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故事:茹虹

Sunday, March 27, 2011

故事:茹虹

没有角落的屋子

推开了门,熟悉的枯叶味乘着晨风扑鼻而来,心情顿时变得安逸许多。把行李搁在一角后,我细探经过的每一处,心中庆幸前几位屋主保留了墙壁的颜色。到了三楼的房间,我走到窗边的角落,伸出手指剥开上边一片斑驳的漆,仿佛一瞬间就翻开了记忆。

我喜欢呆在角落。

小时候客厅右侧的一角,是我蹲着和娃娃喝下午茶的茶厅,阳台鱼缸旁的角落是我读书的幽静处,二楼转角后的隐蔽,则是我玩弹球的场所。角落的角度舒适,不宽不窄,是我在大宅里的基地。偶尔当女佣恶声恶气地嫌我挡路时,我就躲到这些几何地界,双脚缩进蓬花裙里直到睡着。碰到后母无端愤怒时,我便会被拉到房间窗边的角落面壁罚站。有时幸运碰上父亲公干回来,他会轻拍我的肩,牵着我的手到餐桌吃饭。但更多时候我边玩着指甲缝,边用脚趾头为楼下婴儿床里弟弟的哭声数节拍,直到女佣戴着臭脸把食物端进房。

第一次遇见晓间是当屋子的几个角落消失之后。那是父亲与后母吵了几晚架以后的事。父亲连续几个星期不归,后母成天关在房里郁郁寡欢。女佣除了马马虎虎地做家务和照顾弟弟外,其余时间便到后院乘凉。屋子变得空荡自在,我的基地也发生了变化。读书的角落先开始渐渐往外移,接着客厅的角落化成圆状,将停靠不远处的摆设柜子推得一震一震。过了数天,屋子的角落都被消解,一些是不断向屋内移进的凹陷,缓缓地挪动着障碍物,另些角落则瓦解成扩展的黑缝,吞噬着两侧的墙壁。我房间角落的交织处也崩裂,筑成一个大黑洞,而晓间便是站在洞口唤着我。

晓间无论是身材或长相都和我一模一样,但她却坚持她小我3岁。她笑时眼角的尾纹和嘴边的酒窝特别的祥和,总让我想起3年前过世的母亲。晓间总是勾住我的手,穿越黑洞里歪曲的阴暗隧道,带领我到不同的隔间。每个隔间里住着不同的人,如爱滔滔不绝述说奋斗史的曾祖父,咖啡豆搅得白背心被汗水湿透的大伯,和专注地在布料上穿针引线的裁缝阿姨。

这些人都住在打开的角落里头,晓间说,而我们最喜欢外婆。她总是坐在摇晃的藤椅上说一些有趣的故事,视线从不离开窗户的雨景。这些时候我和晓间会坐在一旁,一面吃着外婆已准备好的点心,一面听着她娓娓道来。每次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时,雨从来没有停过。

一次拜访了外婆后,晓间说不会再和我见面。

“为什么?我还没看到妈妈呢。”

“你如果遇见她,就再也回不来了。”

晓间说罢转身进入黑洞,入口封起还原到之前的模样。正当我大哭地捶着角落,父亲竟从身后抚摸着我的头,说我们要搬家了,以后爸爸会和晓间一起快乐地生活。

去年爸爸过世,我用他留下来的遗产买回了这栋屋子。在这个角落,我缩起身蹲在里头,却感到一阵被挤压的痛。

(房子角落化为逃遁出口的故事。记忆是时间的积淀,现在是过去的对角,故事原型不足为新,但以『角落』带出算是注入创意。回忆的叙述架构有点老陈,角落的故事不妨也揉杂一些阴影焦虑。--略修字词。)

1 comment:

  1. 对啊,我的回忆式框架用了再用,概念也有局限,下次会注意。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