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7, 2019
洁恩:故事2
痊愈
阿萍最近觉得世界对她充满无限恶意。和老公阿良的关系日渐疏远,原因不外乎年岁渐长、亲密渐淡,因为他的大男人、因为她的鱼尾纹,二人的距离如同阿萍脸上日渐深邃的皱纹轨迹一般,越拉越远。本來想还不如多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对于父母的吵吵闹闹,根本不屑一顾。阿萍心想自己大半辈子,半边腿都踩进棺材了,人生也就这样过了,
当然这世间谁不想伉俪情深,夫妻间恩爱如旧,只不过日子里柴米油盐的负担,时间的蹉跎流逝,人性的冷淡循环,总是在欲恢复火热的心,浇上无尽冷水熄灭,让想修复夫妻情分的心思一拖再拖,拖得最后化作一根细刺藏在身体某处,渐渐淡忘,只剩下细微刺痛和随之而来的隐忧。而在阿萍再度心思复燃时,却发生了谁也无法预料到的事。
阿良中风了。
这消息仿佛晴天霹雳。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下,危急之中阿萍唯有用肩膀硬是撑起自己的家庭。为了维持家计和缴付医药费,阿萍一个人打了几分零工,尽管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得直不起腰,但还是能勉强让全家温饱。值得庆幸的是,阿良的情况并不糟糕,在医院呆了一星期多就出院回家静养,只需要定期复诊及作物理治疗。这一段过程怕是这家人最艰辛度过的时光。
数个月后,阿良近乎痊愈,人瘦了不少,还渐变了一头白发,而最为显著的变化却是,那原本无法自制的怒发冲冠已消失,阿良不再凶悍,总是皱得死紧的剑眉被抚平,化作和颜悦色。阿良变了,而这不仅在于外表。阿萍曾经询问过医生,医生对此解释,中风过的人,大脑或许受到了冲击和伤害,所以人也会变得迟钝且思考缓慢。
原先阿萍心里还担心着,日后如何照顾阿良,但没想到阿良其实并不需要呵护照顾,只是有时沟通话不对头,他傻愣愣地听着你说,但或许没听懂,就像是家里多了一个孩子。有的时候他或许又恢复从前样子,但却不再咄咄逼人, 或许是因为身体经历过病痛,让他失去了破口大骂、争执不下的力气,又或许是生死关头,让他意识到家人的可贵,不论是什么,阿良已不再像从前那般,阿萍和孩子也由于他的转变而改变。
现在,阿萍工作结束后,精疲力尽回到家,面对的不再是空无一人的客厅,和门口紧闭的房间,而是另一半坐在沙发,看着综艺节目傻笑的样子。阿萍扶着鞋柜,脱下破旧的布鞋,心里不禁想着,或许是因祸得福,虽然失去了一部分的他,却反而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也不是,也可能是失而复得。
孩子长大懂事的过程中,伴随着父母的吵吵闹闹,父亲总是不由分说,而母亲只会委曲求全。以至于孩子不想,也害怕变成父亲的样子,同时也恼怒母亲的隐忍,但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之处。对于父亲,只剩下无所谓的情绪,直到那天接到母亲的电话,和母亲颤抖不止的声音。并不是无所谓的。尽管心里不是滋味,但在阿良进行治疗的日子里,孩子都只是在一旁看着,只是沉默着,因为父子俩间的距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变得亲密无间。
当然,孩子尽管叛逆,也无法忽视父亲发白的头发,和日渐消瘦的身躯。放不下的也只是自己的在乎,怕曝露了自己的太在乎,反而显得一文不值。阿良出院后,父子俩的第一次对话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母亲在外,家里就只有他们二人。孩子虽然嘴硬,但仍然呆在客厅照看父亲。父亲看着电视节目,突然说渴了,孩子便一声不吭地到厨房帮他倒了一杯水。回到客厅把水放下后,阿良看着孩子,便开始自说自话地和孩子叙旧,说着很久很久以前自己年幼时的陈年往事,而孩子也静静地听着。一个说着,一个听着,最后不时传来笑声,就这样过了一个下午。
今天的阿萍也是早出晚归,回到家时已是万家灯火。还未推开家门,阿萍便觉得今天不大一样,哪里不同呢,心里想着便听见门内传来儿子忽大忽小的笑声,她已经好久没听到自己的儿子这么笑了,之前孩子都不愿意和自己多说几句,老公出事后也没时间与孩子沟通。再仔细听,门内还伴随着老公的说话声,高低起伏,仿佛在说故事。
阿萍推开门,便看见了丈夫和儿子坐在沙发上彼此沟通,其乐融融。而自己在迟疑片刻后,也迫不及待去分享这一份温暖。
(人生每一个绝望的角落,可能都是一处柳暗花明,虽然字词描述稍微冗滞,而且有点急于揭示主题,可是故事的语调亲切沉稳,看似家庭伦理的煽情剧目,可是从冲突的发生和化解,却没有扭捏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反而表现了潜藏于人性之中的种种感念,「孩子」还可补充一二,叙述的聚焦再拉紧一些,书写不是阳光普照,但是在这个命运随时把门关上的世界,文字必须能打开一扇窗。)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不幸中的大幸,黑暗之中总是会有那么一点光,让我们追寻。
ReplyDelete很棒呀,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次重来的机会,能够珍惜拥有的一切的。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