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易達:导游的故事

Tuesday, March 12, 2024

易達:导游的故事

三嗟

第一聲鐘響時,少年向臨終的文化遺產打招呼。

第二聲鐘響時,少年對死亡的文化奉獻發出感嘆。

第三聲鐘響時,少年在葬禮的文化廢墟上感到哀痛。

……

橘黃的晚霞照映在土黃的牆體,男人帶著女人返家。女人一言不發看著沿途的風景,看過無數遍的景象如同皺紋,深深刻畫在身體。

眷村中央的白色教堂,即便周圍牆體已經剝落出老舊紅磚,每到傍晚六點,鐘樓仍會傳出清脆的鐘響。有著四十年眷村導遊經驗的女人,總會將鐘聲作為結束導覽的尾聲,並與駕駛遊覽車的兒子一同回家。

當兩人路過村口唯一一座公車站時,他們看見一名少年像在攔公車般的對他們招手。男人在路口停下,看著眼前穿著潮流的少年背著小跨包,不像是本地人的樣子。少年很開心有人停下,他舉起手上攥著的老舊海報問道:「您知道這個眷村文化導覽活動還有嗎?」

曾經的回憶變得蠟黃又破舊,男人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告訴少年:「已經沒了,趕緊回去。」此時女人拉了拉男人的衣角,眼睛久違的露出一點亮光。

眼看天色不早,男人無奈地嘆口氣。告知少年明天再來,並隨口詢問少年住哪時,得知少年是一名觀光文化學系的學生,正在進行一項舊文化的研究,且臨時租的房就在男人家隔壁。於是男人勉為其難化做一日11號公車司機帶少年回去住所。

路上少年看著破舊房屋,昔日鄰里的生氣早已消失殆盡,只有荒蕪與空虛從他身邊竄過。男人將少年送達後說道,明天下午四點開始導覽,便頭也不回地回家。

隔天當男人帶著女人看到少年時便潑冷水的說到:「這座眷村沒什麼東西可看,看完早點回去。」

路途中,女人介紹眷村各個角落,曾經王伯的柑仔店、傅姨的菜園、還有她最喜歡的馬可牧師的教堂……女人將眷村每粒灰塵都介紹的有形有色,試圖重現曾經的色彩。但少年只是滑著手機,拍攝沿途風景作為報告素材。

不是少年不想聽,但女人斷斷續續的隻言片語,夾雜著些許胡言亂語,只能靠身旁的男人像機械般將女人的話語重新編排,讓少年根本聽不下去。

男人看出了少年的無奈,停下腳步,輪椅上的女人還在手舞足道地發出呢喃。男人緊握輪椅把手,突然向少年說到,他的母親從小就生活在這座眷村,長大後,依舊在這個地方服務。然而現今早已沒人在意老舊的眷村文化,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向鋼筋水泥地挖取銅臭,遺留下的,不是被大地埋葬,就是等著被文化遺忘。整座眷村早已無人問津,只剩失智的母親依舊每天駐守在眷村門口等著遊客到來。

男子低落地勸少年換個地方研究,這裡已經沒落,再過不久就要拆遷。時代的洪流將褪色的文化沖毀,誰會記得鋼筋水泥下曾經的痕跡。於是男人強行結束這早該結束的導覽,推著輪椅上還念念有詞的母親回家。母子倆的背影融入僅剩空殼的眷村中,隨著教堂的鐘聲迴盪。

幾年後,少年還是順利成功畢業,現在作為一名都市導遊,向觀光客介紹各種精品名牌,去各種網美店打卡。

最近他負責導覽新改建好的地段,這裡精品美食佈滿街道,然而一座熟悉的教堂矗立在少年眼前。即便重新粉刷斑駁的牆面,那座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建築,讓少年想起過往的回憶。

聽說這座教堂,每天傍晚六點都會準時敲響鐘聲;聽說某對母子買下這座教堂,他們到死都不願拆除這座教堂,為此地增添特色;聽說這裡是那名母親最喜歡的地方……少年在教堂前賣力的講述歷史,但眼前的人們只關心手機裡的照片好不好看。

少年想起他還未曾聽完女人的導覽,然而此時的他也將被時代所掩埋。

(環境的急速變遷,新舊往往一念之間,故事展露了悲憫的關懷,誠心的敘述仿佛娓娓道來,雖然情節的跨度稍顯吃力,男人女人的指稱也略為彆扭,說教的成分大可調降幾度,但是對於時代和文化的緬懷,寫實的厚度裡摻雜了一股黯然神傷。)

1 comment:

  1. 已經褪色的文化,免不了被新文化替代的災難。但即便是新文化,終究有一天還是會有更新的文化將其替代。當意識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人死的時候,教堂裡要敲響鐘聲,這種鐘聲叫做喪鐘。喪鐘總共有三次,分別是臨終、死亡、葬禮。故事內的鐘聲,象徵著舊文化被現代逐漸淘汰,即文化死亡的鐘響。將一身奉獻給眷村的女人也代表著舊文化的縮影,虛弱的身體、無法傳達的話語、無人在意她是否埋葬在教堂下,這些都是在表達現代人對舊文化的態度。

    整體故事想說的東西有點太多,導致故事有點匆忙。如果多加一些描寫與補充感覺會更完整一些。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