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芷欣:一处他方

Saturday, March 12, 2022

芷欣:一处他方

台湾

在新加坡出生长大,大概最不缺的就是受到台湾文化的熏陶了吧。虽然不理解电视机里复杂的爱恨情仇剧情线,却每周末的晚上还是会陪妈妈一起看台湾八点档剧。尽管还未到理解爱情到底为何物,却还是会默默记下收音机上播着的台湾情歌。士林台湾小吃分行遍布新加坡各个购物商场,逛街饿了就随意找个长凳吃起老爸买的蚵仔面线跟XL鸡扒。我的成长是如此,大概其他的华人小朋友们也是如此。也难怪,台湾成了新加坡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只是,我从未踏上那片土地。

在我潜意识中, 总觉得这地方既熟悉却又实际上那么地陌生。母亲大学时就是在台湾留学,生活了好几年,差一点就远嫁留在那。在我成长的日子里,只知她去过台湾留学这事、略知道她如何刻苦读书打工存钱寄回家、也看过她在校园里拍摄的毕业照。每每聊起台湾,她总能对那里的人事物了如指掌,却从未分享过她在台湾生活的细节。或许是担心过多地分享,解剖开的内心会揭露尘封已久的往事,只是对于台湾的好奇心,就那么深深地扎根在我心里。

自己踏入大学后,与父母在理念上的一些不合导致时不时的冲突,内心想努力辩解与脑里被灌输的传统孝道,使生活变得发躁得令人窒息。我想要逃离,逃离这地方,逃避问题,就像只鸵鸟一样,眼不见为净。而去台湾的交换计划正是能让我短暂不去面对问题的方式。只是计划真的永远赶不上变化,一场疫情使计划被迫取消。更可笑的是,它反倒逼迫我去直视问题,去尝试解决。一家四口,一间四方式房子,从早到晚,面对着彼此。

煮饭,是疗愈我们关系的方式。这20年以来,我们总是在外用餐,家里除了下方便面的鸡蛋,冰箱里没有什么可做饭的材料。但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们家决定开始自己煮晚饭,每人轮流负责那天的晚餐。我们家,终于有了所谓的家常菜。那一天,父亲说自己煮的是母亲在台湾的回忆中最爱的食物——肉燥饭。

(无论是大排档或者八点档,每个人各有喜欢台湾的理由,语气较是回答纾解对于地方的情有独钟,欠缺较为完整的行文布局,而且描述母女关系的亲疏,吞吐之间确实显得零碎和黏着,不妨好好将母亲留学的片段,重叠在日常的交集和想象的投注,进行更深刻的情感召唤。)

2 comments:

  1. 首先,谈所选的地点,觉得可以再挖掘更深,到底是哪一点那么的吸引人,可以谈详细的地方、人、事、物。整片文章有关地点还是太过于表面,无法确切表达出“为什么是必须去”。
    其次,虽然与个人经历/情感扯上联系是本人一向惯用写作手法,也是为了带出为何选择这地方,不过在这篇文章里,似乎就有些“喧兵夺主”,盖过了更应该着重描写的“地方”。(本人承认,在这里描写情感时,也有所保留,一是不想成为一篇抱怨篇,二大概我才是那位不愿意剖开内心的人吧。)
    最后,结尾就这样草草了事,只能说,不要凌晨半夜才来写作业啊!

    ReplyDelete
  2. 十五歲那年去了趟台灣,台灣確實好,風土人情是至今仍在感嘆,仍想舊地重遊的其一因素,但不知幸福是否該被譴責,每晚隨處可見的夜市,一星期也就真的胖了三公斤🤡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