在某处,一天发现底裤上沾了暗红污垢,我也正式的告别了童年。

(流血中童年跟着流逝,成长总要有伤口。随心适景的描述层层玩转,气氛和节奏的掌控恰到好处,处处皆流露了细密心思的婉转。布局经营多一些圆熟,形容用词进一步调准,浑然的潜能自可抚平尚有的文字伤口。略修词句,让语气更逼近该有的表情。)

我记得:铭娜



小时候,我迷恋上混合着爸爸身体和青岛啤酒的味道。话说回来,酒精的呛味已十足厌恶,咖啡店喝得烂醉的大叔也让我嗤之以鼻,但爸爸的体味和酒精却掺揉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那一种说不上来的味道,是我童年的瘾。

那次楼下传来急促的开门声响,我和弟妹争着跑前去看,原来是爸爸应酬后回家,喝得满脸通红。爸爸一脸倦容,眼睛充满血丝,突然把我抱在怀里,疲惫的身躯一下全落在我的身上。喝醉的爸爸变的有点陌生,嘴里咕咕噜噜地唱着熟悉的《十二娘》曲调,甚至多了一点热情。

或许我更喜欢这时的爸爸 ,比平时来得真实,辽阔的胸膛也因为酒精的效应,变得更加温暖。霎那间我也像染了酒瘾,贪心地搜索着爸爸弥漫的酒味。

夜里房门悄悄推开,外边射来一道微弱的光线,拉长的黑影歪歪直直倒映在木制地板上,我还以为是白马王子从远方而至。我不知是醒着还是做梦,皮鞋脚跟小心的踏在地板像是马蹄声,而且越来越近。我的心跳不由随之加快,当王子附身正要轻吻公主,隐隐约约又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在我们兄妹四人的房间里荡漾。

我撑开惺忪的眼睛,看到是爸爸正在为我盖被。于是我再深深的吸了一口爸爸的气味,仿佛沉醉般安心的入睡。

(爸爸总是女儿的瘾,女儿却是爸爸的气味。以嗅觉铺展童年时对于父亲酒味的怀念,情态的构思可圈可点,过程经营却能更加周延。用字略嫌不够精准,描述多有芜杂的文句,情感因此无法一泻到底。修饰全文,删除末段过于感性的直露,有味就睡才是最美。)

我记得:贵丽

10嵗時的經歷之Friend來Friend去

我記得,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是一個很安靜、不愛和同學打交道的女孩。我身邊沒有很多好朋友,印象中自己獨來獨往的時間比較多。可以稱得上是best friends的只有兩個。我和這兩個朋友之間會互相送禮物,送的都是一些小女孩喜歡的貼紙、假耳環、鉛筆等小東西。

在小學三年級時,似乎是上天不要我再那麽孤單了,我的身邊出現了很多可以談得來的朋友。不過升上高年級之後,因爲分班的關係,漸漸地就沒有一起玩耍聊天了。逐漸疏遠的,當然也包括我的一個好朋友。(之後的敍述就和她無關了。)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好朋友和我升上同樣一個班級。

那時的我們,不知爲何會喜歡玩這種“I friend you, you don’t friend me”(一下子是朋友,一下子又不是朋友)的遊戲。有時只是說說而已,不到一天之後又和好如初,又手牽手一起排隊。可是,有一回,“I don’t friend you anymore”這句話竟然成真了。

那時,我和這個好朋友(在這裡就叫她小瑞吧)在小學四年級時是同班同學。小瑞和班上的另外兩個同學(A和B)關係也不錯。在休息時間,我偶爾會和她們三個一起去食堂吃飯聊天。上課前也會一起去學校的草坪玩“catching”。我雖然不是很喜歡那兩個同學,可是我也沒有排斥她們。她們也不介意我的存在。

我想,那時的自己内心或許真的很孤單吧。雖然有朋友在身邊,但是心裏總是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我很害怕如果我失去這群朋友了,我又要回到形單影隻的日子。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一個人的安靜被校園喧鬧的孩子笑聲給吞噬了。心靈幼小的自己如此玩耍著,也如此擔心著。

有一天,A同學和我在課室聊天(A同學就坐在我後面)。不知她爲何會突然說起小瑞的壞話,我在聼的時候很錯愕。可是,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的我,只好繼續聼她說。幾天之後,我感覺到小瑞對我非常冷漠,也一直跟我翻白眼。我不喜歡朋友這麽對我。我很緊張。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

