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我看到:伟利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我看到:伟利

听不见鸣笛声的火车站

新加坡虽然不如中国与印度这些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在这两百余年的记载历史中,我们也建造了不少有口皆碑的宏伟建筑。城市规划发展与保留文化遗产,这两大社会名目,一直以来都为这些历史建筑的命运进行辩驳,可是历经了时间的洗礼,任何争执都没法动摇这些一砖一瓦为世人默默服务的伟大使命。

丹戎巴葛火车站就是其中一栋越过历史的建筑物。建于一九三二年,火车总站是往返星洲与马来亚半岛最南端的终点。原址曾经是片沼泽,后由英殖民政府填土后成为当时市区的一部分。火车站由芬兰设计师伯特必次一手操刀,设计灵感来自芬兰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因此建筑特色拥有浓厚的北欧风味。建筑外观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尊大理石雕像。虽似古典希腊天神,但雕像却分别代表着当时马来亚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了农业、商业、交通以及工业。另外,站内大厅还砌着几幅大型彩色壁画,似乎为整体设计增添多了一点欧陆风情。不过,壁画的主题却是南洋一带蕉风椰影的景致。

如今,火车站已年迈八十载,也不知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与兴衰落败。火车站正视了新加坡在二十世纪初殖民管制下的崛起,也见证了日据时期的沦陷以及光复,更亲生参与了新马的合并与分家。曾经被视为两国政治纠纷之间的棋子,今天似乎得卸下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束缚,迎向一个未知的明天。

今年七月,丹戎巴葛火车站正式停止服务,它也将为新加坡的铁路历史画上完美的休止符。它的未来会像前高等法院般被赋予另一种历史文化使命,还是像圣占姆士发电厂般变成名存实亡的历史躯壳,这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了历史的流程。意念和意见清晰,行文却是一板一眼,句式也稍欠变化,较像是课本的记述和介绍,而缺少了比较有血有肉的面目。文字只看到火车站,而不是照片里的火车站,错过了那些泛黄的细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