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8, 2017
凯宇:告别散文
抱抱兽
岁月是个石磨,把我们的相处磨成了孩子气,流露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咬字发音里的童言童语,例如,想要向对方讨取拥抱的话,我们总会说:“I want 抱抱yah!”
“Bulbasaur”是这样在发音的潜移默化使然下,被我们悄悄地念成了“抱抱兽”。
面对其他人,我们又可以不疾不徐地,恢复往常般的低沉正经。如此切换自若的本事,似是一件暗中进行,不可告人的秘密。
刚过去的三月尾端,早已把我和二十岁生日拉开了一段距离。
某天早上,我意外接到了快递员的来电,说有一份包裹,给我的。我一度以为自己在做梦,昏昏沉沉,直到对方向我确认了姓名和电话号码,才逞着意识起床。从房门走到宿舍大厅会经过一道长廊,一路上,惺忪的两眼和晨光斗争激烈,之间擦出的火花模糊了视觉焦点,一圈圈黄色光晕互相重叠,投影在眼眸里。我抱着饼干铁桶般大小的包裹回到房间,撕开层层塑料包装,因为害怕吵醒室友,所以我努力压抑着亢奋,动作轻轻的,格外小心。
仿佛是在为孕妇接生,我从那子宫里迎来了一只可爱的抱抱兽。它与我枕边的史迪奇大小相仿,静静待在透明塑料袋里,不哭不闹。我打开塑料袋拿出抱抱兽,一边打量它全身上下,一边逗弄它,乐在其中。这么欣喜若狂的感觉,对于平时淡定从容的我而言,很不真实。
抱抱兽的背后长着一颗包菜,青蓝色躯体摸起来软绵绵的,一如初出羊水的婴孩,雪亮的红眼睛装载着对花花世界的期待,而脸上的扁嘴神情,十足她闹别扭时噘嘴不语的烙印。未曾看过《神奇宝贝》的视障,使我至今仍无法清楚区别杰尼龟与抱抱兽。毕竟,它们除了颜色相近,形体上确实和乌龟没什么分别。
经历了短暂的忘我,我致电给她,告诉她我签收了包裹。她这才娓娓道来,说抱抱兽是几个月前,她路过一间玩偶店看见的,她知道我一定会喜欢,结账的时候没有犹豫太多。只不过,这份在我三月初生日才寄出的心意,拖延辗转在漂洋过海的路上,一晃便是三月尾的早晨。看着抱抱兽,我心里有股迫切,想把啰嗦冗长的南北大道浓缩成只字片语,可以刚好堵住倒数回家的沙漏,然后带上抱抱兽,瞬间移动到她面前,拥抱她,哪怕事实是我无从任性,可以时时牵着她。
她不是个浪漫情人,总是理性胜于浪漫,因此不会在心思方面绞尽脑汁。反而多数时候的浪漫,从拜托她在我的日记尾页写上她想说的,乃至每次抵达某个地方,想要一起合照留念的念想,都是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而提出的。
她不是个浪漫情人,但我仍想给她满分。从校园到城市的路上,当身边事物崇拜光而加速前行,我们却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步伐节奏,肩并肩,走得很慢。在那个钱包如私处夹紧的过去,她一直都是体谅的,像是知足于生活上的所有一切,而不曾对我有过物质上的要求,如同她浓眉底下,那一对铿锵坚定,无条件相信我的眼神,我一直记得。
向来对于生日,我并不会抱有任何庆祝的想法,倒是会把那天归为特殊日子,小小破费犒赏自己一顿吃的,或去一些鲜少踏足的地方。像是今年,射击比赛恰巧落在生日当天,我用认真换来了一枚难能可贵的奖牌,只可惜她不在现场,没能看着我在领奖台上的风姿。但只要与理想有关的实践,无论是射击或创作,她未必会是我每一场比赛的现场观众,也不会每一个晚上陪着我挑灯写作,然而最简单也最有力的,是那一句相信我做得到。
偶尔想她,我会玩一玩抱抱兽,把下巴贴在它额头,就像当初在车上的拥抱,我总爱把春风催生的胡渣埋在她脖子,拼命磨蹭,逗着她玩。她禁不住痒,总会猝不及防地把脖子往后一缩,右手使劲拍打瘙痒的部位,接着在我耳边开怀大笑。喜欢拥抱她,呼吸透过她肌肤渗透到衣服的暖意和味道。在我们之间,每隔几个月的见面,总会有这么一次似是而非的拥抱,这当中,我最爱聆听她稚气的笑声,最爱直视她的大眼睛。
在新加坡生活已近一年。抱抱兽到来以前,床头原本只有一只史迪奇,那是我家里唯一一只绒毛玩偶。我偏爱史迪奇随遇而安的从容,还有它与生俱来的傻呆。日子久了,与枕头作伴的史迪奇似乎渐渐对尘埃妥协,灰头土脸,看起来孤孤单单。而抱抱兽的出现让我顿时明白,过去她向我索取宿舍地址背后的那双手,紧攥着一个希望我更快乐的原因,而我也毋需把史迪奇放进洗衣机,因为我知道它再不会介意自己身上的脏兮兮。
尽管抱抱兽和史迪奇故乡各异,看上去也不甚般配,不过互相拥抱的两个人,只要认住了安全熟悉的体温,其余的细节也都会望尘莫及。至少生活忙碌之中,它们可以私下互相抱怨,说我坏话。至少爱到最深处,也只会更想继续给予,而寂寞不敢跋扈嚣张。
自从史迪奇和抱抱兽有了彼此,我看见它们之间的快乐,也看见我们。
(爱情长了软毛所以可以厮磨,两人的距离越长,越需要絮语绵密,或者一个可以让遥想对号入座的玩具,文字本来就是一种抚摸,而书写则是跟自己抱抱,不过小两口子的相知相交,似乎只有含情脉脉,虽然无比温柔窝心,毕竟属于年少。)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在充满了供需、汇率、成本、效率、生产、通膨和失业的宏观经济学世界里,大家都渴望一个维持在家庭、工厂和个人的微观经济学生活
ReplyDelete告别快乐!谢谢老师的评价。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