我寫了一張小紙條,在休息時把紙條傳給小瑞。我心裏忐忑不安,總覺得這當中一定有什麽誤會。過了不久,她傳了紙條過來給我,她的冰冷的藍色字體,在紙上的粉色可愛圖案中,顯得格外突出。她寫道:“你說我的壞話。我全都知道了。 A已經和我說了。I DON’T FRIEND YOU ANYMORE.”我明白了。我被A害了。我的心像滾下懸崖的石頭一樣,瞬間往下沉。我的淚水滴落在小瑞的藍色字體上面,字變模糊了,友情也粉碎了。

下課后,我試著向小瑞解釋,可是她就是不聼。隔天,我送給她禮物,希望她可以心軟,可是她不接受。慢慢地,A、B、小瑞,她們,她們三個,就變成好朋友了。之後怎樣了,我就沒有印象了。

經過這件事,我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教訓:友情可以很單純美好,可是再純真的友誼,或許也經不起人心的險惡吧。10嵗的孩子都可以做出如此大的破壞了,更何況是成年人呢?10嵗的自己,面對著鋪在眼前的成長道路,現在的我不知當時的自己是否變得更堅強,還是變得更害怕了。

(童年不需记仇只需记忆。文句总归流畅,语气也充满童稚的况味,但整体类似过于繁细的侃侃而谈,似乎是当成记诉的方式。取材还要慎思,言简才能深刻。)

我记得:承慧

记忆中的小门

我爱我的童年。有谁不爱呢?儿童时期是最无忧无虑,最不知好歹的时代,不需要为自己筹谋,为未来担心,即使犯了错,也大可以“年纪还小不懂事”带过,一点负担也没有,所以我还曾经非常不想长大。

在学校的午休时间是我每天最期待,最快乐的时光。下课的钟声一响,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到食堂排队买一杯冰美禄。那是一杯冰美禄只卖两毛钱的时代。(这也是我怀念童年的原因,现在一杯冰美禄要卖一块两毛钱。)喝完美禄,吃完奶奶准备的饭盒后,就会到二楼那个小得仅能同时容纳五名学生的文具店和老板聊天打发时间,看看每天有什么新货到。

最令我和同学们兴奋的,就是流连在学校后院的小门。这个小门直接通往学校旁的寺庙,好像秘密通道似的,对我们这群小学生而言,简直酷得不得了。每当午休时闷得发慌时,我们就会偷偷地通过这个小门溜到隔壁的寺庙去玩。我还记得,寺庙叫做“龙山寺”,听起来很有威严,更让这座庙增添了几分神秘。

小门通往庙的后方,有一个小而美丽的池塘。不知道谣言是谁先散播,说这个池塘非常灵验,只要把硬币抛到水中并在心中默念,什么心愿都能实现。于是我们每回溜到龙山寺时,就会到池塘掷硬币来场比赛。他们说,谁掷的最远,谁的愿望就会最快实现。我们也不是真的相信许愿池的力量,只是掷硬币比赛很好玩,躲避龙山寺和尚的过程很刺激,其实也只要通过小门,溜回学校就没事了。

可惜,上得山多终遇虎,校长接到投诉,知道我们这些顽皮的学生成天到池塘去玩。校长严厉地责骂我们,把小门上锁,秘密通道消失了。此后每当我们经过后院,都会感到怅然若失,那道门也就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留下了咯印。

(记忆也是小门,窄窄的让我们回到童年。内容不脱作文的格式和描述,文句颇多扭捏不畅之处,情景情致虽然维持了起码的清楚,但细节欠缺更丰富的补足,小门池塘、许愿掷币、和尚校长,应能牵扯得更有趣。修饰全文,让文气较为流畅。)

我记得:昱琪

抓螃蟹

又是星期天,又要到咸水坝抓螃蟹了。

咸水坝躲在一条高速公路的车站后面,穿过围栏走进丛林里,格外凉爽,两排的红树林,静静的溪水流到尽头,这一片沼泽就是我的童年乐园。

这里有一条不长不短的木桥,用许多长长短短薄厚不一的木板拼凑而成,还有用圆圆方方的木棍连成歪歪曲曲的扶手。走在上面,木板随着脚步的节奏碰撞,咿咿嘭嘭声声作响,不禁会让过桥人战战兢兢。我总爱桥头桥尾来回的奔走,听着脚下木板和呼吸一起打奏的交响乐,展现自己的小小英姿,同时向弟妹炫耀穿行在狭窄桥上不怕掉进水里的勇气。

