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新榕:人物采访

Wednesday, April 26, 2023

新榕:人物采访


宣纸上的艺心一意

到南洋普宁会馆时,马双禄老师早已坐在桌前,他拿着沾满红色墨水的毛笔,正改着学生们上周的作业。与普通书法教学不同的是,马老师并没有一笔一画的教着指定的字帖,而是让同学们写着自己喜欢的字体风格。从孙过庭的草书,赵孟頫、王羲之的行书到欧阳询的楷书,只要一支毛笔和一帖相对应的字帖,马老师便能对症下药,指出同学们的不足。他仿佛是书坛里的活字典,对每一种字体风格都能信手拈来,并能娓娓道来,每个字体其中的典故。

马老师从小便在父母的耳濡目染和严格要求下,对书法情有独钟。他在经过了美术院校系统性的学习下,有了一番对文字艺术独特的见解。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性赛事中赢得40多次大奖,也在新加坡全国书法比赛中先后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在新加坡书法比赛中大显身手的他,更是赢得了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从此他便不遗余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加坡书法文化的长河中。

马老师前前后后被邀请参加了数百场由公众联络所、书法家协会以及宗乡会馆所举办的书法推广活动和讲座。不仅如此在中华传统节日的庆典上也能见到他的身影,比如挥春活动上他会与民众一起写书法,相互交流,推广书法文化与艺术。他也会被学校邀请去教书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马老师还表示,每到春节时像他这样的“书法人”,都会齐聚一堂,为不同的机构和学校送出几千份他们亲手写的对联,鼓励公众和学生们参与到贴春联这样的活动中,从而浓厚了书法文化的氛围。虽然马老师也有教学性质的课程,但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方面的义工活动。许多活动都免费对外开放,任何对传统文化和书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

而当他被问到为何愿意坚持文化传承工作时,马老师感叹道,新加坡老一辈的华人对他的影响颇深。他们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每次都身体力行,出钱又出力地通过各种场合和人脉,去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活动。与老一辈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热情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使他更加坚定地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也对此有了更深的信念和理念。他更加的认识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单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使命,不是说要不要做而是说必须要做,而且还要做好,做出质量,做出水准。”

在马老师心中,书法教学已经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而是带一种使命性质的工作,为新加坡的艺术传扬出一份力。

新加坡一直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因此在多元族群的文化汇流中,中华艺术不该被遗弃,它值得努力传承给后代,将它发扬光大。马老师作为新加坡的第一线“书法人”,他认为新加坡目前的书法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氛围。这一方面,可谓是前途光明,大有可为。虽然有人不太看好。但他觉得只要他们“书法人”和相关机构不断的去推进,去传扬,这个文化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受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采访结束后,马老师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名书法家,更是一位兢兢业业,投入满腔热忱的文化传播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联)。我坚信新加坡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侧记】

在采访马双禄老师之前,我特意去参加了一次他的书法课,感受一下上课的氛围。在这一班,马老师的学生年龄层都偏大,甚至有位84岁的老奶奶也每个星期按时报到。而令我动容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他们的步伐颤颤巍巍的,但对书法文化的喜爱却坚定不移。而马老师也毫无架子,与学生们谈笑风生。采访马老师之前以为他会是个严肃的书法家,毕竟得高望重的。但他却非常的平易近人,在采访过程中,也侃侃而谈,分享他的故事。听着马老师对书法的喜爱,我突然觉得他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毕竟这世上只有很少的人,能将爱好和工作合并为一,而他便从中找到了他的平衡。对于我这个没什么爱好的人而言,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心生羡慕。而我也还在努力寻找自己所热爱的路上。

(艺术家每一道潇洒自若的挥毫,往往都是鞠躬尽瘁的一笔,以任重道远的宏观角度,除了动态的捕捉人物专精的神韵,也静态的表扬了书法宏道的远景,面对师者语气固然偏正,框架组织稍嫌稠密,口吻当可更为轻松活络,讲述多些人物成长和投艺的趣闻趣事,当做一种留白式的节奏,文化播种虽然重要,但是艺术容有另一番出世的境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