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孙璇:故事1

Friday, October 8, 2021

孙璇:故事1

想恋爱

在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泛性论”中,人类的所有行为都视为由性本能所驱使。虽然 “泛性论” 存在错误和缺点,但在他丰富多采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中,也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

相传在亚当和夏娃对性有感触时,人类开始拥有了后代。不断地繁衍才有了现在的人类社会。或许是因为不舍祖先的传承,我们的文化思想都在鼓励繁衍。到一定的年龄就开始结婚生子,已经成为大家默认的思想。

区别于其他动物,身为高智商的我们自然不能满足于性行为。爱情或许是性更美好的样子。与意中人白头偕老是才是我们向往的。全球几十亿人口。在这庞大的人数里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共度余生,岂不是轻而易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中国古代,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发展生产。人们早早便要谈婚论嫁,传宗接代。北齐时甚至曾把杂户中子女年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未婚嫁者全部征集服役。而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择偶范围一般仅限于邻里之间。在法律和传统思想的逼迫下,与不爱的人托付终身并不稀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择偶范围扩大至飞机和轮船所能抵达的地方。可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却对现阶段的爱情不抱期望。“我好想在国内的大学谈恋爱。”这句话好友已经说了不下百次。看来对于我们这种眷恋故乡文化的人,交通的发达并没有帮到什么,反而让我们离爱情越来越远。

长假回了趟国,见到发小。相比之下,她更容易找到另一半,却还是单身一人。“没有遇到合适的。”她说道。怎么会呢?我不相信。在我的追问后,大致可以理解为她喜欢的人自身条件很好,令她感到自卑,不敢表达情意。而她从来都不关注那些她不感兴趣的男孩。这简直是盘无解的死棋。

每个想谈恋爱的单身人士又何尝不是被困在自己的死棋里呢。

记得有一次在巴士站,我埋头啃着肉包。一阵类似烤面包的香气扑面而来。扭过头,只见一个外貌清秀的男孩正坐在我身旁埋头啃着华夫饼。等巴士的学生很多,只有我们俩在吃早餐,还刚巧坐在一起。风吹过,树叶缓缓飘下。这一幕像极了小时候读过的校园爱情片段,令我恍惚。可想到文化背景和以后的发展道路极有可能不同,便没有上前要联系方式。与其事后失望,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抱有期望。

如今众多已发展国家面临着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就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不例外。如果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有一定的准确性。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有很多人对爱情都求而不得。这么想便觉得不那么孤独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兴许哪天这盘死棋突然就被盘活了呢。

(像是在阐述爱情委婉的真谛,而不是叙述故事有趣的过程,洋洋洒洒的论证只为了坦露自我的心意,散文的笔触明显偏离了虚构的主题,应利用巴士站的际遇展开想象的情节,让啃着华夫的小男孩,和迎风寻味的小女孩,发展出一段懵懂的恋情。)

1 comment:

  1. 好的地方:故事真实有逻辑。有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作品有信服力。写作题材是个很多人都经历的事情,容易产生共鸣。
    不好的地方:上半段很多论证,可能会有点无趣。归根结底我还是觉得自己的阅读量太少,写作水平还不是很好。因为自己目前的写作能力有限所以无法以更好的方式表达出这篇故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