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April 2018

Monday, April 30, 2018

丽萍:故事2


宴席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要往酒楼赴约。父亲早在三天前就通知我和母亲“老板请吃饭”,避免我们另外有约。老板也是父亲的表哥,我称他为伯伯。父亲生意失败后,就在伯伯的建筑公司里工作了五年多。刚开始,父亲只是工地工头,过了一年就升上副经理的位置了。于公于私,伯伯都是我们家的恩人。对于他的邀请,我们也不敢怠慢。

自从我留学在外,我和伯伯十年没碰过面。不知是我的虚荣心作祟,还是说顾及父母的面子,我打算认真打扮一番。下午四点多,我开始为赴宴做准备。我打开衣柜取出那件白色及膝的连衣裙。那是我前年特地买来应付特殊请情况的正装。我换上裙子,穿上丝袜,便在梳妆台化妆。

经过一个小时的精雕细琢,我看上就算不是沉鱼落雁,起码五官端正白净,气色佳。父亲从朋友家回来,瞧见了说,我一改往日的邋遢样子,倒像个正经的上班族。此时,母亲也换上了酒红色蕾丝裙搭配驼色风衣。我身上虽穿了件保暖衣,父亲怕我在路上着凉,便到房里拿了母亲的外套给我披上。全副武装后,父亲驾车载我们到“江滨酒楼”。

刚到酒店大厅,有个三十来岁男子,来迎接我们。那人高兴的程度好比他结了婚似的。我们跟着他到了三层楼。电梯门口出来,有个吧台兼柜台的地方,有一个服务员迎面招呼。不过,大部分服务员都在走廊两侧的几间包厢进进出出,不在同一处站岗。吧台旁的水族箱里的鱼显得不慌不忙。

室内本来就带暖气,热闹的氛围更使人的体温上升。我们一进包厢边打着招呼,边脱去了外衣,连同包包放在角落的沙发上。跟我们同桌包括刚才的引路人,共有七人,大部分都是男士,也多是公司的重要干部。父亲把面生的我介绍给他的同事认识。我也迎合地一一问好。

不久,伯伯就进门了。伯伯就像电视上的常见的领导那般圆润的身型,中等身高。所有人都起来面带笑容地向他打招呼,像是约定俗成。在他客气的示意下,大家才肯坐下来。伯伯年纪虽大,眼力却很好,也许是出于商人的敏锐,猜起了我的来历。父亲赶忙作出回应,说我刚从新加坡放假回来。

“你读哪所大学”、“读什么专业”、“以后打算做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早有所准备,对答如流。伯伯听我父亲炫耀我的大学,于是便说:“有机会,你可以考虑来我们公司工作。”父亲听了喜滋滋,让我赶紧敬伯伯一杯。母亲连忙往我的空玻璃杯里倒了点橙汁。与此同时,父亲帮伯伯倒了点红葡萄酒。伯伯的杯在上,我的杯在下,轻碰出声。随即,大伙开始纷纷相互敬酒,开始吃起桌上的开胃冷盘。我听着人们说话的声音里,有多了一层咀嚼海蜇皮、花生、裙带菜的咔嚓声,还有卤味的香。

大人们与彼此闲聊得不亦乐乎,我也分不清内容、情感真假。食物最真,与我互动的最多。菜几乎是一道一道上的,让人满是迫不及待。服务员放下烧鸡,拿走了清空的冷盘。烧鸡色泽金黄,十分诱人。人们的喧闹声稍微的沉淀了,只听见筷子碰碗盘的声音以及他们在品味后发出的赞叹。果然,人在美食面前,总是贪。我也免不了嘴馋,一口接一口,直到盘子清空。伯伯忍不住请服务员加快上菜。第二道是著名闽菜“佛跳墙”。服务员平均地往每个碗装汤。然后,食客再依据喜好,从盅里舀一些鲍鱼、鱼翅、花胶、海参等料。即便食材多么珍贵,我也只管自己口味喜好,舀了瑶柱、鹌鹑蛋、冬菇,粉丝等。花胶和鲍鱼,我多少可以吃点,唯独不吃鱼翅。新闻上说鱼翅的采集过程残忍,我能做的就是不吃鱼翅。可同桌的他们有几个会这么想。

第二道才刚吃完,伯伯起身表示接了个电话,说:“好、好,我马上就过来”。原来,我们只是伯伯邀请的其中一桌。他又得到旁边的几个包厢,分别去打招呼。拜别时,大家又起身和伯伯敬酒。等他离开,这桌人才坐下。服务员撤走了第二道菜,第三道、第四道菜也纷至沓来。福州马尾区盛产海鲜,所以鱼虾必不可少。松鼠桂花鱼、清蒸多宝鱼、香油元宝虾映入眼帘,让人垂涎欲滴。后面来一道翠绿的清炒芥菜正好来解油腻。主食则是一笼红蟳糯米饭。打开荷叶,红彤彤的蟹身盖在粒粒分明的稀饭上米,实在引人注目。

人们虽然有点饱腹感,也抵挡不住来自食物的诱惑。大伙儿发挥礼让精神,把蟹膏和钳子留给资历最长的会计经理和年纪最轻的我。我被动的接受并表示感激。主食后的传统甜点——甜芋泥——是我的最爱。它甜而不腻以及绵密的口感虏获人心。这样的特色风味也就在新年的宴席上见得着。每个人舔着勺子,像恨不得把勺子也吃掉。伴随最后一道水果拼盘的到来,人们也要收拾心情,披上外套准备回家。

我们走出酒楼大厅,才发现天色已晚。若没有路灯的照射,我们可能伸手不见五指。冬天过渡到春天的季节,仍残留了冬季的冷风。我和母亲快速上车,坐到前座。父亲却慢悠悠地钻进后座。父亲这天又喝了不少酒。因此,滴酒不沾的母亲代替驾驶。父母亲习惯了这种运作方式。我对母亲表达对父亲健康的担忧,母亲安慰道明天煮地瓜粥养胃。话音刚落,后方传来父亲的打呼声。我和母亲对视而笑。随之,车启动了引擎,开往家的方向。

(据实的记述多于想象的叙述,一场赴宴到头来只是一片觥筹交错,除了餐饮的点染之外,可供品尝的细节其实所剩无几,文字不忌平实,书写也不需端出满汉全席,但是总得带有酸甜苦辣,不妨穿插主体的感悟反思,让故事在人物的饭饱之外,勉强或许还有一点人情戏味。)

晓慧:故事2


爱情来得太突然

致最美丽的你:

你还记得昨天你问过我“独自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独自离去。但人类总是盼望着千里姻缘,一线牵的陪伴。愿用一生来寻找那位厮守的伴侣,何苦呢?”你用最真诚的眼神对我说时,我感到无与伦比的痛。这是你第四次分手后,对我这个蓝颜知己说的领悟。

白皙透彻的皮肤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透视着整个世界,飘飘荡荡的步伐,仿佛世上毫无留念。你豪迈大方的性格,在女性中独一无二。 当我越了解你时,我看到了你所认识的世界。你恨这个世界带给你的界限、定型。然而,你爱这个世界让你看到生命之美、给予你从未拥有的经历。你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让我对你刮目相看。我们认识将近6年,我也不知如何喜欢上一个放荡不羁的女生。

你知不知道在漫天的一天中,我最期待的是收到你的简讯的那刹那。虽然在朋友之间,发发简讯是个普通的事,可你的简讯就不同。我认为那是因为你记得我,所以选择在300多条简讯中回复我。尽管一天内,我收到的简讯不过20条罢了,可我心满意足。我们曾试着单独约时间吃饭,可是总是约不到,不知这是否老天爷的意愿。每次的失约,我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深怕你已知道我对你的感情已胜过朋友。每次见到你时,总伴随着一大群朋友,能交心深谈的时候总是在简讯当中。从简讯中,我体验到你第一次开始约会时,对爱情的炽热。当你第一次感受到心碎时,想忘记的痛苦。我看到了伴随着你每一次经历过的心碎后,对爱情渐渐失去炽热。

那晚,我收到一封前所未有的简讯——你约我单独见面喝酒。虽然隔天我有期中考试,可是抉择于你和考试中间的我,还是选择了你,我总是无力推辞你的要求。有些人认为我只不过是你的工具罢了,纷纷劝我别爱得那么深。我何尝没尝试过?我试着与其他女性交往,可是始终还是忘不掉我对你的那份爱意。就算当个工具,只要你能开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一到了酒吧,你手中的装着烈酒的杯子从未满过1分钟,不受控制地一杯一杯地灌下去。酒量差的我,也跟着你的速度把酒喝下,因为我只想你开心。

那晚,也是你得知男朋友劈腿后提出分手的那晚。从未见过你为爱掉过一滴眼泪,我一直认为坚强的那个你,因此而撕心裂肺地哭着。你哭,并不是因为爱得深,你哭是因为那个曾今说过爱你的人,背叛了你。你哭,是因为你曾认为的神圣爱情,在他的背叛中支离破碎了。尽管我早已知道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但由于我于心不忍,没把实情告诉你。我不知道面对这个消息的你会有什么反应,我不想看到你伤心的面貌。

昨晚,我送你回家的事,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不想对你有所隐瞒,更不想你与我断绝来往。当你突然请我进你家门口的那一刻,就已越过了那条友情的线;当你上前拥吻我时,就已断送了我们的友谊。我的措手不及让你见笑了吧?我曾无数次幻想过这个场景,可不同的是,这应该是在爱情的激情中发生的,而不像是现在失意的发泄中。

我知道此时的你很脆弱,也极度需要人陪伴。我知道我不应该乘虚而入,你只是一时迷糊才会做出如此的举动。我立马试着撤退了,但当我想起我们双唇交织时的快感,那日夜盼望的时刻时,就情不自禁地继续拥吻你。我不知这感觉是否出自于暗恋你许久的表现,或者是看过眼泪划过你的脸庞是的刺痛。这个吻,加强了拥有你的冲动。我们一路从门口,到客厅,到沙发,到卧室,到床上,一步一步地逼近那条不能超越的界限。最终,不该做的事情也发生了。我真的不是乘人之危的伪君子。我是有抱着一点的贪念,但我无心伤害你。是我对不起你,冒犯你。

你说过“明天一早,你就要把今天所有的一切忘掉,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我做不到。我们曾如此亲密过,哪能说忘就忘。我只能怀念,但我保证我不会跟任何人说半句。

我们还能回到像从前吗……

永远爱你的我启

(眼泪的垂落和欲望的勃起,彷佛即是爱情的天雷地火,书写言情除了千篇一律的翻来覆去,皮相内的倾轧灵肉,其实才是文字所要撩拨的敏感神经,书信体的花样多少定型,较难承载比较婉曲的故事,虽然倾述得总算缠绵揉转,可是读起来总像是打开了电视机。)

智升:故事2


清明节的复习题

与鸡蛋花树别离一年后,它依旧垂阴。天象在变,景物在换,扎根之地不改。地标似的它,如遮阳伞单脚独立,旋开年复一年的夏季。每年,父亲总需寻根一次,寻找它的所在,像是远房亲戚,只在过年见一面,彼此有着不变的仪式和单调的问候。

循着去年的回忆,母亲指向那似曾相识的方向。一辆车,三个人,屁颠屁颠似地,在凹凸不平的小路摇晃前行。一排排的坟墓,整齐地重复在广阔的义山,像是键盘的按键,像是copy & paste的产物。相似的他们,如龟群有着圆壳,庄重的祭祀台,富有韵味的镌刻;不同的是,有些坟上平整无草,台阶洁亮照人,几近炫耀地告诉着旁人,自己儿孙的孝顺。异于城市所见的巨蚁群与长腿蜘蛛,则照看那些蒙上尘土的往逝。

传说鸡蛋花能遮掩鬼魂,这也让它能在义山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凭着它大伞般的树冠,找到了庇佑我们的爷爷奶奶,或许他们也被庇荫着。伯伯几家,还没到,虽然住得很近。此时的天空,漆黑中带有一丝浅浅的蓝,车子停在红砖土坡,四轮陷入土里半寸左右。这里本是一片油棕园地,原住的油棕树却年年后退,像那年爷爷的发际线。夜幕也渐渐拉散,二伯三伯的车子载着初阳,似浪里的舢板左摇右荡地驶来。

前后摇啊摇,彷佛爷爷在摇椅上就快被掏空的身躯。爷爷总是在摇晃,深怕僵硬会借机蔓延。竹制团扇在枯瘦的倦手中摆弄着,缓缓上下来回,微风都不屑一顾。偶尔,团扇轻拍我的小头,似乎有话与我诉说。没有。团扇回到原来的路径,径直地继续它的上下机械式运作。我紧握着游戏机,手掌冒着细细的汗,汗渍依稀可见,在我稍微松手透气的游戏机塑料外壳。视线别开屏幕一方格一方格的黑白像素,转头看向爷爷那没有表情的闭目养神,像极了木头人。没有话。

以前那些可数的像素,现在已经不可数。凑近地看,却遥远得渺小。爷爷奶奶的黑白相片,镶印在墓碑上已有十年,情感似乎也没有了色彩。大家分着燃红的香,长幼有序地进香,不忘默念几句祝福自己。辈分最小的我,跟着大家的后头,望着墓碑上一年一遇的爷爷奶奶,缓步走向祭祀台。轮到我,三枝香直插在香炉近墓碑处,想明亮点儿瞧瞧他们,希望让他们能更温暖些、更活络些。

奶奶的手,也很暖。昔日返乡过年,她总爱握住我稚嫩的小手,或许是想重温那段热血的年华。她和母亲聊着我的近况,自己的丑事就像掌心,摊开在奶奶面前,一览无遗也没有丝毫回缩之意。皱褶爬满了肌肤,奶奶的双手却没有一点粗糙的感觉,皮肤像是脱离了她,薄软地任人推滑。瘦削的手,伴随着不停的家常话,搓揉着白净小手。好久。一股潮湿感渐渐地闷来,直到现在,我也分不清是谁的手汗。只记得那温度,很像是奶奶怕我不习惯冷水澡,而特别调好的温水。

好烫。上香时,抖落的灰烬掉在手上,刺痛感瞬间辣起。我回到车里,四轮沾满红砖土的车子里,翻箱寻找雪花膏。我把雪花膏涂抹在,那不再稚嫩的肌肤。片片雪花因体温,溶没在手背。担忧的心,让我再搽上一层,只要能呵护好,奶奶喜欢的那灵巧白净的手。母亲告诉我,甫嫁入门的她,曾见过奶奶也拥有过一双白皙又灵巧的手。大家族里的所有孙辈,各自有一张风格几近的百衲被,都出自于那双巧手和传家宝——脚踩式针车。针车,奶奶把它传给了我母亲。直至她驾返瑶池后,那架针车还是唯一有价值的,从爷爷奶奶那里传来的遗物。

在车子里,我听到父亲的呼唤,从车里拿出一把菜刀。父亲和三伯,用那把菜刀,挥砍那棵鸡蛋花树的旁枝末节。它的枝干上,流出乳白的汁液,如其花瓣的白,滴在坟墓的圆顶,渗入石缝里。这多像汗水慢慢地透出,又像雪花般溶开了。

墓里的爷爷奶奶,好像我眼前的鸡蛋花树,年年忍受生活的利刃。流下的汁液,喂养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割下的汁液,又等待后一代的茁壮。听说,砍去多余的枝叶,能让树得以留存充足的养分,来结更多的果,来开更多的花。

(一座山葬了一个时代,一寸土埋了一方思念,作为祭祖怀人的牵肠挂肚,十足凸显散文体的温柔敦厚,可是虽然故事的脉络和模样稍为欠缺,虔静而深刻的文字,却补足了书写该有的丰沛和隐约,出入家族的记忆与现实的蜕变,人物的一举一动,乃至族群与文化的聚合,皆是生活最真实的素养。)

棋汶:故事2




那张黑白照片,早已年久发黄。照片与照片中的女孩一样,或许是太久没看过阳光,亦或者是回忆太过潮湿的缘故,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露出发霉的斑驳痕迹。

我凭记忆摸索,回到了童年的那个除夕夜。全家人吃完年夜饭后围聚在客厅,你却没有加入这片喧笑,独自走回房间。我偷偷跟在后面,透过几厘米的门缝注视着你。你把手伸进床边的抽屉,从隐蔽处里掏出一张照片,然后看着它,很久很久。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从你的脸上浅浅流露出的哀伤。记忆中永远这么严肃、令人敬畏的外公,忽然一个人默默地擦拭脸上的几滴泪水。当时我还不晓得,这股悲伤到底从何而来,所以这幕记忆很快被抛到脑后,一直未曾翻出。

今天是你离别后的,第六日。长辈们忙着招呼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于是母亲嘱咐我上楼收拾你的物品,好为明天的出殡仪式做准备。你生前一向不喜欢别人随便进你房间,从小到大,纵使我和其他表兄弟姐妹再好奇,也不敢擅自闯入你的秘密空间。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敢告诉任何人,我曾在你门外偷窥过的那一幕。

