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珺敏:故事2

Monday, November 21, 2016

珺敏:故事2



笔尖的青春

书橱上摆放着一行又一行岁月的阅历。子宁是个言情读者,妈妈是个历史老师,爱情小说和历史书籍整整齐齐地并肩排座,看出两人不同的品味,但是却相同的爱好。子宁就是在阅读的快乐时光中长大的,她读遍了社区和学校图书馆里的言情小说,最爱的就是的兰波·罗威的《这不是告别》,故事里那段苦涩但永恒的初恋让子宁深深地着迷。但子宁最想听的爱情故事并不是藏在书本里,而是在妈妈和爸爸之间的爱情故事。

妈妈不知道子宁前几天在妈妈的衣堆里,找到了一个藏着的精致巧克力铁盒。趁妈妈不在房间时,子宁如潘多拉抵不住好奇心打开了盒子,虽然盒子里没有充满罪恶,但还是藏住被塑胶圈绑住厚厚一叠的旧情书。写信的人不是爸爸的名字,也不是个熟悉的名字,而且是个陌生男子的名字,叫做李志恒。

过了几天,子宁还是消除不掉情书的魔力,加上好奇心发作,所以就凭着“It's better to ask for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的想法,匆匆地从妈妈的衣橱里的神秘盒子随手抓了一叠厚厚的信物,然后冲回房间悄悄地读。

第一封信是寄于1989年,凭子宁的计算,当年妈妈22岁,正在马来亚大学读书。那时候用繁体字书写,子宁看着行行笔画风骨遒劲的字体,心里涌起一股浪漫的气息,心想现在的男生没有一个字体端正像样的,更何况是书写笔画复杂的繁体字!那么细心的男生,一定很迷人。

“亲爱的苏惠:……”

“常见面也带不出你以往的笑容,我是否想太多?见面没有消愁,反而让我们更忧愁,使我们的感情归零。”

子宁埋头读了15分钟后,抬起头来,一脸疑问的看着信封,脑海里还是不太明白李志恒在写什么。难道是子宁看不懂繁体字?不是啊。还是李志恒写的内容太深切了,只有拥有历史血统的妈妈才明白。信里提到男方很多苦苦的疑问,他的疑问好像为了寻找答案,绕着兜也兜不完的圈子。子宁感到奇怪,妈妈的初恋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交往的国策个,不可能只有这些疑问,构起感情之间的桥梁吧。

子宁放下了第一张信封,打开了第二张信封,写于1987年。子宁阅读第一行文字时才发现,原来这才是妈妈和志恒之间的恋情的初期,整页充满了男方的思念和爱慕,和1989年的语气是天渊之别。这一封信容易读多了,文字清脆爽朗,开心地叙述大学里的点点滴滴,和怀念妈妈的少男情怀。然而读了1989年的信,子宁拥有了预测未来的眼睛,她知道志恒1989年所遇到生活和恋情上种种的困难和顾虑,使他之前对妈妈的承诺都幻灭了。

子宁只暗恋过同班同学,没有谈过恋爱,因此书信里的现实,使她对初恋的唯美开始怀疑。子宁从纸叠里抽出更多的信来读,读的多是志恒对母亲的心变、读的是母亲无理取闹和蛮横的要求,读的是两人之间消退的共识。从1987年的热情爱恋。读到1989年年底,纸上只剩下笔尖的仇恨和愤怒。子宁觉得自己不是读着一段爱情故事,而是证实一篇分手史。远距离的恋情抵不住寂寞和误解,抵不住岁月的摧残,抵不住霓虹世界的诱惑,而变得憔悴、易碎。子宁读着志恒解释他在母亲提议庆祝2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选择了参加同学会的理由,生气地把信封折起来,读不下去了。

“原来母亲的前男友是个王八蛋。这个人到底是谁啊?我想看看他现在的样子。”

于是,子宁用面子书来展开人肉搜查,可是无论如何输入不同中英文“李志恒”,还是找不到符合他的个人资料。

“妈妈,我可以问你东西吗?”
“什么事呢?”

子宁沉默了一会儿,才破口承认自己阅读了妈妈的私人信物,并低头地向妈妈道歉。妈妈虽然感到意外,可是她还是原谅了女儿,因为她认为信物是岁月的历史,女儿可以阅览而从中学习。子宁被妈妈的想法感到吃惊,因为她只知道爱情故事里分手了,就是把对方的东西恨不得有多远就扔多远。

“妈妈,为什么你还收着这些旧信物?它们对你有价值吗?”

妈妈望着一脸担忧的子宁,看着她那副18岁的样子,未满成年、还保留着少女的稚气的脸蛋,就回想起当年18岁的自己,跟大家一样,想把渴望爱情的心灵献给第一个心动的男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才算是没有荒废青春。妈妈坐到子宁的床边,开始要为子宁说故事。她想让子宁明白爱情有起有终,让她知道谁才是一个值得留住的男人。信物的价值不在笔者过去的爱情里,而是母亲从爱情里经历的人生价值。

“子宁,你想听听爸爸和妈妈的爱情故事吗?”
“当然想啊!”

(母女之间一场爱的教育,鱼雁的往返求索,叙述调度显得生硬,文字偏重于信函的内容,导致现时人物的面目模糊,而且结局戛然而止,流露不出该有的心领神会。恋人合合分分,但是书写要有落幕,其实不妨简单暗示,让女儿以想象填补,关于青春的消逝和时光的停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