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5, 2017
俊良:一鸡之见
有雞食品
兒時常聽父母說吃雞不易,非得要過年過節才能在飯桌上聞得雞香。小朋友個兒不高,偷雞還要疊椅子墊腳尖,隨手將鹽熏雞的翅膀上的皮撕下一角,邊跑邊吃,也不敢貪多,怕被奶奶發現。那時,誰家小孩沒偷過幾個雞皮來嚼的?
今兒可不同,吃雞不是奢侈,午餐晚餐的桌上很少是沒有雞肉的。需求增加,供應商不暇兼顧,雞隻品質高低不同。衛生首先發生問題,雞的疾病蔓延成人的疾病,九十年代開始,禽流感開始變成吃雞的問題。後來又大談食品安全,有機最好,無添加,純天然,市場上掀起吃有機食品的熱潮。有機還不足,便往鄉下去找,菜園雞菜園蛋有益身心。那些工廠量產的雞打過針,有毒。
時代改變,好雞難求,食品的標準有必要仿古守舊。古人也愛雞,《孟子》曰:“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養雞吃雞最重要對好時機,否則肉不鮮美白白浪費一隻好雞。
洪七公將雞拿來荷葉包,堆過泥巴來烤叫化雞;東漢有副石刻叫《庖廚圖》,肥雞一頭豉油一升,隔著畫也聞得見大銅鼎上的雞香。然而,豪強富貴愛雞則不如平民百姓。水滸英雄不吃嫩雞,武松來到景崗山吃他二三斤熟牛肉,李逵聽得酒館只賣羊肉不賣牛就直生氣。紅樓中人吃雞但更愛吃海鮮,寶玉專做螃蟹詠,賈母動輒要開螃蟹宴。除了食用,雞也司晨。戲曲作品中,青年男女偷情歡愛,常常被雞鳴聲嚇著,良宵苦短,憎雞報曉。今時大城市的公雞大概不曉得日出而鳴,因為鬧鐘比雞好使得多。
肯德基開成連鎖店,傳聞養殖多於兩條腿的雞,聞之心驚膽駭,但真偽也未可辨。在人人可以天天吃雞的時代,假的還是真的變成食品的另一個問題。所以凡事有認證之必要,食安局的認證,大食家的認證,小食客的認證,獨獨自己的舌頭辨不了一點真東西。
真的假雞蛋,假的真雞蛋,真偽之辨提升到哲學辯證的新高度。成天擔心吃進去的雞會不會影響健康,最終還未來得及生病,就已經患上疑心病。吃雞不疑,疑雞不吃,與其吃雞吃得辛苦,不如害病害得舒適。當然如果都市人早已養成提防的好習慣,那隨身帶根銀針也未為不可。
雞不可不吃,餐桌上有雞比有機重要。吃要心安,美食當前記得不要落得「騰騰雞」(粵語,俗語,緊張而手忙腳亂的樣子)。
(所谓舞文弄墨大抵是这番面目,虽然偶有鸡歪失控之处,水浒红楼的旁引也显多余,不过文采斐然,文气一蹴而就,在生活的文化和历史之间,淋漓尽致的跑野马,却也极为鸡灵热闹。)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文笔很有趣。
ReplyDelete好喜欢吃鸡,,要长出鸡翅膀了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