我凭记忆摸索,拉开你床边最底层的抽屉,不小心翻出你守护了一生的那段回忆,那个她。那是一张在相馆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中有年轻时的你,有身怀六甲的外婆,还有一个小女孩。两三岁的脸蛋被一团黑影覆盖,原以为是刘海,但仔细瞧后才发现,女孩脸上是一大片黑色的胎记,从额头到右眼到半边鼻子半个脸颊,都被这片黑色笼罩。右下角所显示的拍摄日期,恰好是大伯出生那年。

从未听母亲提起这个女孩,仿佛她是被上一个世纪所遗忘的存在。反正所有亲戚都在楼下,不如就问问看,或许会有人记得她。继续把你的一切打包、装箱,忽然发觉原来人生过了八十载,剩下的竟然可以这么少,一个纸皮箱子也能填满。这时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破旧红包封套,抽出一条玉坠项链,正是照片里女孩戴着的那条。红包背后的潦草字体写着两行字:萍/卒 壬寅年腊月三十日。原来她叫萍。

关于萍的一切,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开始。现在她在哪里,过得如何,为什么大家从未提过她?脑子闪过许多看似合理,又不符合逻辑的念头。但唯一能庆幸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没有忘记她。我握着萍的照片和玉坠项链,走向坐在灵堂一处的姑婆,听她缓缓道出,你用一生守护的秘密。

你是家中长子,结婚生子自然是件大事,外婆生孩子那天,整个黄梨厂都聚集到你们家。本以为会为家里添个虎子,却生了一个女儿,她就是萍。萍两岁那年,半边脸忽然长出一块黑色胎记,本来只是在额头的一小处,但一天天长大,胎记慢慢扩散至眼皮、鼻子、脸颊,直到萍的半边脸被完全覆盖。这倒也不是什么传染病,只是左邻右舍众说纷纭,对你们一家更是退避三舍。从萍一出生开始,太婆对她已经很是厌恶,如今家里多了一个怪物,太婆自是想要打发走的。

当时外婆肚子里怀着大伯,你们俩根本没有能力自己生活。幸好隔壁甘榜一户卖杂货的老夫妇,老来无子女所以不介意收留萍,为了不被赶出家门,你才迫不得已将女儿送走。于是在道别前,外婆当掉嫁妆,买了一条玉坠项链,你们还特地打扮一番,带着萍到相馆拍了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全家福。

你以为萍跟着杂货铺的老板,从此就会过着好日子。没想到几年后除夕夜的一场水灾,就这样夺走了萍的生命。老夫妇到黄梨厂来告诉你这个消息,并将玉坠项链交还到你手上。这或许就是命运,萍死后不久,母亲便出世了。

母亲是家中老幺,在我和你重叠的短短生命中,大伯二伯三伯都告诉我,你最疼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对于你的偏心,他们肯定觉得不公平吧。只是你从来都未曾说过,你为小女儿做的一切,与其是出自于溺爱,其实藏着更多的懊悔和弥补吧,对于萍。

外婆死得早,留下你一个人,独自承受这份愧疚。外婆死前,每年除夕夜都会偷偷在老家后院为萍烧些金银纸。只有你,始终没有勇气再面对萍,只是时不时从抽屉翻出那张照片,轻轻抚摸着萍,幻想她能够成为一个活泼的女孩,一个亭亭玉立的女生,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我站在你的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就这样安静地注视着你的安详。一切仿佛跟几天前没两样,只是在你身上的辅助仪器都去除之后,连你仅剩的淡淡呼吸和温度,也被抽走了。眼前的你,剩下枯萎的身躯,还有长斑的皮肤,而你生前老是皱的眉头却在抚平后,看起来更慈祥、更快乐一些。

关于萍,你能做的,真的已经做完了,于是我轻轻摊开你握拳的左手,将玉坠项链放到你手里,希望明天到了另一个世界后,你能够亲自为萍戴上。

(生离死别是时间的证明,有些文字尝试声嘶力竭,可是此篇故事却以最温柔的语气,进行最延绵的倾述,即是孙女对于外公的哀思和悼念,也是生命对于缺裂的醒觉和承担,虽然时代感的写实性还可再加强一些,但是书写无疑就是这么一种弥补的企图,用文字追溯人间的共业,让我们这些浮萍于世的人儿,可以觅寻到来生的岸边。)

静璇:故事2


黑伯

扭开书架上的收音机,一把带女气的男声流出,我下意识地跟着哼唱,每个字都那么清晰准确,自己当下被自己惊讶了一下。

那是小学时候的记忆。

有一次放课后因为正门口太过拥挤,我于是掉头准备从学校后门的小路回家,偶然就发现了一丛绿下的小天堂。

一台手动改装过的老摩托车前,两张泛黄的塑料桌上整齐地摆着咪咪、虾条、宝宝豆饼等各种小零食,旁边的透明罐里装着咖啡糖、山楂饼,还有能吹出音乐的宝路薄荷糖。阿波罗巧克力饼、宝塔饼和一些叫不出名字但是唤得出口涎的小宝藏,偷偷躲在一大桶一大桶金色城堡里向外张望。纸皮上红色马克笔印笨拙的划了价钱,用透明胶纸固定在塑料桌前,随着风颤颤晃动发出啪嗒啪嗒的细声。因为刚放晴,湿气和零食堆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却莫名让人着迷。

头上传来一把粗嗓音,阿妹要什么欸?接近傍晚的阳光透过那把高大却有几口破洞的阳伞斜照进来,那底下正直的眼眉和粗糙的几搓发因为背光而特别乌黑,滑稽得亲切。

我叫他黑伯。

大冰桶挂在摩托车的尾部,一打开就是迎面的凉气。红褐色的沙士口味、橙黄色的酸梅口味、绿色的绿豆口味、还有紫色的芬达汽水口味交织成雨后的彩虹,冰桶里的水气冷得起雾,一支支冰条就像带着仙气的哈利波特魔法棒。黑伯带上脱线的毛手套,挑了一支有两颗话梅的冰条给我。他拍了拍身边的石墩,我盘起脚坐下,坐着坐着就再也不愿意走了。

学校对街多的是杂货店,卖得更多的新奇有趣,还有风靡的扭蛋机。学生一般也不走后门,黑伯的生意自然差。但是比起糊口,黑伯更像在等着什么。石墩旁摆着不打烊的铁盒,转一转就可以知道市区和郊外的天气,调一调就能听王菲、BEYOND,偶尔还有迈克杰逊。但黑伯最爱的还是刘文正。那铁盒子是黑伯的心肝,他可以为了听刘文正的在线直播,老半天咿咿地拽着天线找讯号,沉浸在那沙沙作响里。

下雨的时候,生意会更差,但是黑伯也不收工,就这样坐在石墩上闭眼休息,听着收讯被打扰的《小雨打在我身上》,不然就是《风儿轻轻吹》。我跟着听,一字一句的把歌词拼写在单线纸上,不会写的字可多了,只能乱标拼音,不然就用涂鸦代替。“滋润我的心房”,就画自己在浇水,往心上浇;不会写花瓣,就撕了朵花瓣往纸上贴。三把声音就在雨滴中悠荡。
后来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一只三色猫就在附近徘徊,黑伯一把把它抱起,我冲着它喊阿三,喵呜一声回应了,我和黑伯都笑得眯起双眼。

以后的每个放学,我开始爱往后门钻,开始天天“留校补习”。我躲在大阳伞下,咬着有两颗话梅的冰条,陪着黑伯叫阿弟阿妹快来欸,一边歪歪斜斜地将生字装进皱巴巴的方格子里。阿三的尾巴有节奏地拍打我的手臂,黑伯呢喃的叫卖声和着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伴着我过了无数个晴天雨天。

还记得一开始嚷着黑伯教我做冰条,被他一口拒绝了。我于是合着粗短的手掌来回搓,屁颠屁颠地跟着黑伯兜了一整个星期,终于让黑伯受不了答应。坐在黑伯后面,摩托车发出旧旧的噗噗声,挂在他脖子上的祝君早安拉得长长的,就像日落下,我、黑伯还有阿三的影子一样。

黑伯独居在一家矮矮的旧式排屋里,在里面,他更像巨人了。

站在矮凳上,我也只到黑伯褐黝黝的二头肌。黑伯让白砂糖和冷水顺着勺子逆时交融,再加入自己榨的桔子汁。我一手拿着漏斗,一手拿着冰条袋,看着橙黄色的汁水流进袋子,唾液也跟着从舌尖滑到喉咙里。放入话梅后就可以绑紧开口,送入冰箱冷藏,其中一条绝对有两颗话梅。大约三十分钟后,五毛钱的快乐就告成了。还记得有一次我没抓稳冰条袋,一大瓢桔子汁哗啦哗啦地倒在我和黑伯身上,黑伯举着大手掌满屋子追我,我赤着脚快跑,边喊边笑,还不忘津津有味地舔着手指上洗不掉的桔汁味。

后来进入小六会考时期,妈妈天天准时开车到学校接我下课,我不再有机会开溜。直到毕业典礼当天,我悄悄沿着熟悉却又已经有点陌生的小石路走出学校后门,那棵大树下,没有了红白相间的大阳伞,没有了老摩托车,没有了阿三,也没有了黑伯,空得像从来什么都没有过。而我,却也不再记得去往黑伯家的路。

如今回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爱上那个一点都不华丽的秘密基地,或许酸梅冰条真的是魔法棒,或许刘文正真的就那么吸引人,或许是阿三真的太可爱,或许是空气中那股说不出来的迷人香。

这时候的黑伯,多半是坐在屋外的藤椅里假寐,蓝白色人字拖半勾半踢,藤椅的吱吱呀呀配着铁盒子里的刘文正,阿三就正在黑伯的脚边拍着尾巴,听他唱“让小雨打在我的身上,滋润我的心房……”,一边在等着什么。

(成长是热天融化的冰淇淋,以及手指间的甜腻,书写其实就是与过去叙旧,让文字再舔一舔,情节情境的节奏基调无比醇厚,一场琳琅满目的回忆,哀而不伤,就像时光凝照人间的水汽,虽然人物作为时代陈旧的身影,取巧的以『等待』注解,应该还能尘封多些故事的灰屑,不过这般细腻的笔墨,读来彷佛一切都还未逝去或者失去。)

恩齐:故事2


丝丝情

老林和女儿小花生活在中国八零年代的某个小城镇里。老林早年丧妻后便开了一间小小的馆子,专门售卖各式各样的面食糕点。十年如一日的价廉物美,使得这家小馆子的生意蒸蒸日上。老林的好手艺真不是盖的,不论是香甜软糯的馒头,或是香浓咸鲜的打卤面,味道都让人赞不绝口,成为了城镇的远近驰名的活招牌。

某天,城镇里入驻了一家西式炸鸡店。一开始,大家并不为所动,而西式炸鸡店的生意并未见任何起色。但是西式炸鸡店的老板搞了一个“三天限免”活动,许多好奇之人半信半疑的去排队品尝了之后都大为惊艳。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很快的,全镇的人都知道这店里的炸鸡特别好吃,简直是好吃得吮手指。这异域的美味真是让人新奇又惊艳,甚至有许多小馆子,都从原来的中国小吃特色面食店,直接改为炸鸡店。

虽然老林是个和善的人,但是他唯一的缺点就是顽固。对于不接受的东西,他根本就不愿意去尝试。西式炸鸡?那可都是洋鬼子的噱头,想他们大中华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的,要什么美食没有呢?光是他的小馆子里的菜单上,可就有二十多种鸡肉料理咧!从嫩滑可口的豉油鸡到麻辣鲜香的口水鸡,哪一样会是比不上西式炸鸡的?

对于大伙儿的改变,老林根本无动于衷,只是安分守己的经营着自己的小馆子,虽是生意惨淡,却也不太在意。这天,是小花的生日。老林如同往年一般,为小花准备了寿星餐。先是一碗熬制得香浓的乳白色大骨头汤搭配顺滑弹牙的面线,再是两颗煮得红彤彤的土鸡蛋。不善表达的老林,虽从未对女儿表露爱意,却是非常用心的在准备这寿星餐。他哼着小曲儿,敲了敲女儿的房门,欢快的刷着锅子。

小花从房门里出来,看到了桌上的寿星餐,面上的喜色直接褪去。小花一反平日的乖巧,只见她皱着眉,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委屈的喊道“同学都吃过炸鸡的,阿爸我也想吃!”随后她又跺脚继续哭闹不止,老林见状,真是又惊又怒,却拿这女儿没办法。

他沉思了半响,默默地将寿星餐撤了。他整整衣领,到隔壁的炸鸡店给小花买了一份炸鸡。这炸鸡店的装潢红白交错的,灯光打得特别亮,还播放着西洋乐曲,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现代感很是洋气。反观自己那充满年代感的小馆子,斑驳的土墙瓦房与陈旧的桌椅碗筷,这一对比真是云泥之别。再看着这店里门庭若市的模样,他内心的信仰正在逐渐崩塌。

看不懂菜单上的洋文,他憋屈的用手指了指图然后比了个“一”。年轻的服务员略微鄙夷的眼神,让他感觉如芒刺在背,一刻也不想多待。他接过炸鸡就飞快的离去,好似用尽全身力气就能逃离这大厦将倾的惨烈局面。出了店后,他回过头,看着招牌上的老头,笑里好似带着一丝嘲讽,他深吸一口气,加快了脚步。随后,他看小花乖巧地擦了擦鼻涕,一脸幸福的吃着炸鸡,他内心的信仰已经溃不成军。没想到,连小花都爱吃西式炸鸡。他有些恹恹的想着,或许确实是应该随着时代改变了吧。

过了几天,老林很是扼腕的将馆子里的菜单都撤了,将其改成了一家炸鸡专营店铺。生意确实是比之前好了不少。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年过去了,一转眼又到了小花的生日,她从大学回家里来,见老林忙得满头大汗,在厨房里准备了一盘炸得香酥可口的炸鸡。她皱皱眉,给父亲擦了擦汗,轻声让他别忙活了,坐下来一起吃。

小花轻轻扒了点肉,喂给老林。老林虽是卖炸鸡的,自己却从来不吃。他见女儿如此乖顺,只好顺应的吃下。酥脆的外皮与软嫩的里肉,沾了大量的番茄辣酱,真像极了小孩儿口味。小花见父亲一脸的嫌弃,忍俊不禁的笑开了怀。“大学里总能吃到炸鸡,却是不如小时候的味道了。”

老林听完就皱皱眉,扶着桌子慢吞吞的站起,一拐拐地走到厨房拿了一把面就开始揉。不到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面线出现在桌上。父亲期待的眼神和布满了岁月痕迹的双手,让小花心里五味杂陈的。

在父亲催促她趁热吃和慈祥的目光下,她捧起碗来吸溜了一口面。老林目光含笑的让她慢点吃,他再去弄两红鸡蛋。看着父亲忙碌的背影,小花又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汤。此时,她的声音因为无法承载情绪的澎湃,而变得有些沙哑, “真好吃。”

(文字的原汁原味,在于心思和构想的熬煮,时代的味蕾擅递,但是通往记忆的肠道却是弯曲如昔,而亲情的滋味因此始终不变,情节人物的拉开对比稍嫌简单平稳,故事的味道显得有些单调,但是细节的掌控,随着人物起落应运而生,却是极为入味,不过书写尚能追求,更加五味杂陈的口感。)

Sunday, April 29, 2018

艳琳:故事2


西装

從小就習慣聽著裁縫機塔塔塔聲音的阿玉彷彿就註定與裁縫這件事分不開。

父親飄洋過海從廣東梅縣與幾位弟兄來到南洋謀生,誤打誤撞碰到一位裁縫師父。雖然向師父跪求幾次,想要學藝但都遭拒,他只好在這位師父的店裡當收銀員。當時的父親並沒有就這樣放棄,而是邊收錢,邊用”眼睛偷師”。之後每天晚上,偷偷把師父丟棄的布拿來研究怎麼做衣褲,才有今天的 “新聯”。

阿玉小時候居住的地方,就是在這一家上下兩層的老舖店裡。店裡很小,除了一個櫃檯,小桌子,其餘都擺滿了長長直直的布版。每次放學回到家,阿玉都會直奔樓上放下書包,拿著功課,就會下樓坐在店前面,一邊做功課,一邊幫忙招呼客人。眼光也不時直視著父親,把他的一舉一動都記在腦裡。

經過這些年的 “觀察”,阿玉也算對裁縫的步驟都了如指掌,卻沒有機會以行動來驗,證明自己吸收能力有多強。身為家中的唯一獨生女,父親似乎不肯讓阿玉觸碰這行業。每次阿玉想要幫父親畫樣板時,他會立刻從阿玉手上拿走粉筆和尺,用他那客語嚴厲的說:

“快快去讀書,不要摸手摸腳”

阿玉無法理解為什麼父親會有如此反應,但每次只好乖乖的聽話,只是一想到整個店裡之後父親和母親忙碌的身影,總覺得自己去幫個忙沒有什麼不好啊。

父親的堅持就在阿玉20歲那年得到了絕對的印證。

那天店裡剛好只有阿玉一人,父親和母親都出遠門辦事。隔壁賣咖啡老王的老婆似乎瞄準這個時機,走進店裡,要阿玉幫忙轉告父親,幫忙做一套西裝,說是要給自己兒子第一天上班穿的。

“欸,不然你幫忙做啦,反正妳不是想過要做裁縫的?”

