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舞台,由我自己来定义
热带的清晨总是十分短暂,NTU的Canteen 14里,伴随着鸟鸣和吊扇的嗡嗡声,零星有几个睡眼惺忪的大学生在咖啡铺前等候。渐渐到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徐徐微风不再,大家都躲进室内寻觅午餐,餐厅也逐渐热闹起来。
在最靠近侧门的面铺里,刘启珘身着深红色围裙,头戴一顶别致的帽子,一手拿着煮面篓,一手操持长筷,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不算太常见的菜单里,有“夜郎香辣牛肉面”、“水煮牛百叶面”、“肥肠旺”,常有食客问道:是中国的味道吗?是贵州的味道吗?还是山东的味道?每当被问到这些问题,刘启珘总是神秘地一笑,“都不是,是爸爸的味道。”
刘启珘是在贵州长大的山东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食物是珍贵回忆中重要的一部分,移居到新加坡二十余年,他依然对那些味道念念不忘。非厨师出身的刘启珘喜好尝试不同的食物,为家人们烹饪美食也是一大乐事。这也和他后来形成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我做的食物,首先我吃,我的孩子吃,我的朋友们吃,才将真正好的东西给顾客。”
刘启珘认为,在文化多元的新加坡,饮食业内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刘启珘并不是固守的,他保持着自信,也同时尊重本地的文化。所以他到马来村、小印度寻找食材香料,经过不断的尝试,将不同香料结合,找到独特的“甲·秀”味道。
“甲· 秀”是面铺的名字,这其中包含着很深刻的意义。甲秀楼是贵州贵阳的一处名楼,“甲”字在汉字中是上等的的意思,刘启珘意在将好的、优等的东西展现出来。“秀”则有两层意思,其中一层包含着刘启珘对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强烈愿望。他认为谦虚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美德,但不意味着要藏匿优异的东西,反而应该将它们分享出来,让大家都去体会、品味。
“秀”的另一层意思,便和刘启珘的二十多年的戏剧生涯有关。在这之前,刘启珘从艺术学院毕业,做过演员,做过编剧,后来也在学校里做过舞台剧老师。
在新加坡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舞台剧老师的他,带着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拿过大大小小不少的奖。“教学的过程中,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对戏剧了解甚少却充满热情,能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非常坚固的一个团队,呈现一个他们原本完全不熟悉的故事,从中又可以观察到他们自己的影子,这是做老师的快乐。”
三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学校停课、戏院关闭,整个社会陷入恐慌与未知。另一边,看着笔下逐渐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的剧本,瓶颈期的刘启珘有些茫然。机缘巧合下,他告别了鲜花与掌声,开始了事业的转型。
在戏剧表演中,刘启珘体会了不一样的角色的人生与情感。开始经营“甲·秀”后,他喜欢观察不同的客户,看他们的神色表情、谈吐习惯。对他来说,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职业,其实拥有相似之处。
每每提到过往的经历,刘启珘毫不犹豫地说:“艺术使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 很难让人不留意的是,面铺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大小不一的照片,有的是大明星的特写,有的是刘启珘与不同的人合照,这些人里,有从前的学生、合作过的演员、导演,也有甲·秀的食客。
在戏剧和餐饮业的经历中,刘启珘也有许多为人处事上的反思与感想。“真挚与热情”是刘启珘一直坚守的品质,他会将“甲·秀”味道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侧记】
我第一次碰到刘启珘是在去年寒假,他带着家人来考察NTU校园里的食阁,在校园中迷了路。他们正巧碰上了去巴士站的我,我给他们带了一段路。
刘启珘很健谈,他提到之前来NTU,都是来给学生的排练舞台剧节目的。不可否认,我那一刻再惊讶不过了。后来过了两个月,我再回到学校,听闻Canteen 14 开了一家不错的新面馆。朋友说要带我去试一下,没想到还真是他。他也有认出我来,每次都会多照顾我一些。
我留意到,他总是戴不一样的帽子,有时是贝雷帽,有时是平顶礼帽,有时是爵士帽。我心里想:不愧是做戏剧出身的人,在穿着上有巧思。后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他调侃说到:“有人觉得奇怪,煮面的人怎么会喜欢听古典音乐呢?但煮面的人怎么就不能喜欢听古典音乐呢?”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带有偏见的,我们不应该去定义任何的人应该有特定的喜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人生的舞台,应该由自己来定义。
(老生常谈常道人生如戏,从剧场老师摇身一变食堂厨师,仿佛进入命运编导的故事,脱下戏服改穿围裙,身份反差即是精彩的前提,可惜框架铺展稍微拿捏失准,迟至中段行文才轻描淡写的谈及,不妨当做报道切入的蹊径,如此人物登场即可吸睛,不过文字整体的节奏分明,尤其讲述对待饮食的专情,自有一番独特赏味的坚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