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绮阳:人物采访

Friday, April 23, 2021

绮阳:人物采访



人间烟火味 最是暖人心

波浪头短发、单色短袖、军绿色裤子——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的第九餐厅,一位身材纤瘦的中国阿姨总是忙里忙外,格外显眼。

她叫晓辉,今年51岁,是这家“九里香”川菜店的老板。说是老板,不过一家摊位,两个员工,除了厨师就是晓辉阿姨。20年前阿姨来到新加坡,在这里结婚生子,慢慢扎根。5年前,她开始在NTU的第九餐厅经营这家川菜档口。九号餐厅的人流量不大,但这家小店却经营得有声有色。每至饭点,就有很多人在档口前面排队。

店铺成功的秘诀不仅在于菜品实惠、味道可口,也在于晓辉阿姨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温暖了每一位顾客:她会记得经常来吃的熟客,记得你的饭量和吃辣的程度,主动打折,免费送米饭,和你聊天拉家常。在九号宿舍住的同学说:“阿姨想得比我们还仔细,每次去吃总会觉得很温暖。”

“九里香”更特别的地方在于,菜品的实际价格,有时候会和菜单不一样。菜单标价21元的烤鱼,实际上才卖18元。这不是打折促销,而是晓辉阿姨因为最近的鱼都变小了,临时调整的价格。有时候同学点一个菜,阿姨就会免费送一碗米饭。她说,“你们学生还没挣钱。我挣的少一点没有关系。”晓辉阿姨也会让没带现金的同学赊账,“可以欠我的,记得还就好了”。虽然常常只是诸如此类的小事,但一个温暖的形象在同学的心中逐渐构筑起来。

疫情的时候,晓辉阿姨提供了免费送饭到宿舍的服务。一手举着遮阳伞,一手拿着饭菜,背后T恤的颜色因为汗水而变得深浅不一。去年暑假,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每一个中午。她说:“虽然很麻烦,常常一个中午都要走来走去。不过,看到同学们在疫情期间也能有热乎可口的饭菜,就是值得的。”看着大家吃得开心,她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新版的一元硬币,是学校洗衣机唯一的通行货币。自从晓辉阿姨在学生口中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在平时就会特意把这些硬币收集起来。在同学们有需要的时候,免费给他们兑换。“平时买菜的时候,我会特别注意新版的一元硬币。”遇到校外来的食客,会先把旧版的硬币找零给他们。说着,阿姨把一个白色的小袋子从柜台拿了出来,里面装的满满都是新版一元硬币。阿姨小小的袋子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关怀。

好心自有好人缘。阿姨的这些举动,被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些不住在九号宿舍的人,会特意走过来在阿姨的档口吃饭。很多校友在毕业之后也会专门过来,再吃一吃晓辉阿姨的摊位。过年过节,晓辉阿姨都会收到同学送给她的月饼和黄梨挞。甚至有的同学,在实习结束,用第一份工资买了礼物送给晓辉阿姨。

阿姨说,她的儿子就和学校里的同学们一般大,看见同学,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且来吃这个窗口的很多都是来新加坡留学的中国人。一个人出国读书不容易,她能做到的,就是多照顾一下。

采访结束,阿姨起身又回到了“九里香”摊位。日复一日,食客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阿姨一直在那里,守着自己的摊位,守着那一缕人间烟火。

【侧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晓辉阿姨对我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也没干什么,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看起来阿姨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了一点温暖的延伸。但是小事情不代表普通。这个社会,有忙碌,有冰冷,也有虚伪。如果再多一些,像阿姨一样的人,我们会不会和善良、温暖的距离更近一点?

真诚的沟通,在我眼里看起来尤为珍贵。在和阿姨的5次交流过程中,阿姨并不忌讳地说自己这样做,其实上也有想让更多人光临店铺的考量。不过我觉得阿姨越是这么说,我反而更加感受到一种踏实的温暖。甚至感动于阿姨的真诚与毫无保留。每次去阿姨那里吃饭,都能感受到令人心安的烟火气。

(生活的温饱不难,世间的温馨不易,热腾腾的食物只能暂时填满肚子,穿肠而过永远萦绕心头的,才是人情独有的镬气。行文简练描述亲切,在饮食日常的场景里,以言谈和举止的简单刻画,带出故事里甘香暖和的滋味,不过除了互动往来的场面,炊烟以外的人物主体,尚可添多几笔。)

1 comment:

  1. 总是喜欢到can9叫条cp值高的烤鱼/叫菜吃饭 第一次觉得可以和陌生人有种可以无限靠近的亲切感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