幫忙做?這句話倒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材料從哪裡來?若要偷偷做,恐怕最後還是會被父親發現的。況且憑阿玉那時的技術,怎麼可能做好一套西裝。老王的老婆到底是打了什麼算盤,才敢說這樣的話。

“好啦,開玩笑的,記得幫我轉告你爸爸啊。”

自己也沒想到老王的老婆的話,一直在心裡不停的盤旋。就在阿玉反覆的掙扎的當晚,經過父親的房間,聽到他無法控制的發出一連串咳嗽聲。父親的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再加上還有幾件單子需要趕忙完成,比牛還要累。

就在當下,阿玉什麼也不管了,反正都在放暑假,做一做也無妨。

剪裁的步驟其實非常複雜。從一開始的量身、畫出樣本、根據樣本剪布、再用車邊機把布車在一起、然後把車邊後的褲子和衣服用裁縫機合在一起,憑一個人的力量,最快也要兩個星期。

阿玉不敢開燈,每天在昏暗的情況下,偷偷利用店裡的所有資源,做出了一套西裝,也順利的交貨給老王的老婆。

雖然做的西裝還是有些瑕疵,但是阿玉的第一件作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阿玉滿心歡喜的從咖啡店走回店裡,卻在一瞬間被父親的冷眼止住了內心的歡樂。父親好像知道了一切,但也沒說什麼。父親並沒有因為阿玉完成了一件西裝的關係,而有所改變心意,仍舊繼續不准她在自己的眼皮子下,動任何有關裁縫的一切。

父親辛勞半輩子,不想阿玉步上後塵,大學畢業後,阿玉沒有接掌店內的一切,心理雖然有點埋怨,還是順著父親的意願,當一個扎扎實實的上班族。

悠悠晃晃過了許多年,店早已不在,全家從以前的地方,搬到了全新的組屋區。只有幾位熟客每至新年,還會上家裡找父親做新衣褲。但之後父親的體力逐年衰弱,也就不再接任何生意。阿玉早忘了舊時想做裁縫的夢想,只是有時見到父親的針線布板,便會緬懷起時光如梭的種種。

沒多久,父親就因為大腸癌而病逝。

父親一生都在為別人裁製各種衣服和褲子,唯獨自己沒有一套完整的衣褲,大概是有預感,一個月前突然叫住阿玉,說是想穿她做的西裝。

於是阿玉向公司請了假,買了一塊上好的布料,從儲藏室搬出生鏽的縫紉機,躲在房間裡夜以繼日,讓嗒嗒嗒的記憶穿越指縫,一針一線的,像是在裁剪着,父親莊嚴和慈愛的輪廓。

父親出殯當天,伴隨著他的,有母親,有阿玉,還有阿玉親手做的西裝。

(我們赤裸而來,卻要穿衣穿褲離開,人間的牽絆恆是書寫的布綢,文字作為針線,縫製的其實就是生命的樣子,情節的模板極佳,父女的人情心結,映襯時代的變遷糾結,雖然敘述裁切的手藝,稍欠細膩圓熟,結尾的情緒也沒能完全撐起,不過故事極為療愈周全,溫暖的心念處處縫於字裡行間。)

Saturday, April 28, 2018

莉莉:故事2


胶片情人

快门又按了36次,胶卷又再一次的使用完毕。俊谦把相机里的胶卷取出,放回了白色小桶里,等待夜晚的来临。

俊谦热衷拍摄,可是他却从未使用现在时下最流行的数码摄像机,而是沉迷于胶片相机。这是因为从小他的爷爷总是会用胶片相机拍照,也总是让他拿来玩。爷爷告诉他时光转瞬即逝,唯有把最美好的一刻拍下来才能够永远保存。爷孙俩的感情十分要好。爷爷去世后,都是因为有留着全部晒出来的照片,所以那些他和爷爷童年的记忆才永远被保存起来。俊谦依然用着爷爷留下的美能达,虽然有时候快门按了没反应,需要多按几下才可以,但是毕竟已是30年的旧相机了。

因为对拍摄颇有研究,所以也就自己在家搭了个暗房。每一个胶卷都是俊谦自己冲洗的。他走向走廊的尽头,那是一间长期锁着的房间。他不喜欢任何人去随意碰他的摄影设备,所以就索性把房间给锁起。他把房间开锁,只开了刚好他身体可穿过的门隙,又快速的把门关上,上锁。

房间里一片黑暗,黑得都不知到底眼睛是开着还是关着。俊谦把眼睛合上,数到10,再慢慢睁开眼睛。瞳孔开始适应了黑暗,他走到房间中间的桌子,拿出胶卷,不费力气的把胶卷卷入卷轴,放进显影罐里,根据冲洗步骤倒入一瓶又一瓶的药水。照理说,胶卷放进显影罐锁紧后就可以开灯做事了,可是他已经熟悉周围的一切,所以也就能在完全没有灯光的环境下完成步骤。他把胶卷从显影罐中取出,用夹子夹住悬挂晾干。因为迫不及待的要把照片冲洗出来,所以专门设置了一个小风扇,把风速调到最小,把底片吹干。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准备印洗照片的材料。

他把安全灯打开,黑暗的世界被红色灯光洗刷,所有的东西都被刷上了一层红色滤片,包括俊谦自己。他那粗黑的眉毛,炯炯有神的桃花眼,和那拿起东西时手臂上的肌肉都会跟着蠕动。在红灯的照映下,全神贯注的他让人着迷。可惜的是,他的左脸有一块从眉头到耳朵的红色胎记,所以他总是喜欢呆在暗房里,因为红色的灯光使他脸上的缺陷少些明显。可是却因此缺乏自信,所以从来也没交过女朋友。

他把台上的4个盘子分别倒进了看似相同的液体和清水。他用温度计确保每一个液体都是保持在20摄氏度,这是最理想的温度。他把晒干的底片放进了放大机,再把一张相纸放在机身的下面。不知他做了些什么,底片的影像投射在相纸上,然后过了45秒后又不见了,他就把仍然空白的相纸夹到第一个盘子里。他来回摇荡盘子,白色的相纸开始浮现出了和刚才在放大机出现的影像一样。是一个女生。

她有着瀑布一般的长发,穿着典雅的长裙,坐在咖啡厅里看着对方笑着。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是俊谦清晰的记得她当时穿的是一条浅蓝色再搭配粉紫色线条的裙子。她不认识俊谦,俊谦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第一次看到她,也同样是在这个咖啡厅里。如果不是到附近的公园拍照,俊谦也不会误打误撞来到这里。一开始他觉得咖啡厅的装潢挺漂亮的,店铺外还有秋千和各式各样的花园摆设品。所以就从对面街拍了张咖啡厅的照片。那一晚他就把当天的照片冲洗出来。当他仔细查看照片时,看到了那张咖啡厅的照片,坐在玻璃门里的有一位女生正在喝着咖啡。或许是她那自然不做作的脸孔,亦或许是那一头看似经过细心打扮的卷发,可是他就是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住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到回那家咖啡厅的附近,希望再看到她。头几天他都没有碰上她,一直到了第7天才看到。原来,她只有每个周六会到那去。接下来的好几个星期,他都定时的每个星期六到那转转。就这样俊谦每看见她一次,都会隔着那安全不被发现的距离,拍上好几张。他看过她安静地读书,有时偶尔会皱起眉头,有时会嘴角微微上扬。也曾看到她喝着咖啡,什么也没做,可是从俊谦的距离,却看到她看着某处发呆,然后用手抹了抹脸颊。俊谦也发现每当她喝完一口咖啡后,就会用纸巾轻轻地抹嘴。她总是一个人在这咖啡厅,做着自己的东西,然后就度过一个下午。他其实也有很多次想上前和她说话,但是却始终没有勇气。就这样默默地在远处爱慕她,也把每一次看到她的举动拍下。

这一卷是俊谦冲洗的第312卷,也是看到她后的第100卷。

这一次照片里除了她,还有另一个人。是一位男生。这是第一次俊谦看到她和其他人在一起,也是第一次看到她那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是对着对面座的男生笑的。心里一阵莫名的酸痛,但却跟着笑了起来。俊谦把照片放进清水盘里,来回摇晃了几下,把照片夹出放在同样的风扇前。

他把安全灯关上,然后把暗房里的普通灯光开启,房间里的一切一目了然。他把梯子移到墙前,开始一张一张地把每一张照片摘下,同时在嘴里念着数字,连同今天的第520张照片,一块放进了枣红色的盒子里,放在和爷爷留下的照片册旁——谢谢爷爷让我学会了保存记忆的方法,也谢谢你让我度过了美好时光。

俊谦把灯光上,走出了房间,再一次把门锁上。

(爱情需要距离,摄影需要靠近,在文字的暗房中,两者相加即是书写的道理,故事虽然略有影视流气,但是叙述细腻而调度合理,人物的情感和内容的主题,远近之间也就曝光合宜,不过爷爷的光圈尚可拉大一点,人物的孤僻也可冲晒得更加清晰,让线条色彩的氛围侵染画面,所谓的胶片情人,即在镜头之前,何尝不也是一种欲望的若即若离。)

丹音:故事2


真假婚姻

“你马上给我搬出去,你这个不孝女!“父亲拿着花瓶轰着钰洁奔出家门。

父亲在传统的家庭里成长, 对他而言,望女成凤是他最大的心愿。但自从高中放榜后,钰洁却隐瞒着父母修读媒体科,直到她毕业。父母一心指望着钰洁读医科,对钰洁的“背叛”更是痛彻心扉。他们一概认为女儿将得过上一辈子的穷苦日。

或许父母亲的劝告是对的。自从钰洁毕业后,她一直做着兼职工作。钰洁付不起生活费,更别提遵守着须给父母亲家用的道德准则。虽然钰洁身边的朋友,各个都在大公司上班,但是,她从来没有对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自从钰洁在十三岁第一次接触摄影时,她便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导演。她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拿着摄影机到处拍摄。她仿佛脱离城市加诸于她的一切压力。在摄影的当儿,她仿佛像天上的飞鸟,自由自在地到处飞翔, 呼吸着清晨清晰的空气,听着小鸟歌颂着新一天的到来。每当她拍下自然美景,钰洁总有一种冲动,想要分享上帝创造的世界给世间的每个人。

对于将近三十的钰洁而言,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导演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她曾经到电视台面试助理摄影导演的工作。电视台对她的热诚深深地打动,但是,他们却认为钰洁想要拍摄的电视剧,是不可能通得过政府的审查制度。对此,钰洁便一直寻找着机会,并努力地拍摄短片。她相信“人因为梦想而伟大”的这个名句,因此,即使面对着父母袖手旁观和冷嘲热讽,她依然向往她的梦想。

或许上天对钰洁还是好的,通过好友的帮忙,钰洁很快就找到一个便宜的房间租用。房间并不是钰洁想象中的破旧,反而设备齐全,还有一扇窗。太阳的光线照亮着四周围,使钰洁感到只要她不放弃,必定能够冲破任何难关。房间之所以便宜,代价是钰洁必须打扫房子。房东是一个爱干净的怪人,平时不爱说话,回到家只默默地抱着他心爱的小猫,轻轻地拍着它的头。

钰洁与房东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许多交流。他们唯一相处的时间,就是一起看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他们还同样支持利物浦足球队。因此,他们之间在看足球时还有一些话题交谈。

钰洁在此处住了四个月后,有一天下午,房东的母亲突然到他的家里送食物,给她的独生儿子。当房东的母亲看见钰洁,便感到非常的兴奋,一直望着钰洁那双明亮的眼睛。钰洁便主动向房东的母亲问好。

“你是蕾延的女朋友吗?”房东的母亲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不是蕾延的女朋友,我只是个租客而已。”钰洁连忙回答。

“不要骗我了!我们家蕾延从来不出租房间给女生。”

“这都是一场误会啊!我的名字太像男生了,因此,蕾延误会我是男生,而我误会他是女生。我们只是通过好友帮忙,处理出租房间的合约而已。“

房东的母亲临走前,对钰洁说道:“那你考虑我们家蕾延吧!他都老大不小了,但是,一直没有对象。”

房东下班回到家时,他便向钰洁道歉着母亲的失礼。但是,钰洁并没有把房东母亲的话放在心上,因此,她只是微笑地说没事。过了几秒后,房东走向钰洁说道:“我们结婚吧!”钰洁愣了愣,似乎没了解房东说的话。

“钰洁你想一想,你需要房间,我需要结婚尽孝。不如,我们有个婚姻合约吧。“房东冷静的分析情况,希望钰洁能够明白。

钰洁认为这个建议可行。虽然名份上她将会是房东的妻子,但是,他们并不会有任何身体接触。她不仅不必担心房租契约一到,就必须搬离这么便宜的房间,她同时也能把心思放在追求自己的摄影梦想。于是,他们倆便举行了一场婚礼。

或许人都需要陪伴,当在一起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离不开彼此。 今天的钰洁,拿着一年前和房东一起签下的婚姻证明文件,望着它,心里还是不敢相信,时间既然能使这场假的婚姻,变为真爱的结局。

(相恋通常是真的,婚姻却会冒假,但是书写作为一种假戏真作,让文字落力上演,久了就会变成真爱,故事的情节桥段难脱陈套,人物进场出场的对白语气,也如肥皂剧的戏码,描写形容仍旧简陋稚嫩,故事头重脚轻的问题明显,前半的家世纠纷带过即可,后半的情愫渐生才是关键。)

长智:故事2


石子底下的生活

高楼的发展,初春的种子般快速地探出头,布满着整个城市。城市的发展,像拥有着分支的一座湖,永无止境的流水涌向其中。随着流水,无数小石子被汇集于此。每天清晨,那雷雨交加的大雨,总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雨量,冲刷着地面,把他们分散到城市各个角落。有的随着被掀起的大浪,冲向高高的楼层;有的随波逐流,流向了大楼门口;而有的则不幸地卡在缝中,一动也不动。

过了清晨,流水的速度慢慢缓下,大部分石子已经通往目的地,只剩下一些还卡在街道边。阿平,就是其中之一。阿平,一个50有余,平平无奇的中年男子,挺着一个啤酒肚,正买着早餐。身穿白色衬衫、黑色西装裤的他,外表与其他上班族无异,却只能一手拿着三文治,一手翻阅着报纸,坐在阶梯上翻找机会。

经济的疲弱,一把不沾血的刀,不留情面地把他割除,只为了紧缩公司的财务状况。在还未被解雇,他是公司的主管,虽是一个不起眼的职位,却也算是安稳。每日的工作,需要去分配人手,打点各项事物,最主要的任务是呈交每周进度报表,确保部门运行顺畅。对于一个资深主管,这些事情游刃有余,处理上完全不成问题。偏偏这景气,由于工作年历的关系,成了公司的眼中钉。长年以来的累积,薪水已能与经理级匹敌。在毫不知情下,阿平就无端端地成为了牺牲者。

在外,阿平是一名上班族,总是精神奕奕,满面笑容,尽责地完成所有差事。在家,他是唯一的经济支柱,碍于男人面子,只字不提,继续佯装着,只期待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每每回家,带着疲惫的身躯,却不允许自己露出苦颜。即使已经失去了工作,总没能开口拒绝孩子的要求。每当看见孩子那明亮的双瞳,再无奈,也要答应,尽全力完成父亲的职责。可是,阿平会有如此的责任心,都是有缘由的。

回想起过往,阿平总是心惊胆战。战乱时期,在已有记忆的时候,已身处孤儿院。由于他是战乱孤儿,比一般孤儿还要凄惨,连父母的名字都没能留下。就这样,他被院长唤作“安平”,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阿平”。虽说有了个名字,却没能获得温暖。由于孤儿数量太多,正常的三餐都是一种奢侈,只能苟且地存活着。即使有任何需求,也需要等到补给部队的到来。可是,战争反反复复,城市无时无刻处在战乱中,再也没有补给部队愿意前往。可事情也没那么糟,持续了3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生活也不见转机,人们都需要重建家园,孤儿的需求哪算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造就了现在的他,就是要好好地完成孩子的要求,给予他们自己未曾得到的温暖。

夜深人静,打呼声的旋律能够清晰地捕捉,草丛的虫鸣声更于之组成了交响乐,为夜晚带来了新景象。他却迟迟未能入睡,只能瞪大眼看着天花板,那张仍沉浸在辛福的全家福,焦虑着明天的到来。漫漫长夜,为了解解压,只能孤身一人喝着酒,到孩子的房间,细细地看着他们的脸庞轮廓。即便真的入了眠,也总是面带泪痕地惊醒。

