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慧婷:文字感官

Thursday, October 13, 2016

慧婷:文字感官



莆田古早味

對古早味的食物有著一份情意結,或許是因為年邁父親的緣故。

依稀記得,父親總會帶我們到老字號去用餐。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們從雲頂開車回到新加坡時,已是凌晨四點,他卻決定再往市區開去,只為了吃到傳統的肉骨茶。嗆喉的白胡椒,以及澀喉的中國茶,成為回憶的風景線 。

因為採訪的緣故,在網路發現了售賣莆田興化煮炒的餐館。專賣莆田料理的連鎖餐飲集團,在本地確實很有名氣,不過我從沒吃過,因為吃不起。這樣價格親民、小本經營的本地食堂,才是我的心頭好。

餐館處在蔡厝港郊區的一座小山坡上,爬著陡峭的階梯,一到達就能看見餐館的門口了。老闆和老闆娘一見到喘氣的我,就招呼我前去餐廳的室外用餐區就坐。餐館的規模不大,座落在一排店屋的最尾端,並在外頭設置了帳篷,讓食客在露天用餐。這復古的環境,讓我想起了在台灣電影中常看見的喜酒擺桌,又好像置身於馬來西亞的食肆當中。那是在擁擠的城市裡,少見的甘榜風情。

餐館由老闆夫妻倆攜手經營,已經開設了十多年,在蔡厝港則經營了五年多。當老闆娘一邊滿懷熱情地端出菜餚時,老闆告知自己擅長烹煮的是鱈魚,就連鱈魚唇和魚領都能烹調。有時年輕人來用餐時,就會送上一兩道私房菜來讓他們品嚐,畢竟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不太常吃興化菜。

這一鍋鱈魚頭爐是這次採訪的重頭戲。老闆驕傲地說這是店裡的招牌菜。的確,鮮美濃郁的湯頭啟動了記憶中的味蕾。魚湯裡淡淡的牛奶香,是古早味的象徵,是塵封已久的懷舊情感。我問老闆娘是不是加了牛奶,她並不否認,不過也說魚頭肉也能帶出牛奶的滋味。鱈魚頭的肉質軟嫩卻不失綿密口感,搭配著不同的辣椒更是開胃。

我想起了父親。對美食挑剔的他,絕不輕易稱讚一道菜餚,甚至還會嫌棄它。不過,想帶他來品嚐這鱈魚頭爐的意志,卻異常強烈。我可是找到了一個寶。

(以女孩继承父胃和时光暗自入味,盘点鱼头炉的怀旧风情。--人人时兴古早味,可是在新加坡可能是一个myth,况且要能讲出新旧的差别,否则就只变成一种时髦用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