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海彬知道毓薇住在……

Friday, March 27, 2009

海彬知道毓薇住在……

老家,我的家

杂草丛生的马路边,出现一个红色的、脱着漆的屋顶。也许是这百年老屋跟不上时代的进展,大马路竟和老家屋顶的高度相平。再向前大约五米,长着两棵我不知道是什么种类的树,也从来没过问。这两棵树中间就是唯一通往老家大门的石坡。老家当然还有个后门,走出去是一条由红砖砌成的小路。由于年久失修,红砖松脱、泥沙倾泻,加上随手抛垃圾的习惯,要走这条小路不得不小心翼翼。

伯父、叔叔、姑姑、姑丈、堂兄、堂弟、表姐、表妹偶尔会到老家做客。在这里,有时还会冒出素未谋面的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这种情况在农历新年时尤其明显,老家犹如武林大会一般热闹。前庭也被车子、摩托车等挤得水泄不通。屋里闹烘烘的,传出叽叽喳喳的客家话。然而不变的是,每当夜色降临,屋外蟋蟀的啾啾声,屋里壁虎的呲呲声,和耳边蚊子的咿咿声一如往常地奏起我熟悉的交响乐。

早晨醒来从大门内望出去,是一块地。这一块地曾经孕育着可可和酸柑。还记得公公在世时在前庭晒可可豆,还记得我们帮忙采酸柑拿到芭场去卖。妈妈说,在种可可、酸柑之前,同一块地种着菜心、小白菜等。现在种着的是较容易打理的斑兰叶。坚强的红毛丹树和挺拔的榴莲树见证了我们这家人和这块土地的变化。

再往前看去,离老家不远还有一户人家。他们从原有的一栋独立式洋房,扩建了另外四栋半独立式洋房,还围上了通电的铁栏。反观老家,从落成至今,除了一些小小的整修,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或许正因为如此,在老家生活自成一套规律。

老家没有垃圾桶, 垃圾随手往屋前屋后的草地丢,积成一座小山后,便放火烧了。老家没有煤气炉,厨房里以燃烧木材来煮饭的红砖炉灶,渐渐披上岁月的刻痕。老家没有热水器,那微黄冰凉的井水逼着大家在太阳落下之前洗澡。

虽然老家称不上应有尽有,也似与世外桃源沾不上边,但是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这里。

(老家环境四周的扩散描写,整体的叙述采用了镜头缓缓推进而后伫立不移的方式,就像是归家之人终于决定不离不弃。放置在文字饱透的情怀,也就是作者通过景物人事寄情的『我的家』宣誓。当中充斥一股像是怀旧的气息,但此『旧』却展现得实实在在,仿佛老家自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作息,永远超越时间的推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