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亚骏:人物组诗

Saturday, March 17, 2018

亚骏:人物组诗


电子竞技

人  依赖略胜一筹
如诗在风花雪月的远方
角逐爱别离与恨不能
让情愁狠狠酣畅
在电流脉冲中寻找存在


【选手】

不以颜值和矫健夺金
胜负是百米冲刺的键鼠
取名最好也符合
奇数年与大数据的欣赏口味
一万TB的双核膀胱
赋予鼻梁上高清的自信
只是当分贝喜悦耳膜
挥出残影的三千思绪
也会为梦而较真


【解说】

声音是业界闸门
将台词说出Rap的节奏
若花洒的麦克风
令5G流量心甘情愿
需有远超情人间秘密的异禀了解
以及量子计算机的反应
才能在选美中脱颖而出
性别优势只在镜头后重视
此刻以热血与高昂  一决雌雄


【观众】

无关乎成王败寇
只因下注结了缘
用视若珍宝的0.03美分
写出跌宕澎湃的内心戏
如卧龙在床上指点江山
恨司马为空城所魅惑
使万绿丛中缀上一点红
像为时间简史回归宇宙感叹
却比别人少了666的like

1 comment:

  1. 在构思人物组诗的时候实在是想不出要写什么,然后室友回来在我旁边观看电子竞技比赛,我就想说写电子竞技吧。但比较让人觉得困扰的是如何进行一个泛化处理并保留这类人的特殊性。为此,查了一些资料,看看电子竞技与普通奥运竞技之间的不同处,发现两者其实仍然有着共同处,而其中不同处才是我应该要去描述的地方。
    楔子的处理在于规范后面的论述基调,以一场比赛的视角来叙述人生的竞争。人存在于世的一大爱好便是互相攀比,或者说是一种本能,证明自身存在的本能。就如同诗的核心在于爱恨情愁的情绪,即便在脱离风花雪月意象之外的现代诗,最主要的还是情绪的表达。在此做了一个类比,也开了一个头,企图以竞技攀比为基调对进行描述。
    第一首写选手,相较于奥运与选美,电子竞技看重的是选手的神经反应与眼手结合,同时,玩家的ID取名最好也是能够让人朗朗上口,容易记的。奇数年是流传在dota圈里面的现象而化成的传言,即:每年一次的世界比赛,中国参赛队伍只能在偶数年夺冠,目前这一现象已持续7年。这让我想起了所谓的算名,是不是意味着一个好的名字就是一身富贵的保障,所以选手在取名的时候,最好符合所谓的命运趋势,有些调侃的意味在其中,也展现了与传统运动比赛不同之处,名字在这里变得有意义,或者说,只有名字在这里才是重要的,而身材、颜值、声音等都沦为次等。将膀胱比为硬盘容量是在于往往有时候两队都看重冠军时,为了稳妥而拖延比赛时间,建立更大优势,这时候有人便调侃为“膀胱局”特指这种谁稳得住谁就能赢的局面。往往,选手都是佩戴眼镜的,让人看得清晰,且最终比较的是眼耳接受信息,以及神经反应奠定胜局,一个神级可能就是一次胜负手。最后一句表明虽然这在大众看来是游戏,但是对于选手而言,这样的竞争是他们付出青春的梦想。这首诗后半部分没有把握太好,最后一句似乎突兀,缺少了必要的铺垫,使得读起来有些不顺。
    第二首写解说,对于解说的了解可能比选手更少。虽然是听着解说看比赛,然而实际上,似乎任何解说都是如此。最先关注到的是声音这个特点,本来写的一整段都是声音的激昂,后来切掉了后半段,想写一些与其他解说界不同的地方:女性解说。在解说届也有自己的竞争,而为了这些竞争,他们需要做的工作更多,女性的性别优势虽然有,但并不明显,在解说届注重的是数据与对选手近况、打法风格等等的持续关注。想借此带出男女直接的竞争,但却似乎仍然是老问题,整首诗仍然有些脱节的感觉。
    第三首写观众,与其说观众不如说写自己。观看比赛的无脑粉少了许多,但还是会有,现在的趋势是谁强就支持谁,所以说无关乎成败,只在乎比赛打得精不精彩。除非是下了注,然而,对于像我一样的只是把下注当作为比赛做添头的观众而言,即使是0.03美分的一注对我来说都很舍不得,因为这是通过自己打游戏所获得的“血汗钱”。在这里想要将这个与那些大赌的观众做一个嘲讽对比。将这种“作”的姿态描述出来,然后仿佛自己是压了100万,又觉得自己比那些选手更强而不停嘴炮。绿色代表赢,红色代表输,而这种0.03美分的赌博记录其唯一作用便是发给其他人作为炫耀,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下注了多少,只看到你一页全赢。当时正值朋友圈被霍金刷屏,于是便有了感叹说,其实并不是真心为了某件事,而只是互相攀比现实的一种心态,看朋友圈有多少个赞,或者是有多少人喊“666”(厉害厉害)。
    三首诗感觉最满意的是最后一首,前面两首有些生硬,但最后一首因为是写自己,所以在共性与共鸣方面可能会有些欠缺,而且会使不是这个圈子的人读不懂,但其实,是以诙谐方式嘲讽现代人对于事情的关注点不在于事情本身。三首诗尝试写三种不同的竞争,其一:为梦而争,其二:性别之争,其三,虚荣之争。由于这组诗的范畴并非是广泛如大众都知道的风花雪月,所以在阅读上造成困难与共鸣的欠缺应当是处理这组诗的关键点,事实上,并没有做的很好,前两首去除了特性后加上的共性,让人稍微看得懂,但却显得生硬,最后一首将个性发挥过头,就使不是这圈子的人有些看不懂。这类诗的关键个人感觉应该在琢磨共性与个性的配比上,要让两个群体都有共鸣才是好的作品。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