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ful of Cards by Eli Marc
卡/住的爱意,歉意和万事如意
卡片的出现源于人类社交中不长不短的需要。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古埃及人互赠的新年礼物中附带着“吉祥如意”的书面信息,可以看作是贺卡的雏形。公元2世纪,古罗马纪念章上刻写的“罗马元老院及人民祝国父奥古斯都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的题词,亦被看作是卡片的另一起源。
古人传递卡片的真意,或许只因你在山头而我在天涯的尽头,也因为乔布斯或扎克伯格都还在下一世的码头。不过重点是,卡片在折痕之后的方寸之间,不大不小,更能允许种种表情:欢乐、肃穆、激动或者哀默,都可以潜伏其间。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程式化的言辞,传达人们对于生活最方便的期冀。
卡片照样卖,设计也越趋精致考究,举凡邀请、感谢、康复、认错,想给隔壁小狗的一应俱全。但21世纪的现在,同样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方寸(电脑荧光屏),因为有了扎克伯格,卡片不免陷入被卡住的窘境。如今大家都在做的,除了点击 “Like”,或许就是无言以对。
图片里的是一张卡片的设计,程序已经化繁为简,相信亦是顺应患上FB强迫症的老老小小。不管是寄给你爸你妈女儿儿子叔叔阿姨长官老板或是无辜成为Other的爱人,这张卡片都能普度众生。只需划线一一删除选择,留下来的就是正确的对象,圈起想说的“我爱你”或是“谢谢你”,签字后粘口水贴邮票,封紧,一投,卡片就会展开从古至今其实相同的旅程。
(看到了卡片写上的古今人心。思路和文采皆有让人激赏的巧性,但可惜未能更为沉着圆融的将意念行诸于字句。书写的野心可嘉,但不妨稍微调低,利用更平实的方式去锻炼字句。--修饰全文,打通文气。)
收到了,谢谢老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