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靖颖:半画半话

Tuesday, February 9, 2016

靖颖:半画半话


O

自古以来,我们对圆形的执着显而易见。从实质的物品,如古人佩戴的玉佩和铜钱,到远挂天边的太阳与月亮,都隐藏着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柏拉图在《蒂迈欧篇》里提出宇宙是个圆球的概念后,我们便组织起自己的小宇宙。只因所有形状中,只有圆形是对称和完美无缺的,而我们向往建构完美生活。但正如它恒常不变,没有始与终点一般,我们仿佛需要不停地将灵魂灌进那空间,才能撑起个圆满的圈。

日本有一位被称作圆点女王的画家——草间弥生,由于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因此经常会出现幻觉。眼前的一切如隔着圆点状的网,使斑驳的圆点覆盖她的世界。她将这些斑点付诸于画中,像是将无数的小黑点转移至纸上,从而解放自己内心的恐惧。圆形成为她作品的标志性符号,却也是她的梦魇。她曾说:“若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不愉快的童年,不被了解的世界,只能挥舞手中的画笔。

在众多作品中,《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外的灵魂》极为深刻。一个镶满镜子和圆形灯泡的空间,黑暗中的彩光像踏入银河系,牵引人们漫游在星星之间。每盏灯都装着快溢出的光芒,像一辈子都在填补的圆圈,在死亡那刻得到告解,灵魂形成一颗饱满的形状。镜子展现自己的模样,被灯光照亮,被黑暗吞噬,在两者间徘徊,潜意识中发觉随着时间消逝,我们也一步步接近理想中的“圆”。

我们本就是画不圆的圈,固执地重复只因笔下的圈逐渐形成,所以心甘情愿地掏空自己,重组于规范内的那条线。或许,这才是我们和猴子之间的差别。

(结尾试图取巧呼应插画的线索,虽然不无牵强之嫌,不过也像是圆圈的最后一笔,此外文字颇为可圈可点,出入哲学美术的知性含量恰好。读后知道患上眼疾,其实可能是老天为了要让你/妳看得更真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