慢慢地,再也没能安稳入眠。

这样的生活已持续了6个月,每日的行程却仍然没有改变,只有提款机荧幕上的零头一直减少,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身为一名父亲,阿平却仍然保着颜面,在家人面前抬起胸膛,迈步前进,只希望别突然露了馅。在这个世道,光鲜亮丽的城市,总充数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行为看似有勇气,却也是迫于无奈,只好咬牙切齿地面对,面对那刺眼的阳光,强颜欢笑。

可是,卡着的石子,还是能够飞向高楼。只要能够拥护希望,希望终会到来。

(独幕剧配搭画外旁述,战争孤雏的日漫套式,穿凿父悲子哀的八点档苦情,如此的故事发展,以及这般的讲述模式,感动激励的元素也像卡住的石头,运转不出命运的主题,不过书写确实必须眷顾这个世界上,那些零余可怜的人儿,但是必须用活生生的文字,去进行仔细的照应。)

秋燕:故事2


日记本

那是我第一次毫无防备地在丈夫面前,卸下所有的心防,将长久累积的情绪统统,通过眼泪,发泄出来。

“这是在父亲衣柜里找到的日记本。”

不知什么时候脱落的书皮,让早已泛黄的页面赤裸裸地展露在外。

第一篇日记写于1991年5月26日深夜,我出生的日子。预产期本是6月农忙的时候,我却在那天傍晚5点多,匆匆降临。村子里火光冲天,伴随着我的啼哭,烧尽了好几百亩已经泛起金黄色的麦子。父亲整夜无法合眼,全家的生计和加增的担子,让他催逼着自己,尽快另谋一条出路。

第二篇日记写于火灾后的第4天,纸张上至今还能看到明显的点点卷曲,那是父亲的‘泪晕墨章’。不知道是出于谁的臆测,村子里开始谣传,那场大火是我带来的灾祸。村民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的家人,亲戚也不敢来串门子。父亲的泪,不是为了这些变故。在母亲怀上我的时候,父亲想都没想就给我取了名字,就叫金麦。

在这样的穷苦环境下,可爱的人们怀着希望,汗流浃背,收获劳碌的丰硕成果。父亲也一样。可生存的渴望,有时就是如此地现实,如此令人沉迷。但父亲不信命,也不迷信。虽然我的出生不是伴随着丰硕的收成,每每想到田野里金灿灿的麦子,那就是父亲不灭的希望。可现状叫他着急,家里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母亲生产后缺乏营养,连一滴奶水也没有。嗷嗷待哺的婴孩,替父亲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父亲,蹲在门外,狠狠给了自己两拳。

之后的日记里,断断续续记录着家里发生的大小事,最多的,还是关于我。大火后的几年里,麦子一直歉收。家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穷乏,微薄的收入大部分都花在给我看病上。瘦弱的身体,经常性地气虚咳嗽,怎么补,怎么治都无济于事。这更加落下话柄,让村民和亲戚深信,我是来讨债的。

我记得父亲一直都不让我单独出门,他总是把我带在身边。我喜欢他在月光垂柳下,讲的各种神奇故事;我喜欢他用树枝在沙土上,教我新的字词和算术。可我更讨厌没有同伴的生活,这种厌烦随着我的成长,而越发强烈。有一次,我趁父亲在田里忙的空挡,鼓起一直以来累积的勇气,偷偷跑到平时其他孩子玩耍的空地。每次经过那里,父亲总是拉着我,加快了脚步。兴奋的奔跑让我意外地感觉到身心舒畅。但我赶到时,其他的孩子都被妈妈们连拉带拽地强逼回家。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我分明看到那一双双看尽世间百态的眼睛,时不时地传来恶意和嫌弃。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感觉呼吸越来越急促。之后的事情,已不记得了。尝试着从父亲的日记中寻找线索。可关于那天的事,日记中只写下短短的一句话:我会背着金麦,走下去。

父亲确实做到了。就算家境再怎样贫寒,他坚持供我读书,给我治病。身体的孱弱,却阻挡不住我想要走出去的心。小小的我,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同伴不在这里。我不仅想走下去,我更想走出这个“孤城”。孤孤单单地从中学毕了业。我在填写志愿时选择了城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住校。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逐渐好转,在我的坚持下,父母同意了这个决定。从此,我开始和更多同龄人接触,交友。只有每次学校放假,我才会回家。回去那个没有温情的,家。

在父亲最后的十几篇日记里,记着我回家后返校的日子。内容是关于我在家分享的校园琐碎事情,和那些一次次分别时,父亲未曾开口述说的祝福。

父亲最后一次执笔,写下最后一篇日记是于2012年5月26日,我在家过生日。隔天一大早,我需要坐最早的一班车赶回公司。父亲主动送我去车站,回程途中,一场车祸使他全身瘫痪。

我把父母接来工作的城市,就近照顾。小时候的事,从来未曾听他们提起过。就算是难得去回忆过去,内容也都是围绕一家三口。父亲母亲,和他们那个可爱的姑娘。去年父母相继离世,似是将过往一同埋葬。

丈夫递来一支钢笔。父亲用它记载了我的前半生,泛黄纸面上的故事却还在继续。

(家族题材的缩影,外加日剧情节的残影,父亲与女儿相隔生死的一场挂念,情景的描述形容面面俱到,但是且不论庄稼人家写日记一事,类日记体的穿插形式,情节的榫接套应似有蹩扭之处,其实故事大可化约,简单就以遗物睹思的方式讲来,或许更能一气呵成。)

迪勤:故事2


穷教育

从起初的人云亦云——"既然大家申请南大我也一并申请",到今天在坡岛用勇气与独立支撑着我到这一天,心存感恩。考上大学,还要是新加坡南大,除了很努力之外,也很幸运。至少,黄家总算是出人头地了。要是公公知道的话,他一定会以我为傲。

公公是母亲的父亲,虽相隔两代,但仍把我们视如己出,对我这一辈的养育是非常完整的。就算记忆开始褪色,失焦,我努力回想,隐隐约约开始唤不起他一生的作为,但也不会轻易忘记,公公对我们这些晚辈的寄托——无袖的白色背心,皱巴巴的,还发黄了,甚至是还穿了几个小洞,不失严父的气场,郑重其事地问我: "以后要去边度读书啊?","去新加坡读啊" 类似的问题。

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只要家里两老是早出晚归的,基本上上课日都有祖辈的照顾,我的成长环境在繁忙的首都吉隆坡,但我的成长里却不像其他城市的孩子。对公公的印象,在我懂事以来,就只停留在,每逢过节有大日子时,妈妈都会带我们回来和公公一起过。

妈妈形容的公公,是位站在教育前线捍卫华教的战士,是在会员大会时敢怒敢言的华小家教协会财政。公公办事严格,处事公正,不贪图自己的名利,单单为教育界争取福利,功劳不小。家里和墙钟一起高挂在墙上的那副牌匾里,上面有着贴上金胶的"热心教育",是简单的四个方块字,但对公公来说是献身华教换回来的肯定。

或许这是肩负一家九口的男人该有的态度,但不只是我,就连妈妈,三位阿姨,三位舅舅——已经是到了知命的年纪的大舅,都难掩他们对公公心怀的一份敬重。

说到教育这一块,家里是严父慈母的模式。二舅从小嗜赌成性,有一年在麻将馆待到年夜饭的时间都不舍得回来,公公知道了过后非常气愤,拿着扫把棍冲入麻将馆往二舅的肩膀一挥,二舅是练武之人,肩膀只是稍微红了起来,但当时候扫把棍被截断成两段。公公当着二舅的朋友面前施以如此不留面子的惩罚,随后把二舅带了回来,连家门都还没跨入,就要舅舅对着家门口,举着木凳子,罚跪足足一柱长香的时间。那时候天已入夜,又是除夕,婆婆心软想叫二舅休息,但被公公阻止了下来。全家都目睹了这一幕,据妈妈所说,二舅知错但依然改不了自己的牛脾气,不敢动手打公公,却一拳打破了房间的木门。自此之后,二舅的脾气收敛很多,而且不再轻易犯事惹怒公公。

我不清楚公公受教育程度,但传统华人的守旧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公公拥有“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思想,结合袭承的重男轻女观,当年家里只有微薄的收入,一家人都要钱来开饭糊口,公公坚持四处奔波,找人帮忙写推荐信,辛苦存钱,毅然要送大舅去吉隆坡念英校。而大姨呢,就是这个食物链的底层,刚念完小学,没有呢,可能书都还没念完,就随着婆婆去橡胶园割胶赚钱,帮补家用。我还很记得,妈妈曾经提过,当时候为了省钱,家里只允许有工作的人吃米饭,公公婆婆大舅大姨有得吃,婆婆虽然有工作但把她那份让了出来,给想吃的孩子可以有机会吃。其他还在上课的孩子,不必工作的干更多的体力活,所以在家只能喝粥。从妈妈的口吻里阐述,那些日子只靠粥水填饱肚子的日子,一碗粥里面大半碗只是热水,米饭都沉淀在碗底,根本就吃不饱。家里完全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供家里的长子有更好的学习。迄今,大家都觉得公公的偏心苦了家里的孩子,大姨现在目不识丁的情况,其实或多或少可以追根究底,说是家里没办法让他完成政府强制的基本的十一年教育。

经过数十载的岁月洗礼后,膝下七兄妹可以独立生活了。家里四个女儿都出嫁了,除了小舅之外两个男丁也成家立室了。大舅顺利地考上了英校,凭着自己的努力到狮城深造,作出一番作为,认识了舅母后,更是在那里扎根。女儿也远嫁到外地,不能时常回来探望他老人家。不知道公公有和大姨谈过什么,可以知道的是从婆婆口中知道公公有为他当年的决定感到痛心的,为自己没能力提供健全的正式教育而感到自责。但是事过境迁,已经不是要责怪是谁的错时候了。

我觉得,每个人这一辈子,就只有一次当爸爸当妈妈的机会,这种东西不会说谁有经验谁做得比较好。可能公公只是在用着他被抚养的方式来治理这头家。也难怪公公常常把去新加坡读书挂在嘴边,有可能他只是想找个寄托,有个孩子为他实现他的梦想。

统考放榜的那天,也是公公出殡的同一天,总算一家团聚了。家门外是管乐弹奏的Amazing Grace,我拿起手机输入我的考试证号码,画面随即弹出来了一整个表格的成绩单。当下我没任何感觉,硬着头皮送完公公最后一程,忙到了中午才有机会歇息认真思考。现在觉得,我的成绩固然没有名列前茅,但我真的考上新加坡大学了。公公,我做到了。

在新加坡念大学,并非理所当然。我能感觉,我在延续着一段,必须要饮水思源的,生命。

(像是将半生的肺腑掏尽,文字虽然充满生命的恩典和生活的善念,但是说故事的身影和身段,似乎总是囩于自己,叙述偏向散文的纪实之体,尽忠尽孝的说教和剖白,以及祖宗三代的光耀门楣,无论讲得多么诚挚,其实都是矫情,生命的弱水三千,书写不要只取一瓢饮。)

梅银:故事2


老狼

他踮起腳尖,腳趾緊緊抓住鞋底,鞋頭拗折出一道道細紋,深深淺淺,都是一貫的位置。伸直胳膊,掰住筒口,微微顫顫的,信被擠進了郵筒,像是放逐在了偌大的空間裡。腳趾鬆懈下來,平穩地落到地面,他立刻依偎在郵筒上,將一隻耳朵豎起,哐噹一聲,筒底的顫動迴蕩在無可尋覓的寂靜裡,空氣忽高忽低地飄開,一直蕩到他的耳邊。圓仔欣喜地望向耄耋的林伯,陰影灑在他嫩白的臉頰,他依然是這麼的可愛。

太陽褪去熾熱,沉淪在山的那一頭。圓仔拽著林伯袖口的衣角,隨他緩慢的步伐邁在回家的路上。餘暉像金劍一樣直直地籠罩過來,射向他們的面孔與身體,然後被釘在長長的小路,他們在地面上被拖得很長很長。林伯拄著拐杖,弓著背,影子裡,一條尾巴殘喘地在拖行,偶爾夾雜著幾絲的恍惚,一倔一息,像是逐漸退去生命的蟒,不甘示弱,但卻也蟄伏在腳邊,蠢蠢欲動。

晚上的空氣些許的悶熱,窗外偶然間會潛入一股青青草的氣味,大概是大雨的狂肆攪動了地下的不安,於是紛紛擾擾地逃離。床頭,時鐘的秒針滴答滴答地走了一圈又一圈,規律得讓人覺得空洞。除此之外,林伯還會聽見自己的喘息聲,也是同樣的讓自己覺得一張一弛得窒息。他的腰是不行的,只好將鬆弛的膝蓋埋進懷裡,像嬰兒般找到了最安全的姿勢。大雨過後的濕度加劇,被喂養了水分的空氣,鬼祟地潛躲進骨頭的最深處,像電鑽一樣就冷冷地給鑽了進去,一直抵達緩緩流動著的,然後將血液裡的酸楚喚醒,疼痛迅速穿行過五臟六腑。

他睡不著,將眼珠子久久地擱置在空氣裡烘乾,本就渾濁的眼睛,在這樣粘稠的夜裡更加的渾濁。林伯还记得,孩子走出大山的那一个晚上,黑暗就跟今晚的一样的粘稠。他的内心不断地翻腾,搅和,变灰。他摸索著,目光穿透過窗簾的縫隙去捕捉月亮,似曾相識。一瞬間,他仿佛又看見了那天夜裡,两只在荒凉的枯丛里冷涩,又虚空的眼睛,熠熠生輝著。四目相交的那一刻,靈魂像是被抽離了一般,他感覺看見了自己,在它幽藍的,獨孤的眼眸里。

終於,門縫辟出一框白光,房間的黑暗頓時都在躁動。他一時有些不習慣,還好不久光線就被腐蝕了,一切又歸於荒蕪和一片沒有邊際的漆黑。林伯知道,孩子們從城裡回來了,但明天過後,他們又將回到城裡,圓仔會跟他們一起走,他會在那裡認識更多的字。想到這裡,他艱難地眨了眨眼睛,眼皮勉強地滋潤了眼珠子,淚腺被牽動,幾滴乾澀湧過,覆蓋著過多的眼白,然後在眼角匯聚,濕了一處。

林伯覺得自己,就像那隻被遺棄的,瘸了腿的狼。這片大山,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值得被眷戀的,如同狼族為了生存而離開,曾經他的孩子也是這個樣子。自己是帶不走,也不願走的。他已經記不清楚,是不是從那個晚上開始,就時不時會聽見老狼的淒嘯迴蕩在空山裡,纏綿著深夜,揪緊他的心。但他知道它的長嗥是會跨過群山,跟他的思念一樣傳播到千里外,人會聽見,而狼族則能聽得更遠。

那條尾巴還在一倔一振地痙攣著,不知不覺,林伯睡著了,今晚,孤獨再一次被貯存在神經元中,然後會在需要的時候被喚起,沒人知道他會夢到什麼。

昨晚的大雨淋濕了整座大山,路旁老樹的枯葉都被打落了下來,偶爾風吹過,嫩綠的枝葉撲簌簌地搖擺不定,頭頂上便會是一陣傾盆。圓仔和林伯走在村莊里,林伯戴著鴨舌帽,披著棉衣,也許是天空壓得太低,他看起來比昨天更加的佝僂。圓仔穿著雨鞋,調皮地跳進一個個淺淺的水窪,濺起的水珠子飛得很高,很遠,他像一隻小狼一樣。

“爺爺,爺爺,如果我每天給你寄封信,你就會聽到我想跟你說的話嗎?”圓仔扭過頭,目光炯炯地看著林伯。林伯溝壑般的臉不禁淌滿淚水,彎彎曲曲地閃著光,他輕輕地撫摸著圓仔的背,點了點頭,偷偷地用長滿老繭的手掌抹去噙在眼眶里的淚水。已經模糊的視線,他還看得見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悲傷逆流,喉嚨的刺痛讓他說不出一句話。送走圓仔和孩子的清晨,就像深夜一樣的蕭瑟。

很多時候,林伯總覺得心裡要湧出一股黑色,卻又勉強地哽咽下去。他還來不及告訴圓仔,村莊里傳說中的那一隻老狼後來怎麼了,其實他也不知道那隻老狼會怎麼,或許關於它,都不會有個完整的故事結局。

之後的許許多多個傍晚,林伯會像隻那隻受傷的老狼一樣,獨自匍匐在落日的方向,聽說,临近天黑的时候,嗅覺最是靈敏,畢竟孤獨都是渴望寻找夜色的保护的。林伯曉得,只有沉浸在许许多多個夜晚里,月光才會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唤醒身上等待的气味,他才能在生命的邊緣上找到最完整的自己,同那隻老狼一樣。

