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觉
「请在取餐四十分钟后再送来,放在门口就好,谢谢」
又是周五,晚餐时段过后,同一个用户,同一家餐馆,同一份单人套餐和同样反常的备注。
小张在订单地址停好了车。附近其他订单都已送完,而离备注要求的四十分钟还有一小会儿。订餐高峰时忙得晕头转向,小张一面心中感激这奇怪要求让自己得了半刻清闲,一面也忍不住好奇,房门那边是怎样一位念旧又规律的食客。
时间临近,塑料袋口早就停止溢出温温潮潮的饭香,小张摸了摸餐盒底部,是水汽坠着的阴凉。
他低头想了片刻,从兜里翻出几张便利贴,把“饭要热过再吃,凉的伤胃。如果到家晚,可以晚些下单”,贴在了曾被热气熏得满是水雾,后来慢慢凝结成大颗冰凉水珠,看不清内里的餐盒上。
送完这最后一个订单,小张到女儿爱吃的餐厅打包了一家人的晚餐。候餐时,他看到信息栏里有一大段未读客户留言。
「谢谢小哥提醒」
「小时候爸爸总在周五下班后打包晚餐带回家,路上要走四十分钟,餐盒上都是凉凉的水珠,得快快揭开盖子才不会让水流进饭菜里去。没空回家看老人家时,就点份外卖学爸爸的样子,有家的感觉」
「但是我有热过再吃!^_^」
拎着餐盒走出餐馆,小张像往常一样,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囡囡,晚饭买好啦,爸爸还有半小时就到家。”
(故事巧分兩頭,而且各自有戲,人倫大義如出一撤彼此呼應,文字洋溢著雋雋的恆溫,畫面般的細節如熱氣水珠皆有亮點,點餐者的心意和送餐者的牽掛,陌生的關切與親密的關懷,融透於一處。)
一开始在想,写外卖的广告,要突出外卖什么点,一般会想到"快速,准时",因为这是普通食客点外卖时期待的标准,然后想,如果有人要外卖晚点送来呢?为什么呢?
ReplyDelete接着又想,外卖有哪些细节,因为经常打包所以印象深刻的就是菜凉了之后会有"露水",然后把点整合,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开头用一个不合常理的设定带出一点点悬疑感
一开始也想过要让食客解释理由,但是觉得很刻意,不会有人真的花时间面对面解释这种小事,后来想过以便利贴的形式回复,但是中国外卖不像韩国会回收餐盒,所以小哥也看不到,最后就觉得发信息算了
然后觉得应该让这个故事温馨一点,有一点人与人之间(哪怕是陌生人)也会互相关心的情节,(同时也能给外卖一种人情味,而不是单纯的送吃的的工具人),所以让小哥适当又不夸张的关心了一下
因为感觉广告文案不适合太戏剧性,要简单温馨又真实才好让观众代入和理解,所以选了一个平淡的生活小片段
最后解释是因为想家所以让外卖模仿一下家的感觉,是想说我们的外卖不只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体验,而且应该很多人都有不能回家的时候,可能更有共鸣?
最后的最后让外卖小哥给女儿打包晚餐,就好像一个闭环,他也在自己下班后给女儿打包晚餐,半小时后到家盒子上也会有"露水",不只是想造成一种循环或者大众都有这种经历的戏剧效果,还想说明"我们的外卖小哥也不是工具人,而是有血有肉有家庭的人",因为现在的公司宣传除了宣传自己的服务/产品有多好,也会告诉大众自己对自己的员工也很好,毕竟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贩卖的是服务也是体验,是很有人情味的公司,我们对顾客和员工都很好,love&peace"
Delete哦对本来想要从食客视角,后来觉得效果不好,两个人都出场又太过拥挤,所以全程从外卖小哥视角写,作为一个顾客和公司之间,同时又是底层工作人员,和劳苦大众更有共鸣和联系的角色出发,感觉更加合适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