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书语:小人物组诗

Friday, March 12, 2021

书语:小人物组诗

泥土

【二爸,或关于遗忘】

坐在沙坑里
沙就淹没了嘴
孩子们想起田里的大人
沙就淹没了额头
大人们的脚步在我头顶震颤
沙就淹没了伸出的手
带着中午被鱼鳍划破的新鲜伤口
一滴血指向天空

我渐渐看见春天
不再流血的手向上张开
长成温柔的新根
泥土捏的人
回泥土中去
无非 花生地里的一阵风
壳里结出一颗颗饱满的
深红的寂静


【另一个二爸,或关于流放】

又多年 南征北讨
一样的货
一样满是伤口的车
一样在梦里仍守着油箱

上一个人不冲水
于是厕所对每个司机忠诚地臭
一样的烟 比大队上贵
在每个休息区 都留下一点稀疏的睡眠

又上路了
拉着一车我的骨头
离开泥土的人
自愿流放
行到何处 都在路上


【被拐卖二十年的六孃,或关于力量】

靠生孩子
靠不同的男人
靠高山
靠盐罐和伤痕
计算日子

门外的井不是我的井
门外的麦田不是我的麦田
我张开嘴
人们就看见
血管里流的是异乡的泥土

靠藏下的钱
靠忍耐
计算日子

那忍耐是小姑娘的忍耐
掏马蜂窝时的忍耐
和挑战命运时的忍耐
俱是一般

(命运无非是土地与人,翻来覆去的一番倾轧,诗句弥漫深深的风土草莽之味,虽然隐然仍有前人造句的痕迹,但是指在关怀和指涉之间,也有自身侧露的大气,以各别人物的际遇,配搭命运典型的使弄,牵动的何止是人性残躯的无力,更且还是社会时代的动荡,以及皇天后土的悲悯,「遗忘」以泥拟人的意象不寒而栗,「流放」在风中车上呼啸人生迢迢,「力量」排比生命的坚韧。)

7 comments:

  1. 泥土地的伤痕,会有血肉的重生,残缺的饱满,流放的骨头与天真的忍耐。感觉这首诗像是很用力地用锉刀刻下,刻下的不是坚硬的石头,而是柔软的泪水。

    ReplyDelete
  2. 血、汗、泪各自的隐喻流露出人物被命运摆布的无奈。语言形式突显他们因而产生的特质—— 压抑/恐惧、潇洒和坚韧。泥土通常作为养育的寓意,但在这里却困着他们,反讽意味强烈。

    ReplyDelete
  3. 最后一个人的经历对我影响很深。她十七岁时去定了亲的男孩家看电视,天冷捂了会被子,回家后被她的姐姐(我的大姨)栓着两个拇指吊在房梁上打,因为”败坏门风“。她怕自己被打死,离家出走,没多久遇上了人贩子。她被转手过很多次,到处都生过孩子,最后一家人平常不给她一分钱,给她做了绝育手术,让她因为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不敢逃走。六姨自己偷采茶叶、偷谷子去卖,最后抱小女儿逃回来了。家里没有人报警。回来后她嫁的第一个男人病死,第二个男人想跟她生孩子,六姨差点死在解除输卵管结扎的手术台上。她生的第一个小孩两岁上掉进门口水塘里淹死了,第二个孩子今年一月检测出脑癌,十岁生日动了开颅手术。

    六姨不识字,耳朵背,说话粗野,思想传统。她的小女儿高中辍学,十七岁怀孕,十八岁生下孩子。我从前怜悯她,从更”文明“的角度说,她是个可怜的、无知的、受父权社会压迫却浑然不知的女人,直到最近几年,我逐渐明白,她并不比我懦弱,不比我笨,更不比我微贱。我低头看她,自然只能看见她鞋上的灰土。

    ”文明“有自己的价值,但我慢慢觉得,农村,或者底层,是一个极度复杂、却在”文明“眼中被极度扁平化的世界。有时候文明意味着天真的傲慢,未尝不是另一种无知。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关于农民阶层的性质的辩论,然而无论是保守主义者还是激进派,都只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雄心添加到他们只草率看作农奴、家庭仆人和士兵的人群的价值观和心理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的流放作家,他说:
    ”我们这些爱普通百姓的人在看着他们时就像在看一个理论,似乎我们没有一个人照他们本来的样子去爱他们,而只是照他们在我们每个人想象中的样子去爱他们。“

    ReplyDelete
  4. 人与人间真正的平等与理解难以实现。最终我只能写我感受到的一小部分:泥土。

    泥土不是讽刺,泥土是血脉里的力量。文明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它,在六姨那余华式的故事里,它可能是”底层人的残忍无知“”穷山恶水出刁民“,也可能是六姨逃跑时体现的”强韧的生命力“;这些角度有时还互相冲突,比如六姨究竟是懦弱地屈服了,还是坚强地反抗了。但是再多的解读都难以触及本质:钻石的每个切面组合起来,不等于一颗钻石。

    写这三首诗的困难不是语言,而是我必须重新感受这些人的生命。第一个故事是”遗忘的孩子“。农村孩子早夭曾经是很常见的,我母亲死了至少两三个兄弟姐妹,我父亲倒只丢了一个弟弟。这些孩子病死、摔死、淹死,他们的死亡不算大事。 从比较”文明“的角度看这个地方很落后,人情淡薄,简直是野蛮。可泥土有自己的惯性和秩序。我不想在这首诗里多加哀愁,泥土来的,归于泥土,即使被遗忘,也化为了一股能结出花生的庞大力量,这花生比酒神泪水浇出的葡萄更沉默更强壮。第二首诗简单一些,有些人离开泥土,不管打工还是进城,去哪里都是流放,长途司机的流放具象一些而已。第三首,六姨的故事我不想写得悲惨,虽然悲惨能衬托出勇气,可她的故事不需要通过文明的方式来强调,泥土的力量就在那。

    他们的故事,脱离”亲戚“身份也能成立。我写出血缘关系,因为我的血脉里同样有泥土。写活埋的孩子时,我眼前出现了沙坑,和洪水般的沙流。爷爷家打鱼,他的手有鱼鳍的伤口,而我也有。活埋的人,双手总是举起来的,那种挣扎,我感同身受。

    ReplyDelete
  5. 泥土是诞生也是湮灭,在死亡的阴影下活着也许才算真正的活着。没有死,谈何生。

    ReplyDelete
    Replies
    1. 是的。我一直觉得我的亲戚们拥有跟我完全不同的观念和力量,尤其关于生和死。

      Delete
  6. btw我写掏马蜂窝是因为听我妈说六孃小时候喜欢掏马蜂卵烤着吃,还烤蝗虫。不知真假,反正我做不到。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