弟妹只在桥头打闹玩乐,妈妈在一边照顾着他们,爸爸顺着红树林撒下重重陷阱,用吊衣杆徐徐将竹网放进水里。然后就是默默地巡守,像猎人一样穿梭在树林间,小心缓缓地把竹网一一拉起,祈祷着那些水中的丑陋怪物会全部上钩。

我和姐姐霸占着木桥,从尾到头,从头到尾,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探索树叶树枝上的蜘蛛网,观赏溪水里跳跳鱼的好身手,偷窥螃蟹洞里的小螃蟹,圆溜溜的眼睛盼着香味呛鼻肥美多汁的辣椒螃蟹。

我喜欢坐在桥上,随性的摇摆脚丫子,摇呀摇… … 不知不觉,一阵凉意从脚趾涌上全身,溪水静悄悄温柔地触摸我敏感的趾头。慢慢的,我快乐的泡着脚踢打溪水,忘了爸爸已在桥下布了天罗地网,不知救了多少无辜的螃蟹。

太阳还未下山之前,抓到螃蟹了,远处一定会传来喜悦的固定惊呼。我们一窝蜂的冲到车站,一睹爸爸的战利品有多大块头。五花大绑的螃蟹动弹不得,我们因为馋嘴而兴奋莫名,拿上拿下传来传去,放进深深的红桶里。

然后,螃蟹就会在火红的辣椒酱中,翻滚,再翻滚。

(童年有螃蟹横行,桥下溪边的人伦幸福洋溢。感情的形式化流露尚有青涩不足之处,但字里行间多见细腻雕琢的用心,虽然还有不够精准的动作描述,不过情态和画面的质感饱足,衬托了温馨的舒服。修饰文句,补入该有的层次动态。)

我记得:婉婷

童年·乐园

我的心底,装着一个小池塘,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们几个小朋友经常到那里玩聚,这是我们的朝圣地。小小的池塘盛满了雨后清澈的水,孕育了无数可爱的小蝌蚪。偶尔,它们还会游上水面,露出嬉皮的笑脸来诱惑我们。而我们也总是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的就跑到了池塘边,把手伸到水里捞蝌蚪,把它们的世界搅个天翻地覆。捞啊捞啊......就把回家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这范围小小的乐园里,我们可以任意变化,我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任何东西,Ultraman、Power Rangers、Sailormoon等角色应有尽有,只要是电视上热播的卡通,到了小池塘边都会精彩的再上演一遍。 “哔、哔、哔...... 怪兽,你死定了!超人打倒你”,像这样牢背于心的模仿情节和台词,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笑声度过接下来的下午。就这样......我们又把回家的时间忘记了。

每到接近黄昏的时候,乐园里的笑声才会间接地被打破。父母们都会气匆匆地赶来小池塘边,逮住自家的孩子,拖着回家冲凉吃饭去。每次,我都会被老妈揪着耳朵,习惯后也不再嚎啕大哭,或许是渐渐皮硬了。

直到现在现在长大了,妈妈仍然搞不懂当时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那里,所以难免会旧事重提,想问个究竟。而我总是推搪拉耳朵留下了记忆的阴影,接着再捣蛋地回答说。

“快乐是属于我的秘密,我想永远好好地埋藏于心底。”

(不在榕树下的池塘边,同样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的文字节奏叙述畅快,愉悦的描写语气舒坦直接,虽然细节多少有点俗腔熟调,不过从始至终都维持在简单的面目,如此就能有感染的基础。略修文辞和结尾,让表达更为直接。)

