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7, 2019
可欣:故事2
迟到
我的悲伤,迟到了。
还记得上周日,舅舅突然发来了条信息,让我们买张最早的机票回国,去见太公最后一面。四年前中风的太公几度被下了病危通知书,但骨子里那股倔强让他熬过了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这四年内,我们一家曾经无数次被告知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接到消息时,虽然脑子空了一阵子,却没有大恸大悲,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老家的习俗是葬礼不能超过两天,也因为这样,我和太公,那陪伴我整个童年的人,最后一次的见面,竟是那么的仓促。7点落地后,家里亲戚急急忙忙的将我们从机场接到了殡仪馆,还未想好如何道别,便已被逼着道别。太公静静地躺在那冷冰冰的台子上,微微的皱着眉头,像极了以前看电视打盹的样子。
或许是太久未见,又或许是以前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他的脸,在那冷白灯光下,我第一次发现,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旁,居然已经爬满了皱纹。我轻轻地抓了抓太公的手,这双手,长大后似乎就没牵过了。太公的手很大,很暖,每次握着他的手,都能感觉到他因为写书法而练出的茧子。久违的抓起这双手,指腹的老茧依旧那么的粗糙。或许是错觉吧,太公的手心似乎还像以前那么暖,那么熟悉,那么令人安心,甚至,不像是离开了。为了赶在吉时火化,我还未能与他多说几句话,便已被带走。
仓促得,连接受太公已经离开的事实,和流一滴泪的时间,也没有。
仪式结束后,我终于回到了童年的那个家。舅舅一家和爸爸妈妈轮班照顾着伤心过度住院的太婆,便吩咐我将太公的书房整理一下,怕她回来后触景伤情。还记得9岁出国前,我的房间紧挨着他的书房,每次学习累了,便会跑到隔壁房间。虽然说是要跟他一起写书法,但小小的我连握笔都不会,每次胡乱浪费着他的纸和墨,却从未被责骂过。长大后,过年回家时,也常常在书房里看他写着对联。喜欢国学的他每年都会嘱咐我们,即便在国外也不能丢了这些传统习俗。时隔了这么久,再次踏进他的书房,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和那张有些寂寞的桌子。
空气里残留的那股熟悉的,专属于太公的味道,唤醒了以前的点点回忆。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外公外婆又还没退休,照顾我的工作自然就落到了太公太婆头上。太公老是宠着我,即便考试偶尔没考好,他也很少责怪我。记忆里唯一一次被骂,是因为语文课考古诗词时,我没能及格。那次,太公把我骂哭后,将自己关在了书房自责了很久,而正是那次,太婆在安慰我时,我才了解太公对于国学的执着。
太婆说,太公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读了一年小学,本来学业应该止步于此,但他的语文老师却不想放弃他这个学生,每天傍晚到太公家里给他免费上课,让他从大字不识几个,到能理解背诵诗词,最后甚至跟着老师学会了书法,在全国比赛上得了奖。当时奖金的钱足足有两百块,太公全都给了老师,想当作那几年的学费还给他,却被拒收了,而在那之后没几个月,老师便因为一场大病而去世了。太公为了报答老师,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着练习书法,学习古诗词,不但多次在书法比赛上得奖,还受邀加入市里的书法协会。在我出生不久,家里渐渐有些忙不过来后,太公才暂时放下这些爱好,帮忙分担家务。
但太公对于国学的执着并没有止步于此。
太公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张有些特殊的捐赠证书。我跟随父母出国后,太公才有了些空闲的时间。一开始,太公天天陪着太婆去麻将馆看她打麻将,后来觉着无聊,便在太婆打麻将时去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公园旁边有一间小小的孤儿院。院里没得到太多政府的资助,很多孩子一周只能上两天的课。太公在散步时,时不时会经过那间孤儿院,而他常常看到孩子们自己在院子里读书,自学。
有次经过时,他听到院门前的两个保安小声讨论着因为经费不足而即将关门的小道消息。回家后,太公和太婆经过商量,将多年的积蓄拿了一半出来捐给了孤儿院,而太公也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免费老师,像当年自己的老师一样,带领着这些孩子学习诗词。太公曾经说过,只要有一个孩子对这些文化还感兴趣,他就会继续教下去。太公在那里当了5年的义工后,因为腿脚有些不便才选择的离开,而离开前,院里的孩子们一起给他做了墙上那张写满了古诗词的证书。
被太公带大的我,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国学。
去年高考前,我曾经告诉过太公,我想报考中文系。当时,家里人都希望我能去读商科,毕业后接手家里的事业,但只有太公对我说,读自己喜欢的就好。那天告诉太公我的选择后,他眼神中流露出的喜悦是我从未感受过的。
可惜,太公未能等到我的那封录取通知书。
整完书房后,我带走了一些他留下的书和书法作品,回到了新加坡。前几日的仓促搞得我们一家筋疲力尽,机场到家里的一路上,我们连话都不怎么说,空气里充满了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是妈妈惊讶的叫声。几天未开的信箱里,躺着一封我期待已久的,迟到了的信。
听着父母在一旁讨论着我为什么没进商科时,我才发现,我找不到人分享我的喜悦了。从接到消息,到送走太公的这段时间内,我一直以为自己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来面对告别。
怎知,我的悲伤,和这封信一样,只是迟到了。
(千千万万人之中,既然已经相逢了,其实也就无所谓迟到,较是散文的纪实笔墨,但是倒也充满叙述的张弛,除了是隔代的血缘人伦,还有文化的脐带相连,补充了人物的背景,哀念有了血肉的依据,结尾该有信函的一瞥,对于人物的感怀,尚欠更为缭绕缱绻的意象,书写大抵是想象,让文字慢慢挥毫打造,既然是一辈子活在古韵中的人,不妨也从诗词中,完成太公这趟骑鲸而去的告别。)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让从来没有见过太公的我,感受到了丝丝温暖。
ReplyDelete我们总是以为已经做好准备,或许只是还没到面对的时间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