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歆彤:那个地方

Monday, March 13, 2023

歆彤:那个地方

老闵行

【公园】

闵行公园离外婆家很近,我只要抓住外婆毛衣下摆,她蹬一脚自行车就到了。外婆说这里以前是墓地,后来翻修砌了几个花坛,种了几棵柳树,也就成了一个大公园。春天的蝴蝶兰开得很漂亮,踏过柳枝层层叠叠的影子就能看到几个娱乐设施,虽说已经能看出经年雨水留下的的灰色痕迹,但也是老闵行风靡一时的儿童游乐园。在视力还没退化的时候我很喜欢钓鱼,清澈的人工鱼塘里挤满了上百条金金鱼。十分钟一张发皱的蓝色纸币,我用塑料鱼竿轻松就能钓起八九条。红色塑料桶被管理叔叔拎起,轻轻一翻,把活蹦乱跳的金金鱼装进透明塑料袋,袋口扎起就可以拎着回家,然后把它们倒进另一个红色塑料桶。


【小溪】

春天快到尾声的时候,小区后面的人工溪流会出现很多小蝌蚪。妈妈从储藏柜给我翻出了一个小捞网,爸爸和我就拿着塑料水杯去溪边找蝌蚪。蝌蚪特别好抓,通常成群结队,一网下去收获颇丰。我捧着半杯蝌蚪小心翼翼走回家,让爸爸帮我把它们安顿在新买的玻璃鱼缸里。之后的一个多月爸爸会去小溪挖青苔给小蝌蚪吃,而我只负责每天看看他们有没有好好长大。妈妈跟我说蝌蚪一般会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那样他们可以游得更快,再然后就会变成跳得很高的青蛙。于是在蝉鸣渐起时,小蝌蚪们会陆陆续续长出两条有力的后腿,我便把它们装回塑料杯,送回那条蜿蜒的小溪。

【理发店】

奶奶小区门口有一间顾奶奶开的理发店,小区里的老人多半都会去那里理发。奶奶每天吃完午饭会去那里织毛衣,有时候会带上我一起。店里总是有很多老太太,排队让顾奶奶给她们染头发。她们坐在小房间唯一的皮长凳上聊天,别的奶奶总会给我带一口袋的瓜子或者不知道谁家发的喜糖。秋天下午的太阳穿过斑驳的玻璃窗照在水泥地上,我骑着木头小板凳坐在那块阳光下,吵着要奶奶教我织毛衣。后来隔壁来了一个年轻的阿姨,奶奶们叫她小燕子。小燕子阿姨把废弃的居委小院装修了一番,也开了一间理发店。我很喜欢小燕子阿姨,其他孩子也是,所以更多时候是她帮奶奶们带孩子。后来顾奶奶不在小区开理发店了,小燕子阿姨就从隔壁的小院搬去了那间小屋子,照样把奶奶们的头发染得乌黑发亮。再后来小燕子阿姨也不开理发店了,于是整个小区也就逐渐斑白了。


【黄浦江】

老闵行紧挨着黄浦江,暗黄色的江水随着潮汐起伏,被冬天的寒风拍向岸边的黑色礁石,碎裂成点点水珠。奶奶家有一只三角形的绿色风筝,最经典的形状加上最扎眼的颜色,不知道是爷爷多久以前买的。我从来学不会放风筝,哪怕爷爷手把手教过我好几次,我依然不懂得如何让一片尼龙布飞向天空。傍晚的黄浦江最娓娓,晚饭后爷爷奶奶带着我和风筝去岸边散步,江上有几艘不知道派什么用场的船舶,从烟囱冒出几条长长的灰色烟雾。越过黄浦江远眺可以看到奉贤,平时要坐十分钟摆渡船才能到达的对岸。爷爷转动线盘让风筝飞得更高,数十只形状各异的风筝从闵行奔向西渡,我拉紧领口看着橙色的天空,任由上海的刺骨凉风将我吹向对岸。

(童年位处上游逐水而居,往下即是一场生命的奔流,小城的故事恰好分布四处,如同章回说书一般,前后讲述了一边地方人文的美丽与哀愁,也像淡泊的水彩之墨,染开一方岁月成长的启蒙与微悟,时间缓行而文字如同草叶,始终都是轻轻摇曳,在一阵徐风拂过后遁入四方八面,当万物的意象呈现透明,神思和情感仿佛神隐其间,最深的水纹于是也就浮出了江面。)


4 comments:

  1. 上海的美,停在黄浦江边,是繁华的旧时代与新时期面貌的融合,以及欧美建筑与大上海风貌的结合。世人只知上海的繁华多元,只有老上海人才深知弄堂街头里,儿时的回响。

    ReplyDelete
  2. 总以为繁华才像是上海,借此才得以窥见一点上海的亲密感。

    ReplyDelete
  3. 柳枝层层叠叠的影子、穿过斑驳玻璃窗的阳光、烟囱冒出的长长灰色烟雾。儿时的回忆朦胧似烟,被阳光照上后,又成为了紧紧跟随着一生的影子。

    ReplyDelete
  4. 金鱼、蝌蚪、理发店、黄浦江、风筝,仿佛能够窥见某个夏天穿堂而过的风,构成了一幅流动的记忆拼图。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