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曦君:半画半话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6

曦君:半画半话


井中月

《僧祇律》中曾载五百猕猴捞月,“月今日死,落于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冥。”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佛家以此典抨击不辨虚实的旁道邪师,而墨客骚人一向喜好说教,亦留下“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的千古之词。

人的智慧自然比猴子高出许多,也许只有孩提时代才对水中月抱有幻想,夜风在水面捏出片片金鳞,须臾间又舒作行行玉瓦,定是哪个仙匠精工而成。天真蒙昧的年月不会持续太久,早慧的孩子四五岁便会知道天上那个才是真月亮,于是夜幕沉坠之时在望台撑着脑袋咧着嘴,露出小豁牙,憧憬着琼兔素娥的传说。渐渐地,传说也将不复存在,月亮只是宇宙中一颗渺小暗淡的星星,甚至比其他任何肉眼可见的星星都要平凡,广寒宫被打回原形,成了科学课本上丑陋的环形山。他们因为自己对宇宙认知的进步而欣喜,并源源不绝地向水边窗前那些尚带童懵的眸子中灌输着这些意义,直到他们终被更大的意义裹挟,再不曾认真向茫茫河汉看上一眼。

商贸街边霓虹扑朔,高架桥头车灯陆离,攒动的人头就像煮沸的水,接近饱和的喧嚣仿佛不溶于如此良夜。水月镜花,谁又说得准呢?

百衲袈衣,十二香疤,斯里兰卡僧侣持一把绶草在沙滩上作画,海浪一遍遍地将那些痕迹抹拭干净,他都不厌其烦地再次补上。晚霞烧红了大半片海面,与一身赤衣相得益彰,他手执绶草,背微微躬,平静地等待着下一波潮水的到来。毫无意义么?未见得吧。

多年以后,一个离乡之人踏归故土,西装革履,胡子拉碴。村口的井干得快见底,水面上仍窝着一弯月亮,他趴在冰凉的青石井沿上哭泣不止,一双手向那月亮摸索着,不觉就探下去半个身子。他身后不知何时聚了几个后辈,窸窸窣窣的脚步很是陌生。

“你们看那个人,他好像只猴子诶。”

——谨以此文向《大话西游》致敬

(文字落落而姿态超然,像是一种低眉的注视,看尽了人间的喜怒生灭,虽然言情说理的结构有点轻忽和跳跃,不过亦实亦虚的穿凿却完全不附会,隐然增添了字里行间展露的风采。读后知道斯里兰卡僧侣才是禅宗真传。)

3 comments:

  1. 取材特别,开头就点出了猕猴捞月的典故,再以镜花水月贯穿全文。
    喜欢这句:攒动的人头就像煮沸的水,接近饱和的喧嚣仿佛不溶于如此良夜。

    ReplyDelete
  2. 参阅后,感觉带着佛门思想在东南亚环绕了般,已被文字的魅力折服。

    ReplyDelete
  3. 饒有佛理的文字讓那大話西遊裡,至尊寶咬牙含淚戴上金箍圈的那一雙從人幻化為彌猴的手的畫面重現眼前,予我幾分衝動將舊日電影一一回味啊,親切親切,HAHA~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