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泓宇:一处他方

Saturday, March 12, 2022

泓宇:一处他方

昆仑山

或许是那千年未变皑皑白雪,或许是那“万山之祖”的美誉,也或许是那一个又一个神话传说,让我对昆仑山钟情不已。说起来我与昆仑山之间真有不小的渊源。在十二岁之前,我一直叫“侯金仑”,因为父亲姓“侯”,母亲姓“金”,二人希望我如同昆仑山一样坚韧不拔,取名为“仑”。

自孩提时起,我便对前往昆仑山一游有着不小的执念,想去看看这巍峨雄壮的昆仑山究竟是何模样。《西游记》对我的影响不小,各种神仙法宝层出不穷。尤其是看到太上老君可以装人的紫金红葫芦还有可以煽风点火的芭蕉扇时无比心动,拿着外公的蒲扇扇来扇去,或者托起挂在家门口的葫芦,逢人便大叫一声“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我很羡慕太上老君,居然有这么好的运气,去一趟昆仑山能捡到这么多宝贝,不知道我去的时候能不能也捡到一些。

《西游》火了一段,紧接着便是《封神榜》,元始天尊的道场就在昆仑山。如果元始天尊收我做徒弟那我就不跟太上老君抢宝贝了,毕竟到时候太上老君也算是我的师叔了。当然,听说《山海经》里,西王母也是住在昆仑瑶池,等我去的时候能不能请我参加蟠桃盛宴,实在不行给我两个蟠桃吃。两个太少,来者是客,西王母应该会多给我一些吧。

神仙的世界最终只是幻想,在上初中之后,我慢慢沉浸在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不能自拔。你说张无忌为什么运气这么好?掉个悬崖也能碰到《九阳神功》?随便进个密道也能学会《乾坤大挪移》?当然,我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我了,跳崖什么的就算了,没那个胆量,但去昆仑派学艺还是可以的。只是被父母以“别想这些不切实际”为由,一票否决了。

神仙梦没了,武侠梦也无疾而终,我终于放下幻想,拿起“正经”的书本,回归现实。背诵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还有“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无论是数千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是本朝建国太祖毛爷爷,笔下的昆仑山都是与日月同辉、秀丽壮阔。但我却更爱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变法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刮起一阵腥风血雨。本来有机会活下来的谭嗣同却不愿离开,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敬仰。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豪情壮志的诗句吧,为人如同昆仑山一样光明磊落,灵魂如同昆仑山上的雪一样纯洁高尚。

心中那个前往昆仑朝圣的梦还在我的心中荡漾,不过忙碌的生活还有高原反应让我只能暂时放下寻仙梦。至于自驾游不过是浪费时间的做法,或许飞机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最终的结果。随着这样的心态生活,在时代中随波逐流,我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不管见到谁都可以大喝一声“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的我了。原先耸入云霄的昆仑山慢慢被磨去了棱角,山上的雪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融化。

(假想的登高一呼,叫出许多奇妙的童趣,从神话到小说,从历史的歌颂延入诗词的地理,无猜的投入和热络的交集,从头述来仿佛更是重游故地,文字颇为挺拔算有英气,不过那种典型男孩块垒式的发愤言志,却也欠缺较为幽微曲折的情意,结尾以山自比漫雪消融,或许才是抒情的要义。)

4 comments:

  1. 从自己的名字开始讲起,与昆仑山之间的渊源缓缓道来。神魔小说、武侠小说,年轻时谁又没有这样的梦?然而这终究是一场触不可及的梦罢了。最后只能向现实妥协、回归现实,做父母允许做的事。在文学、历史的世界,昆仑山再次出现,这时,少年或许已经忘记那份想去昆仑山的执著,但是想要去往昆仑一游的初心一直没变。学业生活,很多人或许没办法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甚至就连已经做好的计划,可能也会付之东流。在只看见结果不看过程的时代,或许很多人会失去真正的自我。

    ReplyDelete
  2. 总体来说,文字的用词或许还可以继续斟酌调整。对于昆仑山独有的情感我感觉并没有抒写得非常到位。主要是前往昆仑山已经从最开始的梦想,到现在只变成了一种执念。视频、图片,网络上随处可见。已经没有孩童时期,看到各种传说故事,在心中想象昆仑山的那种激动和向往。而一次次旅行计划的落空,或许前往昆仑寻仙早已经不在计划之中,可是年少时期的梦想却一直没有忘记。

    ReplyDelete
  3. 昆仑冰雪象征着纯洁高尚的灵魂,童年时的童言无忌,看到谁都可以大叫一声“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慢慢消失不见。原来的小孩,慢慢长大,放下了寻仙梦,放下了不切实际的武侠梦,学习着大人让孩子学习的“正经”知识。或许在无意之间,大人们和身处社会的磨练,让孩子的梦想一点点破碎。慢慢地,孩子向往的并不再是那座昆仑雪山,而是小说中的昆仑仙境。因为那里有自由、无拘无束。

    ReplyDelete
  4. 文字消融了昆仑雪,得以笔下窥雪山。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