(我們本來是獸,輾轉為人之後,有時還是會露出本質,但是唯有書寫能認出,這道屬於狼的圖騰,情節近乎城鄉的離散寓言,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文字凝聚的力道和厚度,壓抑得像是一片既潮濕又乾旱的黃土地,老人的孤寂迴盪在山河的荒涼之中,風蕭水寒的不僅是故事的背景,而是人性深處從遠古傳來的一陣哀嚎。)

泽敏:故事2


云英

本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灯霎时犹如警报灯一样闪烁着,恐慌注满了诺大的上海。

大厅的大理石地上一直粘着几双脚的影子,踱来踱去。一名身着淡蓝色中袖旗袍的女人脚步更急促。旗袍上头只印有白色的雏菊花纹,乍看淡雅素净,一瞥便可带过。孰不知领口至开叉处精致的花边,平滑的丝绸布料,依然刺绣着洋房女主人之名。

她招来仆人吩咐事宜,怕是改口不易,仆人低眉唤了声 ‘云英姐’ ,就立马红了耳根子。那是民国年间,发丝间的硝烟味道越发浓重。她携着俩孩子,与商人丈夫被迫迁回老家福建。上海沦陷于日军,生意自然垮了。即使这样,一家人迁回的阵仗不小,后头还随了一个仆人,足以让镇上的人们艳羡。

那个小镇农民工人出生居多,云英成了镇上唯一一个穿着旗袍的女人。每隔几月,人们就瞧见她家仆人领着裁缝回家,于是开始议论自己看过她哪件旗袍最漂亮。夏季时,她会换上无袖的旗袍,通常是带有大印花的,底色是玫瑰红和宝石蓝。傍晚,她一手捏着扇子,一手牵着她家的狗出来散步纳凉,步伐缓慢且端正,笑颜如嫣。那时才二十三的云英,虽说有些微胖,但是丰腴得恰到好处。量身定做的旗袍完美地裹着她玲珑的身体,一双皙白无瑕的腿在高开叉的绸缎间若隐若现,风姿绰约。天气转凉时,她便穿长袖长旗袍,再披上一件针织的披肩,覆盖着肩膀御寒,温婉之中不失华丽。仿佛被她穿过的旗袍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主人,许多镇上的女子都梦想着有一袭这样的旗袍,暗自妒忌着云英,却也争相巴结着她。谁都知道他的丈夫家底殷实,很快就能东山再起。

不久,丈夫雄心壮志,想下南洋去印尼发展生意。走之前给家里盖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地段佳,面积大。前后无房屋遮挡,敞开前面的大门和后门,便有风灌进来,十分凉快又亮堂。房子外围了一圈花圃,还铺了鹅卵石道。丈夫离开后的第三年,家书就断了,有传言说他在那儿重组了家庭。他未曾给云英留下任何资产,除了那栋房子。那样的房子在当时的镇上博取了许多青睐,有人会骑着单车故意在外头绕一圈,探探里面都住了谁。暮去朝来,米缸见底,里头的人儿也日渐消瘦。大房子本来少了谁都空荡,现在更是怎么也填不满了。旗袍穿起来松垮了,她将它们用宣纸层层包起,放置在衣橱深处,随它沦落。

辞了仆人,三十岁的她开始身兼多职支起这栋空洞却沉重的楼。她本是个伶牙俐齿的聪明女人,但管得住舌头。不去沾谁家的光,也不去掺和隔壁的烦琐事。不是谁眼中的好人,更不是谁口中的坏人,竟然让人心生敬畏。她一直觉得丈夫是在印尼遇事了,所以总是将门前的花圃修得一丝不苟,也无法容忍鹅卵石道上的残叶。然后在一个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义的日子里,穿着从街边买的棉质旗袍,站在门口。这旗袍已然不能与之前的相比,做工粗糙不说,缝制也稍有不对称。再买也买不起前,她依旧很怜惜每一件旗袍。风掀动着她的碎发,以及裙摆,如一朵恬淡脱俗的百合。日子带来了些人,又让生活掳走了。家里时而热闹,时则冷清。最终只剩下云英、儿子和媳妇三人。

故事说到这,几位大叔公带着微醺的胡子,来向祖奶奶敬酒,“云英啊,您老不容易,真的。要是他当初带你们一起去,那将都是姑奶奶,小祖宗啊!”大伯急忙接着说胡话的叔公,声音更响亮,“老太太!祝您延年益寿,九十大寿我们办得更大些,敬你!”

也许是耳朵不灵了,祖奶奶端详地坐在众人孙儿中间,眉目间溢出的是能容纳百川的笑意。那天祖奶奶的样子,仿佛是一张色彩鲜明的油画钉在我的心墙上。稀疏蓬松的发散着一丝啫喱水的香味,黑色发箍架在白色大海上巩固着小波浪。匹配的是儿女特地定做的一件红底黑纹的真丝旗袍,发福的身材丝毫不影响安然静谧的气质,倒有几分旧上海的味道。一连鞭炮声又将诸位弹回岗位。

暑假我回去向祖奶奶讨零嘴,她却再也认不出我的模样。长期卧床将臀部卧出了疮,皮肤里的细胞代谢得慢,好长时间无法修复。我用勺子将片仔癀刮下一层给她敷上,她便会像个孩子一样呱呱地叫,之后我失去了所有力道。房间开了灯还是格外暗,前后高出几个楼层的房俯视着头顶,有些密不透风。我想推她去看莆仙戏,可她一身的肉都打不起劲。临走前,我给她喂了一块糕,然后提高了声量,“祖奶奶,以后饿了就喊,记住了,啊。”

她眼里突然生了紧张感,指着衣橱,又呱呱得喊。我打开橱门,里头挂了一件碧绿如玉的短旗袍,几多桃花嵌在领口的纽扣旁,美不胜收。不知道祖奶奶何时珍藏了这样一件宝贝,我便打趣,她这么极力要求,那我不拒绝了哦。

换上旗袍,意想不到的合身,让我不好意思地抓耳挠腮。可她眼里立马噙满了泪,稍带哭腔地嘀咕道,“带云英走。”

(生命纵然是一袭华美的袍,但是爬满的蚤子,才是书写的目的,于光鲜的布绸探进内里的痛痒,文字的海派气度十足,时代粗糙的轮廓与恋物阴柔的气息,丝丝扣紧了人物不由自主的运命,但是主题的野心和企图,似乎受限于篇幅的长度,无法完整的兜拢和舒展,不过就算当下的衣不留人,未来应该还是能穿出该有的样子。)


Friday, April 27, 2018

诗敏:故事2


小黄花

炎热的六月,高挂在天的太阳像是发出了警告模式,散发出的热气,仿佛被困在烤炉里,只能无助的等待着身体里的水分慢慢被蒸发。又到了小美最期待的夏天,也意味着暑假的来临。小美的爷爷住在阿里山,每年暑假她都会远离喧哗热闹的台北市,到宁静的宽山丛林避暑。如今的小美已经是大学生了,依然还风雨不改的赴约。但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爷爷病了,着急的小美一接到消息,买了车票,马上赶往爷爷家。

听说爷爷生病了,小美非常焦虑,心急的她根本无法忍耐这接近三小时的路程,此时的她真希望能够瞬移到爷爷家。爷爷是小美最亲的人,因为她是爷爷一手带大的。已经年近七十岁的爷爷,却一个人居住在遐州僻壤的阿里山,使小美放心不下。十年前,奶奶去世后,家人劝爷爷搬到台北一起住,但他非常抗拒,并且为了这件事,常常与爸爸吵架,最终撕破脸皮。

阿里山对爷爷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他与奶奶相识的地方。当时的爷爷到阿里山旅游,认识了奶奶,最终他俩也决定定居在哪。奶奶去世后,爷爷想要保留与她的种种回忆,所以才坚决不肯搬离这个地方。爸爸忽略爷爷的苦衷,就连姑姑,伯伯们都认为爷爷非常孤僻,几乎很少回来探望爷爷。

爷爷住在山区上,是穿越小树林后,一所被红桧树包围的小木屋。木屋建筑简单,有着坚固的屋顶,矮小长形的木门和四面口的窗户。这个看似简陋的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年不见,爷爷看似又苍老了不少,快要光秃的头,仿佛剩下的白发又稀疏了。慈祥的脸布满了皱纹,像是未烫好的衬衫,脸上的细纹,像是刚织好的蜘蛛网,密密麻麻。弯曲的身体像是几天没浇水的盆栽,垂弱的显得无精打采,仿佛更沉重了。

还记得去年的爷爷没有那么消瘦,如今的他从一根粗壮的树干,缩小成细致的竹竿。这张憔悴沧桑的脸孔,唯一不变的是那亲切可蔼的笑容。打开门的那一刻,小美皱起了眉头,焦急的眼神,满是心疼。小美得知爷爷感冒了,虽然只是微感冒,但已经一把年纪的爷爷经不起风寒的刺激。

与以往一样,在睡前,爷爷都会说故事给小美听,而这一次,爷爷同样又说了阿里山的神话传说。虽然已经听了无数遍,但是小美心中还是满怀期待。

这座山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因为半山腰上,有棵据说已经有三千年树龄的参天大桧树。从前的阿里山是一片荒山,一位名叫“阿里”的小伙子无意中拯救了落凡遇难的仙女,并且与她相爱。最终,阿里死后,仙女为了纪念他,使他的皮肉化成了桧树,而自己也化成了一朵小黄花,在树旁与阿里作伴,这座山也因此茂盛了起来。就因为这个传说,才有了‘阿里山’这个地名。神奇的是,这朵花,据说有着灵丹妙药的作用,只要服下它便药到病除。

爷爷边叙述故事,边清理嗓子,停顿的节奏间,带点止不住的干咳。小美看着爷爷时不时皱眉,却又压印自己,不让虚弱的身体屈服于咳嗽,以免打断故事。

夜晚在美丽传说的背景中逝去,清晨的阳光微弱,天空像是浸了血,慢慢溢出淡淡的红色,空气因早晨的晨雾,带出一丝朦胧之美。昨夜的雨,冲走了起初的担忧,使空气感到格外清新。早起的小美,想要下山为爷爷买一些舒缓喉咙的药。

坎坷不平的道路残留着雨水所落下的烂泥巴,湿滑的道路仿佛就像溜冰场,脚踩下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小美像是投进了大自然的怀抱,高楼大厦般壮观的树木,拔地而起,绿叶围绕着形成了保护膜,在阳光投射下来时,限制阳光的入侵,就像星星点缀天空一样,满是闪烁。就在小美快要抵达山脚时,她无意中发现前方距离几十米,一颗大桧树旁,正好有一朵浅黄色的小花绽放。小美当然清楚,这一切只是无稽之言,但是或许心底剩存侥幸,或许仅仅觉得花开甚美,挣扎一番后还是弯腰采了。

小美回到小木屋时,爷爷刚睡醒。爷爷看见小美手上一篮子的货品,和一朵黄色的花,她小心翼翼的捧着那朵花,就像熊妈妈保护刚出生的小熊。小美支支吾吾的想解释,但不知如何同爷爷交代手上的这朵花。

爷爷望着小美手里的花,心里想说这只是阿里山常见的小花啊,不过一下子却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接过了花朵,心里泛起了单纯和天真的暖意。

(故事传说都是人性美好的归返,为了对抗俗世的庸碌贫乏,以及生命的短暂无常,祖孙情谊融进了草木神秀的淳朴感念,写实的叙述情节以外,还沾染了童话的况味和意趣,某些人物人情的描述,虽然还可更加到位周延,但是山不在高,书写则灵,继续寻觅,文字自然会开出一道,满布小黄花的路径。)

静文:故事2


记忆

“谢…谢。”

阿发抬起头,以颤动的口吻道谢,后个尾音淹没在疼痛中。沉浸在手机世界里的陌生人,还是存有一丝温暖的。

非繁忙时段等候地铁列车的时间比较久,车厢比较拥挤。阿发好不容易挤入博爱座前抓了个手把。

行驶的速度比平时快,让拥挤的车厢异常地摇晃。乘客们无法控制地心引力,左右摆动身体,试图保持平衡。顶着个啤酒肚腩的重量,阿发要保持平衡更是力不从心。

不停的摇晃,引出了膝盖传送的阵阵不适。从膝盖向脑神经发出的信号,如触电般。

是关节炎在作祟。阿发望了望满座的车厢,有些落寞。

坐在博爱座上打游戏的年轻人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打了一场胜利仰头舒展颈椎,对着面前摇摇欲坠的定时炸弹,一脸恐惧。

“Uncle,这位子给你坐!”

他坐下,收起头上已褪色的棕色防晒球帽,散落了他这岁月多余的沧桑。头发稀薄,白发与黑发参杂,白发较为出众。

可能是因为思虑过多,近来那些夜里发芽了。

应该还是抗拒面对自已在未来里的样子,失眠了。

他神经紧绷的大脑得到了缓冲,透过渐进多焦点眼镜看万花筒般进进出出乘客的穿搭,目迷五色。

紧握在手心的球帽,是他要送给女儿的礼物。仅有中学学历,语言能力又差,使他在求职的路上跌跌撞撞。他唾弃这迷茫的生活,依靠着酒精暂时的销魂,得过且过。女儿从懂事以来,生活几乎剩下洗衣、打工、读书。她睡梦中脱口而出的埋怨,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愧疚不已。送那球帽应该是想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

成群的乘客在转换站下车,像飘散的雾,眼前朦胧消失了。

他缓缓地从背包里拿出水瓶,喝几口水。有时候,他怀疑喝下的是生命的希望,还是生理的需求。

放回的水瓶,卡在女儿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翻开笔记本,落在书签标记的,已泛黄的两年前那页,被填满的五月份日历。

他与她相处的时间其实不多,都只是几句寒暄,最久也是那最后一次一起共进晚餐,在餐厅里吃一顿好吃的。他刚升职做施工监督,薪水涨了,想好好弥补她。她恰好难得有一天的休假。她只点了份扬州炒饭,因为能吃饱肚子又不是很贵。他有些心疼,接连点了多几道菜。他好久没有仔细的看看她。坐在眼前这消瘦的十八岁少女,正值青春期,脸上却少了该有的纯真,多了份忧愁、成熟、生活的疲惫。在无言中,两个孤单的人感受到了陌生又熟悉的陪伴。

他好想把她记录下来,记录在她的笔记本里。

列车玻璃窗外的光影奔驶,像坐在时光机里,以十倍的快速倒带回放着记忆。要不是那场车祸,他现在可以给她更好的生活。或许那场车祸,是给予她的解脱。

母指和食指间握紧着笔,手腕克制着车厢的抖动,他写写停停。

她最喜欢粉色。因为她的背包、文具盒、文具、T恤,大部分都是粉色的。

她最爱听苏打绿的歌。因为她的记事本里写满了它专辑的歌词。

她最爱烹饪。因为她剪报收藏了满满四个文件夹的食谱,还分类方便容易、生病养生、和经济实惠。

她… …

笔尖一再停留在纸上,无奈墨水的放肆,晕开在泛黄空白的白纸上,形成挣扎的痕迹。时间与速度的赛跑,终究会把记忆抹剩残碎。越用力想起那些碎片,越无法记得。他害怕忘掉心里的那份亏欠,失去自已活下去的意义。

下一站就到站了。

他写了两遍家的地址,撕下一个,不缓不慢地把撕皱的纸张折小,放进衬衫胸前的口袋里。

(老人回家的路,颠簸出记忆的零碎零星,故事的悬念和情绪,开头还有不错的布置,但是叙述的调度和描绘的点面,后来却也如同一列摇晃的地铁,读来像是丧女追念的情节,也像是衰老遗忘的症状,跌跌撞撞的人世,固然是书写的目的,不过文字的重心,必须能够平稳紧贴。)

保怡:故事2


樱花

“妈,记得他吗?”村英手指着照片中的老男人。

母亲把相簿从左到右一张张看过,努力想把事情弄清楚,却换来一脸困惑。转过头,看着村英,幽幽的说,“不记得了。”

山上的一道微光,越过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母亲灰白的头发。火车依然沿路开着,只见窗外的世界一幕一幕飞快逝去,仿佛有人按下播放器倒带的按钮,以极快的速度穿越时空。

合上相簿放在座位上,母亲的手抓着前方的椅背,伸长脖子微微站了起来。她望向四方,只见前方一排排无尽的座位,后方的火车门紧紧关上,身旁两侧的窗帘布也拉上。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她只能从缝中微微地猜测这陌生的地方。

“现在去哪里?我要回家。”

母亲仿佛被困在昏暗的笼子里,声音凄凉外,难免带有点急躁。村英把母亲的手捧在掌心,看着她。母亲的眼睛还是很亮,很亮。透过缝中浅浅的光,已经分不清那究竟是她年少的余光,还是一层盈盈的泪光。

