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瑾倚在落地窗旁,左手轻轻地拨开淡褐色的窗帘。初秋的微风牵起了刚烫好的长发,柔光照映在泛红的脸庞。瑾不断搜索着公寓楼下空旷的柏油路,兴奋难耐的心是树枝上簌簌颤抖的枫叶。
今天,是和他的再一次约会。
瑾清早便开始梳妆打扮,几乎把整个衣柜试了一遍,才决定穿上这条白色绣花连衣裙。白色,看了总是让人舒坦。她想象着,有一天他也能为她挑选一条这个颜色的礼服。夕阳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泻进屋里,像是照亮了她某个浪漫的幻想。眼看时间快到,她在窗口前徘徊,影子被拉得长长的。
期待已久的身影在渐渐昏暗的街道转角隐隐若现,手里捧着一件棕色风衣。那里头必定又藏着一支捂热了的红色玫瑰,瑾想。一抹微笑在嘴角旁放肆地荡漾,她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
“I've got to get ready, just a few minutes more
Gonna get that old feeling, when you walk through that door.”
瑾站在窗旁托着脸颊,眼神追随着挚爱,上下打量一番。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裤和皮鞋,那正是她喜欢的朴素整洁。他站在马路对街,下意识往瑾的窗户瞄了一眼,正巧与瑾四目交对。瑾害羞地慌忙掩起窗帘,心砰砰直跳。
“瑾,瑾!”
只听对街的他不停喊着。谨捋了捋卷发,抿了抿口红,深吸了一口气:
“嘘,你这样会吵到邻居啦。”
“你等着,我上来接你!”
瑾转身雀步到梳妆台前,最后整理衣妆、套上外套、拎起包、提上高跟鞋,再故作镇定地坐在沙发的右座,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这时太阳已下,黑暗已笼罩整间屋子,只剩昏黄的街灯恍恍惚惚的倒映。
五分钟过去了。门铃仍然没响。
瑾还是一直坐在沙发上同一个位置,听话地在漆黑中等着。
等到不小心睡着为止。
自从数年前男友在住家楼下车祸以后,瑾每天循环着同样的动作。她总会在下午六点左右套上同一条泛黄的绣花白裙,站在窗口哼着歌,对外大嚷。过去,还有些街坊邻居会前来嘘寒问暖一番,后来也就习以为常,来探望的人也越来越少。新搬来的年轻人觉得这人发了疯,避而远之,有时还指指点点暗地嘲笑。
庆幸的是,瑾很快的就会忘记,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这天,瑾又站在窗前,哼着同一首情歌。那支最爱的口红早已见底,她使劲用弯曲的手指抠出边缘残留的最后一块玫瑰红,抹在皱褶的双唇。她的行动没有以前利索,步伐蹒跚地走到沙发旁。常年下来,沙发的右座呈现一处凹陷,像是思念的积累沉重,永远压在坐垫的深处。
瑾不知怎么的,这天特别累。刚坐下来不久,便睡了过去。这一睡便再也没有起来。
那天晚上,她似乎终于听到了,等了一辈子的门铃声。
(生死相离,爱情两望,文字的氛围气息皆有诗化的神韵和风采,细腻的扣紧了人物与环境的情怀,可是在凄美绝伦之余却也过于飘逸,如果故事以第三者的角度写来,从人间世俗的观点进行照影和同情,或许能有另一种更加真实的感动。)
以《等待》作为题目有些俗套,不大会产生想往下读的欲望。最终选择这样取题的原因在于,不想太早揭示瑾精神不正常的事实。本想用中间穿插的80年代情歌“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作为名称,但却担心读者会认为此篇是为了纪念已故的Whitney Houston而写的小说。再加上,中文小说配一首英文歌的名字,不知会不会呈现不必要且不协调的状态。最后毅然决定选择更为保守的途径,直接使用贯穿整篇小说的主题“等待“为题目。
ReplyDelete也许也是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第一段除了将心情和枫叶做比喻,其他部分过于平白直叙,像是通过拍摄镜头窥探瑾的一举一动。这是我发现自己常会犯的毛病,尤其是在文章开头更为显著。
全篇提出几个其实可以更好发挥的意象——初秋的景物、捂热了的玫瑰等。但因为写到一半才决定把瑾意识到车祸并冲到楼下看到男友死在路中央的部分删除,使得这些意象到最后没能派上用场,后来也没舍得删,就有些尴尬地挂在文章里。至于为什么会删掉这个情节,是因为我不想分散“一辈子等一个人”的主题。
对于男友的描述,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这是刻意的,因为他不存在地存在着。我觉得写瑾上下打量男友的那一部分可以再继续加强,突显其中模糊和复古的元素,更好地为之后的恍然大悟做铺垫。
真相大白的开头有点“作文气”。文章费力刻画真相的面貌,却破功于“数年前男友车祸以后”这几个不带表情的揭晓。对我来说,这就是此篇的弊病之最,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
至于结尾我还算满意,可能是为了挽救传略点的叙述缺失。我尤其喜欢最后一句。然而,最后第三段的部分,若可以更大胆地刻画瑾衰老又神经的面貌,便可能可以加深读者对她的怜悯,让结尾更具情节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