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俊良:半画半话(旁听)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6

俊良:半画半话(旁听)


发呆

最规整的时间表,还是抵不过一时半刻的发呆。小丸子曾经和爷爷讨论过发呆这回事,爷爷也不知道自己发呆的时候究竟在想什么,甚至说人生有80%是在发呆中度过的。这段对话虽然不无夸张之嫌,然而对于人的呆状却是一语中的的。「徘徊于天堂与地狱」,这是他们对发呆这回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并且对「发呆」予于认可。这样说法几近荒谬,可是也不失为平凡人对死亡和天堂地狱说的一种思考。佛法提出的「色空」观、「四大皆空」,对于我们这等俗人而言,发呆无疑是最容易接近这种「空」和人的本质状态的方式。

当然,也不是鼓励大家每天花十数个小时来发呆,那自然要耽误正事的。毕竟,发呆只是某种程度上的「虚无」状态,对悟道正法明心见性等云云还是差之千里。但,不妨把发呆看做是一种本质的回归,回归原始动物的思考形状。因此,粤语中也把发呆念做「发牛豆」。牛豆,实做「怐愗」,是愚昧之意,引申作人之呆状,但恰有「发牛豆」的误写,即由此发挥。牛是温良的动物,大而呆,所以许多较平常状大的物体,都喜欢加个「牛」字,显示其体积之异常巨大,如:牛番茄,便是一例。牛豆,可以解释为巨大的豆。人如大豆,其呆貌呆相呆瓜儿,可想而知。

人的行为举止,加以动物增强形象,除「发牛豆」以外,也不乏例子。比方说:猴急,像猴子般蹦蹦跳跳静不下来一样着急。显然,「猴」加于「急」前,不仅仅形象化了人的急性子,更是刻板化了猴的印象。此图倒是可爱,猴子并不急躁,或者说猴子强制压抑自己急躁的性情。他们泡在温泉里,欲笑不笑,蠢蠢欲动,若有所思,又像是纯粹发呆。两只呆头呆脑的猴子,正正构成了图画中的错置感。发呆发愣发牛豆,如猴子偶然镇静、偶然泡泡温泉,有点不妥,有点无谓,不啻是生活的错置,也是一服生活的调剂。

(段落还可分化,佛法的援引有点搪塞顿滞,不过进入呆状的摹写就灵活了起来,『牛』作顽固之意解,似乎更吻合发呆之坚强惯性。读后知道广东话保留古汉语又多一例。)

2 comments:

  1. 嗯,没看出欲笑不笑的可爱,发呆的题材倒是很喜欢

    ReplyDelete
  2. 筆風親和力強,說理文如此實是難得。,此文以發呆為材,內含佛法至語言藝術的知識,覆蓋多角度資訊令讀者能大飽眼福值欣賞,惟各知識間的聯繫鬆散(如牛字其他用法已偏離發呆此題),致未能一氣呵成。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