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丽萍:文案故事

Wednesday, October 9, 2019

丽萍:文案故事



读我一人的世界

2003年,我刚来异乡不久,没什么朋友。妈妈带着我认识了个同层楼的邻居。刚巧那阿姨的孩子跟我同校。妈妈开始上班后,我隔三差五的跑去阿姨家玩。有一回,阿姨带他儿子去公共图书馆,我也屁颠地跟着去了。出去一趟之后,那间图书馆倒成了我的新天地。小孩子最怕无聊。上学只半天,填不满一下午的空虚。若留在家,无非看电视、画画,我不想整个月都闷在家里或蹭别人的家,图书馆是个合适的去处。次日,我就跟妈妈要了十二块钱办借书卡。

童年的时光部分寄宿在图书馆。书被整齐的摆放,排成彩虹波浪。选书时,我最喜欢以貌取书,然后才翻翻内页,拿着看中的书,坐在不挡道的角落慢慢读。至今还记得那时读过好几本《脑筋急转弯》、《北京卡通》以及关于十二星座的希腊神话。接触了些闲书之后,我才体悟到进入虚拟世界的自娱自乐,也许是在这种契机下,酝酿了独立的气质。在学生的心中,课本是可恶的,才显得杂书更可爱。可惜越长大,越忙碌。工读生不是什么好头衔,时间早已被功课和工作预定,能自由阅读的时间甚少。综艺节目常是我晚上用来解压的快餐。即便如此,图书馆仍与我藕断丝连。当我在学校找不到参考书时,国家图书馆会给我惊喜。不知这书原属于谁,我满怀感激的翻阅。闲暇时,我抽空逛了逛图书馆,它还是一如既往的静雅且无所不包,容许我的喜好和想象在外太空自由的漫步。

(成长一路适合多分段落,虽然写来流畅惬意,记忆洋溢了对于图书的拥戴和喜爱,但是整体较像是一种回叙自述,欠缺了故事该有的情节元素,不妨让那个离乡背井的小孩,发展处自己的故事。)

1 comment:

  1. 童年过度到现今可算流畅,但分段可以更细,才能让读者感受“我”的成长变化。前半部分呈现轻松活泼,后半部分逐渐增加成长的压力,结尾处又回到童年的去处释放压力,令人感觉舒畅。既然开头写明了年份,结尾也可以把闲暇时改为具体的今年的某一天,表现个人与图书馆长久的关系,才显得感情更浓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