村英把母亲紧紧的抱在怀里,心想自己的体温能稍微的安抚母亲急躁的心灵。轻轻的在母亲耳边说,

“妈,我们去看樱花。你不是要看樱花吗?”
“樱花?”母亲惊奇地看着村英,不知是困惑还是开心,“现在?” 母亲接过村英递上的那杯水。
“对啊。”村英微笑回答。

村英顺手拿起放在座位上的相簿,翻到最后一页。那里有一张从父亲笔记本撕下的一张纸。父亲曾答应带母亲去看全世界的樱花,但因为自己斗不过病魔,而无法完成这个承诺。村英生前和父亲的交谈中,得知母亲爱樱花的原因。除了樱花的外表与颜色美丽之外,更多的是樱花代表了父母亲之间的爱情。

村英看到笔记纸的底边时,不禁笑了起来。那里有父亲素描画出的樱花,以简单的比喻指出他是绿叶,永远守护身为樱花的母亲。

村英望着年老的母亲,明白她与父亲长久的爱情,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憾,村英像公司请了长假,决定带母亲来到台北游玩。

火车的速度逐渐放慢,旅客们纷纷的拉开帘布。

“妈,你看窗外的樱花。”

母亲静静望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反映出她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仿佛飘忽。村英的视线无法离开母亲这一幕,拿起相机拍了下来。

到了台北车站,旅客们急速的涌下车厢,顿时间变得格外安静。下了火车,村英紧紧牵着母亲的手,跟着她缓慢的步伐,慢慢的穿过拥挤的人潮。好不容易,来到台北市的公车总站,搭上前往阳明山的游园公车。在拥挤的公车上,母亲如同小孩般看到人潮,害怕得缩靠着车窗。村英把手放在母亲肩膀,一边指着窗外的花树,一边安慰她。

约十五分钟后,公车来到了阳明山上。

放眼望去,山上仿佛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樱花盛开时,远远看去好像粉色的花云遮盖了天边,满山片地的开着,淹映重叠。有的是几百的花树拥在一起,有的则是在路旁独自站立。飘落的花瓣像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阳光下玩耍,驾着清风,显得格外得意。这一棵棵桃红色樱树,成了众游客的目标,抢着和它们合拍。

赏花人潮逐渐增加,村英带着母亲,慢慢走到人较少的角落。母亲坐在石椅上,抬头看一朵朵樱花落英沉地,仿佛像个小女孩,欣喜着花开花落的辉煌,那漫天飞舞的感觉。

“妈,这是你第一次看樱花。我来帮你拍个照。”

母亲娴静的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刚好后面都并列着一棵棵的樱树和几个花路上的旅人。村英拿起相机,“妈,看我这里。”

母亲看着村英,微笑了。

樱花如山间的雪,也如梦中的诗。随着微风飘过,仙云片片纷飞。樱花轻轻的,淡淡的,掉落在母亲灰白色的头发上。

村英这时才注意到母亲发上的樱花,只见绿叶还紧紧的扣在樱花上。那绿叶是多么的无声转向樱花的背后,默默的支持那樱花。或许,只有绿叶最理解花的心情。轻轻的问,轻轻的诉,直到春天和爱情的离去。

(人间的花开花落,爱情的生生灭灭,绽放与凋零之间的自然规律,正是书写欲要捕捉的瞬间,文字缱绻延绵,气氛催生得颇有滋味,不过父亲相关的情节缘由不妨置后,让故事从火车的行旅开始,结束于彷佛落英缤纷的记忆,而且既然要走一回,可以去得比台北更远更美的樱花之地。)

诗慧:故事2


遗憾

凝重的气息,昏暗的空间还有扑鼻而来那发霉的气味,像是许久未开启的仓库。

我站在门口,呆滞地看着眼前那具遗体。颤抖着的双手慢慢伸向那条单薄纯白的布。抓住布的一角时,像是触动我心里那道恐惧门,犹豫不决,不敢把它掀开。可外头的吵杂声逼我回到现实。深深吸了口气,我轻而快速地把我和那先人的隔膜拉开。

“阿嬷,对不起!小雪不孝,没来得及在您最后一息前见到您。“

我握着她的手,犹如干冰似的,极冷又刺手。眼泪在框里打转,逼我把视线移开,往高处的天花板看。眼泪是禁忌,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遗体的损坏。面对理性和感性的左右为难,我掰开对我曾充满温暖的手,走到一角,不受控制地抽泣着。

殡仪服务本质上都需要小心对待遗体,工作室四周都是与世隔绝的一道道墙。不知已过了多久,我终于平息自己的心情,把残留的泪水用肩膀稍微地擦了擦。走到工作桌那儿,我拿起手套和口罩戴上,瞬间蜕变成一个专业的遗体化妆师。

打开准备好的寿衣,我慢慢地,吃力地从阿嬷的脚下把寿衣套上。虽知阿嬷一生做尽了好人,执意认为她定是上天堂的人,不过这也是个流程,或者说,是为了心里的那一份踏实感吧。把化妆品都摆好后,我拿了块布蘸了蘸温水,温柔地帮阿嬷擦她的脸。阿嬷,是因心脏衰竭而去世的。子女们都已婚生子而且大家都过得和和睦睦的,阿嬷走前应该也没多少遗憾了,所以此时的脸蛋是如此的平静、慈祥。这让我的心稍微安心了点儿,并拿起粉扑为她扑上一层薄薄的粉底。

“阿嬷,您还记得吗?我第一次学会画眉时,您当时的惊叹和称赞,让我感到即骄傲又不好意思。现在我也要帮您画得美美的,好让您到天堂那儿和阿公约会去!“ 说着说着,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无法再开口。

一滴泪珠不由自主,任性地逃出我的眼角。幸亏还有口罩,要不然我该有多措手不及呀。每一笔每一划,我都是熟练地,仔仔细细地帮阿嬷画上。先人的妆不宜太过于浓艳,要不然遗体入棺以干冰防腐后,妆的颜色会逐渐变得更深,看起来有点儿吓人。所以我选择了浅橘色的腮红,轻轻地往阿嬷的脸颊刷了一两下,为她那苍白的脸蛋添加些许的颜色。最后,为阿嬷涂上浅红色的口红后,我自豪又满足地看着她,最后一次为她整理那灰白色的短卷发。虽我已大功告成,但我自私地想要留住这一刻,唯独只有我和阿嬷的最后一刻。但也可能只是害怕面对外面的情景,面对父母亲再一次的责备。

“阿嬷,当初是您一人支持我进入这一行。不管我是大白天还是三更半夜回家,您总是在我身边陪着我、照顾我。如今我为了另一个人错失见您最后一息的那一刻,您会怪我吗?“ 把压抑在心里的话说出,我终于掩盖不住心中的悔恨,眼里泛着泪花,哭得瑟瑟发抖。

在我不自觉地情况下,工作室的门悄悄打开。我在殡仪馆里的师父,见我哭的稀里哗啦的,上前给了我一个拥抱。他拍了拍我的背,轻声地安抚着我。这或许就是为什么遗体化妆师不该为自己亲人上妆的原因吧。我努力地让自己的心平复下来,把完工铃按下,亲眼目睹工作人员把阿嬷推出工作室。

在火化场前,就是亲人最后一次见自己先人的机会。我和师父跟着其他工作人员一同把阿嬷的遗体运送过去,并且与家人汇合。撕心裂肺的哭声填满整个空间,让人听了特别刺耳、难受。

幸苦了。是父母亲费力地对我说出的第一句话。原以为自己当时的处境会很难堪,毕竟大家都知道,我没能见到阿嬷的理由,可那句话却让我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暖。或许是因见到阿嬷上妆后的模样,让他们对我的工作有所理解,而借此体谅我。

一个完整的殡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但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很希望先人能够体体面面地走上他们人生最后的一段路。或许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对这个遗憾释怀,但我相信阿嬷泉下有知,一定不会怪我。当我看到她的遗体慢慢地移向那沸腾的火炉,即便再多的不舍,我也诚心的祈祷着。阿嬷,您一路走好。

(文字也是一幅遗容,书写作为上妆的过程,点化的不是肉躯而是人心,故事情节略有省缺,以死后的妆颜连结生前的交集,应该才是叙述的重点,可惜人物一昧忏悔说白,意图煽情的语气过于明显,反而少了比较内敛含蓄的呈现。)

林真:故事2


大雪

老黄近来发现老伴半夜起夜次数变多,尽管她已经放轻动作,但推开木门的吱呀声还是惊醒了他。人上了年纪,毛病总是多。尤其近些年,看着老伴整个人突然清瘦、苍老了许多,老黄便时常劝老伴去看医生,老伴一直不愿意去,老说是小毛病,不必小题大做。

今年,老黄已经70岁,老伴小他两岁,嫁给他五十余年,携手走过人生大半辈子。他们是包办婚姻,两人认识不到半个月就结了婚。老黄记得,结婚那天,是少见的大雪天。漫漫飞雪,落在手上是凉的,但他的心却再热乎不过。远处的新娘身着红嫁衣,双颊带着一抹红晕,缓缓走向他。她的梨涡浅淡,澄澈的眸子像是雪水湿润过的,不带任何杂质,倒影着他的身影。红衣白雪交相辉映,让老黄失了神,于心间定格成画。

婚后的两人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太阳底下汗流浃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着,从未停歇过,直到老伴第一次怀上孩子。那时老黄仍继续忙着农活,空余之时要去县里的工厂打工补贴家用,无暇照顾妻子。老伴一个人挺了过来,整个孕期她没吃过一滴油,生完孩子就下地做农活,月子也没做好,落下一身毛病。

有了孩子后,家中多了生气,日子也仿佛过得飞快。孩子从嗷嗷待哺,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后来上了小学初中。初中毕业后,儿子也没再继续读下去,选择离开乡里,去了十多公里外的燕城打工。再后来,儿子娶了那里的媳妇,生了孩子,就更少回到村子了。家中又只剩下了老黄和老伴。

原以为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谁知老黄在60岁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一条腿,照顾老黄的重担落在了老伴身上。她一个人扛起了这个家,守候病榻年余,侍奉汤药,一手包办所有里里外外大小事,却从无抱怨。正是老伴的艰辛付出和照顾,老黄得以慢慢康复,而老伴却白了不少发。

此刻,老黄躺在床上,细数陈年旧事,睡眼朦胧间,看见老伴蹑手蹑脚进了房间。他叹了口气,环顾着黑暗中这巴掌大的空间。这房不过是简陋的土胚房,还是自己娶媳妇时盖起来的。当时缀上点儿红布,贴了个大红喜字,就迎进了老伴。刚结婚那时,家中甚至只有一张凳子,吃饭时都只能一人坐着一人站着。“家徒四壁”的土胚房和“窝头就咸菜”的日子延续了三十多年。

“明儿个,一定要去县里看医生了。”黑暗中,老黄突然发声吓了老伴一跳。

“看啥看,我又没病,花什么钱。”老伴轻轻钻进被窝。

“没花钱,都是认识的熟人,前几天我就和人说好了。”

老伴叹了口气,小声支吾道:“就爱瞎折腾。”

隔天一大早,老黄就带了老伴去了县里。两人坐了1小时的牛车,老伴一路上吵着要回家,但拗不过老黄。到了医院,医生做了超声检查后,确诊是肺癌,病况严重,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老伴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恐怕时日不多,再加上年纪已大,医生不建议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

医生的话对老黄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一声不吭,手哆哆嗦嗦的在口袋里掏出了旱烟,刺鼻的消毒水味提醒他这是医院,便又收起了烟。老黄看着老伴眼角深深的皱纹,鬓边苍苍的白发,想到她这些年来一直默默忍受着病痛来带的痛楚,他实在心痛,他真没用。

老黄沉默片刻后,对老伴说:“不要怕,我们治,没事的。”

他知道家里的积蓄不多,但砸锅卖铁,不惜一切到代价也要治。她跟了自己一辈子,没享过福,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要治。老黄心里也懂,老伴一定是早就发现了症状,硬是拖到了晚期,不想给家里添加负担。想到这,他忍不住老泪纵横。

老伴拍了拍老黄的手,看着他通红的眼睛,心里也很难受。家中也不富裕,她不想成为负担。癌症是治不好的,何必浪费这个钱。她也活了大把年纪了,够了,人总要死的。愤怒,抵抗,消极都于事无补,就坦然接受吧。

她让老黄别告诉儿子,癌症治疗很痛苦,她也不想多受罪,不如就这样自然的走。但老黄做不到就这么认命,任由她继续被病魔折磨直至死亡。

坚持让老伴住院后,老黄每天起早贪黑的来回于家里和县里。但老伴的状态一日不如一日,医生来过诊断,私底下跟老黄摇着头说,就剩下这几天了。

又是一个少有的大雪天,老伴已几乎睁不开眼。她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突然很想吃家里的咸菜窝头。老黄听后转开头,吸了吸鼻子,红着双眼,愣是将泪水憋了下去。他哄着老伴说明天给她带。老伴不依,老黄拗不过,只好赶回家去。

一路上老黄都心绪不宁,怕是已经迟了,只能无力的在心底祈求,一定还能见上最后一面。临近家中,老黄的脚步拖着沉重的积雪,踉跄摔了跤,爬起来时,一朵雪花落在额头,融化于眼角处。恍惚间,老黄彷佛看见了,远处白皑皑之中,站着一身红嫁衣的老伴,一如新婚的那一天。

(最好的文字都是恍如初见,正如爱情,一场雪天的两回相遇,一段人生的开始结束,也是一种相守的天荒地老,故事朴实平白,娓娓讲述生命的不离不弃,虽然描绘尚可更加通透入味,但是两个人的扶持相伴,即是书写的雪花纷飞,结尾的魔幻一笔,更是人间百感交集的奇迹。)

芷欣:故事2


回家

八点了,泽明伸了个懒腰,将钱包和手机塞进公事包里。他一踏出公司,就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在公车站。他不知觉地皱了眉头,对于眼前的这一幕,本已头昏脑胀的他,只觉得喉咙格外干哑,耳中钟鼓齐鸣。他已好几天没睡了,实在无法提起精神,要不是整座城市一概染上红色,他还真忘了今晚就是除夕夜。傍晚的风很冷,他先是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才瑟缩着身子在路上匆匆行走。可是,远方的饺子味也随风袭来,而这熟悉的香气使他停下了脚步,在拥挤的街道上愣了几秒。

仔细想想,他大概也有两三年没回乡了,家人们此时应该守在电视荧幕前,一边看着春晚节目,一边吃着饺子。之前,每逢除夕,他都会在厨房里花上一整天,捏着面团,擀出一张张饺子皮,而母亲则会在一旁填入馅料,将饺子包得密密实实,大小均匀。由于父亲一向抗拒踏入厨房,他猜测,近来应该是母亲独自一人,准备饺子。尽管母亲长期以来都有发简讯,向他嘘寒问暖,他却从未回复。或许,是当时把话说得太绝了,也可能是自尊心在作祟,但不管怎么样,在他成功创出一片天之前,他是绝对不可能会回去的,免得遭受父亲的冷言冷语。

他环顾了四周,好像除了他以外,其他路人都沉醉于这喜庆的气息。这时,一名身高180、裹着米白色大衣的男士突然迎面而来。在泽明还未来得及闪避时,就被那宽阔结实的肩膀撞了一下,他一个跄踉,险些扑倒在地。他原本想破口大骂,却发现那名男士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由于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他只好善罢甘休,一手扶着墙面,全身软绵绵地走回家去。

一打开家门,泽明稍微捏了捏鼻子,并熟练地将领带扯开。由于他长期在外工作,无法打开窗户,空气因此不流通,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臭酸味,墙角也长了一层层霉菌。接着,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吃力地走到餐桌前。他再也无法忍耐喉咙的干燥,所以慢慢地睁开朦朦胧胧的眼睛,伸手寻找桌上的水杯。当他的指尖终于触碰到水杯时,他却留意到边缘上沾有黄色印迹,大概是上个星期喝啤酒时所留下的。除了水杯,外带的餐盒布满了整个餐桌,汤匙上更是沾满硬掉的饭粒。他摇了摇头,决定先换件衣服,却发现橱柜里连一件干净的都没有。虽然感到有些无奈,他只能认命地弯下身子,将散落在床底下的衣服塞进洗衣机,再用小腿将门带上。

做完这一切时,他已满头大汗,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他想草草地解决这一餐,毕竟柜子里应该还存放着快熟面以及一袋白面包,但滚烫的额头,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严重不适。因此,他决定煮粥,便把白米随意地倒进锅里,再加了点水。在等待粥煮开时,他倚着墙角,望向窗外。璀璨的烟火,绽放出七彩的绚丽,使他看得目不转睛。他屏住了呼吸,想将这城市唯一美好的一幕,收藏在脑海里,但可惜的是,再美的烟火,也只是刹那。当他回过神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堆满碗筷的水槽,那一瞬间,他的眼眶通红。他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坚强,经得起任何大风大浪,但此刻的他却被一股强烈的孤寂感给侵袭,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他仰着头,生怕泪水会流下,揭穿他脆弱不堪的一面。可是,当他将暖呼呼的粥肴送入嘴里时,嘴边却早已多了一份咸咸的味道。也许,他自己也明白,他憋得太久了。

