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万杰:半画半话

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万杰:半画半话


面向疫情

一个个身躯与我们擦身而过,一张张面孔躲藏在口罩后却与我们交换了眼神。你,我,他,在这个期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西班牙的马德里, 2020 年。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举着写满口号的大板,在街上与数千人大声嘶吼着诉求。他厌倦了政府的管制,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牺牲个人自由去实践政府口中的“ 抗疫”。他心里不愿相信疫情的存在,坚信自以为对的真理。这时的他,脱下了口罩,完全暴露了脸孔,已经擅自决定松开疫情的枷锁。

新加坡,2020 年。一个大学生完成了生平中的第一次线上呈现,史无前例。然后,他又和朋友在线上一起做运动,还和家人一起烘培糕点。一整天都没离开家里的他独自在房间里往外看,发现对面的人也一样在做着这些事情。往下看,游乐场和运动设施照样被封锁着,无人踏进。匆忙地搬出宿舍,突如其来的阻断措施,封闭状态的“宅家”生活,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时的他依旧困在疫情的枷锁中,却不曾反抗。

你,我,他,都以不同的方式面向疫情,往未来的时间点前进。然而,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见证了个人主权与集体利益的挣扎,以及权益在生命面前的斗争或投降。到底应该如何面向疫情?人权究竟是所谓的自由和权利,还是生命的保障? 多年来,我们听惯了西方人对人权的提倡,在潜意识里渐渐将个人的各种权利视为比一切重要。然而,疫情当前,我们何尝应该重新定义人权,才能知晓如何面向疫情?

(人权何等兹事体大,行文的表述虽然清晰诚恳,但是三言两语难免趋于片面单向,难脱一种自我的中心,而且以经验比较的方式进行阐述,所谓故事画面的呈现,较是纪录片式的视觉对照。)

1 comment:

  1. 这次习作的灵感来自我对疫情中的世界的观察,以及我的自身体验。我想针对世界里面对疫情的不同方式,也就是,西方人不愿牺牲个人自由的现象与我们这里新加坡人乖巧听从政府指示的现象的对照。
    然而,在写的过程中,我不知道应该以理性或感性的角度去发表我的看法,因此不知道要以什么方式来呈现的想法。最后,虽然选择以故事呈现我的观察,引发读者的思考,我却还觉得这篇文章少了些什么,无法言喻。其次,我也斟酌于是否应该直接表态或将事情的两面客观地告诉读者。最后,我选择以最后一段话来表态了。不过,我却又觉得我不太客观,甚至有些极端,不知如何拿捏。
    尽管如此,我觉得能借这次的写作来记录自己在疫情的观察是一个振奋我心的抒发。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