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写作班: 欣恩:那个人

Friday, February 2, 2024

欣恩:那个人

黄纱微笑

以前,我常常避开组屋楼下经常挂着的那片黄布。

黄布如薄纱般,轻盈地掩映着一个宁静的底层角落。白昼,一座庄严的棺材被洁白的桌椅和盛开的鲜花簇拥着,空气中充溢着无法填补的空虚和悲伤。夜幕降临,那里才开始有了属于它的一份热闹。佛教僧侣们不停地念着经,一边念一边敲击着木鱼,穿着白衣的人们聚集在那狭小的角落,共同纪念着逝者生命的最后时光。

每当经过那片黄布,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想象:黄布遮掩的棺材里,躺着怎样一个人。他或她所承载的故事,或是欢笑的章节、泪水的诗篇、怒火的篇章、又或是温馨的记忆呢?小时候,母亲曾叮嘱我不要直视棺材,因此我从未仔细端详那被框上的脸庞。逝者的真实容颜宛如生死之间的微妙边缘;一旦越过,恍若穿越时空,不知将迎来何种旅程。也许正因为这份模糊,死亡才变得如此神秘而可怕。

然而有一天,我不经意间瞥见了照片框上,看到了一张特别熟悉的面容。

怀揣着无法言喻的震惊,我踏上电梯,停在最为熟悉的四楼。我转向那扇沉寂已久的房门,门外摆放着简单的几双鞋子。它们仿佛在悠然沉睡,或许已经好久、好久都没有走出这个组屋。

那一瞬间,我似乎感受到鞋子的主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门前,转身对我微笑。她小心翼翼地将鞋子摆放在门边,扶着门,亲切地问:“小妹妹,吃饱了吗?”

我轻轻点头,仿佛回应着她那依然温暖的问候。

我跑回组屋楼下,凝视着照片框上的主人;她微笑的弧度、疲惫却依然慈祥的眼神、鼻旁的痣以及每晚取下的假牙。我直直盯着,执着地希望这样,就能够保留住内心逐渐模糊的脸庞。那时,我并未感到恐惧,而是唯有她那份温暖与释怀。

鞋子或许早已被丢弃,邻居之前的房子也悄然换了新主人,但我像以往从未认真看过的照片框一样,未曾真切看清他们的容颜。

(从空地丧礼到往昔睦情,行文经营和运镜描述皆有用心,慢慢斜靠在一种死亡的隔邻,只是前后的架构摆得过正,意图催染情绪的写法,往往都有些矫情,开头几段的铺垫不妨更加简练,乘早对焦人物的生前。)

1 comment:


  1. 感觉自己对散文这一文类还未完全掌握,最初的设想是透过回忆描写邻居。然而写到一半的时候,渐渐发觉对她的印象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这让我感到很难深入细节地写,有点遗憾。

    ReplyDelete