我记得:怡君

妹妹

十二月的东北风在夜深人静里刮得让人魂飞魄散,豆大般的雨点噼哩啪啦地直敲着阳台的玻璃门,响如白天时当整桶乐高玩具打翻一样。

这天下午,妹妹正快速地爬上椅子桌子,爬上铁花窗,转头望着我拍打胸膛,以示自豪的张扬。完成动作后甚至还扑一声跳下来,再跑上六个梯级,如此重复一模一样的喧哗,妹妹不断放声大笑。整个下午只管东蹦西跳,妹妹不愿陪我玩丢丢球,只好躲在房间里把士兵大炮和芭比娃娃东摆西摇。妹妹全神贯注烹煮所谓的佳肴,一边喂我吃一点也不香的塑胶香肠,一边将乐高玩具叠了又拆然后拆了又叠。当我也玩得起劲,只是不小心打翻整桶乐高时,妹妹便不陪我玩了,似乎受到了委屈开始收拾眼前的残局。

妈妈这时刚好进来,说要带我们到公园赛跑荡秋千溜滑梯还有玩丢丢球。妹妹在赌气所以不去,我去了之后买了冰淇淋,想要一起尝尝融化的香甜奶味。但是,妹妹不要吃冰淇淋,连看也没看,结果是让爸爸一人独享。

我好像有点伤心了,晚上一直睡不去,于是走出房间悄悄地开始爬上楼,幻想着我是附近徘徊的那只老猫,但实际上正很费力地避免指甲碰触柚木地板。若爸爸听到脚步声,三更半夜还不睡觉,肯定不会放过我。

梯级总共十八个,那么漫长的路,加上狂风的吼声,怎能叫我不发抖呢?我想起妹妹拍着胸膛的那种自信,深深吸了一口气,决定继续往上爬。终于还是成功了,我跳上了妹妹的床,憋了许久的气才吐了出来。

妹妹的手马上抚摸我的头,我也疼惜地舔了舔她的手。

(童年正如姐姐和妹妹之间小小的牵肠挂肚。原文的节奏和描写略为凌乱歧出,文句也稍有芜杂的旁枝末节,但是文字的气氛经营和故事的细节构思,却隐露了让人惊叹的细密布局。修饰全文,拉紧文气,删去情绪的直表,重整过场的顺序,让一切停顿于最动人的结局。)

我记得:敏惠

离家出走

“妈妈,我可以去楼下玩吗?
“不可以。”

(过了五分钟)

“妈妈,我可以去楼下玩吗?
(略显不耐烦)“不可以。”

(再过了五分钟)

“妈妈,我可以去楼下玩吗?
(非常的不耐烦)“不可以。”

(又过了五分钟)

“妈妈,我可以去楼下玩吗?
(火山大爆发)“都跟你说了不可以!看来你只会听藤条的话!”

“呜……”

我气愤地走回房间,拿了两个NTUC大纸袋,然后将所有的衣物塞进纸袋里。原先想大摇大摆地走出去,可是纸袋太重,所以我只好拖着走。拖到大门才发现我没有钥匙,我又不想跟妈妈说话,只好站在门口苦等。在厨房洗碗的妈妈,看到我一个人站在门口,走出来便问:“你在做什么?”

我不爽地回答:“我要去三楼安娣(我的奶妈)家!”

听到这句话,妈妈马上火冒三丈,开门踢了我出去后就上锁。我被这一切给吓坏了,当下只知道哭,嘴里喊着:“妈妈开门,妈妈开门。”

过了一会儿,邻居丽明安娣听到了我的哭声,开门出来问我发生什么事。我只顾不停的哭。所以丽明安娣只好敲门问妈妈。妈妈跟丽明安娣说我不听话,竟然想离家出走,所以把我踢出去。丽明安娣听了哈哈大笑,然后对我说:“以后不可以这样,知道吗?还不快点跟妈妈吗讲Sorry?”

我乖乖道歉,妈妈也气消了让我回家。

这时的我才两岁半,从此这件离家出走却半途而废的童年趣事,便成了我家茶余饭后的笑话,甚至连我身边的朋友都知晓。每个人听了都会说:“你真厉害!”

