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顺铭:影评

Sunday, February 7, 2021

顺铭:影评


一念之间,感动亦矫情

看完《我不是药神》后,感动处处有但总觉得有些矫情。文牧野的处女作,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主人公为癌症患者走私印度仿制药而被定罪的故事。现实社会议的题材改编总难以天花乱坠,奈何《我不是药神》中主角光环过于强大而导致剧情失真,进而矫情。

癌症患者吕受益的登门让主人公,程勇开启了走私的契机。随后透过受益的人脉逐渐形成了走私团队。然而害怕牢狱之灾的程勇赚了一笔后决定金盆洗手,遣散众人。取代程勇的假药贩子被一番取缔之后,患者失去了假药通路。无药可救的受益因此失去希望而自杀身亡,程勇也良心发现从商人成长为药神,继续走私且不赚一分一毫。

此番造神固然感动,但也莫名矫情。走私团队的团员皆由受益的人脉而来,程勇除了初始的跑腿基本毫无决定性贡献,仅仅从中赚着差价。然而在生死存亡之际,受益却选择自杀而不是联络前团员再开通走私通路,WHY?

善恶两方的泾渭分明,是影片最成功之处,却也是最大的败笔。成功在立场明确,引发社会舆论与关注;败在缺乏让观众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权利。正规药厂被塑造成唯利是图商人,漠视生命。然而其背后研发新药的大量成本,以及仿制药厂侵权而被蚕食的利润都只字未提。塑造绝对的恶人来衬托蜕变的善人,更显得矫情。

戏中最催泪的两场戏,细细品来依旧在造神。一群购入仿制药的癌患被逮捕后,决口不供出主角。此时一老妇跳出乞求警方停止调查,一番说辞道尽悲惨遭遇,强调主角被捕他们也活不了。初品画龙点睛,再品却是画蛇添足。癌患的处境早已透过受益的死深植观众心里,此景的喧嚣只不过烘托主角的神格,反而不如集体沉默所带来的压抑与怜悯之感。

最后主角被定罪的万人送行,更是影片高潮,感动至极。直到主角出狱之际,只有小舅子来接风,甚至不见曾经的走私团伙。心里飘过一万句WHAT?把感动还给我!

结果论来说,这电影是成功的,甚至改变了中国法律。然而缺乏对内容多层次的刻画,过度集中于造神之上,注定少了绕梁三日的余韵。

(造神片看多了,我们都知道內里必有鬼。环绕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揭开故事主题的硬伤,突出了客观理性的阐释,观点解读也许一语中的,但是以评说的框架而论,无疑显得有点狭隘,而且指责喧嚣矫情后,接着却期待感动,似乎不无矛盾。)


3 comments:

  1. 药神的社会价值比艺术性更高,也许制作方的出发点就在于此

    ReplyDelete
  2. 也许是导演还是菜鸟或是时长问题吧。觉得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就拍的很好,同样是社会问题(女性地位)的题材,但是看了后感动与思考兼具。感动主人公的成功,思考所谓坏角的立场。可能是有所刻画各方立场才更显得主人公成功的不易,进而加深感动?
    个人第一次看的时候的确感动到~touch到,直到最后一幕只有小舅子接风,矛盾太大而破坏了感动,甚至是孩子和妻子有来接风都不会显得如此突兀。第二刷的时候,心态转变,看着前面的情节就觉得满满的矫情。因此才取了这题目“感动亦矫情”。

    ReplyDelete
  3. 电影还没出来的时候,GQ就药神的原型写过一篇特稿,叫《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水花不大,但如果想了解”更丰富的人物故事“,可以一读。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