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刘原:三片记忆

Sunday, September 10, 2017

刘原:三片记忆


 死亡——永恒的宿命

1.
人生第一接触到死亡,是在初三一天。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午后,由于建设地铁,南昌的多条主干道被挖开,为了更快地回家,我不得已选择了一条小巷,就在这里,我遇见了他,一个流浪汉的尸体,横卧在小巷的一个隐秘的角落里,浑身一套泛灰的服装,背靠着垃圾桶,安静地仿佛就像睡着了一般。但他并不是睡着了,而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试探性地踹了几脚之后,我上前去探了探鼻息——身体已经凉了。静悄悄地,他就这样走了,仿佛从来不曾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过。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人类生命的渺小——死亡才是人类命运的永恒。我不知道他的姓名,籍贯,年龄。甚至连他的外貌也早已失去印象,让我记住的,只有在倾盆大雨中,一人独卧寒江的景象。

2.
第二次近距离地面对死亡,已是在高中毕业后了,和同学们相约靖江漂流。在穿上了救生衣之后我和另一个男生兴冲冲地登上了漂流小艇,从高处一跃而起,开始了征程。一开始的旅程是非常惊险刺激的,然而由于体重的不平衡的原因,在从一个险要的陡坡顺流直下时,船翻了。那一瞬间,放佛整个天地都逆转了,我头朝下直直地插进了水中。不会游泳的我慌张地张开了嘴,河水瞬间涌入,一瞬间感觉胸腔里一大股压力袭来,整个人无法正常呼吸,而肺部火辣辣的感觉提醒着我再呆在水里就要马上去见马克思了,我拼命地挣扎着,想要凭借穿的救生衣浮出水面,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了我国产救生衣只能提供心理帮助。幸好,我还是被救生员捞出了水面——河水其实只有两米深,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两米深与10米深并没有什么区别。生命是脆弱的,而弱者的生命更是弱上加弱。

3.
第三次面对死亡,是在上大学之后了,在大学里,由于差点被水淹死的阴影,痛定思痛的我选了游泳课,学了自由泳,想着学会了游泳就不会再被淹死了。在那一个宁静的午后,到了游泳馆发现忘带泳镜的我自信地决定不带泳镜游泳,一开始一切是那么的顺利,只要保持眼睛在水上就没有任何关系。但一不小心,旁侧在自由泳的人打起的水花溅到了我的眼睛里,一瞬间,我就完全“失明”了,慌张的我拼命往前,却游偏了方向,和右侧正卧在水里的大妈撞到了一起,惊慌失措的我一下子重重地沉了下去,我瞬间慌了神,只能像不会游泳的人一样在水里拼命扑腾,但我能逐渐感觉到自己在慢慢沉下去,胸腔再次感觉到了熟悉的压迫感,我想拼命大喊,却发现人在水里其实一个音都发不出来,幸好我在学校的泳池,于是我又一次被成功捞了起来……弱者容易死亡,但其实强者一样得面对死亡,正所谓“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死亡才是人类生命的永恒。

(语句流畅陈述周详,三节从他者到自身探视死亡,虽然读来如同身历其境,逼真之余却少了触动,说教的腔调遮盖了感悟到自发,而且活着其实才是宿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