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璐琼:节日的故事

Friday, October 13, 2023

璐琼:节日的故事

圆月

九月二十九号,天又凉了几分。我光着膀子,身上的汗珠一滴滴划过,留下纵横交错的轨迹。我抓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着额头的汗,顺便抬头看了一下天空。这才傍晚六点多,但月亮已经冒出来了。在四周弥漫着的橙红色云絮中,月亮显得冷冷清清。

“欸,老刘你看这大月亮。” 我指着天空中初升的明月,拍了下老刘。老刘没搭理我,他手握着钳子,从工具袋中取出一根钢筋扎丝,仔细地穿过两根十字斜角的钢筋。接着又用钳子在扎丝的末端弯曲了一小段,将其钩住了两根钢筋之间,开始用腕力转动扎钩。完成了这一步,他才停了下来,气喘吁吁地说:“哎,快接着干吧!这块扎好了,我们好快点儿下班!” 我重新戴上那双黑不溜秋的手套,安全鞋踩在数层楼高的钢筋上。一眼望去,只有高楼骨架拔地而起。

“老板今天心情好,多给了我两百。照这样下去,明年年底估计就能把家里那破房子推倒,重新盖个毛胚房了!” 老刘又扯着嗓子吹牛皮。“真有能耐!晚上吃饭你请客啊!”我推搡老刘,调侃着。

扎完钢筋后,我和老刘向着烧烤摊走去。城市里几乎看不到星星的踪迹,除了那轮明月,万无一物。我和老刘是老乡,那会儿趁着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两个小伙子一同从村里出发,打算捞些钱回去做点小本生意。“这城里也不比咱村啊,来了这么多年,一个星星都没瞅到。” 我不禁感叹道。“哎呀,你看看这到处的灯,谁还需要星星啊。咱们小时候村里没电,天黑了只有星星看!”老刘扯着嗓子喊。风呼啸而过,我打了个颤,拉着老刘大步向前走。

烧烤摊在工地的马路对面。这条马路没有红绿灯,天桥也在几百米之外。我和老刘靠在混合土制成的石栏上,注视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打算等车流少一点横穿马路。无数个车灯一闪一闪的,像太阳的眩光,让我难以睁开眼睛。于是视线飘至上方,抵达天桥上的红色横幅。那里悬挂着一幅鲜红的横幅,横幅上醒目地写着:人们是真正的英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这抹红色让我的身体充满干劲。

第一次离开村子,我们二十多岁出头。那几年我们拼了命地干,一年才能凑出点时间回去一趟。干了几年,攒足了钱,顺理成章地各自回村里迎娶了媳妇。孩子们渐渐长大,原本想回家,但小娃又突然染上了一种病。我也搞不明白这病,只听医生说要透析。那家小诊所,透个一次还要掏三百多块。

我和老刘走到了我们常光顾的烧烤摊,摊位是用工地蛇皮袋临时搭建的篷子。老板和老板娘也是外地人。在这座城市里,外地人总显得更加热情,他们一看到我们就老远吆喝着。我和老刘从隔壁桌上拎来两把红色的凳子,摆到木桌前。“老板,先来三十串烤串,六瓶啤酒。”老刘喊着。“老李,别客气啊。今天过节,随便点,我请客。”老刘点了一根烟,深吸了一口,烟雾在空气中升腾,弥漫开来。

桌上很快摆满了烤串和啤酒,老板娘端着两碗面,放在我们的面前说今天搞促销,送我们的。老刘拿起汤匙,小心舀起一勺汤,撅着嘴喝了一口。他一脸的满足滋滋赞个不停。我也噗嗤噗嗤地吸了几口汤,白菜汤特别鲜。我们一起端着碗,刺溜地吸起了面条。老刘抹了把嘴,贼兮兮的看着我,露出了他那滑稽的笑容。两个男人就这么面对面坐着,在雾气中吃肉、喝酒,愈发开心。

在高涨的情绪中,我们脚下堆积了一大堆空酒瓶。老刘似乎有些醉了,他醉眼迷离地看着对面街上的一家四口。“喂,老李,你想你媳妇不。”我朝着他的目光望去,那家人穿着整洁的衣服,手提着灯笼。月光和烛火相互交融,他们的身影仿佛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还好吧”,我顿时有点征,许久才回应老刘。 “都老夫老妻了” 我接着补上了一句。

老刘终于还是趴在桌上倒下了。 结完账,我回到座位,点了一支烟。我拿出口袋里的一沓百元钞票,数了一下,然后把它们重新塞回口袋。我望着老刘那满是茧的手,又默默望向夜空中的圆月。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视频通话。”爸爸,中秋节快乐。”女儿躺在病床上对我说。“中秋节快乐,乖乖。” 我弹了弹烟灰,恍如隔世。月亮不圆,缺失了一部分,在北方。

(地上的水泥叠叠,天上的月光戚戚,中秋月圆之夜,思乡想家人之常情,底层阶级的摹写模式,多少显得有些陈套,但是情节虽然稍欠惊喜,叙述却极为温厚整齐,无论是干活吃饭的细目,或者对话交集的场面,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混伴苦乐的故事基调,也就突出了感人的真实性。)

1 comment:

  1. 一开始本来想写一个万圣节的故事,但是发现自己写不出诡异的感觉,所以就换了一个自己更为熟悉的节日。圆月作为题目,直接点出中秋节。既然是中秋节,那故事肯定会跟团圆有关,所以就写了社会底层劳动者在中秋节这天,回不了家,互相取暖的故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