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缘
阿寄骑着车从两旁遍布灰烬的巷子里飞驰而过,抬眼望去学校就在眼前,远处的太阳挂在东边,光线并不刺眼。而被风带起的焦味儿还鼻子里打转。
进了教室,邻桌的两个同学还在说着班里传了好几天的邪乎事儿,阿寄突然意识到,今天便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阿寄从脑海里拼凑着之前同学们流传的故事,越寒意渐渐从脚底升起。他不敢再多想,从书包里拿出温水大口喝着,早上妈妈一边接水一边叮嘱的话浮现在耳旁。阿寄想起自己刚离开不久的家,心里的恐惧退散了一些,打开书本开始预习今天上课要讲的内容。
小学放学早,还不到日落,阿寄便已经走着来时的路踏上归途。不像来时那般匆忙,他慢慢悠悠的蹬着车子,余光瞟向路牙子两边的灰烬。好像还是早上那些,没有什么新烧的痕迹,只是被燃尽的灰纸屑似乎少了些,大概是被风吹跑了,又或是像同学们说的那般已经去了需要它的地方。随即阿寄加快了速度,穿出了小巷。
回到家中,爸爸还没下班,只有妈妈在忙碌着晚饭。阿寄上楼回到自己的卧室,凑着夕阳,仔细打量着房间里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衣的窗帘,左看看右看看,只是普通的花卉图案,没什么不寻常的地方。阿寄转头离开,默默在心底松了口气。
天刚擦黑,爸爸拎着两个大黑袋子回来了,边走边向妈妈说,东西都买好了,吃了饭就去吧。阿寄知道,这两袋黑袋子里装的都是金纸叠的元宝,白纸印的假钞,还有一些彩纸做的物件,每年都差不多。阿寄年纪小,还从未一起跟着去烧过纸,但今年不一样,他想亲眼见见同学们说的故事。还不等吃完饭便吵着要和父母一起去。
吃过饭收拾好,妈妈从门口的角柜里拿出了几柱香,在厨房的煤气灶里点燃,一家人就出了门。窗外的天空已经黑透,万里无云。还没走到巷子深处,阿寄就闻到了新鲜的火味儿,和早上不一样的味道。爸爸拎着袋子找了处人少,避风的墙角,拿出纸钱拆开堆在一起。不一会儿,面前的纸钱上泛起了火光。妈妈往火堆里加着东西,阿寄也学爸爸一样在路边拾了个粗树枝缓缓翻着那团火焰。爸爸说,这样东西才能烧尽。
直到两个大黑袋子见底,阿寄也没有遇到同学们说的鬼。他说不上来是庆幸还是失望,看着脚尖上的黑色灰烬出了神。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互相说着他们父母的故事,而阿寄默默的跟在父母身旁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屋里的顶灯散发着温暖的黄光,阿寄一家三口聚在客厅一起看着电视。阿寄最终没有忍住,还是将同学们近些天所说的故事分享给了父母。母亲听完只是笑着和他讲,你们所谓的鬼怪或许只是爸爸妈妈想念已久都不入梦的人,他们是爸爸妈妈最亲近,最想念的人,或许有一天你会希望这些“鬼”也能再来这世间看看你,与你诉说他们过得是否安好。
窗外的一轮圆月在黑夜里格外皎洁,阿寄躺在床上,他看着床边的窗帘,盯了许久也不见有一丝动静,只是楼下的蝉时不时会叫两声。终于,阿寄还是没能战胜睏意,一探那窗帘的究竟,便进入了梦乡。
(阴阳两界既远且近,焚香烧纸作为遥寄,平定鬼神才能安护家人,故事虽然稍嫌平淡,文字却流露了一股舒宁的温意,小孩的疑神疑鬼疑鬼和大人的循循善诱,恰是一道成长的仪式,节奏和情境皆有成熟的呈现,不过按照意念的铺展,结尾应有一场模糊的梦境,朦胧间像是看到了谁。)
中秋很短,一晃我又回到了新加坡。晚上睡不着觉看着窗帘就想到了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总是很怕一个人睡觉,总觉得窗帘很可怕,怕窗帘上的图案,也怕窗帘后的黑夜。但其实窗帘上印着的是迪士尼公主….. 晚上窗帘一动却总觉得有怪物在上面…..
ReplyDelete之后便有了这篇作业。凯德看人很准,我总是很想家,也从来不敢去想以后有一天会和家人阴阳两隔。
回到文章,我将这天定在了中元节,因为传闻中元是鬼找人,而清明是人找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