(想象要能放胆出走,童年的记忆才不会死守。真的离家才算真的厉害,门口去返欠缺了生动的条件,情节不妨稍加改写,走远再回来才有乐趣。叙述流于一种交代陈述的口吻,描绘能力尚需提升,细节也还能进一步补充。略修文句,维持基本流畅。)

我记得:志彬

我心中的永远

这世上很少东西是永恒的。就连爱你至深的伴侣突然有一天也会有出轨变心的可能。但我童年单纯美好的回忆仍旧住在我心里,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细细咀嚼回味。

我的童年是在十二个表兄弟姐妹和两个姐姐的陪伴下愉快度过的。我知道我是幸运的,因为不少人小时候都在上演自己和影子的对手戏。我不是说独自一个人的童年是悲哀的,但这样的童年确实孤独,至少我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一群人,对我诉说他们多么希望童年时光有更多的玩伴才不会那么寂寞。

我已记不起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玩在一起的,好像懂事以来我们就自然而然有那种亲兄弟姐妹的联系。每逢周末,我们大伙儿便会聚集在外公的家。对于儿时的我,那是一种迫不及待的快乐!姐姐和我会在家里洗澡洗的干干净净,穿上那些在购物中心买来的昂贵“出门的衣服”,然后就等着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外公家。

外公的家是个记忆的扑满,收藏了童年的满满满满。外头那又长又窄的走廊,是我们玩zero-point的地方。走廊虽然蛮窄的,不过身躯小小的我们就是有办法,用橡皮筋串好的绳子跳来跳去。长长的走廊也是我们的跑道,每次要到楼下买流动小贩的冰淇淋或一角钱的冰棒的时候,都一定要比一比赛跑。走廊两侧距离约两米的墙是我们的画板,在粉笔还流行的时代,我们总爱在墙上涂涂写写,把自己想象成大书法家。在地上画上八个方格子加上末端的半椭圆形,这个图案就可以玩hop-scotch。

那时候的快乐是免费的,由汗水交织而成。每当我看到现在的小孩,除了被提醒自己的幸福之外,总觉得他们的快乐是买来的,独自在房间里打电动。

待我们长大了一些,已较少到户外蹦蹦跳跳了,因为窄窄的走廊已容不下身躯大大的我们,感觉像是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开始接触扑克牌,学会赌博。我们不是赌鬼,只是小赌怡情罢了。有时,我们也会玩用绿豆或糯米做的five stones。不过,我的手就是没有女生的巧,所以我不爱玩。

逢年过节我们也会一起度过,而我最爱的节日就是农历新年,不过不是因为有红包拿,而是那种一家人团聚的感觉,大伙儿围着饭桌吃火锅,加上浓浓的新年气氛,那种特别窝心和温暖的感觉,别处找不到,

人总是得长大,生活步伐如此的快,常常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十五个人也都几乎成年了,有些为了工作,有些为了情人而忙,因此能聚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每每有家庭聚会,我更加珍惜和所有人聊天的机会。

有时我会幻想开一家店,卖什么都无所谓,让大家一起工作,也许也可以一起玩闹,这样就可以回到快乐的童年。

(记忆片段缀串出了童年的面目,仿佛心里存积的感慨已经过期。情绪有点芜杂,虽然不无随性随便的挥洒,但是整体的文句还算踏实。不过,文字的追忆必须懂得节制,不然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所谓永远其实也只需一幕。修饰全文,疏通语义的含糊唠叨。)

我记得:娴慧

我怀念的

I'm a big big girl in a big big world.
It's not a big big thing if you leave me……

这是一首我童年时拿来自我安慰的歌。那时在医院里,自己一个人,天黑了,推着点滴的架子,小心翼翼缓慢地走向洗手间,这滋味真的很不好受。真的,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虽然还是有医生和护士的照顾,但是却要学会照顾自己。我真的没有怨过父母,我知道他们得顾着弟弟,但总是希望能有人也能关心我。

记得那一晚,因为要爬下来,站在医院的病床上,不经意的抬头才发现只离吊扇不远。我真的被吓坏了,可是又能怎样呢,没人知道当然也就没有安慰。当然,撇开身体上的病痛不谈,我的童年还是过得满足,物质上的丰足父母也没少给,吃的,用的,穿的,最好的一样不缺。我也真的以为大家都是这样过,后来太傻太天真的我,才发现原来有些人是吃小贩中心的食物,穿别人穿过的衣服长大的。

后来的我,仍旧不是很成熟,总以为家道中落换来了生活困苦,却不知原来失去了父亲的庇佑,还有更大的凄凉。我们总是等到失去了才恍然大悟,如果说22岁之前的我还活在父亲的呵护,18岁之前的我却是不知人间疾苦。

