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我住在:娴慧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我住在:娴慧

食事

因为母亲不常做饭,因此自父亲去世后,张罗晚餐的重任几乎天天落在我肩上。不过,这也称不上是件麻烦事,毕竟我对吃喝,是甚讲究的,不像母亲与弟弟。挑剔的人,就该自己去买,免得吃不惯他人买的。我不吃油腻的熟食,不吃饭盒,也甚少吃不健康的快餐。因为不吃饭盒,那么经济菜贩便常年成为我的拒绝来往户。平常的中菜也是挺油腻的。就在快要落得没晚餐可买时,就在Jurong Point发现了那家印度料理。

生在星国,早已吃惯了各国料理。有时,还吃的比本地料理还要频繁。像日本料理等,我们都热爱。说回这家印度料理,是一直开在那里,但一直都没去尝试。直到有一天,听人说起那家的印度煎饼很不错,才有试一试的念头,但还是有些为难地点了一道熟悉的羊肉Biryani,外加印度煎饼。

那家印度料理的生意非常好,天天门庭若市,除了印度人之外,也有很多华人和洋人光顾。虽然如此,对于不熟悉印度菜的人,点餐时,始终有些难。仿佛那些英文字成了一些不能参透的符号。

其实印度菜与中菜比起来,也是挺博大精深的。各种不同的配菜都个别地包起,绝不像饭盒般,各种味道杂糅在一起。印度菜是泾渭分明的。光顾的次数多了,也渐渐对那家印度料理有着一丝丝的好奇心。也因为煎饼都是现点现做的,几乎每一次都有充分的时间好好研究一下这间店。日子久了,也看出了些端倪。在这家店里,收钱的是本地马来人,作煎饼的是则是来自印度的印度人,而端菜的是中国人。就在这小小一方天地中,就像个联合国,也像早期的新加坡。不过,毕竟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相处时难免有摩擦。连带的,也连累到了顾客。我就曾为了两个煎饼等了半小时,之后才发现,他们竟掠过我,都把煎饼端给后面的顾客。

不过,这闹哄哄的店里,还真有几分南洋的气息。

(生活不缺食味,可是地方样态不宜独沽一味。错别字句不少,全文较像食店介绍,尚可将吃习混进生活作息进行一番搅味。结尾试图适题,以民族杂处作为南洋写照,但是引思毕竟有点牵强和偏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