他不想强颜欢笑,不想欺骗自己,更不想继续呆在这冷漠的城市里。

哪怕只是一次,他也想回家。他想吃饺子,想与母亲促膝长谈。他甚至想与父亲和好,不再冷眼相待。

想到这儿,他擦干了眼泪,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他再度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看来,他的确病得不轻,才会如此的反常。不过,他也不在乎了,只想顺着这股冲动,将自己内心的话,一次说清。

虽然他面部表情没有太多的变化,但他那颤抖的身躯,说明了他的紧张和不安。他缓缓地走向餐桌,从公事包里掏出了手机。然后,他输入了熟悉的号码,等待着他渴望已久的声音。

(我们都是王维,自然就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诗词文字容易挥洒意念,故事需有情节人物进行摆置衬托,外在与内心的对比,虽然也有细腻的铺展,但是烟花饺子一般的物事,毕竟有点单薄和陈套,书写跟除夕夜一样追求周圆,离乡背井的缘由经过可以补充,结尾的醒悟回头才能着力。)

Thursday, April 26, 2018

丹蕾:故事2


红梅花

我叫苏珊,是在帝都长大的富家女孩。然而我的妈妈,是个被人抛弃了的女人。

妈妈与爸爸年纪轻轻就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可是他们结婚后不久,爸爸就爱上了另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甚至还有了孩子。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就在闹离婚了。我出生之后只有两个月,那个女子的女儿也哗哗坠地。那天,爸爸与那个女人一同出去郊游,被山上掉下的乱石双双砸死,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妹妹。

妈妈继承了爸爸的公司和全部家产,无奈之下,也必须抚养小三的女儿,我同父异母的妹妹——苏菲。

苏菲的手背,有一朵大大的红色梅花,据妈妈说,那是她的母亲遗传给她的胎记。

从小到大,苏菲都活在我与妈妈给她的阴霾里。所有的家务都是她做,每一次的争吵一定是她被骂,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她是小三的女儿。某次我不小心打碎了家中的古董花瓶,却告诉妈妈那是苏菲所为。之后,便目睹妈妈拿起其中一块碎片,用力地扎入苏菲手背的梅花。梅花的红与滴滴的血,汇到一起。就如同苏菲的尖叫声配上我与妈妈残忍的笑容。

妈妈从小就告诉我们,家里的财富以后都会是我的,而对于苏菲,妈妈只是履行法律义务抚养她到十八岁,之后,就会切断她一切的经济来源。于是,苏菲从小就认真努力地学习。而我,一直以来都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在学校里,我打架,欺负同学,谈恋爱,拉帮结派。每次老师被我惹怒,要求叫家长的时候,我都以为妈妈会生气。可她从来都对我无比宽容,庇护,短暂的批评后,便会安慰我,这没有什么,我会有一辈子用不完的财富,不需要努力读书。

那年,我们十五岁。苏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高中,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而我,被一个小混混男朋友骗到了他家,发生了我从未想要发生的事情。那天,我哭着跑回家告诉妈妈一切,而妈妈,非但没有如我想象的批评我,反而抱抱我,安慰我女生这一关总会要过。

从此之后,我肆无忌惮。游走在各种夜总会,迪厅,网吧,以换衣服的速度更换着男朋友。不学无术的我,没能够考上大学,便与酒精作伴,身边围绕着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

一晃七年过去,妹妹苏菲从美国学成归来了。她出落得亭亭玉立,一口流利的英文,谈吐间流露出我从未有过的优雅。手背的梅花,印上了当年花瓶碎片的印迹,更增加了精致的立体感。而最能夺走我目光的,则是苏菲身边高大帅气的男友,白蔚。

白蔚与我认识的任何一个男生都不同。他出身书香世家,知识渊博,不抽烟,不喝酒,举手投足都是绅士感。从小到大,我对妹妹苏菲的一切都充满鄙夷,然而这次,我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身边的白蔚。并暗下决心,要像无数次抢走她的玩具那样,抢走白蔚。谁让她是小三的女儿。

于是,我开始读书,学英语,戒烟戒酒,开始主动约白蔚出去。与他一起泡图书馆,出席公司里的活动,喝咖啡,看电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我灌醉了白蔚,给他下了一些药物,留他在我的房间过夜。之后,还割破脚踝,假装自己的贞操被他夺去。

在妈妈的压力下,白蔚离开了苏菲,决定与我成婚。

那天是我人生最为美好的日子。终于能和爱的人携手一起,终于,感到自己的人生也有了一点美好的意义。

婚礼那天,我披着洁白婚纱,在牧师面前庄严宣誓,我愿意嫁给白蔚。当牧师问白蔚时,我幸福地闭上眼,然而,我迟迟没有听到那声愿意。

长久的沉默后,我睁开眼,看到大屏幕上,闪过了无数我曾经的照片。

有喝酒,吸烟,蹦迪,甚至还有之前与多个前男友缠绵的场景,也包括十五岁那年的第一次。

在无数亲友的注视下,在白蔚冷漠的眼神里,我落荒而逃。

我奔向妈妈的住处,她像往常一下紧紧地拥抱我。

待眼泪哭干,妈妈静静地盯着我,缓缓地说,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你果然长成了像你母亲那样的人,一个放荡而又无耻的女人。

我愣了,疑惑地看着妈妈。只见她温柔的眼神,渐渐变得狰狞,流露出复仇的快感。

你知道吗?苏菲才是我的女儿。而你,不过是小三的孩子。怎么样,我帮你拍的照片,还满意吗?

说完,她轻轻挽起袖口,露出上臂。雪白的胳膊上,居然有一朵,与妹妹一模一样的红色梅花。

原来,你们都有一朵红梅花。

(爱情是最大的仇恨,虽然故事的发展,如同流行类的奇情剧目,稍微一厢情愿,后半的节奏显得仓促,但是情节布局的叙述转折出色,妈妈这个人物,除了梅花象征的暗示,其实该有多些琢磨,结尾不妨让复仇的失落,取代加害的快意,文字的幽微配合人性的书写,如此才有更加深刻的表现。)

群威:故事2


「聖」戰

2014年11月1日下午,伊拉克安巴爾省阿布尼姆村外,一隊滿佈伊斯蘭國黑色旗的車隊正朝村子方向開去。原本午後的風只是輕輕拂起沙塵,但在車隊的衝擊下,弄得塵土漫天飛揚。

坐在最後一車後座有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叫納尼・穆罕默德・阿德,是個摩洛哥遜尼派宗教狂熱,由於他兩個月前才被招進組織,在排資論輩下,被安排在最後一車。此番是阿德第一次隨軍出征,墨黑口罩下,是一臉的振奮。他撫了撫胸前那枝AK-47突擊步槍,那種莫名的神聖感,讓他迫不及待地想用異教徒的鮮血來祭奠真主。

進了村子,車隊沒遇上任何抵抗。殊不知這村由少壯所組成的武裝部隊,不久前在支援政府軍對抗伊斯蘭國的惡戰中全軍覆沒,留下的皆是老少婦儒。前方的車陸續停下,阿德這時正為這死寂一片的村子納悶著。

忽然,首領的一聲命令打破了阿德的沉思,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衝出車外。五十來人的小隊,黑壓壓一片,與跟前那座雪白的清真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未幾,首領把槍朝天一開,阿德立馬隨著隊員衝進寺內,把裡頭圍得水洩不通。裡頭約有六七十位長者,面朝麥加,雙手哆嗦地舉起示意投降,口裡默念著真主與先知穆罕默德。阿德掃視了一下周遭,只見個個都剃了發鬚,頭戴小帽,而非什葉派的黑色頭巾,想必都是些貪生怕死的塔基亞(偽裝信奉他教的人)。想到這裡,心中的納悶一掃而光,殺戮的熱血再一次沸騰了起來。

未等首領發話,只見一位長者一手撐地,另一隻手依然高高舉起,緩緩地站了起來。這一妄動鎖住了各人的目光,阿德等人立馬把槍口對準了那老人。

可那老人搶先一句:「各位遠道而來的聖戰士們,今天我們做禮拜,請寬恕我們沒有在村口夾道迎接。我們和你們一樣,都是遜尼派人。在真主與先知穆罕默德的見證下,我們願意臣服於偉大的伊斯蘭國。」說罷,各人紛紛向戰士們跪拜,表示願意效忠。但人群中卻有一位頭戴紅帽、邊緣繞上一圈布的老人緊閉雙眼,口中喃喃自語,沒有進行跪拜,阿德猜想這定必是這村的酋長了。忽然,「喀噠」一聲,首領拉動了槍栓,走近那酋長,族人嚇得直冒冷汗,急呼酋長快快跪拜。但那酋長完全不為所動,仍舊閉眼默念。

首領勃然大怒,大呼:「把這班叛徒給我拉出去,別玷污了這裡的神聖。」話音剛落,阿德就揪起兩個老人,一把拖出寺外。驟然間,寺內寺外一片哀嚎。沒等阿德把那兩人拖到寺外廣場,「轟」的一聲,只見那酋長已倒在血泊中。這一下對阿德來說相當震撼,因為這還是他頭一遭親眼見到處決的場景,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卻又被不知名的神聖感掩蓋了下去。

待到轉移完畢,首領命令把這些人一字排開,背朝麥加方向,老人們仍舊大呼饒命,當中有幾人已受驚嚇過度,暈倒在地了。這時,有一戰士向首領遞上了一本《可蘭經》,首領一手把《可蘭經》高高舉起,喝道:「阿布尼姆族人雖世代為我遜尼派人,但卻勾結政府軍與大伊斯蘭國作對,是為罪一;本來看在我們同侍真主的份上,放過你們,但你們酋長的反抗意志就是代表了全體族人的意志,是為罪二;我看到寺外有不少煙頭,吸煙等同慢性自殺,慢性自殺是《可蘭經》所禁止的,違者等同背叛真主,是為罪三。」阿德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並非塔基亞,而是貨真價實的同派中人。這下他猶豫了,一向只熱衷於清洗異教徒的他卻撞上了同派殺戮的窘境,何況那些長者均願意臣服。

沒等他回過神來,一陣槍林彈雨,伴隨著數十下「轟隆」聲,鮮血染紅了半邊天,哀嚎聲亦漸漸隱沒在風中。阿德瞪大了眼,感覺視野的模糊幾近將他吞沒,是那深邃的口罩和頭巾遮蓋了那驟然恐懼的面孔。當回過神來時,映入眼簾的那堆血肉模糊之上,仍佇立著一位長者。那長者正是剛才主動率表臣服的那位。阿德猜想首領應該是接受了那人的投誠,但卻感覺到數十對注滿殺氣的目光向他逼近。

「阿德,若再不開槍,就去陪他們吧!」首領的這一聲如雷貫耳。阿德立馬把槍口指向那老人,并拉動了栓。他稍微左右擺動著槍口,作瞄準之勢,實則欲掩蓋他那顫抖的手。而前方那老人,鎮定地站著,雙眼緊閉,像在安詳地等待真主的天使來臨。阿德被自己那難以置信的懦弱壓住了,曾經在電子遊戲世界里殺人如麻的他現竟黯然失色。愈加凝重的空氣快令他窒息,直迫他拉下了扳機。這一槍,命中那老人的項上動脈,「啊」的一聲,鮮血直濺半丈。

「伊斯蘭國萬歲!真神安拉萬歲!」首領大喊,眾人亦跟著大喊起來。頓時間,這震耳欲聾的山呼隨著風瀰漫開去,儼然吞噬了這片天地。接著,首領示意部下把尸體扔進一旁的水井,舉行伊斯蘭教法中所謂的「水葬」。

天邊那漸濃的血絲讓黃昏多了一份「淒」,而「美」幾乎談不上了,蕭瑟中伴隨著幾聲雞鳴。黃昏是這裡溫差的分水嶺,似在預示著整座村子的命運轉折。

忽然,不遠處傳來幾聲嬰兒的啼哭聲,若隱若現,這一下驚動了眾人。首領發話:「挨家挨戶地搜,成年男子和嬰兒立即斃了,女的和小孩全部活捉!」

這下人人像是如饑似渴的野狼,朝民居四散奔去。阿德雖懷有餘悸,卻也追了上去。一路上聽見零零散散的槍擊聲從村子不同的角落發出,更多的是哭喊聲、求救聲和狗吠聲。經過一個院子,幾個同伴正圍著一妙齡女子,搶著要和她締結「臨時婚姻」,短短半小時,在她身上強加的「婚姻」竟達三個。儘管那淒厲的慘叫快要穿透阿德的耳膜,直墜內心。但為免同伴起疑,也作勢搜索,一人衝進了一民居。但裡頭并沒有人,想必早已逃之夭夭,阿德這才有了暫時的藏身之所。

剛才的一幕幕把阿德對伊斯蘭國的泡影完全戳破了。曾經的他,寄望伊斯蘭國是遜尼派人的救世主,能夠將北非和中亞的大片聖地,變成遜尼派人的唯一淨土;曾經的他,仰慕宣傳片中聖戰士的高大魁梧,為真主與正義而展開殺戮。

他把槍放在一旁,落了面罩,跪在小毯上,向麥加方向的真主禱告,祈求祂的指引。

夜幕低垂,一隊人馬把押著的六七十名婦儒,關進附近城鎮的一個臨時牢房,婦儒分開關押。女性牢房裡,尚關押著四五十名。按照這裡的規矩,守牢由新丁負責,這差事便自然落在阿德身上。

首領把部隊召集於一房,開始商量起婦女的分配工作,還有轉送小孩前往殺手訓練所的路線。正當滿屋沉湎於方才殺戮的刺激感時,期待快將到來的銷魂長夜時,門外的一聲敲門聲卻一把凝住了這份喜悅。不花幾秒,各人皆已提槍戒備。

「首領,我是阿德,分配女人的事可別忘了我啊!」這下才讓裡頭的人鬆了一口氣,靠門的那位打開了房門。但沒等阿德說多一句,老謀深算的首領,頓覺蹊蹺,立馬按下扳機,朝阿德開去。阿德中槍倒地,但沒中要害。說時遲,那時快,他拉下腰間的炸彈,一聲「轟隆」巨響,霎時間黑夜化為了白晝。

一位少女拿著一把鑰匙開了牢門,回想起二十分鐘前阿德告訴她的那句話:「以前方房子的團團烈火為信,看見了才能打開牢門,別害怕,那是真主的火焰使者來迎接我了。」

(騷亂動盪的黃塵異域,千百年的仇恨盤踞,黑白其實已經不再清晰,不過真理必須有據,就像故事總得忠奸分明,人物雖然不無典型化的處理,真主之間的善惡對立,尚可反諷曲折一些,但是情節敘述的張力極為引人入勝,願意深陷這般複雜糾結的情境,文字此番的魄力,何嘗不是書寫的基本教義。)

Monday, April 23, 2018

k.d.:告別组诗



鄉音

【痰】

記憶哽在阿公
從唐山過番的喉嚨
輕咳吐了一口
梅縣客家話
濃得化不開的痰
陰上陽入如同
一場熱帶的暴雨
在頜骨與氣管之間
迂迴抑揚
時代換了天色懸掛窗外
頓挫著故鄉
荒蕪的意象


【風濕病】

婆婆的風濕病
每晚趁夜深人靜
冷不防呻吟出
身世疲皺的淒楚
隨著季風淡淡
泡入那一壺神台上
涼了半輩子的茶
觀音始終無動於衷
連枕頭上的繡花
都在佝僂飄搖
由香火虛無的燼處
垂落竹蓆的朝暮


【針車】

針車踩著媽媽走上
青春期蹣跚
去而不返的步履
軋軋的針刺進
咯咯作響的膝蓋關節
為了修補生活
這塊廉價單薄的布料
必然穿壞的裂口
剪不掉的線頭零星
彷彿時間的破折號
斷斷續續
而欲語還休


【萬寶路】

父親從左邊的褲袋
掏出零用錢
給十三歲的我
再從右邊的褲袋
掏出打火機
喀嚓點燃
一支萬寶路的沉默

Friday, April 13, 2018

9401告别作:以肾上腺素,一起人生



人生一日四餐中的调味师。--亚骏
呼吸间的眼神。--佩燕
就當你是一個,會令人惦記的舊街角。--凯宇
以大选,丈量社会的宽与窄。--智升
七窍,是我接触世界的道。--雨晨
隨着溫度變質的愛情enzyme-substrate theory。--洁仪
人生的画作。--旖倩
四個物件,四種孤獨的感覺。--艺君
人生吃喝玩乐为了牙齿为了唱歌为了写字为了快要死去的老树。--玮琏
一場腎上腺素的起伏跌落。--靖颖
泥娃娃。--子松
人生艺术形态的最大化。--高畅
爱是有山水风情的硬币。--松园
寄居在故人妆奁里,跟胭脂首饰一起生锈。--曦君
死去活來加-ing,塵埃落定叫做-ed。--俊良
愛情何必非“春”不可,“冬”不好嗎?--玮玲
1995。--乐佳

