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予涵:那个词

Saturday, March 16, 2024

予涵:那个词

momo

手机屏幕亮起。我打开某红书,又一只粉色的小恐龙快言快语地出现在我的评论区,后面紧跟着另一个人的回复:“昨天才刚见过你,怎么哪都是你?”

momo——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群体就像登陆地球的外星军团一样,密密麻麻地占领了某红书平台的所有领域、所有圈层。软糯的粉色恐龙头像,配上软糯的名字发音,似乎是个可爱的二次元女孩形象,然而当ta们出现在某帖的评论区时,往往和这些形容词沾不上一点关系。Ta们可能是快意恩仇的网络侠客,对不公之事拍案而起;也可能冷面冷情、语带讥讽,三两言辞就把人贬进心情的谷底;更有可能,你见ta们就如一阵无色无味的风,默默无闻来了又离开。你被淹没在一片粉色的海洋,每一个momo都是浪花,根本分不清刚才擦身而过的是哪一朵。

在momo大军入侵的最初,我和所有还用着自己网名的人一样迷茫。一个、两个,我以为是巧遇了同一个人。五个、六个,我开始怀疑是撞名。到后来,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个,我终于意识到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什么——

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代号。不是一个头像,而是一张面具。

当年看《头号玩家》时,我就曾为虚拟世界“代号”和“面具”的概念而着迷。想到二十年前那个我无缘得见的时代,网络刚刚兴起,天涯、虎扑大神辈出,在虚拟的名字和面具之下,极具个性的思想激烈地彼此碰撞,擦出的火花变成一个个至今仍在隐秘流传的“神贴”。但活在今天——这个衣服越穿越多、隐私越剥越少的年代,我们却被迫实名认证、交出身份证号、暴露ip地址。匿名功能在越来越多的网站上被剥夺,互联网不再是“狗也可以敲键盘”的地方,随着审核员和网警如春笋一样长满每一个平台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冲浪的安全感反而锐减。个人的账号随时会被大数据剥去伪装,作为“你可能认识的人”,赤裸裸送到亲朋好友上司同事的面前。从前为争取特立独行而起的中二网名,如今也许会成为背地刺向你的一柄冷刀。

有趣的是,争权的小旗帜往往是粉色的。没有了匿名的权利,人们便戴上面具,主动扮演一个匿名。如此百年未见之大旱下,“momo”竟成为了他们自发浇灌出的粉色的迎春花。

momo们抛弃自己原本的网名和头像,抛弃一切“个性”,来换取不被搜索、不被筛查,可以活着、游荡着、畅所欲言着的权利。当一个momo说了坏话,会有无数个momo在千万里外挨骂,“一mo做事万mo当”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笑话。但我还不曾见过一个momo因为无端挨骂而生气,似乎ta们就像头像上的那只小恐龙一样,永远长着那双呆憨的豆豆眼,看着你也看着我,红尘诸事,一笑而过——至于那笑,诉说了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感悟、什么样的人格,都与我们没有关系。

因为今天,你我只是从粉色海洋中穿身的过客。而ta们,只是momo。

(网络这个潘多拉,五彩缤纷而又黑白相煎,像是V for Vendetta的那个面具象征,也像是生生不息的沙漠清泉,浮游群落出没无间,文字在看似逗趣谐拟的轻描淡写之中,其实露出了更为深沉的意识感念,即是关于虚拟空间的丛林法则,也是关于现实世界的坑坑坎坎。)

1 comment:

  1. 其实犹豫过好多次要不要把自己的红书名字改成momo,融入粉色大军之中,但最后还是放不下那一点点可能的博主流量,做不到完全变成一个网络路人甲。意识到这点之后,更加钦佩成千上万的momo们了,他们太清楚自己需要放弃和想要争取的东西,而我则不行。不完美的文章,写给每一只粉色的小恐龙。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