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美云:我看到……

Sunday, February 8, 2009

美云:我看到……



游离,哲理与废话之间

线创造了空间,同时也被空间淹没——这不是歌德说的。歌德只说过,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如果对从线开始直到线变成了一个圆间中到底发生什么关联依然萌生疑惑,那么就得借助由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理论,才能理清图文之间的关系,到底能有多么深远。

可想而知,这张图片不是歌德还是维特根斯坦,更不是我所照的。不过,这丝毫不会对任何人理解图文的过程产生影响或是阻碍。反之,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人都能是理解的关键。一幅画不论多抽象难懂,和一篇文字多么的晦涩艰深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简单恰是来自于极端的相同或不同。因而,从以相似性为基础的家族理论这观点切入,照片中随处可见的线条、色彩或是光影之间的反差效果,就能理解为那是要证明一切事物之所以能都构成荒诞、怪异、独特的风格/现象,恰恰都是因为相似/寻常/普遍的无所不在。这就应证了哲学中——对立即是统一的真理,就像手握一道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门,包括雷内·玛格利特的那道破了大洞的门,就能破解艺术往往让人钻进不可解释的死角。

若发现歌德的话其实不适用在理解这幅画,只适用于反证后,还无法明白费尽心力组合这篇图文的我为何要把图文组合之间紧连的关系费尽心力的剖离解析,那只要理解因为维特根斯坦,任何定义模棱两可充满矛盾的图/文,都能隶属于艺术范畴。而艺术,正好等同于一个世界。可解释也无法解释的世界,就像照片里小女孩的双脚腼腆的穿着拖鞋,旁边竟然是一双硕大无比的特制木屐,无所谓我说的什么线衍生空间,空间怎么噬灭线,空间和线仅是一体两面。

(文字呈现游离失神的状态和形式,借题或者离题发挥得让人目眩神迷,哲理的片面甚至可能硬套的阐述,差点形成了一个不分图/文关系的喋喋不休,幸好文字的搬弄足以支撑圆场,其实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废话之线,构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迷宫空间。--删除了前段过度无涉的几句话,后段加入较符照片事物的描绘指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