Wednesday, April 11, 2018

9101告别作:灵魂去了旅行




到外打拼,想要回家却没有勇气。--芷欣
衣物上的褶皱。--元格
心海上的琴噤声半生后,他听见了风声。--若彤
今天在地鐵車廂裏的一位寫東西的要步入老年的uncle。--静文
我是这婚礼上寂寞的灵魂。--丽萍
在針線與布中交錯。--艳琳
一栋独立式洋房里发生的事。--迪勤
清潔工阿德高齡退而不休的故事。--群威
池鱼花树,就是小小的人生。--智升
胶片相机里的情人。--莉莉
关于一个镜头的故事。--静璇
一位殡仪化妆师对于先人的致敬,和这个行业的讲究。--诗慧
女儿带母亲去旅行。--保怡
一个家族兴衰成败后,还剩下谁呢?--泽敏
想要买一份礼物给一个人,但是没有钱,所以选择偷。--诗敏
母亲抚养一起长大的小姐妹,究竟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丹蕾
我们都是在等待的人。--梅银
这是一个老人家身患绝症的悲情故事。--林真
一本泛黄的日记。-- 秋燕
生命最终站,那几张褪色发黄的旧照片。--棋汶
炸鸡不会永远好吃。--恩齐


Sunday, April 8, 2018

艺君:动物诗




安靜,我在狩獵一雙雙
寫滿驚悚的綠色眼睛
看它們如何撕扯慾望
發出錚錚的聲響

遠方飛來一顆受傷的子彈
尖叫和吶喊,都不是我
笑破喉間的弦
因為飢餓用無數的疾病包裹溫暖
在銀地裡拖曳一條長長的血漿
我沒見過智慧的傳說
卻比任何人都渴望投降

肋骨
模仿黃昏的野岸上
烏鴉和夕陽的兩敗俱傷
我似老鷹悲壯的遷徙
不放肆最後一條血管
勇敢的
像巨人將你站在腳下
吞食你的恐懼

可尾巴卻不斷醒來
夾著不安的時代
學習像貓一樣墊起腳尖
溫順,伏首在你的腳下

我始終
是一尾不願死去的狼

(文明泯滅獸性,所以狼不來了,詩以高度的象徵性,從神話的野地裡蟄伏,而後蜷縮於時代扭曲的叢林,呼嘯嚎啕出了馴化和同化的悲鳴,以及自然界求生的嗷嗷唏噓,一路愴然的歸順蛻變,詩人和齊秦一樣,都等不到傳說中美麗的草原。)

Saturday, April 7, 2018

靖颖:动物诗


海马

嘟起嘴亲吻
浪口上偶遇的奇异怪形
我们的弧度适合远距离拥抱
弯曲的尾巴交换
浮浮沉沉的惬意与漫无目的
岩石凹凸的空缺住着
我轻呼的悄悄话
诉说海浪触碰不到的触须
有哪一王国的孩子 
暂且坠落于此的秘密

我时不时在慵懒的边缘仰望
一抹深不可测的蓝
揣想漂浮是不是与生俱来的恐慌
以至于流浪是一种自我囚禁
但喷嚏 随着退潮
永远是掏空自己
最温柔且不失风度的问候语

(像是水陆之间投错了胎,海马摇摇摆摆的在浪中寻觅,宿命的形体以及注定的漂移,诗句如是冒着水泡,尝试说着情话,虽然有点模糊不清,但是两节依稀仿佛人间海域的聚合与离散,或者一种更加孤独的身不由己。)

俊良:动物诗(旁听)


蛔蟲

當愛比不愛更難以下嚥
而妳照舊以很無力的唇齒
使舔舐成為最粉白的動詞
使粉白成為最結巴的形容詞
然後各自抱走一個落單的括弧
妳彎向右邊的時候我彎向左邊
迂迴蠕動細細長長的肉身
以便在日子的東邊西邊
慢慢消化太氾濫的養分
就能夠滋長口腹之外
卡在食道的愛意
等我們都肥大
再來病一場

(戀人是彼此的蛔蟲,所以愛情總會穿腸掛肚,詩句詩意充滿想像的蠕動,你我的指稱即是虛實的肉身隱喻,也是自道和言他的寄託,雖然有點不堪精確的推敲,不過在詩行逐句的消耗啃食中,卻也感受到一股必須翻來覆去的苦愁。)

凯宇:动物诗



Betty

你總愛用日光與泡沫
用力地用力地沖洗
我和週末上晝的白白淨淨 
一如閃亮的骨頭餅乾
被你晃著晃著變成的日常
我只知跟隨它坐立翻滾或者躍起,即可
在挤逼的皮革與海綿上跟你慵懶
仿似沙子與貝殼將下晝的孤島填滿
這邊黑色鐵盒的自言自語 有時並不好看
但它無非是和我和你類似地恐怕
被寂寞窮盡一生還找不到一對自己
能夠好好對看的眼睛
像我經常向你縱身跳躍吵鬧其實
都是我從來無法字正腔圓的說話例如:
可不可以把你 每天的夕照連同影子
都留一半給我

(詩句沾染了寵物的靈性,愛意充盈並且趣味橫生,人狗之間的交集,彷彿一種生命的鏡像體,以毫無掩飾的情性互相慰藉,物象與比喻似乎有點擁擠,艱澀的語氣有時拖曳滑移,不過也像是一種不捨的黏膩。)

曦君:动物诗


開自動門的八哥

豐盛的晚宴正晾在白色甲板上
頭頂是冷光的天空,海裡是格紋的浪
寒季裡腦海中反復咀嚼的那條瘦青蟲
滋味還比不上漂著油花的菜湯

不用再計算抛物線角度來銜住一隻蚱蜢
或是研究穎殼結構以叼出小的可憐的穀粒
只需跟著人群穿過一扇自動門
就讓自己的腳步
從此與四季無關

(禽獸所異於人者,或許只是一道門,以小鳥的角度度人,兩節從生存的反思到蛻變的求解,像是飛禽的學精,也如同自然物種的進化,依稀具有關於獸性與人性的辯證,自動門後的玄機,或許還得在題目或者詩句間補充。)

乐佳:动物诗


企鵝

你喜歡佇立在白色荒漠
細賞風雪紛飛的午後
或優雅地在南冰洋裡泅泳
帶著陌生溫度歸來的風
決定將傷害盤根在
冰山的岩壁中
岌岌可危的積雪
大面積的崩潰
終究將渺小的你吞沒
傷害卻一直在延續
最純潔的孩子
彷彿無止盡地流徙
在生存的邊境

(冰山溶解企鵝崩塌,大自然的暖化何其寒厲,詩句從恬淡悠然的畫面,轉進臨危低迷的處境,除了是動物純真的凝視,也是物種無辜的關注,『傷害』一詞重複用得稍澀,不妨以更加具象的變化,籠罩極地的末日。)

亚骏:动物诗


刺猬

用最豁意的孤僻
将白昼握成褪色的红毛丹
我奋力调试
背上营养不良的天线
在洞与灌木间摆弄
一部圈豢起来的恐怖片

倘若良善如面包虫香脆
我正直的鼻梁
也想涂抹纵容的果酱
破例让你感受
刺的柔情
如泰迪熊暖暖的
仍在冬眠

只在你手指安抚中
卷出夏季斑斓的全家福

智升:动物诗


衣鱼

怕时光溺毙自己
先躲在暗处
吞下
PYP|讲义|作业|课本

虫洞到层层过去
尝试回味童年
残存的方块
和遗忘了的飞翔

顺口。羽化
伴随千年的纸质书,成仙
飞升云端
古籍库的冷峻
保留唯一的泅泳

(衣鱼非鱼,但是游于书海,题材对象的选择有趣,前两节以今穿昔,从个人的体会和感悟,缅怀过去纸质一般的淳朴,不过末节羽化飞升的想象,多添了虚无飘渺的氛围,仅从电子化的现实未来,即可作出嗟叹的依据。)

高畅:动物诗


鸽子

在混凝土的密林中沐浴阳光
回想逐渐肥胖

健硕双翼徜徉旧时的想象
饱满的情意系于腿上
被期许的眼眸送别
向幸福的美目问好

美索不达米亚的恋人们
谁还记得和平使者的信仰
叼着橄榄枝
也无法停止战火的膨胀

我 依旧肥胖
因安逸也不再回想

(世界越糟越乱,鸽子越适合言志抒怀,诗句寄许和平与希望的情意,同时哀叹世道的衰亡,因为题旨格局稍大,意象经营也需能衬托,『肥胖』的形容极为有趣,末节主体重叠,彷佛我们的本心即是鸽子,但却囤积了太多脂肪。)

慧菲:动物诗




原罪在果园,潜伏
果子,饥饿的张着口
咬住撒旦的罪名
张开贪婪的双手
究竟是被我的目光所引诱
还是你内心欲望早被看透
你咬一口,我失去双脚
你带着原罪从此生命不再完美
我褪去老旧的皮壳开始新的生命
这个罪,我不会再背下去

旖倩:动物诗


白天鹅

湖泊被寒冰控制了一季
倾巢而出的暖日孵化那股清冷
水面好似裹上绫罗 褶皱里吐露麟光
万物复苏是为天鹅接风洗尘的最高礼仪
历经换羽褪去灰毛
细长柔软的颈项
时不时昂首又低头 展翅或漫游
也不忘温柔地画出一幅心

(动物舞蹈禽鸟芭蕾,诗句翩翩婉约延绵,画面在动静缤纷之中,皆有优雅华丽的妆点,但是从寒冰蜕变而出的心意,似乎只是一种唯美的进程和渲染,少了更加耐嚼或者焕然的新意。)

雨辰:动物诗


羊与人的交易

跳跳框框,告诉我
我在冬天的衣裳到春天属于你
我多余的奶属于你
我体重足够了生命属于你

你必须喂我鲜美的佳肴
你必须确保我不被禽兽所害

你我的祖先早已签字画押

这笔交易本不存在高尚与低贱
你却总颂扬我
孝顺、虔诚等庞大字眼
好像这样,你能多得到点什么

(在游牧的狼来了年代,羊是最无辜的喻体,嘲讽的构思其实有趣,但是四节的划分摆置有些无序,典故的搬用不够突出,其实以两节处理更加有力,或者古今或者前后进行对照反差,以歌颂和饲料养肥了羊,最后只是弱肉强食。)

洁仪:动物诗




07:00…07:01…07:02…07:03…

我俩赖床的习惯还是改不掉

我钻进被子里,躺在你的身边
你不多说什么,把我拉近一些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躺着     躺着

直到房间被阳光晒干     再
伸一下懒腰
揉一下肚子
舔一下牛奶里的早晨

(在猫叫做慵懒,在人叫做怠惰,两相则是性情的契合,诗句简洁得颇有猫猫之意,但是描述有点单薄,毕竟是一种想象的画面,少了更加心领神会的细节和韵致。--修改末句,让人猫无隙。)

佩燕:动物诗


鹦鹉

樊笼的五线谱
可否曾向往复得返自然
但闻人语响
你也稀里哗啦地模仿

但愿你挥一挥衣袖
哼唱一首属于你自己的歌
恰似你天赋般地会飞翔

鲜艳的羽毛
点缀了终生喜事
风吹雨打
缭乱不了璀璨的羽翼

稀里糊涂的安逸
凭着长得君王带笑看

(鹦鹉学舌,诗句之间也响起古声,章句词汇的僭用,俨然已是一种惯性,此处应物应景算是颇有特色,但是各节虽然稍有亮点,捕捉了动物情态的方方面面,但是整体少了更为浑然的主题贯穿。)

傲臣:动物诗




永远是踮着轻轻的脚尖
轻轻的 好像不想要被任何人察觉到
它在附近徘徊
爬上爬下 一遍遍巡视着自己的地盘
睁大的双眼 目光中透着敏锐
在你看到或看不到的地方
默默观察 伺机而动

有时亲近 有时敷衍
会享受你的抚摸
也会在你伸出手时躲闪
还会在一转眼间 就跑不见

松园:动物诗


松鼠

清晨
是松鼠与果粒的约定
他们短小的四肢长奔与千山万林
如雷攀爬登顶 与摇曳风絮共鸣
将约来的食友藏于脸旁的空隙
随着一副餍足的回眸
把我锁在含情脉脉的视线里

晚风渐起
他就跑回自己黑暗的宇宙
在入口尾随的光与尾巴
告诉我梦涯相聚

(松鼠纵横山林,跳跃间就是一道风景,诗句有了温婉灵动的表现,配搭自然界的写意,绘出了一种盎然的生机,某些断句尚可斟酌,『我』的置入唐突蹩扭,而且抒情的泛滥过度,还不如让动物独然自得其乐。)

子松:动物诗


蚂蚁

你从黑暗的墙角里
与其他的伙伴
有规律的串来串去

像有节奏感的芝麻
很有规矩的匆忙
突击懒惰留下的饼干碎片
和昨夜喝不完的美祿冰

雨是你的情侣
阴天时你都悄悄的
用长划填满墙壁
之后又偷偷离去

玮玲:动物诗


長臂猿

緣走份已盡
永恆    似乎再也到不了

典型的癡情男子漢
一晃早穿過了狂風沙
二甩穿越亞細亞的迷霧
三拽回頭已走完永加斯路
四搖路過的死亡谷早已過半
五蕩就快到令人期待的花果山
六卻踏入狩獵者佈下的天羅地網

幸福的幻影    破滅
從此封印了那片自由的綠
只留下那無毛異類冷冰冰的嘲弄

(人猿同種,狩獵同類算是自相殘殺,整體的詩意有點凌亂,仰賴形式佈局的傾向仍舊明顯,地理的標示似乎虛實無章,緣分癡情也不需穿鑿,表現猿類悲哀的處境即可,末句『異類』不若『同類』的嘲諷。)

玮琏:动物诗


看不到黑点的小白羊

小白羊看看外头的灰天
祈求今天黑狼不会再出现
眼前的黑云即将吞噬自己的草地
小白羊希望太阳会早一点出现
她的眼神宁望着绿色草地
希望能够在次见到妈妈
希望牧羊人还没有回家
可惜时间给了她一些秘密
又一天静悄悄地过了
她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和蓝天重逢

Thursday, April 5, 2018

动物诗:k.d.



長頸鹿

如果頸項是最渴望被愛撫的肌膚
我的孤獨
直直的
還在長高
並且太過明顯

當我經過你
一望無際的視線
全身就冒出了
那些敏感的
像是曬了太陽而
來不及痊癒的斑點

因為妳是
我站了一輩子的曠野

棋汶:两种感觉



人生有时,必须逆向行驶,才能找到出口。

静璇:两种感觉



年少裏 凉茶後也能說醉話
輕狂後 醉話裏也要有謊言

元格:两种感觉



离别的时候收起千年的柳枝,给一张免税店发票就好。

艳琳:两种感觉



我們坐了一生,就為了,按下按鈕,沖刷原有的自己

智升:两种感觉



跳楼,也改变不了垃圾的一生;
太重,就卸载再重生。

莉莉:两种感觉




真相释放了自己,也摧毁了自己。

若彤:两种感觉



“主义”回归历史,“主意”创造未来。

佩家:两种感觉(旁听)



你觉得老人很孤单寂寞?
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他
随着节拍起伏的
手指

梅银:两种感觉



當等待是兩位數的時候,只想游離于床上,多長眠個5分鐘。

群威:两种感觉



生活無處不幽默,不是我們學不會,而是少了愛笑的眼睛。

丽萍:两种感觉



“谁来救救我!”——是空气中的叹息,同情只给自己,活着如同死去

迪勤:两种感觉



把光芒带走后,你还剩些什么?

保怡:两种感觉



此刻,觉得小时候爱喝的饮料好甜,也许是人生变苦了吧。

泽敏:两种感觉



是谁挖掘四处,去填补谁的空缺。

静文:两种感觉



生活需要缝隙,过滤掉所有不安。

诗敏:两种感觉



缘分,就像时间,一旦错过了,就追不回。

诗慧:两种感觉



起起落落,快乐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林真:两种感觉



做自己的哥伦布,发现人生的“新大陆”。

晓慧:两种感觉



心痛才明白心动过

秋燕:两种感觉



不要用眼看,用心看;
不要用耳听,用心听;

恩齐:两种感觉



愿你永葆赤子之心,即使道路再崎岖,你也能酣然入梦。

芷欣:两种感觉



一年一度的甜蜜,掩盖成长的苦涩。

长智:两种感觉




再多的零嘴也占据不了夜里的寂寞

丹音:两种感觉



旅游时光犹如悬河,一闪而过
遗留的记忆如冰山,根深蒂固

Monday, April 2, 2018

两种感觉:k.d.


活著,不要太長,不要太短,不要太擁擠


人間只是一面牆壁,畫滿了生命的塗鴉


光,總是會,黏在黑暗中


愛情,就是兩個人,一起慢慢的走


有時候,很多本村上春樹,還不如一瓶京都念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