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凌晨,老陈一如往常把车停在巷口前面的小空地,熄火,拔掉钥匙,一个人走进巷子。微弱的电灯发出滋滋电流声,映着老陈的背影越缩越小。
这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从东到西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小城里的人们穿着随性,讲着难懂的方言,喜欢在闲暇时光凑在一块打牌喝酒。老陈是这座城里的怪人,不讲方言,早出晚归,十多年如一日做着载人的工作。
老陈是我的邻居,我只知道他是外地人。隐约听大人说他十几年前来城里探亲,却在市中心人民广场和儿子走散了,于是老陈车里永远挂着儿子的照片,顶上赫然“寻子”两个大字。小时候我却因为他一潭死水般的眼神,和那因为眉头紧锁显得凶恶的脸而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老陈家在我们家左斜对面,只有他自己住着,门口杂草丛生。他屋子的老墙泛着沧桑,脱漆的木门裂开几条缝,像他那不修边幅脸上的几条皱纹。几乎每天老陈都会把车开到人民广场,围着那条街道一圈一圈地开。于是小城里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外地人,用着蠢笨的方法找儿子。开始还会有人劝他放弃,不如早点重新成家,后来也都识趣地不再开口。
某天我和朋友们在市中心玩到深夜,直到不断震动的手机催促着我回家。正想找借口打不到车回家,电话那头的父亲已经抢先一步,“老陈在市中心,他去接你”。
我不情愿地坐上老陈的车,似乎是我第一次当他的乘客。发动机微微擦火的声音也无法打破车里沉寂的尴尬,老旧的车座已经脱皮,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劣质皮革味。在昏暗的车看不清老陈的脸,只有隐隐约约的路灯光线衬得他更加消瘦。我的眼神紧紧盯着那张男孩的照片,那是一张咧着嘴的笑脸,一只手上抓着几颗板栗,另一只手伸向镜头底下,好像在和拍照的人互动玩耍。
一阵很长时间的安静,我仿佛能嗅到空气里夹杂的尴尬。突然一句沙哑的“这是他唯一一张照片”,打破了沉寂。老陈吐一句顿一句地继续和我讲,那天好不容易进城里,他特地借来一台数码相机。他们第一次见识到熙熙攘攘的广场,背靠正在筑起的大楼,广场两边摆满了商贩的摊子,络绎不绝。儿子吵着要吃旁边的炒栗子,难得进城,老陈便也答应了儿子。付完钱转头的一刻,明明还在身边的儿子却不知到了哪里。儿子那天穿着绿色的背心,明明很好认,但他却再没看见儿子。
车前的镜子隐约可以看见老陈耷拉下来的眼角,煽动的鼻尖,飘忽的眼神,还有起伏的喉结。从老陈断断续续的语句里我又拼凑出他的妻子最终还是放弃了寻子,离开老陈。所以老陈独自搬到了城里,每天接完单会绕到人民广场,买一袋糖炒栗子。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老陈讲这么多话。车终于开到巷口,我们缓缓下车,老陈尴尬地掩饰着自己因为哭过而扭曲的眉头。“快回家”,巷子留下他的回音,还有越来越小的身影。
(哀莫过于白头不见了黑头,落得一辈子凄凄寻觅,故事的情致动人,细节处理也有用心,借他者的目光瞧视人物惘惘的灰影,制造距离反而更有怜意,不过开段就应以主观视角拉开叙述,叙述者的身份可再描述,似乎该有年纪相若的补充,末尾安插老陈塞几粒栗子给我。)
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小时候每次去上兴趣班,妈妈载着我经过校门口的老路上时,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叔叔总是骑着自行车,车头挂着孩子的照片和寻子启示。哪怕后来搬了家,时隔很多年偶尔路过老路时竟然还能看到这个叔叔。每次看到他内心都很酸涩,像是新闻照进现实,不断提醒我社会的残酷。但是他们都在努力地生活着,坚定自己的目标。
ReplyDelete不过感觉自己在对老陈的一些细节描写,还有情感刻画上有些刻意。关于故事的结构我也想了很久,还有人称的选择也有些纠结,所以故事的连贯性可能不够自然。然后关于司机,其实就是普通但不可缺的职位,不需要什么学历,只要会开车。原本想交代一下老陈搬来城里由于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技能所以才当了司机,但有点担心自己太啰嗦。老陈就是典型的小城市里的小人物,但小人物才构成了这个社会。总的来说,我想展现的就是一个因为意外所以人生被描上灰色色彩的普通人,有着自己的信念,不丢弃自己对生活的热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