幻灭总是成长的开始,原来不成熟也是一种幸福。

(病痛才有感觉,失去方可惋惜,童年的零碎记忆,渗透了父亲将逝的凄楚。文字真挚却略嫌平面,具备多愁善感的体质,辅以更丰富而且不流俗的描写,就能拥有感动的基础。渲染的方式仍要拿捏,直述表达不如侧写隐露。重新断句分段,修饰文句让情感更为清楚。)

我记得:意晴

爱也好、恨也好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分,那一秒,我遇见了你。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这辈子都跟你脱不了关系。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你成功取代了我所有童年记忆,在我心里,你就是童年的代名词。

刚开始,我并不喜欢你,因为你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奇怪的味道,使我一看到你就想躲得远远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妈妈总是逼我接近你,抚摸你。我一看到你就想上厕所,想睡觉,甚至有时候还会想呕吐。但是不管我做什么,却始终不能够摆脱你。真不明白为什么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少之又少),我的眼里就必须是你。因为你,我常常被妈妈骂、被妈妈打。也因为你,妈妈不能够工作。你真是一个害人不浅的东西。我好恨你!

我常常问妈妈:你为何要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妈妈总是笑着告诉我:以后我就会知道你的好了。于是我决定用心的接近你,一天十二小时都和你待在一起,甚至有时抱着你之后,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

终于,在我八岁那年,我考到了全校第一名。因为这个第一名,我成功的转校了,转到了一间妈妈口中的名校。大家都开始夸我聪明。还真是要谢谢你啊,因为你带给了我名和利,让我被掌声围绕,所以我开始喜欢你,甚至不想离开你。我好爱好爱你。每天都缠着妈妈带我到图书馆去找你。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只记得你。你就是我童年的玩伴。爱也好、恨也好,你就是我童年的全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童年怒。题目如夸张哀怨的台剧,回忆的过程略有悬疑,颇能引领读者的兴趣。因为是现在追叙过去,文句的变化仍需多些繁复,不过缓慢简单的节奏亦如未消的稚气。如能补充画面的深刻,事件的叙述就会来得更加丰富。)

我记得:书铭

凝望

我不認識你。可是,我已注意你許久。

你嘟著嘴,直望著桌上那包閃著金光的薯條。一旁的應該是媽媽吧,則專注地把你該吃進肚子里的魚柳漢堡切成四小塊。她耐心地哄著你,僅希望你能順利地把它全都嚥下。但是,你卻始終不把嘴張開。

(我能明白你為什麼會這麼做。因為,硬邦邦的魚柳漢堡畢竟不是今天這桌上的主角。你的面前還有更大的誘惑,而可惡的媽媽每個星期總會帶你到McDonald’s來接受考驗。)

你再也把持不住了。你趁媽媽上廁所的時候偷偷地拿起桌上的兩根薯條,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沾滿鮮紅色的ketchup,塞進還有魚柳漢堡殘塊的嘴巴。你一點也不緊張,因為你知道媽媽不會那麼快回來。你吸了吸幾口,味蕾散開的香甜也隨之攀進那乾燥且需要滋潤的喉尖。你把這個動作重複了三四次,才滿意地將那慘遭舌頭的摧殘後已變無味的薯條吞了進去。過後,你望了望四周,似乎想炫耀一下你那幾秒鐘前的幸福。

(其實,你也不需要感到得意。我也曾經體驗過這種瞬間的幸福。我知道,你也許從來就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在吃薯條時總愛沾上那麼多且複雜的醬料。你問過媽媽,而媽媽給你的答復總是:長大後,你的吃法也會變得和我們一樣。但是,長大的事情還遠,你寧願不去想那麼多,有ketchup就夠了。)

你不經意地向我望了過來,或許你發現我在看你。我知道我應該主動避開你的目光,低頭假裝繼續我的神遊,因我們畢竟不認識。可是,抑制已久的童稚卻隨之爆發——我深深地吸了吸手中那沾滿ketchup的薯條。

快餐店裡的燈光亮得很假,我和你的目光在瞬間碰了一下。

你對我笑了笑。

(是在快餐店内的一角彼此窥看,也似在时间的凝视里互相对望。借着现实当下的细腻动作,去勾起过去记忆的诸种回味。穿插交叠的手法别出心裁,避开平铺直叙的创意和用心不错,但是文字还能往更琐细去淬炼。略修文词,后段补入空间的质感,让会心的笑有所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