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贩
恨不得
用一把刀
刮掉生活的鳞
切除衰劳的鳃
再把
缠成一团的思绪
全部掏空
那弥漫在空气里的
不是腥味
而是
随着汗水蒸发
的日子溃烂
无人察觉
塑料靴里的疮
无人明白
雨天时的隐隐作痛
无人知道
餐桌上
这条参巴魟鱼
就是夺走了大半辈子的
魔鬼
他们惟有期盼
那清晨的
第一道曙光
可谁都清楚
不久后
当月亮再次升起
海面又会递上
一箱箱
奄奄一息的
累
(诗句连成一气,把生活的艰辛和困顿一网打尽,『期盼曙光』之后,或许还能点明那是劳作的暂结,末句以『累』渲染稍微通泛,其实可以延续鱼/水的物象再做指喻。)
把魔鬼鱼比作魔鬼再适合不过了。许多词语的替换很有意思,带出了诗意,或许可以考虑分段,将鱼与鱼贩间的关系进行不同侧面的描写
ReplyDelete喜欢用“一箱箱”做量词来量度的累。不分段的话整首诗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仿佛真能感觉到连绵不绝的辛苦。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