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坤良:故事1

Saturday, October 13, 2018

坤良:故事1


送餐

首尔春季的早晨依旧吹着微冷的寒风。仁寺洞大街上如常的热闹,人间百态浮现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中,人潮拥挤而行人只能站在两旁店家的大门前,两三个好友各自握着暖和的饮料杯畅谈往事。而在这繁杂人群之中,每日风雨不改,总是会出现李伯的身影。

李伯独自在这街道上流浪了已近二十年,主要靠捡纸皮为生。白天推着装有一层层纸皮的推车,到访各个后巷捡纸皮,夜晚打地铺睡在附近的捷运站内,这已成了他再也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作息。李伯并非无家可归,只是觉得儿子一家也不好过,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在妻子因病去世后,决定独自在外生活。

虽然拖着逐渐年迈的身躯,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极为吃力,但李伯仍总是露出淡淡的笑容告诉街友们,他不觉得自己是孤寡老人,自己崇尚自由,可以自食其力也是一种本事。

在仁寺洞生活了近大半辈子,李伯已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过,而与他最亲近的一直是阿贤。

阿贤是一间韩式料理店的老板,店铺位于大街附近的其中一道狭窄胡同中。刚年过四旬的他和妻子林子,十年前开设了这家店,李伯是他们的第一位顾客。从此至今,李伯每一天会在中午时分到访店铺,而阿贤生意无论再忙,总是会准时的为他送上摆放着六道冷热小菜、一碗珍珠白米饭和热豆腐汤的餐盘。知道李伯患有肝脏疾病不宜喝茶,林子则会随后特别为他递上一杯热开水。李伯每一次示意要付费,但阿贤都会说一声“小意思啦”推辞,站在后头的林子也露出了微笑,轻轻的向李伯挥了挥双手,示意他把手中的一把硬币收回去。

饭后刚好也是店铺的休息时间,李伯总是会留下和阿贤闲聊,偶尔也会为他带来一些自己在山边种植的山药,嘱咐林子一定要用它来为阿贤熬汤,据说吃了对癌症患者复原很有帮助。

街坊们常问李伯,既然阿贤一家这么多年来对自己那么好,彼此关系也融洽,为何不答应阿贤认他为干儿子,但李伯笑说:“我这一生一无所有,凭什么能做他的干爹。况且,有哪个干爹一直靠着干儿子吃饭的呀?”

这一天,李伯一如既往地在中午时分到访了阿贤的店铺。李伯站在店门外等待了许久,阿贤却迟迟没有出现。他试着从窗户外探入店铺内部,在顾客群中仍不见阿贤的身影。

店铺古旧的木门这时打开了,是林子,一夜之间显得憔悴许多,眼角也有些湿润。李伯这才从林子口中得知阿贤前晚入院的消息。他的癌症意外的复发,癌细胞已扩散至脑部,必须立即留院接受治疗。

林子双手捧着餐盘,把它递给了李伯。

“来,快趁热吃。阿贤嘱咐我一定要准时为你准备午餐。”

李伯的身体变冷,但声音刻意保持如常。

“林子啊,待会儿我陪你为他送饭去。”

林子望着李伯,什么也没说,只是嘴角微微的上扬,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缓缓的走回店铺内。

(叙述的流程层次分明,冷暖的意象对立营造出了人物的内心起伏,但是情节的周延稍微不足,少了铺垫和暗示,某些互动因此显得多余,结尾的安排没有完结的感觉,应让人物跑一趟医院,送餐之举才有照应彼此的圆满。)

1 comment:

  1. 的确如老师在课堂上所提到的,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话可以直接带入李伯 (如:“在仁寺洞大街上,每日风雨不改,总是会出现李伯的身影。”),前面的布景叙述其实可以稍微在这之后提起。主要是因为文笔还不够熟练 (还在努力当中),所以发现自己常常难以通过文字真切的传情达意,总觉得文字里所表达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远远不如脑里所想象的那么温馨有感觉。

    整体而言,也发现自己的句子稍微过长,有时会让整个故事显得拖拉,日后会更加注意。故事的后半部分也显得有些仓促,可以更加细腻的进行故事叙述/ 形容人物彼此之间的互动。

    在很久很久以后首次写了这一篇故事类小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希望下一篇会比这一篇更好!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