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雅琪:一鸡之见

Saturday, February 4, 2017

雅琪:一鸡之见


斗鸡

说起斗鸡,人们定会与两只公鸡相斗的画面联系在一起。两雄相遇,为抢食或为夺偶打斗时,可将生死置之度外,战斗直至最后一口气。

童年时期,回老家过年,邻居们饲养家禽,作为年货储备。鸡在那时不只是为了糊口,还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邻里之间,相互熟络,得知谁家有精壮的公鸡后,总会相约一起比试。虽不是专业斗鸡,但决斗起来也是极其凶狠。两只壮硕的公鸡,竖起颈部的羽毛,鸡冠充血成深紫色,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伺机而动。一旦看准时机,瞬间飞跳起来,将脚力及重力聚集在鸡爪,迎头重踩对手,并用尖锐的嘴喙拼命啄咬彼此,一时之间鸡毛纷飞,现场气氛既紧张又略带疯狂。

争斗是人的本性,但凡能决一雌雄的场所,定有看客聚集。看客以男性为主,大家都兴致勃勃,激动之处还会拍手叫好。偶有路过的女性驻足观看,年轻女性在一旁瞪大眼睛,屏吸观看。年长者,则会从人堆里揪出自家孩子,而前一秒还扯着嗓子喊叫的孩子,瞬间就蔫了,跟在妈妈旁边不情愿地朝家走去。

斗鸡起源于亚洲,而今日,可谓随处可见。男人与斗鸡之间似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曾用“从表面上看,战斗的是公鸡,事实上是男人”一话形容巴厘岛的斗鸡者。19世纪的英国文化中,公鸡与斗鸡活动跟男子的勇气和性能力密切相关。中国《春秋说题辞》中记载:“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不难看出,除了其报晨作用外,公鸡也象征着阳气和男性。

然而,对拥有数千年吃鸡史的中国来说,再凶悍的公鸡,最终也会沦为人们的盘中餐。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有多种尊重鸡的方法,尤其是斗鸡之人,在杀鸡时会留下鸡头和鸡爪,悬挂在门上,然后将其剩余部分,或汤煮或爆炒,只为让鸡走得讲究又体面。这种对鸡的尊重,在其他国家应是不多见的。

(行文简练清爽活灵活现,纪实与据典的混伴恰到好处,命题一语中的而毫不累赘,只是末段转实为虚,反讽的手笔也算精彩,但是腔调斜出难免有些突兀,之前不妨补入挖苦嘲弄的口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